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及其调控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发明 文志斌 +2 位作者 何晓凡 李俊成 贺石林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本实验观察了基础培养条件和凝血酶刺激条件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结果显示,基础条件下,A23187(4bromocalciumionophore)和佛波醇脂(phorbol12my... 本实验观察了基础培养条件和凝血酶刺激条件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结果显示,基础条件下,A23187(4bromocalciumionophore)和佛波醇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能明显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而三氟吡啦嗪(trifluoperazine,TFP)和1(5异喹啉磺胺)3甲基哌嗪[1(5isoquinolinylsulfonyl)3methylpiperazine,H7]则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凝血酶能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活性;当凝血酶与TFP或H7联合应用时,凝血酶的刺激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实验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基础培养条件下能表达组织因子,凝血酶能刺激它表达组织因子活性。Ca2+/钙调素和PKC途径参与了在基础条件以及凝血酶刺激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星形胶质细胞 组织因子活性 表达 调控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琳 雷蕾 +3 位作者 易蕾 郭梅 崔颖 张明洁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2期53-54,57,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4例经临床确诊的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n=52)和治疗对照组(n=52),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4例经临床确诊的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n=52)和治疗对照组(n=52),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F-PCA进行比较分析,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n=90)为健康对照组。结果:ACI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性异常,TF-PCA增强。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血流变指标和TF-PCA明显改善,其中以红细胞聚集指数和TF-PCA降低尤为明显(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性和高凝状态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在血栓前状态中的意义
3
作者 徐吟亚 刘金花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检测血循环中血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issue factor procoagulant activity,TF-PCA),观察有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疑似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糖尿病(diabe... 目的检测血循环中血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issue factor procoagulant activity,TF-PCA),观察有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疑似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时,TF-PCA的改变及其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的意义。方法受检病例95例(其中疑似DIC组12例,疑似DVT组36例,DM组47例)为我院近期住院和门诊患者,正常对照组38例为体检正常自愿献血者。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细胞TF活性(tissue factor clotting time,TiFaCT),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s)来判断TF-PCA的强弱,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疑似DIC组、疑似DVT组及DM患者组TF-PCA分别是(85.8±16.9)△s、(69.8±17.5)△s、(67.1±21.4)△s,与正常组(30.4±25.1)△s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疑似DIC患者、疑似DVT患者和DM患者在LPS刺激后TF-PCA明显增强,TiFaCT对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血栓前状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糖尿病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文宁 胡豫 +3 位作者 绕绘 熊丽丽 杨锐 杨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应用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促凝活性(TF-PCA)增强程度,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TF—PCA的改变及在诊断DIC中的意义。方法病例资料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 目的应用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促凝活性(TF-PCA)增强程度,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TF—PCA的改变及在诊断DIC中的意义。方法病例资料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正常埘照组(A组)38例,疾病组中相关凝血检查正常病例(B组)8例,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C组)21例,疑似DIC组(D组,凝血检查3项或以上,但未达到DIC诊断标准者)12例,符合DIC诊断病例(E组)23例。采用用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细胞TF活性(Tissue Facwor Clotting Time,TiFaCT),即在抗凝全血中加入或不加LPS于37℃温育一定时间,然后复钙检查全血凝固时间,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s)来判断TF-PCA的强弱。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成ISD—t检验及双变量相关性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受检病例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显示DIC、疑似DIC患者TF-PCA分别是(95.2±68.6)、(85.8±16.9)△s与正常组(30.4±25.1)△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mRNA检测、TF—PCA抑制实验结果提示TiFaCT测定TF-PC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DIC和疑似DIC患者在LPS刺激后TF—PCA明显增强,TiFaCT对于DIC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者
原文传递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内皮素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梅 雷蕾 +3 位作者 潘国雄 赵瑛 易蕾 陈琦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6-28,3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观察组,n... 目的:回顾性分析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观察组,n=54)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治疗组,n=54),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等常规措施,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6)。1个疗程后(7天)观察两组TIA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浆ET-1及全血TF-PC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70.37%vs 46.30%,94.44%vs 72.22%,P均<0.05)。治疗前,两组TIA患者ET-1及TFPC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T-1及TF-PC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脑及其它脏器出血。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奥扎格雷钠 低分子肝素钙 内皮素-1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检测在慢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明国 杜忠芳 +3 位作者 程静 石应元 严蜀华 魏文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2期1189-1190,11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指标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作用。方法:对77例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脑血管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全血黏度等6项参数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变化情...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指标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作用。方法:对77例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脑血管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全血黏度等6项参数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慢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全血黏度等6项指标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降低明显(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对慢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发病48h内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俊 杜丹心 +1 位作者 刘佳 张明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83-484,48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在冠心病(CHD)患者发病48h内的变化。方法采用相关仪器对300例CHD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血浆vWF及全血TF-PCA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在冠心病(CHD)患者发病48h内的变化。