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7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组胺及组胺脱羧酶的影响
1
作者 于文静 王素梅 +5 位作者 史晓伟 白雪 张雯 王倩 赵颖 崔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65-2270,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纹状体及血清组胺(HA)、组胺脱羧酶(HD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给予250 mg/kg IDPN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纹状体及血清组胺(HA)、组胺脱羧酶(HD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给予250 mg/kg IDPN腹腔注射7 d构建TS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用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16 g/kg健脾止动汤灌胃,西药组给予21 mg/kg盐酸硫必利灌胃,1次/d,连续干预6周。对比各组大鼠体质量、行为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纹状体及血清H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纹状体HDC mRNA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纹状体HDC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体质量均低(P<0.05)。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均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大鼠血清HA水平高(P<0.05),西药组血清HA水平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HA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及西药组大鼠纹状体HA水平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HDC mRNA表达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及西药组大鼠纹状体HDC mRNA表达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HDC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纹状体HDC蛋白表达高(P<0.05),西药组纹状体HDC蛋白表达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组胺脱羧酶IOD值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纹状体HDC IOD值高(P<0.05),西药组HDC IOD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可提高TS大鼠血清、纹状体HA水平及纹状体HDC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动汤 抑木扶土 大鼠 多发性抽动症 血清 纹状体 组胺脱羧酶 组胺
下载PDF
组胺H_3受体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章霞 吴秀华 陈忠 《中国药业》 CAS 2000年第12期29-30,共2页
组胺H3受体广泛分布于组胺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不仅参与调节脑内组胺的释放、合成与代谢,而且参与调节脑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神经肽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代谢。它可以调节中... 组胺H3受体广泛分布于组胺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不仅参与调节脑内组胺的释放、合成与代谢,而且参与调节脑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神经肽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代谢。它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神经行为功能,诸如学习记忆、癫痫、自发运动、觉醒与睡眠以及饮水饮食行为等。另外还参与调节胃肠道、呼吸道、血管、心脏等外周器官的诸多功能活动。组胺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clobenpropit等极可能作为一类新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精神行为紊乱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癫痫、偏头痛以及帕金森氏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3受体 组胺受体激动剂 组胺受体拮抗剂 精神行为性紊乱 组胺
下载PDF
家兔侧脑室注射组胺受体拮抗剂对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红 董榕 石丽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组胺在家兔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家兔侧脑室微量注射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 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采用形态、功能、生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枢组胺与NPE发生之间的关系。测定指标包括下丘脑后区... 目的:探讨内源性组胺在家兔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家兔侧脑室微量注射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 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采用形态、功能、生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枢组胺与NPE发生之间的关系。测定指标包括下丘脑后区(PHA)、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组胺含量、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肺水比及水肿液蛋白/血浆蛋白(A/P)值,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1)NPE家兔PHA及RVLM组胺含量明显增高(P <0 .0 0 1) ;(2 )注射扑尔敏后肺水比和A/P值显著降低(P <0 .0 1) ;(3 )注射扑尔敏后血浆NO含量明显降低(P <0 .0 5 )。结论: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存在于NPE病理生理过程中;组胺通过中枢H1受体介导参与NPE的发病过程;血浆NO参与中枢组胺调控NPE的肺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组胺受体拮抗剂 侧脑室注射 家兔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H2受体桔抗剂 侧脑室微量注射 血浆一氧化氮 组织病理切片 病理生理过程 中枢组胺 组胺含量 内源性组胺 下丘脑后区 NPE 扑尔敏 西米替丁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51种抗组胺类药物的含量
4
作者 张静 孙磊 +3 位作者 曾敏珊 李思源 严小红 丁怡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抗组胺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10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经0.2μm滤膜过滤后,以10 mmol/L乙酸铵水-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Eclipse Plus...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抗组胺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10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经0.2μm滤膜过滤后,以10 mmol/L乙酸铵水-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1种抗组胺类药物在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μg/g和0.5μg/g。对液态水基、乳液、膏霜、面膜、液态油基、凝胶、粉、蜡基8种不同化妆品基质在0.5、1.0、5.0μg/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3%~127.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7%(n=6)。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均较好,可用于化妆品中51种抗组胺类药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 化妆品 组胺类药物
