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11 位作者 王荧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韩悦 何广胜 陈苏宁 薛胜利 赵晔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关人群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概率是1/5万~1/10万,甚至更低。若进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则有90%的患者能找到供者,本文旨在探索HLA半相合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方法: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其中单倍体20例)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延长、强化联合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globulin,ATG)和/或加舒莱(抗CD25单抗)加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bonemarrow,BM)或加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混合移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及达完全供者植入。21例(21/25)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8例,Ⅱ度6例,Ⅲ度2例,Ⅳ度5例(其中3例为同胞部分相合),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8.0%和28.6%。12例(12/25)发生慢性(c)GVHD,均为局限性。16例患者无病生存,1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64.00±2.98)%,1年预计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为(64.0±3.08)%。9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复发,8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Ⅳ度GVHD3例,白质脑病1例。结论:HLA配型半相合的HSCT是治疗无亲缘和无关供体全相合的高危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但风险较大,需在严密监测下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组织相容性试验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津浦 曹水 +2 位作者 李慧 安秀梅 任秀宝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8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对拟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及其供者,供受者为母子关系15例,父子关系10例。...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对拟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及其供者,供受者为母子关系15例,父子关系10例。采集供受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SSP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HLA-DRB1位点,并计算母胎微嵌合阳性率。随机选取经巢式PCR-SSP证实嵌合阳性和阴性且供受者性别不同的患者各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重复检测,并与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这8例患者分别与其亲缘供者和HLA完全不相合无关第3人之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并计算增殖指数(SI)。结果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可高达0.001%,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巢式PCR-SSP检测显示,在母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40%(6/15),而在父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0。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FISH技术相比明显增高,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4/8)和12.5%(1/8)。MLR检测显示,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SI分别为(0.949±0.023)、(1.320±0.095),嵌合阴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PBMC的SI分别为(1.133±0.036)、(1.245±0.069);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与嵌合阴性患者相比明显降低(P=0.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其对无关第3人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P=0.003)。结论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临床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组织相容性试验 嵌合状态
下载PDF
三种温控脱细胞载体的制备与性能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帅星 于美丽 +2 位作者 郭宏玥 李澶 李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7004-7009,共6页
背景:设计、制备新型温敏高分子三维细胞支架是目前高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制备3种不同的温控脱细胞载体,并评估其性能。方法:分别制备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 背景:设计、制备新型温敏高分子三维细胞支架是目前高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制备3种不同的温控脱细胞载体,并评估其性能。方法:分别制备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检测3组支架的比表面积、温敏性能、孔隙率、孔径及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35,386,421 m2/g,最低临界溶解温度分别为30,28.5,29.5℃,细胞毒性反应分别为2级、2级、1级,说明3种支架均具备温度敏感特性,而且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相近;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明显优于另两种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的孔隙率与孔径大于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P<0.05),说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控脱细胞支架与大孔共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醛基化海藻酸钠温控脱细胞支架具有更加明显的孔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支架 组织相容性试验 人工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 三维细胞支架 温控载体制备 孔隙率和孔径 温度敏感 生物相容