方法采用相关仪器对300例CHD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血浆vWF及全血TF-PCA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30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9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100)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104)。结果 CHD患者Hcy、vWF及TF-PC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及UAP组vWF及TF-PCA水平较SAP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高血压的SAP、UAP及AMI患者较未伴糖尿病、高血压同组患者Hcy水平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AMI组vWF及TF-PC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检测Hcy、vWF及TF-PCA对CHD患者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均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稳定型心绞痛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文金 郑磊 +6 位作者 王前 汤惠华 王少波 叶长钦 陈载鑫 熊石龙 彭兰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71-273,29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共分为三组:比值<30mg/g为正常蛋白尿组(n=22),30mg/g≤比值<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共分为三组:比值<30mg/g为正常蛋白尿组(n=22),30mg/g≤比值<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26),比值≥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15);同时选择2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尿酸(UA)、胱抑素C(CYSC),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外周血TF-PCA随尿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同时单个核细胞TF-PCA与空腹血糖、Hs-CRP、UA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93、0.23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PCA明显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TF-PCA升高可能与DN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与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结果观察
9
作者 严蜀华 李明 +3 位作者 刘俊 杨明建 叶青跃 刘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736-7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与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对脑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90例脑梗死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及TF-PCA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F-PCA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与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对脑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90例脑梗死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及TF-PCA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F-PCA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及TF-PCA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启宇 杨廷桐 +3 位作者 于芳芳 王全志 王媛 张小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495-4501,共7页
背景:据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1能促进椎间盘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参与其损伤修复过程。但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否参与椎间盘退变的过程?目的:分析在人体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人体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背景:据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1能促进椎间盘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参与其损伤修复过程。但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否参与椎间盘退变的过程?目的:分析在人体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人体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椎间盘组织30例,退行性变人体椎间盘组织530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进行研究,对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型,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不同类型退变的椎间盘中表达的情况并与正常椎间盘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诊断:将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组织根据病理学改变程度分为4型。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均显示:在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均有表达,但在病变组织中随病变加重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量随之增加,退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转化生长因子β1高表达与人体椎间盘退行性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椎间盘退行性变 转化生长因子Β1 髓核细胞 信号途径椎 间盘组织 椎间盘修复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调节与阿魏酸钠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席胜 左 川 +2 位作者 米绪华 李会娟 付 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4784-4787,共4页
背景: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的积聚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 背景: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的积聚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科。材料: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来源于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本实验所用细胞株为第36代。阿魏酸钠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纯度>98.0%,由成都亨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时终浓度分别125,250,500μmol/L。兔抗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武汉博士德产品;ELISA试剂盒为上海森雄公司产品;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R&D公司产品;DNA Engine OpticonT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为MJ Research产品。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NRK52E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阿魏酸钠低、中、高浓度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转化生长因子β1和125,250,500μmol/L的阿魏酸钠。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相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胶原Ⅲ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结果:①NRK52E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细胞在培养3d后,细胞株NRK52E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阿魏酸钠3个浓度组细胞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刺激而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②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5ng/L诱导6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较空白对照组上升,在72h达高峰;经过不同剂量阿魏酸钠干预72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显著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③细胞外基质变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5ng/L诱导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I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过不同剂量的阿魏酸钠干预后,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1促I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增多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刺激细胞外基质成分I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升高。阿魏酸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所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阿魏酸钠 转分化 细胞外基质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生物活性因子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宇鹏 赵德伟 +3 位作者 王卫明 张耀 李放 刘振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4期3863-3869,共7页
