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起搏犬心房48h后左房组织学的逆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彦 于付生 +4 位作者 冯艳 张玲 宋伟 马艳红 侯月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左房组织学重构在转复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过程。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快速起搏48h;B组假手术组,观察48h;C组快速起搏48h后,继续观察24h;D组假手术组,观察72h。分别...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左房组织学重构在转复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过程。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快速起搏48h;B组假手术组,观察48h;C组快速起搏48h后,继续观察24h;D组假手术组,观察72h。分别于术前、起搏48h、停止起搏后6,12,18,24h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室收缩末期左房左右径(LATD)、上下径(LASID)、前后径(LAAPD)。A、B组于实验开始后48h,C、D组于72h,取左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HE染色观察心房组织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起搏48h后A、C组LATD、LASID、LAAPD与同时点B、D组及术前比较增大(P<0.05)。快速起搏右房48h后,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糖原增多;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恢复窦性心律后LATD、LASID、LAAPD有缩小趋势,18h后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超微结构的改变部分恢复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犬阵发性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24h,组织学重构不能完全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组织学重构 逆转
下载PDF
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逆转的研究
2
作者 王岚 杨兵 +4 位作者 徐东杰 张凤祥 陈红武 陈明龙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建立房颤模型;C组在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后停止刺激并转复窦性心律,再饲养3个月。分别于手术前、房颤3个月及转复窦性心律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取左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房颤组心房显著扩大;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M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从0.40±0.12上升至0.70±0.16,P〈0.05)。房颤复律组LAD明显缩小但未降至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恢复至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MMP-2 mRNA由0.70±0.16降为0.52±0.10(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可以逆转,但时间缓慢,程度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组织学重构 重构逆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