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中海贫血患者组织因子微粒促凝活性及抗凝血酶Ⅲ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苏谐 刘徽 +3 位作者 孙娜 程鹏 邓东红 龙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的促凝活性、凝血及抗凝物、纤溶功能、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Plt)计数,探讨广西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对71例地中海贫血组... 目的:通过检测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的促凝活性、凝血及抗凝物、纤溶功能、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Plt)计数,探讨广西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对71例地中海贫血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TF+MP促凝活性,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可溶性E选择素(sE-sel)、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重型β地中国贫组(TM组)AT-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TM组AT-Ⅲ与Plt计数成独立正相关(rPLT=0.37,P <0.05);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组(TA组)TF及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组(TI组)血浆TF+MP促凝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并与AT-Ⅲ呈独立正相关(rAT-Ⅲ=0.77,P <0.05)。地中海贫血患者肝功能正常组TF及s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TF<0.01,PsICAM-1<0.05),肝功正常组与非正常组间TF+M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余各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及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有肝功能损害及抗凝物质的减少;中间型β自中海贫血患者血浆TF+MP的促凝活性异常增高;以上因素可能增加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但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浆sICAM-1及TF水平降低可能是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及肝功正常患者抗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组织因子微粒 组织因子 抗凝血酶Ⅲ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血浆组织因子微粒、脱-γ-羧基凝血酶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莹莹 朱晓东 +2 位作者 冯兴勇 余洁 邹佳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677-2679,26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就诊的86例Ⅲ~Ⅳ期不可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传统...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就诊的86例Ⅲ~Ⅳ期不可手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传统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高凝组38例和非高凝组48例,在入院后第1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TF-MPs及血清DCP、NSE水平,并进行对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凝组的TF-MPs、DCP、NSE水平均高于非高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F-MPs、DCP、NSE升高是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F-MPs、DCP、NSE诊断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灵敏度分别为89.50%、94.70%、86.80%,特异度分别为85.40%、95.80%、97.9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F-MPs、DCP、NSE诊断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AUC分别为0.906(95%CI为0.840~0.972)、0.986(95%CI为0.968~0.991)、0.990(95%CI为0.985~0.997)。结论处于血液高凝状态的胃癌患者血浆TF-MPs及血清DCP、NSE水平会升高,上述指标对于诊断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微粒 脱-Γ-羧基凝血酶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胃癌 血液高凝状态
下载PDF
组织因子微粒、内皮细胞微粒及血小板微粒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检测意义
3
作者 戴益 许玉玲 +5 位作者 刘莹 孙娜 董海群 刘振芳 赵卫华 程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因子微粒(TF+MPs)、内皮细胞微粒(EMPs)、血小板微粒(PMPs)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出凝血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将62例初治AML患者分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16例)和非APL组(46例),另外选取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究组织因子微粒(TF+MPs)、内皮细胞微粒(EMPs)、血小板微粒(PMPs)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出凝血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将62例初治AML患者分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16例)和非APL组(46例),另外选取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F+MPs、EMPs、PMPs水平。免疫浊比法检测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结果:APL组患者TF+MPs、EMPs、PMPs、DD、FDP水平高于非APL组和正常组(均P<0.05)。DD与TF+MPs(r=0.728,P<0.01)、EMPs(r=0.790,P<0.01)、PMPs(r=0.615,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初治AML尤其是APL患者血浆中TF+MPs、EMPs、PMPs 3种微粒表达升高,微粒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引起AML凝血紊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微粒 内皮细胞微粒 血小板微粒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出凝血
下载PDF
组织因子微粒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候彦飞 杨林花 +5 位作者 任方刚 张耀方 秦秀玉 白斯君 杨晨 王云鹏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微粒(MP-TF)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MM患者分为静脉血栓(VTE)组7例和非VTE组69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MM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血浆中MP-TF水平。结果:①VT...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微粒(MP-TF)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MM患者分为静脉血栓(VTE)组7例和非VTE组69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MM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血浆中MP-TF水平。结果:①VTE组治疗前后MP-T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70±1.63)%∶(82.07±3.39)%,P<0.01],VTE组治疗前后MP-T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16.29)%,均P<0.01。②非VTE组治疗前MP-T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60.92±14.29)%∶(46.33±15.88)%∶(37.50±16.29)%,均P<0.01]。③VTE组治疗后MP-TF水平明显高于非VTE组治疗后[(82.07±3.39)%∶(46.33±15.88)%,P<0.01]。