背景:骨折愈合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有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但神经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 背景:骨折愈合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有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但神经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兔骨折愈合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标准兔桡骨骨折模型,分别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即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拮抗神经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损伤后24,48 h和损伤后1,3,6,8周Western blot检测骨折端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3组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为: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对照组>拮抗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结果证实,在骨折愈合过程当中,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低氧训练与低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喜秀 周桔 +3 位作者 罗自强 瞿树林 赵用强 邱继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11期1951-1958,共8页
背景:低氧训练时,机体既要承受运动负荷,同时处于外界的低氧环境,此时,心组织将如何适应其变化?其机制研究国内外较少。目的:观察低氧与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组、低氧8... 背景:低氧训练时,机体既要承受运动负荷,同时处于外界的低氧环境,此时,心组织将如何适应其变化?其机制研究国内外较少。目的:观察低氧与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组、低氧8h组、低氧12h组、常氧训练组、低氧8h训练组和低氧12h训练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每天在坡度为0的动物跑台上以25m/min的速度训练1h。训练完后,将低氧8h组、低氧8h训练组和低氧12h组、低氧12h训练组放入氧体积分数为12.5%(相当于海拔4000m)的低氧舱内8h和12h。实验期为4周,5d/周。最后1次实验结束后24h,大鼠均实施速眠新Ⅱ腹腔麻醉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及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常氧组相比,低氧12h组、常氧训练组、低氧训练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低氧12h训练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多于常氧训练组和低氧8h训练组(P<0.05)。②与常氧组比较,其他各组Bcl-2、Bax、Bcl-2/Bax均显著性增高(P<0.05);常氧训练组Bcl-2、Bax、Bcl-2/Bax表达显著高于低氧8h组,显著低于低氧12h训练组(P<0.05);低氧12h训练组Bcl-2、Bax、Bcl-2/Bax表达比低氧12h组、低氧8h训练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低氧、低氧训练可诱导大鼠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运动时低氧刺激与细胞凋亡率、凋亡指数及病理损伤有关,其中以低氧12h后运动训练组最明显,心肌细胞的凋亡调控与Bcl-2和Bax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细胞凋亡 低氧 低氧运动 缺氧诱导因子1A Bcl-2 Bax 心肌细胞 省级基金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体外转染肌卫星细胞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绍安 蔡进奎 +3 位作者 周初松 肖晓桃 肖莎 邹晓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5期2761-2768,共8页
背景:研究报道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可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又具有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作用。目的:通过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目的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效果及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建立... 背景:研究报道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可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又具有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作用。目的:通过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目的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效果及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建立有效预防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种子细胞可行性。方法:取Wistar成年大鼠后肢肌肉,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肌卫星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并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取第2代细胞,LipofectamineTM2000Reagent转染试剂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aFGF转染肌卫星细胞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pEGFP-N1;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转染后24-72h和传代后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算转染效率。转染细胞行WesternBlot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提取转染后72h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肌卫星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转染6h后即有绿色荧光发出,荧光强度和表达细胞总数在72h达到高峰,传代后仍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检测实验组有大量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产生。提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肌卫星细胞可表达基因产物,有望作为基因工程种子细胞预防失神经支配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生物活性因子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 肌卫星细胞 转染 质粒 绿色 荧光蛋白 运动终板 肌萎缩 神经损伤 失神经支配 省级基金
下载PDF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华 徐晓艳 +1 位作者 海玲 师迎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184-5190,共7页
背景: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目的:通过观察正常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找寻细胞正常衰老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分子。方法:在构建好的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基础上... 背景: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目的:通过观察正常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找寻细胞正常衰老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分子。方法:在构建好的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基础上,利用RT-PCR与westernblot方法在分子与蛋白水平检测端粒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主要检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在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人端粒结合蛋白1、端锚聚合酶1、端粒酶RNA、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以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随着细胞的衰老,人端粒结合蛋白1的转录水平未发生改变,而人端粒结合蛋白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逐渐升高而后快速降低的过程;端锚聚合酶1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随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衰老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端粒酶RNA组分随着细胞的衰老呈递增趋势;P53的蛋白表达未发生变化。综上认为,人端粒结合蛋白1、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及端粒酶RNA在细胞的复制性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复制性衰老 端粒结合蛋白1 端锚聚合酶1 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 端粒酶RNA P53 其他基金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烫伤创面释放内源性生长因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叶兰萍 武元元 曹广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204-5208,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创面组织释放内源性各类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起到正性调节作用,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由以往的被动等待自愈发展到主动调控愈合。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转... 背景: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创面组织释放内源性各类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起到正性调节作用,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由以往的被动等待自愈发展到主动调控愈合。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成年SD大鼠,于背部制成深Ⅱ度烫伤创面,随机分为4组,烧伤创面清创后,分别予以两层浸湿有1,2.5,5mg/L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及等渗盐水纱布覆盖。治疗后3,5,9,14d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残留率,切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细胞DNA周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尤以5mg/L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最为明显(P<0.01),各治疗组创面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创面组织学显示治疗组真皮浅层有核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治疗组给药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第5天和第9天表达强于第3天和第14天;各治疗组细胞在S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5mg/L神经生长因子组增加最为显著(P<0.01)。