下载PDF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免疫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长希 张白玉 +4 位作者 陈立中 毕颖 费继光 朱兰英 郑克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自细胞抗原(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在免疫致敏尤其是高敏受者肾脏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致敏受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USA)检测体内预存的群体反应性抗体-IgG(PRA-IgG)的水平及特异性;采用一步法单克隆抗... [目的]探讨人类自细胞抗原(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在免疫致敏尤其是高敏受者肾脏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致敏受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USA)检测体内预存的群体反应性抗体-IgG(PRA-IgG)的水平及特异性;采用一步法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Micro-PCR-SSP)技术进行HLA Ⅰ类和Ⅱ类分型。[结果]47例致敏受者的PRA-IgG水平为8.3%-96.4%,平均为38.8%,供受者间按传统的HLA抗原错配(MM)原则,0-1错配(MM)、2 MM的患者分别为5例(10.6%)、9例(19.1%),而按Res M的原则,0-1 MM、2 MM患者分别提高到22例(46.8%)、17例(36.1%)(P<0.001);其中PRA≥50%的18例高敏受者中,0-1MM 13例(72.2%),而PRA<50%的29例受者中,0-1MM 9例(3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5%,在18例PRA≥50%的高敏受者中,仅有4例(22.2%)发生排斥反应,29例PRA<50%的受者中,11例(37.9%)发生排斥反应(P>0.05).[结论]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相配率,良好的HLA配型对减少高敏受者肾移植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IJA抗原 组织相容性试验 氨基酸残基 配型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分型的生物特性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高解春 周菊玲 陈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分型的生物特性和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按Shi made分型将 61例神经母细胞瘤分为组织结构良好型 (FH)和组织结构不良型 (UH)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Trk A、N myc、NSE、CD4 4表达 ,统计分析FH和UH型的生物标...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分型的生物特性和预后评估意义。方法 按Shi made分型将 61例神经母细胞瘤分为组织结构良好型 (FH)和组织结构不良型 (UH)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Trk A、N myc、NSE、CD4 4表达 ,统计分析FH和UH型的生物标记表达和生存率差异。结果 61例分型为FH型 4 0例、UH型 2 1例 ;UH型的Trk A阳性率 ( 6/ 14 )明显低于FH型 ( 2 7/ 3 2 )、N myc阳性率 ( 8/ 14 )则高于FH型 ( 10 / 3 2 ) ,NSE和CD4 4检测无明显差异。FH型的 3年和 5年生存率( 5 7.6%和 2 7.3 % )均高于UH型 ( 18.8% )。结论 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分型对肿瘤生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相容性试验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粗化纯钛表面对人成骨样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亚敏 宋光保 +1 位作者 于婷婷 陈琨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5期245-24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粗化纯钛表面对人成骨样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纰,对照组为打磨抛光的光滑纯钛片;A、B、C组分别为粒径100~200μm、200~300μm、300~400μm的A12O3颗粒喷砂酸蚀处理后的纯钛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4组... 目的研究不同粗化纯钛表面对人成骨样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纰,对照组为打磨抛光的光滑纯钛片;A、B、C组分别为粒径100~200μm、200~300μm、300~400μm的A12O3颗粒喷砂酸蚀处理后的纯钛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4组钛片表面形貌,表面轮廓仪测定钛片表面粗糙度(Ra值)。将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接种于4组钛片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时fHJ段荧光染色后的细胞骨架。结果4组钛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具有一致的平行沟纹,喷砂酸蚀组具有典型的喷眇酸蚀表面微形貌。表面轮廓仪测得对照组、A组、B组及C组的Ra值分别为0.27±0.01、1.69±0.05、2.08±0.11及2.55±0.2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了4组纯钛片表面上MG63不同的细胞骨架解聚和重排的过程。结论不同粗化和喷砂酸蚀表面钛片影响人成骨样细胞粘附、伸展及分化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变化,粒径200~300μmA1O3喷砂的酸蚀纯钛表面更利于细胞骨架的解聚和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表面处理 MG63 肌动蛋白 组织相容性试验 牙科材料
下载PDF