④MM患者组内血小板升高的患者MP-TF水平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及减少患者[(66.38±8.46)%∶(51.72±11.15)%,P<0.01];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MP-TF水平高于D二聚体正常及减少的患者[(61.46±10.70)%∶(53.68±16.83)%,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的患者MP-TF水平低于PT延长<3s患者[(48.84±15.25)%∶(53.40±17.12)%,P<0.05];浆细胞比例>15%的患者MP-TF水平明显高于浆细胞比例<15%的患者[(61.41±15.52)%∶(48.90±14.84)%,P<0.01]。⑤MP-TF水平与PT水平呈负相关(r=-0.302,P<0.05);MP-TF水平与浆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509,P<0.01)。结论:初诊MM患者血浆MP-TF水平高表达,治疗后明显下降,但并发VTE的患者治疗后MP-TF水平有所增高。MP-TF与MM患者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一项监测病情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微粒 多发性骨髓瘤 静脉血栓形成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微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白斯君 杨林花 +8 位作者 董春霞 郭志萍 葛晓燕 康建民 张建华 任方刚 张耀芳 侯彦飞 杨晨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中组因子(TF)及组织因子微粒(MP-TF)的表达,探讨其在AML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L住院患者64例(AML组),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2例,非APL 42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2...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中组因子(TF)及组织因子微粒(MP-TF)的表达,探讨其在AML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L住院患者64例(AML组),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2例,非APL 42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2例,未并发DIC 42例。非APL中13例治疗后骨髓完全缓解(CR),APL中15例治疗后骨髓达CR,包含12例APL并发DIC患者。对照组34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P-TF,ELISA法检测血浆中TF。结果:治疗前AML组MP-TF及T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0.90±14.90)%∶(45.80±12.03)%,P<0.01;(129.11±37.32)pg/ml∶(95.96±19.56)pg/ml,P<0.05]。AML组内,15例治疗后骨髓达CR的APL患者治疗前后MP-T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3±8.95)%∶(51.65±8.11)%,P<0.05],其中12例APL并发DIC患者治疗前MP-TF及TF水平均高于治疗后[(60.00±9.45)%∶(56.70±17.10)%;(155.67±31.14)pg/ml∶(122.03±18.41)pg/ml,均P<0.05];13例治疗后骨髓达CR的非APL患者治疗前TF明显高于治疗后[(147.61±27.43)pg/ml∶(118.73±20.23)pg/ml,P<0.01]。AML组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的患者(10例)MP-TF水平明显高于PT延长<3s及PT正常的患者(54例)[(64.10±9.38)%∶(59.40±19.73)%,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异常的患者(24例)TF水平明显高于FDP正常患者(40例)[(152.26±37.89)pg/ml∶(112.81±35.47)pg/ml,P<0.05]。结论:MP-TF及TF是参与凝血异常的重要指标,MP-TF较血浆TF能更好地反映TF活性水平,且MP-TF与AML尤其是APL及其凝血异常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监测APL疾病病情缓解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组织因子微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中组织因子微粒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斯君 陈剑芳 杨林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A02期254-256,共3页
自198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血栓与癌症的相关性以来,一系列研究证实各种肿瘤均与血栓形成有关;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病中,出血并发症往往占主要地位,从而使人们忽略了血栓并发症。实际上恶性血液病除了本身疾病进展危及生命外,患者还存在出... 自198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血栓与癌症的相关性以来,一系列研究证实各种肿瘤均与血栓形成有关;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病中,出血并发症往往占主要地位,从而使人们忽略了血栓并发症。实际上恶性血液病除了本身疾病进展危及生命外,患者还存在出血与血栓的危险性,即血栓出血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组织因子微粒 血栓
原文传递
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提示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唐云龙 周燕 +3 位作者 王纯斌 秦燕 冯健 秦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5-328,共4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采血前1周未服用任何药物,均排除高凝状态疾病;B组为淋巴瘤非血栓患者组(50例);C组为淋巴瘤合并血栓患者组(8例)。从3组人员抽取静脉血离心得到血浆,用流式细胞术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血浆中血小板微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均升高;C组与B组相比,血小板微粒密度和组织因子凝血活性进一步明显升高。结论:血浆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对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有提示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血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栓 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
下载PDF
组织因子相关微粒与肿瘤相关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云龙 秦燕 滕镕 《医学综述》 2011年第7期976-979,共4页
肿瘤患者处于一种趋血栓发生状态,好发动静脉栓塞。血栓的形成会使肿瘤患者的治疗复杂化,直接影响到肿瘤患者的预后。微粒是活化或凋亡的肿瘤细胞和(或)宿主细胞释放的一种超微膜性囊泡,微粒及其表面附着的组织因子可能是导致肿瘤相关... 肿瘤患者处于一种趋血栓发生状态,好发动静脉栓塞。血栓的形成会使肿瘤患者的治疗复杂化,直接影响到肿瘤患者的预后。微粒是活化或凋亡的肿瘤细胞和(或)宿主细胞释放的一种超微膜性囊泡,微粒及其表面附着的组织因子可能是导致肿瘤相关血栓的原因,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对肿瘤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血栓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组织因子相关微粒 血栓
下载PDF
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在恶性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婷(综述) 段朝霞(审校)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861-864,共4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其中,血栓形成是其死亡的第二位因素。微粒是各种细胞受刺激或凋亡时脱落的细胞碎片,表面能表达组织因子的微粒被称为组织因子阳性微粒。组织因子阳性微粒不仅参与血栓形...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其中,血栓形成是其死亡的第二位因素。微粒是各种细胞受刺激或凋亡时脱落的细胞碎片,表面能表达组织因子的微粒被称为组织因子阳性微粒。组织因子阳性微粒不仅参与血栓形成,同时还参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因此,文章对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组织因子阳性微粒 血栓形成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Kupffer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调控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相关微粒表达诱导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方平 温剑 +3 位作者 胡迎春 欧志兵 朱荣涛 龚建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84-791,共8页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KCs)在受到脂多糖刺激时是否释放出组织因子膜微粒(TF-MP),判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能否调控KCs表达组织因子(TF)诱导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方法采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TLR4-/-小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向...