结果显示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表达,刺激细胞有丝分裂,促使细胞增殖,加速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烫伤创面 转化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创面愈合 大鼠 愈合时间 创面残余率 细胞增殖 细胞DNA周期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颌下腺肥大细胞数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建华 唐春玲 +1 位作者 张艳秋 刘继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457-4464,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大鼠颌下腺的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糖原代谢改变,分泌功能减弱。关于肥大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颌下腺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组织中肥大... 背景: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大鼠颌下腺的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糖原代谢改变,分泌功能减弱。关于肥大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颌下腺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与形态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四氧嘧啶成模后的4,8,12周测量体质量和血糖,并与对照组大鼠一同取下颌下腺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并计数肥大细胞,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棕黄色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肥大细胞在正常鼠及糖尿病鼠颌下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数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数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颗粒曲管及纹状管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颗粒位于胞浆内,糖尿病时,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果可见糖尿病大鼠颌下腺中肥大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糖尿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肥大细胞 颌下腺 大鼠 免疫组化 甲苯胺蓝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其他基金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急性梗死心肌炎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新金 江樊莉 李建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3期6005-6012,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可影响心肌梗死后的预后,在心脏重构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红细胞生成之外的非造血效应也被广泛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减少炎症反应,从... 背景: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可影响心肌梗死后的预后,在心脏重构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红细胞生成之外的非造血效应也被广泛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结合而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 SD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 5 组,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手术对照组造模后注射生理盐水,SB203580 组造模后注射 p38 MAPK 的高选择性阻断剂 SB203580,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造模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 组造模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 混合液,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 1 d、1 周、2 周及 4 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造模前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假手术组各时段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其余 4 组不同时段各因子检测值呈现造模后 1 d 最高,造模后 4 周回降的趋势(P < 0.05)。造模后手术对照组血清各因子检测值较其他组升高明显,而假手术组血清各因子检测值均低于其他 4 组(P < 0.05);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的 3 组中,促红细胞生成素+SB203580 组各因子检测值较低(P < 0.05),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与 SB203580 组各因子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机制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AK1-p38 MAPK 信号路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生物活性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SB203580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心脏重构 机制 信号路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p75受体与sortilin在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璋 张芮 +2 位作者 冯永强 周一冲 王一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198-5203,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成纤维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及sortilin的研究较少,p75及sortilin在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是否有差异目前未见报道。目...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成纤维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及sortilin的研究较少,p75及sortilin在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是否有差异目前未见报道。目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及soritilin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中表达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以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为阳性对照。通过实时定量PCR在mRNA水平检测p75及sortilin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及差异,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及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观察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及sortili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差异。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可见,在mRNA及蛋白水平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75,sortilin均呈阳性表达,其中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75及sortilin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少于HaCaT,且p75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ortilin表达量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75及sortilin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均位于胞膜及胞浆。由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与p75受体高亲和力结合并在sortilin协助下发挥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sortilin在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与其高增殖状态有关,该结果为病理性瘢痕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 SORTILIN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HACAT 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钢 马信龙 +1 位作者 邓树才 陈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488-4494,共7页
背景:目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炎症参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病机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属于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与炎症有关。目的:检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 背景:目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炎症参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病机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属于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与炎症有关。目的:检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和28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收集2组患者术后的椎间盘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测定椎间盘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水平。根据Schneiderman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椎间盘中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与疾病分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相比,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chneiderman4级的患者椎间盘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Schneiderman2级和3级的患者,而Schneiderman3级的患者椎间盘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2级患者。另外,Spearman相关分析也显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水平与Schneiderman分级呈正相关(r=0.412,P<0.01)。提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表达 炎症 趋化因子 Schneiderman分级 细胞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