1例肾移植术后应用激素诱发精神异常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何雯婕 傅乐华 《现代护理》 2005年第18期1571-1571,共1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肾移植 术后应用 激素诱发 精神异常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组织相容性试验 尿毒症患者 护理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前HLA氨基酸残基配型的应用
8
作者 陈梅珠 徐国兴 +2 位作者 赵岐 王庆华 谭建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眼外伤后角膜盲患者在角膜移植术前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氨基酸残基配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  6 6例 (6 7眼 )眼外伤后角膜盲患者 ,按角膜新生血管程度分 2组 :新生血管组 5 1眼 ,术前视力眼前手动~指数 ;角膜白斑组 1 ... 目的 探讨眼外伤后角膜盲患者在角膜移植术前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氨基酸残基配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  6 6例 (6 7眼 )眼外伤后角膜盲患者 ,按角膜新生血管程度分 2组 :新生血管组 5 1眼 ,术前视力眼前手动~指数 ;角膜白斑组 1 6眼 ,术前视力眼前指数~ 0 .1。HL A- 、 类抗原分别由一步单抗法和 DNA法检测。根据 HL A氨基酸残基的相配数分为 HL A低错配组 (2错配、3错配 )和高错配组 (4错配、5错配 )。角膜移植术式 :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深 )板层角膜移植术或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带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 结果 新生血管组排斥反应率明显高于角膜白斑组 (P<0 .0 5 )。新生血管组中 HL A高错配组排斥反应率高于低错配组 (P<0 .0 1 ) ,相对危险度 RR=1 .772 ,高错配组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性是低错配组的 1 .772倍 ;而且低错配组的术后视力高于高错配组 (P<0 .0 1 )。角膜白斑组中 HL A高错配组排斥反应率高于低错配组 (P>0 .0 5 ) ;术后视力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眼外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丰富者 ,排斥发生率高 ,其中 HL A高错配组的排斥反应率明显高于低错配组 ,术前进行 HL A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单纯角膜白斑组术前 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序列 HLA抗原 组织相容性试验 眼损伤 角膜移植
下载PDF
活体亲属肾移植患者HLA配型配合率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贾佳熹 张小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809-1810,1813,共3页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供受者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合率,为临床选择良好的供受者HLA配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106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HLA配合率分析。结果 (1)父母供肾组:42例大于或等于HLA抗原半相合。(2)子女供肾...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供受者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合率,为临床选择良好的供受者HLA配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106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HLA配合率分析。结果 (1)父母供肾组:42例大于或等于HLA抗原半相合。(2)子女供肾组:2例HLA抗原半相合。(3)兄弟姐妹间供肾组:26例HLA完全相合9例,13例为半相合,其余为低于半相合。(4)其他亲属供肾组:HLA抗原配合呈多样性。(5)夫妻间供肾组:HLA配合率均小于或等于3个抗原。结论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间的肾移植供受者HLA配合率高于其他亲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组织相容性试验 活体亲属肾移植
下载PDF
书讯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132-132,156+165+173,共4页
《临床实验室诊断学》原著:(美)L阿婆sata,M.主译:高德禄,张世俊定价:125元本书分22章,以图表的形式详细论述了医学实验室的概念、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相容性试验和移植、感染性疾病、毒理学、婴幼儿疾病... 《临床实验室诊断学》原著:(美)L阿婆sata,M.主译:高德禄,张世俊定价:125元本书分22章,以图表的形式详细论述了医学实验室的概念、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相容性试验和移植、感染性疾病、毒理学、婴幼儿疾病、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等临床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 临床诊断学 组织相容性试验 自身免疫疾病 临床实验室 婴幼儿疾病 检验科管理 结缔组织 实验室诊断 免疫缺陷疾病
下载PDF
6965名汉族骨髓供者HL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6
11
作者 吴国光 邓志辉 +9 位作者 高素青 程良红 金士正 周丹 李桢 邹红岩 张旋 魏天莉 程曦 王大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3-477,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骨髓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多态性 ,并寻找和鉴定新的HLA等位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技术以及分子克隆等以DNA为基础的HLA基因分型技术。结果 共鉴定 6 96 5人份无关汉族骨髓供者...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骨髓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多态性 ,并寻找和鉴定新的HLA等位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技术以及分子克隆等以DNA为基础的HLA基因分型技术。结果 共鉴定 6 96 5人份无关汉族骨髓供者的HLA A、B、DRB1座位上的等位基因 ,其中 4 70 7人份为南方汉族个体 ,2 2 5 8人份为北方汉族个体。在受检群体中共检出 72种HLA特异性 ,包括过去很少在汉族人群中被检测到的HLA A2 5、A34、A74、B4 1、B4 2、B5 3、B73、B81等。