下载PDF
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与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 皮炎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金外淑 陈勇 +1 位作者 周慧 赵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面部皮炎)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门诊面部皮炎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与研究组(n=... 目的:研究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面部皮炎)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门诊面部皮炎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与研究组(n=66)。两组均对面部皮炎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与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皮肤屏障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积分、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下降,且研究组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积分下降,且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1.54%(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能有效改善面部皮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恢复皮肤屏障功能,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炎 重组贻贝粘蛋白 组胺 疗效 皮肤屏障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类中组胺
6
作者 郭新颖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建立测定鱼类中组胺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合紫外检测分析方法。样品均质后先用三氯乙酸水溶液震荡超声提取,再用丹磺酰氯衍生,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在254 nm处对组胺衍生物进行检测,以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组胺的质量... 建立测定鱼类中组胺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合紫外检测分析方法。样品均质后先用三氯乙酸水溶液震荡超声提取,再用丹磺酰氯衍生,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在254 nm处对组胺衍生物进行检测,以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组胺的质量浓度在1.0~5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方法检出限为7.2μg/kg,定量限为24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99.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3.7%(n=6)。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鱼类产品中组胺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组胺 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针刺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影响: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二次分析
7
作者 肖显俊 石云舟 +8 位作者 曹炜 邹子豪 陈思珏 杨茜 罗亚兰 戴雪纯 李瑛 金荣疆 李涓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假针刺组和等待治疗组,并记录了4周治疗期及4周随访期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情况。本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ukey HSD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时期组间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差异。对于组内比较,采用Welch的t检验评估不同时期的差异。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组间差异的稳健性。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分析治疗组间用药人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共分析了296名患者的数据。与针刺组相比,等待治疗组在治疗期(0.30,95%CI0.08 to 0.53,P=0.005)和随访期(0.31,95%CI0.12 to 0.50,P<0.001)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频率增加。组内分析表明,尽管3组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有所下降,但这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等待治疗组相比,治疗和随访期间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中应急用药的人数较少(P<0.05)。结论:针刺治疗显示了减轻CSU患者依赖应急用药的潜力,为减少药物负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针刺 二次分析 组胺 综合管理策略
下载PDF
止痒消疹颗粒联合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 杨波 +5 位作者 曹巧芝 彭聪 陈明亮 粟娟 陈翔 李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且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止痒消疹颗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组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Weekly 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7)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差异,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评价并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UAS7均明显降低(分别P=0.001,P<0.001)。尽管根据UAS7计算SSRI来评价疗效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59.38%,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根据DLQI计算SSRI来疗效评价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46.88%,2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有3例患者存在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止痒消疹颗粒联合第2代抗组胺药可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且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第2代抗组胺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痒消疹颗粒 慢性荨麻疹 组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虾青素对饲料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肠道自由基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怡彤 江兴龙 +1 位作者 林茂 翟少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535,共10页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H组、H+Ast4组和H+Ast8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组胺饲料(662 mg/kg)及在高组胺饲料中添加4 mg/kg、8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有害菌群丰度升高;H+Ast组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高于H组(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低于H组(P<0.05),上述指标H+Ast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Ast组肠道有益菌群丰度高于H组和对照组。