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高凤威 周琳 +5 位作者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傅秋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均行冠状... 目的探究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检查结果为健康的对照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受试者血清t-PAIC、PP、PPI以及其他各项临床生化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受累的主要支数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t-PAIC、PP、PPI水平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独立关系,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PAIC、PP、PPI、TC、TG、LDL-C、apoA-Ⅰ、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将是否患有冠心病作为回归分析因变量,将上述指标中单因素显示为有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多因素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血清apoA-I、apoB、t-PAIC、PP、PPI、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血管病变为基数将其分为三组,其中单支病变41例,双支病变37例,三支病变2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PAIC、PP、PPI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将病变支数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的血清t-PAIC、PP、PPI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AIC、PP、PPI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狭窄程度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PAIC、PP、PPI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有关联性,是冠心病分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脉压 脉压指数 冠心病 心冠脉病变程度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酶原激活抑制-1复合物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志聪 王斌 +1 位作者 华锋 崔恩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PAI-1、t—PA、抗凝血酶原Ⅲ(AT-Ⅲ)、动脉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AI-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脉P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提高血清AT-Ⅲ水平、动脉血PO2及氧合指数,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 酶原激活抑制-1 组织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华 孙岷丹 +5 位作者 罗萍 孙广东 苗里宁 刘树军 韩洪波 刘建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 (C- BSA)诱导成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LMWH治疗组以 1 2 5u日 1次皮下注射 ,共治疗 8w。结果  L 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 ,肾组织中 PAI- 1、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 (LN)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 .0 5)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有显著改变 ,但上述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正常组及对照组水平 (P>0 .0 5) ;各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L MWH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 ,降低肾组织中PAI的表达 ,通过干扰 PAI- 1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而且出血危险性小 ,便于长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PAI-1 免疫复合物肾炎 酶原激活抑制-1 蛋白尿 动物模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念清 宋景春 +3 位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曾庆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与新凝血四项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IC生存组患者相比,SIC死亡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和t-PAIC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AIC是S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PAI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PAIC+SOFA及t-PAIC+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7、0.647、0.740及0.713。当t-PAIC界值为18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9.2%、63.1%、7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AIC>18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t-PAIC≤18 ng/mL患者的3.236倍。结论t-PAIC对SI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酶原激活抑制-1复合物 脓毒症 凝血功能紊乱 预后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雅静 耿汉科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173例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173例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103)、稳定性心绞痛组(n=70)。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38)、双支血管病变组(n=64)及三支血管病变组(n=71)。探讨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KMB、CRP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而前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低于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PAI-1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血浆t-PA浓度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的血浆PAI-1浓度依次升高,而血浆t-PA浓度依次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AIC浓度与冠脉狭窄数、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预后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杨 谢明水 张秋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7例,稳定心绞痛73例;择同期非冠心60例为对照组。观察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肌...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病人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7例,稳定心绞痛73例;择同期非冠心60例为对照组。观察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分析冠心病组病人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与对照组病人的PAI-1、t-PA水平变化。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TC、CRP、FBG、CKMB、PAI-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t-PA水平均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0.05~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血清CRP、FBG、CKM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PAI-1水平在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中依次降低,血清t-PA水平则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AI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数存在相关性,且病情越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数越多则PAI-1水平越高,t-PA水平越低,临床可通过检测t-PAIC水平预测冠心病病人病情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心绞痛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林花 董春霞 +3 位作者 王凤芝 刘秀娥 侯丽虹 马艳萍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反映纤溶-抗纤溶活性的变...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反映纤溶-抗纤溶活性的变化,并对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纤溶指标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AI-1的含量、PAI-1/t-P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I-1的含量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显著为高。但t-PA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无显著降低。患者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纤溶及抗纤溶水平均未见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有密切关系。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纤溶-抗纤溶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剂 抑制 冠心病 酶原激活抑制-1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抑制剂的改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萍 刘伟国 +1 位作者 罗继征 陆慰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14-314,316,共2页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剂 急性肺栓塞 大鼠血浆 抑制 ACTIVATOR PLASMINOGEN 功能 栓塞后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12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酶原激活 酶原激活抑制-1
下载PDF
少数2型糖尿病和肥胖青少年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13
作者 Umpaichitra V. Hussain M.M. +1 位作者 Castells S. 王一飞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2期58-59,共2页