HLA A、B、DRB1座位上尚未被检测出的空白基因频率分别小于 0 .2 0 % ,0 .2 5 %和 0 .70 %。发现 3个新等位基因 ,已被WHO命名为HLA A 0 2 5 3N ,HLA A 1114和HLA B 5 6 10。结论 在骨髓供者HLA分型中使用以DNA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技术 ,可以得到精确可靠的基因频率以及发现新的等位基因。一些HLA基因在南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募集到带有不同HLA分型的骨髓供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骨髓 HLA多态 组织相容性试验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及HLA配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留洋 陈剑荣 +7 位作者 钱俊 赵明 李民 孙尔维 郭颖 岳良升 范礼佩 陈桦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HLA配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HLA抗体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HLA配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HLA抗体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HLAⅠ类抗原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结果136例中,104例存在抗HLA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HLA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HLAⅠ类和Ⅱ类IgG抗体。按照传统HLA抗原配型标准,136例中,供、受者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例(5.1%)、26例(19.1%)、47例(34.6%)、39例(28.7%)和17例(12.5%);而按照CREGs配型标准,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例(22.8%)、53例(39.0%)、36例(26.5%)和16例(11.7%),没有4个抗原错配者。按照CREGs配型原则,HLA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P<0.05),其移植肾1、3、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结论根据CREGs配型标准能够显著提高供、受者的相配率;良好的HLA配型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生成 组织相容性试验
原文传递
免疫磁珠分离淋巴细胞在流式交叉配型试验中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靖 罗奇志 +3 位作者 田芳 郭旭丽 罗伟光 邹义洲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快速分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Ficoll)分离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取10例交叉配型供体外周抗凝血各10 ml,受体非抗凝血5 ml,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阴性选择试剂盒从...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快速分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Ficoll)分离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取10例交叉配型供体外周抗凝血各10 ml,受体非抗凝血5 ml,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阴性选择试剂盒从相同体积的抗凝血中分离PBMC。用血细胞计数比较两种方法分离的WBC、PLT、RBC粒度分布和PBMC中淋巴细胞的纯度;用细胞流式和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荧光抗体检测两种方法分离得到的PBMC中T、B和NK细胞的数量质量;将免疫磁珠阴性分离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供者PBMC与受者血清共孵育,加入羊抗人IgG-FITC,洗涤后加入抗人CD3-PE、抗人CD19-APC单克隆抗体,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荧光强度。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磁珠阴性分离的PBMC数量是Ficoll分离PBMC的0.42倍,但淋巴细胞的比例[(99.2±0.08)﹪]高于PBMC分离的淋巴细胞比例[(82.5±5.27)﹪(t=9.91,P<0.01)],且两种方法分离的PBMC中RBC分别为(0.001±0.001)×10~6/μl和(0.02±0.009)×10~6/μl(t=6.64,P<0.001);血小板的数量分别为(1.00±0.05)×10~3/μl和(196.00±4.21)×10~3/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46,P<0.01)。流式细胞检测免疫磁珠分离的PBMC中CD3^+T细胞为(81.33±4.60)﹪,CD19^+B细胞为(8.41±0.87)﹪,CD3-CD56^+NK细胞为(9.35±0.67)﹪和CD3^+CD56^+NKT细胞为(2.47±0.07)﹪。而Ficoll分离的PBMC中CD3^+T细胞为(37.36±3.27)﹪,CD19^+B细胞为(5.79±0.94)﹪,CD56^+NK细胞为(6.60±0.9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4、6.470、7.70、51.31,P均<0.01)。T和B淋巴细胞流式交叉配型试验中,设门定量读取T和B淋巴细胞与受者血清中抗体结合情况,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淋巴细胞中混有血小板等,使流式检测结果中会混有假阴性,而免疫磁珠分离法没有出现假阴性结果。证明免疫磁珠分离的PBMC可应用于临床交叉配型试验。结论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全血PBMC,用时短,纯度高,去除了99﹪的血小板,不混有红细胞、血小板,是一种优于Ficoll分离PBMC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单核细胞 离心法 梯密度 免疫磁珠分离 组织相容性试验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缓解前后HLA分子血清学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的比较
14