可见,添加4mg/kg虾青素即可缓解饲料组胺胁迫导致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抑制,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肠道自由基水平,有益调节肠道菌群。添加8 mg/kg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上述指标无进一步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虾青素缓解美洲鳗鲡饲料组胺胁迫及其在饲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组胺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自由基水平 肠道菌群 美洲鳗鲡
下载PDF
组胺受体H1和H4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新型抗组胺药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Thurmond RL Gelfand EW +2 位作者 Dunford PJ 刘洪英 肖志勇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组胺在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组胺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是由H1受体介导的。H1受体拮抗剂也称为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反应已很多年。但是在哮喘和慢性瘙痒症的病理状态下组胺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已证明组胺的确在... 组胺在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组胺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是由H1受体介导的。H1受体拮抗剂也称为抗组胺药,用于治疗过敏性反应已很多年。但是在哮喘和慢性瘙痒症的病理状态下组胺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已证明组胺的确在炎症和免疫调节疾病中起作用,特别是H4受体的发现及其在多种免疫和炎性细胞中的表达,提示应重新评价组胺的作用,预示新型H4受体拮抗剂将被发现,且H1,H4受体拮抗剂在许多炎性反应靶标上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受体 组胺H1 受体 组胺H4 组胺
下载PDF
组胺H_3受体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明凯 罗晓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综述了组胺H3受体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
关键词 组胺H3受体 组胺 组胺H3受体激动剂 心血管系统 负反馈调控 信号转录
下载PDF
中枢组胺能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滨 王建军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17-421,共5页
近年来对于中枢组胺能系统的研究 ,在组胺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组胺能系统的生理功能 ,以及组胺能神经传递功能的紊乱与某些脑疾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组胺 组胺受体 中枢组胺能系统 组胺能神经传递 分子生物学 生理功能
下载PDF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窦侠 陈连军 《上海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153-155,共3页
1分类及药理作用 抗组胺药是一类能通过与组胺竞争性地结合组胺受体,从而拈抗组胺作用的药物。
关键词 组胺 皮肤科疾病 应用 治疗 组胺作用 药理作用 组胺受体 竞争性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组胺H_3受体对哮喘大鼠呼吸运动的调节 被引量:7
14
作者 季吉 董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组胺H3 受体对哮喘大鼠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PVN内微量注射特异性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 甲基组胺[(R -(α) - methylhistamine ,R...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组胺H3 受体对哮喘大鼠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PVN内微量注射特异性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 甲基组胺[(R -(α) - methylhistamine ,R- (α) -MeHA]的R- (α) - MeHA组以及PVN内微量注射组胺H3 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Thio)的Thio组,采用中枢立体定位技术,在PVN植入带芯的不锈钢外套管,通过内管恒速注射不同药物。用电生理方法记录膈肌肌电活动;用胸内压法测定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膈肌放电频率增加,膈肌肌电积分幅值下降,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均为P <0 .0 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R- (α)- MeHA组膈肌放电频率下降(P <0 .0 1) ,膈肌肌电积分幅值增加(P <0 .0 5 ) ,气道阻力降低(P <0 .0 1) ,肺顺应性改善(P <0 .0 1) ;Thio可阻断上述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VN内组胺H3 受体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特异性激动组胺H3 受体能改善哮喘大鼠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呼吸运动 大鼠 哮喘 调节 组胺H3受体激动剂 生理盐水组 组胺H1受体 立体定位技术 气道阻力 肺顺应性 微量注射 放电频率 肌电积分 受体桔抗剂 电生理方法 PVN 作用机制 甲基组胺 肌电活动 对照组 膈肌 特异性
下载PDF
组胺H 1受体激动剂通过Akt/NF-κB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佳雯 沈佳红 +1 位作者 温雨欣 孙建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1R激动剂组(2-pyridylethlamine,Pyri)和H 1R激动剂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LPS+H 1R激动剂组提前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1的Pyri,1 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μg·L-1的LPS。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标记物GFAP和H 1R的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支和辐射状突起减少,GFAP表达增加,细胞表面H 1R表达下调,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增加,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与LPS组相比,LPS+H 1R激动剂组激活态星形胶质细胞减少,GFAP表达降低,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下降,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 1R激动剂能够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且Akt/NF-κB通路可能是H 1R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 1受体 H 1受体激动剂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Akt/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其心脏毒性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平 张玉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第二代抗组胺 心脏毒性作用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组胺受体 第一代 过敏性 类药物 人类