Increase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decreased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ctivities lead to impaired fibrinolysis, which is critical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 studied these hemostatic... Increase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and decreased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ctivities lead to impaired fibrinolysis, which is critical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 studied these hemostatic factors at fasting state and after an oral fat load in 12 type 2 diabetic and 17 nondiabetic obese adolescents, matched for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and sexual maturation. Plasma PAI-1, t-PA, and glucose as well as serum C-peptide, insulin,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and HDL and LDL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measured at 0, 2, 4, and 6 h after the fat load. Metabolic responses were expressed a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PAI-1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 subjects fasting, 23.4 ± 2.6 versus 12.9 ± 2.0 U/mL (p < 0.004); AUC, 101.7 ± 12.1 versus 57.6 ± 6.5 U · h-1 · mL-1 (p < 0.003) . Fasting t-PA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 subjects (0.8 ± 0.3 versus 6.5 ± 2.7 U/mL; p < 0.001). Triglyceride was the only lipid parameter tha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 subjects fasting, 1.5 ± 0.2 versus 0.9 ± 0.1 mM (p < 0.05); AUC, 15.7 ± 2.9 versus 7.9 ± 0.6 mmol· h-1· L-1 (p < 0.02) . The PAI-1 activiti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loading tests (p < 0.0001), whereas the t-PA activities did not change. Insulin resistance estimated by the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was greater in the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 subjects (14.4 ± 2.8 versus 4.6 ± 0.7; p < 0.0001). We conclude that elevated PAI-1 and diminished t-PA activities, suggestive of suppressed fibrinolysis, are present in our adolesc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ding another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cute high fat load does not further negatively affect this suppressed fibrin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剂 2糖尿病患者 抑制因子-1 尿病肥胖 青少年 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 PAI-1活性 空腹状态 血浆C肽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在肺动脉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倪松石 江爱桂 +1 位作者 黄剑飞 姜生扬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8-840,F000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24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t-PA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在栓塞后即刻和4h未见明显表达,8h和24h表达明显增强;半定量蛋白结果显示t-PA在栓塞后4h表达开始增高,8h进一步增强,24h达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在栓塞后即刻及24h均见明显表达,而在栓塞后4h和8h表达明显减少;半定量蛋白结果显示PAI-1在栓塞后4h开始降低,8h降至低峰,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在栓塞后24h表达有所恢复。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t-P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增高,PAI-1表达呈现一过性降低,表明了在肺动脉栓塞早期,机体的纤溶功能明显增强,这与肺血管的t-PA和PAI-1表达平衡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剂 组织酶原激活剂抑制-1 肺栓塞
下载PDF
关节盘前移位对关节滑膜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1型抑制剂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詹静 吴利群 +2 位作者 谷志远 张银凯 胡济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内uPA与PAI-1基因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正常滑膜中偶可见uPA和PAI-1染色弱阳性的滑膜内衬细胞,滑膜下层也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有uPA和PAI-1的弱阳性表达。术后1周,滑膜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uPA和PAI-1阳性的细胞增加,其表达也逐渐增强,12周时,细胞中uPA和PAI-1的基因为强表达。结论滑膜组织中存在较完善的uPA/PAI-1系统,该系统可能在由关节盘前移位造成的滑膜组织改变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剂 酶原激活剂抑制-1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所致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选飞 张正春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7期571-573,共3页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的11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根据溶栓前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为对照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的11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根据溶栓前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为对照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0例、阿司匹林(ASA)组28例、氯吡格雷(CLP)组28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ASA+CLP)组25例,统计各组溶栓后HT的发生率及90天后改良的Rankin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ASA组、CLP组、ASA+CLP组HT发生率分别为10.0%、21.4%、17.9%、48.0%。ASA+CLP组HT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组和CLP组与ASA+CLP组比较Ranki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前单用ASA或CLP未增加rt-PA溶栓后HT的发生率,溶栓前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显著增加rt-PA溶栓后HT的发生率,各组HT的发生未增加90天后溶栓患者的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小板聚集抑制 重组组织酶原激活剂 出血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亚飞 杨娟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72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uPA及PAI-1水平,并比较不同级别前列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72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uPA及PAI-1水平,并比较不同级别前列腺癌患者uPA及PAI-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uPA及PAI-1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uPA及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前列腺癌患者uPA及PAI-1水平均随着Gleason等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P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截断值为0.78 ng/ml,灵敏度为86.11%,特异度为84.72%,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826~0.991,P=0.042)。PAI-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截断值为9.28 ng/ml,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3.3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01~0.933,P=0.022)。结论前列腺癌患者uPA及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其水平随前列腺癌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uP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截断值为0.78 ng/ml,PAI-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截断值为9.28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剂 酶原激活抑制-1 前列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兔实验性肺栓塞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在肺动脉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爱桂 倪松石 +2 位作者 卢慧宇 黄剑飞 姜声扬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日本健康大耳白兔48只随机平均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 目的: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日本健康大耳白兔48只随机平均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和24 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PAI-1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PAI-1在栓塞后即刻及24 h均见明显表达,而在栓塞后4 h和8 h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PAI-1蛋白在栓塞后4 h开始降低,8 h降低至低峰,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机体抑制纤溶能力表现为一过性降低,说明在肺动脉栓塞后,特别是严重的大面积栓塞后,单纯依靠肺动脉局部的纤溶抑制系统平衡变化不能达到溶解全部栓子的目的,其原因可能与PAI-1表达呈一过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组织酶原激活剂抑制-1 肺动脉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芬 曾小菁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7期57-58,共2页
目的: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t-PA)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8例胃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检测者血浆标本PAI-1和t-P... 目的: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t-PA)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8例胃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检测者血浆标本PAI-1和t-PA含量。结果:病例组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t-P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浆PAI-1含量在Ⅲ期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t-PA含量与胃癌TNM分期无关。血浆PAI-1含量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最高,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次之,在正常对照组中最低,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浆PAI-1含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随着淋巴结转移的产生而增高。血浆t-PA含量在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浆t-PA含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AI-1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PAI-1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酶原激活抑制-1 组织激活
下载PDF
非诺贝特抑制兔脂肪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机制
20
作者 李洁琪 赵水平 +5 位作者 吴洁 李全忠 方颖 吴立荣 蔡运昌 李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喂养兔脂肪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喂养兔脂肪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PAI-1、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非诺贝特治疗后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1)。高胆固醇组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肪细胞PAI-1和PPARγmRNA表达。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酶原激活抑制-1 脂肪组织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