作者 甘佳 沈悌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6期418-420,423,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前后HIA血清学分型以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的结果。以确定能否在缓解前进行HLA配型。方法对20例A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标本分别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CDC)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前后HIA血清学分型以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的结果。以确定能否在缓解前进行HLA配型。方法对20例A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标本分别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CDC)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HLA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对HLAⅠ类分子CDC反应强度进行NIH计分,进行缓解前后配对t检验;对缓解前后HLAⅠ、Ⅱ类分子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缓解前后所有病例HLAⅠ、Ⅱ类分子等位基因特异性均未出现缺失或改变。缓解前后HLA~A、B基因座位抗原及Bw6超型的CDC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前表达明显下调;Bw4超型在缓解前后的CDC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Ⅰ类分子表达下调或缺失与外周血幼稚细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AL患者,可以在确定诊断时即进行HLA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从而缩短配型时间,增加寻找合适供者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白血病 淋巴细胞 组织相容性试验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及分子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倩颖 郄明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05-611,共7页
上皮性卵巢癌(EOC)就其病理学特征而言,可被分为Ⅰ、Ⅱ型EOC,二者在肿瘤来源、恶性表型方面均有所不同.Ⅰ、Ⅱ型EOC在病理学形态、临床特征、分子表型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的异质性特点.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EOC分子特征数据的积累,深... 上皮性卵巢癌(EOC)就其病理学特征而言,可被分为Ⅰ、Ⅱ型EOC,二者在肿瘤来源、恶性表型方面均有所不同.Ⅰ、Ⅱ型EOC在病理学形态、临床特征、分子表型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的异质性特点.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EOC分子特征数据的积累,深化了临床对EOC生物学行为的认识.综合病理及分子特征进行诊断,可能为EOC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筛查和治疗策略.笔者拟就EOC的病理及分子诊断机制,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EOC筛查和治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 分子靶向治疗 表型 遗传异质 组织相容性试验 分子诊断技术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女(雌)
原文传递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GIAC方案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8
16
作者 韩伟 陆道培 +11 位作者 黄晓军 刘开彦 陈欢 许兰平 刘代红 江倩 陈育红 路瑾 王静波 吴彤 董陆佳 任汉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3-457,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移植方案。方法  10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5 6例为高危病例 ,进行HLA配型至少 1个位点不合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GIAC移植方案 ,即G CSF动员供者干细胞 ...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移植方案。方法  10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5 6例为高危病例 ,进行HLA配型至少 1个位点不合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GIAC移植方案 ,即G CSF动员供者干细胞 ,强化、延长的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以及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完全供者植入。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aGVHD) 4 5例 ,累积发生率 4 8.39% ,发生Ⅲ~Ⅳ度aGVHD 12例 ,累积发生率 12 .90 %。 6 1例可评估的患者中 ,发生慢性 (c)GVHD 38例 ,广泛型 11例。复发 12例 ,11例为高危患者 ,3例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达再次完全缓解。死亡 2 2例 ,6例死于复发 ,16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 72例患者无病存活 ,1年预期无病生存率 ,高危组为 (4 7.6 3± 8.4 9) % ,标危组为 (83.5 2± 7.4 1) %。结论 GIAC方案适用于HLA配型不合的HSCT ,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配型 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GIAC方案 组织相容性试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HSCT
原文传递