下载PDF
组胺与偏头痛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琳 谷永胜 +1 位作者 何伟亮 王贺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0-363,共4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有关,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组胺诱发的血管搏动性头痛与偏头痛特征类似,并在神经源性炎症和伤害性感受的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既往的研究未能明确组胺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有关,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组胺诱发的血管搏动性头痛与偏头痛特征类似,并在神经源性炎症和伤害性感受的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既往的研究未能明确组胺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且组胺1型受体和组胺2型受体的拮抗剂用于偏头痛治疗的有效性证据不足、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目前鲜有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组胺3型受体(histamine 3 receptor,H_(3)R)和组胺4型受体(histamine 4 receptor,H_(4)R)的发现,一系列实验研究提示H_(3)R、H_(4)R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可能在偏头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组胺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组胺受体 偏头痛 组胺
下载PDF
鱼类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a psychrotolerans污染情况与分离株组胺生成能力
18
作者 李锦 王迪 +3 位作者 陈胜军 吴燕燕 李春生 王悦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282,共8页
对市售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la psychrotolerans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离株组胺生成。实验共调查了广东省市售100个鱼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M.psychrotolerans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市售中水产品中,在样品中的污染率达34%,在青... 对市售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la psychrotolerans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离株组胺生成。实验共调查了广东省市售100个鱼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M.psychrotolerans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市售中水产品中,在样品中的污染率达34%,在青皮红肉鱼中的污染率为35.9%,在白肉鱼中的污染率为27.3%,其中鲭鱼样本的污染率在总阳性样品中占比38.24%,金枪鱼样本的污染率占比29.41%。在呈现阳性的样品中共分离到16株M.psychrotolerans,对分离的16株M.psychrotolerans进行组胺生成能力研究发现,在20℃培养48 h后分离株组胺生成量均大于1000 mg/L,其中分离株1的组胺生成量大于模式菌株。将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在不同温度(4、20℃)条件下对比研究发现,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的生长并未呈现明显差异,但组胺生成量呈现不同。分离株1在4℃培养10 d后,其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模式菌株;在20℃培养60 h后,模式菌株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离株1。本研究为冷链物流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组胺积累问题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性摩根菌 组胺生成 最大可能数法-聚合酶链式反应 污染情况
下载PDF
组胺降解酵母的筛选及其对桑葚果酒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罗文珊 陈晓维 +5 位作者 黄雯倩 徐玉娟 肖更生 吴继军 余元善 李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8,I0005,I0006,共9页
为了筛选能够有效控制桑葚果酒组胺的非酿酒酵母,该研究对桑葚和自然发酵桑葚果酒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通过评价分离菌株降解组胺和合成生物胺的能力筛选目的菌株,并解析目的菌株对桑葚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SJ36表现出较好的组... 为了筛选能够有效控制桑葚果酒组胺的非酿酒酵母,该研究对桑葚和自然发酵桑葚果酒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通过评价分离菌株降解组胺和合成生物胺的能力筛选目的菌株,并解析目的菌株对桑葚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SJ36表现出较好的组胺降解能力(65.32%)且无生物胺合成能力,经分子生物学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为评价其酿造特性,将SJ36复合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桑葚果酒。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相比,复合发酵获得的桑葚果酒酒体丰满,酒香浓郁,感官评分为82.51分,白藜芦醇含量、总花色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5.52%、8.27%、5.93%和6.86%,而组胺、甲醇和高级醇含量分别下降89.02%、23.00%和10.67%。综上,P.kudriavzevii SJ36和S.cerevisiae复合发酵更适合桑葚果酒的酿造,研究结果可为高品质高安全性的桑葚果酒的生产提供潜在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非酿酒酵母 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 桑葚果酒 品质
下载PDF
组胺H_3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晓星 谭月华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17,共4页
组胺H3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参与介导抑制脑内组胺的释放、合成与代谢,并可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以及抑制非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进而调节中枢神经... 组胺H3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参与介导抑制脑内组胺的释放、合成与代谢,并可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以及抑制非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进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血管和心脏等器官的活动。H3受体介导的上述效应是一个依赖Ca2+的过程。H3受体可能与Gi蛋白相偶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组胺H3受体 组胺受体激动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