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KCs)在受到脂多糖刺激时是否释放出组织因子膜微粒(TF-MP),判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能否调控KCs表达组织因子(TF)诱导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方法采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TLR4-/-小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向腹腔内注射脂多糖10 mg/kg,分别于6、12、24 h处死两种小鼠各5只,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及其中TF表达情况,同时提取各小鼠KCs,检测KCs中的TF和TLR4的蛋白及m RNA表达量。剩余10只WT小鼠和10只TLR4^-/-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情况。另外,提取WT小鼠和TLR4^-/-小鼠肝脏KCs,加入脂多糖300μg/L刺激,检测0、15、30、60、120 min时各时间点KCs中TF和TLR4的蛋白及m RNA表达量,同时测定其上清液中TF和TF-MP水平。结果 TLR4^-/-小鼠胰腺病理损伤程度较WT小鼠明显减轻,胰腺组织和肝脏组织中T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WT小鼠(P<0.05)。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TLR4-/-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WT小鼠(P<0.05)。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细胞实验,TLR4^-/-小鼠KCs中TLR4和TF m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WT小鼠(P<0.05);另外,TLR4^-/-小鼠KCs上清液中TF和TF-MP水平在30、60及120 min时均较WT小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 KCs可能通过TLR4信号通路调控TF及TF-MP的表达而诱导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KUPFFER细胞 TOLL样受体4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微粒
原文传递
TF+MP和PS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菲 孟冬梅 +2 位作者 张柠 高庆峰 陆帧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3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乏血小板血浆中表达组织因子微粒(tissue factor microparticles,TF+MP)的数量、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 lserine,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变化,并研究T...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乏血小板血浆中表达组织因子微粒(tissue factor microparticles,TF+MP)的数量、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 lserine,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变化,并研究TF+MP与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PL患者30例,其中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22例(APLDIC组),APL未合并DIC患者8例(APL-非DIC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PL患者外周血TF+MP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PS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D-D的水平,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间TF+MP、PS及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DIC组TF+MP数量、PS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APL-非DIC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DIC组治疗前TF+MP数量和PS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非DIC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DIC组TF+MP数量与D-D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APL合并DIC患者外周血中TF+MP数量和PS水平明显升高,其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血栓形成倾向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组织因子微粒 磷脂酰丝氨酸 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组织因子改变对胰腺炎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辛力 温剑 +3 位作者 胡迎春 欧志兵 朱荣涛 龚建平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7期3514-3516,35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F)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评价TF在诊断AP早期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健康对照(CON组)各40例,分别于第1、2、7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F)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评价TF在诊断AP早期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健康对照(CON组)各40例,分别于第1、2、7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TF及TF相关膜微粒(TF-MPs)水平。结果 MAP组患者第1、2天的PT、FIB、APTT、D-D较CON组均有上升(P<0.05),而在第7天,上述指标和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第1、2、7天的PT、FIB、APTT以及D-D等指标较CON组与MAP组均上升(P<0.05)。TF及TF-MPs水平较MAP组与CON组均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 TF及TF-MPs与AP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抑制TF和TF-MPs能改善AP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微粒 凝血指标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为主方案化疗前后微粒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静 朱铁楠 赵永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10期591-594,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为主方案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和组织因子微粒(TF+MP)水平变化.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共1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VDCLP(长...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为主方案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和组织因子微粒(TF+MP)水平变化.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共1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VDC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方案化疗;其中女性7例,男性8例,中位年龄4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M01例,M11例,M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于诱导化疗前和柔红霉素连续给药3 d后采集外周静脉血8 ml;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EMP和TF+MP水平.结果 柔红霉素给药3 d后患者血浆中位EMP和TF+MP水平高于诱导化疗前(28.94个/μl比10.74个/μl,P=0.001;64.24个/μl比43.80个/μl,P=0.02).结论 以柔红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EMP和TF+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柔红霉素 内皮细胞微粒 组织因子微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