HLA-Cw基因常规检测区外第1、5、6、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测定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3 位作者 王大明 金士正 邹红岩 邓志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HLA-Cw基因第1、5、6、7外显子的分子遗传多态性,探讨增加第1、5 6 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测定在临床组织配型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SBT法,对324份样本的HLA-Cw基因第2、3、4外显子作常规测序分型.对检出的...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HLA-Cw基因第1、5、6、7外显子的分子遗传多态性,探讨增加第1、5 6 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测定在临床组织配型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SBT法,对324份样本的HLA-Cw基因第2、3、4外显子作常规测序分型.对检出的模棱两可结果,设计HLACw第1、5 6 7外显子序列测序引物并优化测序反应条件,增加第1、5、6、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对HLA-Cw基冈第2、3、4外显子常规检测,一次性获得等位基因前4位数分型结果 的样本占23.8%(77/324);出现模棱两可结果的样本数占76.2%(247/324),检出的模棱两可等位基因组合有73种;增加HLA-Cw基因的第1、5、6、7外显子多态性检测,可解决Cw* 030201/030202、030301/0320N、Cw* 040101/0409N/0430、Cw* 070201/0750、Cw* 0403/0409N/0430和Cw* 080101/0822等10种常见的模棱两可等位基因组合.结论 在临床HLA-Cw基因配型中增加第1、5、6、7外显子多态性检测,有助于解决测序分型中的模棱两可的结果 和提高HLA-Cw基因分型精确度,对临床组织配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抗原 组织相容性试验 基因 外显子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夏兰 蔡兴权 +1 位作者 吴丽妮 唐秋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3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以探索临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PAKPLUS...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以探索临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PAKPLUS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并在血小板输注前行交叉配型试验,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进行输注。结果观察组10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者18例,阳性率17.6%。对其中的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试验,有8例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注,观察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CCI)值达到了预期效果。另1例患者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因病情急,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反应较弱的供者并加大输注剂量,观察CCI值仍然低于预期值。结论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相容性试验 输注无效 抗体筛检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配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立军 裴国献 +1 位作者 顾立强 于立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研究组织配型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的意义和潜力。 方法 对准备接受同种异体手移植的 10例单手或双手缺失准备接受异体手移植的患者和潜在的供者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群体反应抗体 (PRA)检测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采用聚合... 目的 研究组织配型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的意义和潜力。 方法 对准备接受同种异体手移植的 10例单手或双手缺失准备接受异体手移植的患者和潜在的供者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群体反应抗体 (PRA)检测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测定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结果 为其中 2例患者各找到 1名ABO血型 (A A、O O)、Rh血型相符 ,PRA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均为阴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半相合的供者。手术后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移植手顺利成活 ,免疫监测和皮肤活检证实无排斥反应发生。 结论 理想的组织配型是避免异体手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前提条件 ;异体手移植理想的组织配型条件是ABO血型、Rh血型相符 ,淋巴细胞毒性交叉配合试验为阴性 ;PRA水平越低、HLA位点配合的越多 ,越能提高异体手移植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相容性试验 四肢 同种异体移植 配型
原文传递
2005年至2008年全国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黑爱莲 周晓阳 +2 位作者 肖尧 戴大鹏 蔡剑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 总结并分析2005年至2008年全国医院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HLA基因分型检测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根据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的特点,用常规统计方法归纳了连续4年... 目的 总结并分析2005年至2008年全国医院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HLA基因分型检测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根据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的特点,用常规统计方法归纳了连续4年EQA活动的结果,分析了近4年EQA活动中回报结果的错误率以及导致错误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2005年至2008年,参与HTJ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EQA项目的临床实验室从22家增加到61家;连续4年EQA活动中回报数据共计2844份,总体错误率为1.05%(30/2844);每年出现错误的实验室比率分别为13.6%(3/22)、10.7%(3/28)、10.6%(5/47)、16.4%(10/61);连续4年EQA活动中错误数据共计30份,错误类型主要包括HIA基因分型错误25份、人为错误5份。结论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错误的比例过高;由于错误类型以基因分型错误和人为错误为主,反映了从业人员在HLA基因分型技术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基因型 组织相容性试验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