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6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组胺能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滨 王建军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17-421,共5页
近年来对于中枢组胺能系统的研究 ,在组胺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组胺能系统的生理功能 ,以及组胺能神经传递功能的紊乱与某些脑疾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组胺 组胺受体 中枢组胺能系统 组胺能神经传递 分子生物学 生理功能
下载PDF
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组胺能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5
2
作者 莫志贤 梁荣能 翁建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鼠...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鼠下丘脑中分离的TM神经细胞,在本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原代培养7~9 d的神经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的神经细胞呈组胺免疫反应阳性,为组胺能神经细胞.结论新生鼠下丘脑TM神经细胞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它可作为研究中枢组胺神经系统的体外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乳头核 组胺能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 原代细胞培养 新生鼠
下载PDF
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异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涛 刘志刚 +3 位作者 刘敏 赵博 侯家保 夏中元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组胺能神经元是否参与异氟烷麻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采用抑制性回避记忆模型研究成年雄性SD大鼠异氟烷麻醉后记忆功能变化,通过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N)微量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MI)研究组胺能核团参与异氟烷... 目的:探讨组胺能神经元是否参与异氟烷麻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采用抑制性回避记忆模型研究成年雄性SD大鼠异氟烷麻醉后记忆功能变化,通过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N)微量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MI)研究组胺能核团参与异氟烷麻醉后记忆受损的神经环路机制,免疫印迹法观察组胺能神经通路对海马BDNF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异氟烷麻醉导致大鼠抑制性回避测试期的步入潜伏期缩短、海马BNDF表达降低;抑制性回避训练期前给予BMI,可增加麻醉大鼠在测试期的步入潜伏期及海马BNDF的表达。结论:中枢组胺能神经环路以及受该环路支配的BDNF信号通路可能为吸入麻醉后记忆受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异氟烷 组胺能神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组胺能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在间位核神经元信息加工中的作用(英文)
4
作者 陈鲲 曹宽 +3 位作者 刘轲莉 詹中文 杨敏 周伯春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32-43,共12页
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 nucleus,IN)主要接受γ-氨基丁酸(GABA)能纤维支配,同时接受组胺能纤维的调节.本研究在小脑脑片上研究了GABA和组胺对单个IN神经元电活动的共同作用.持续灌流组胺或同时施加组胺和GABA,81.2%(69/85)神经元,GAB... 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 nucleus,IN)主要接受γ-氨基丁酸(GABA)能纤维支配,同时接受组胺能纤维的调节.本研究在小脑脑片上研究了GABA和组胺对单个IN神经元电活动的共同作用.持续灌流组胺或同时施加组胺和GABA,81.2%(69/85)神经元,GABA及其激动剂的效应都被组胺削弱(持续灌流n=33;同时施加n=36).这种削弱效应能够被组胺H2受体阻断剂ranitidine(n=10)和PKA抑制剂H-89阻断(n=8),fors-kolin模拟组胺的效应(n=9).结果表明组胺和GABA对IN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交互调节作用:通过激活H2受体偶联的G-protein-AC-PKA信号通路,磷酸化GABAB和GABAA受体,降低受体功能.推测受体间的对话的工作模式,可能是整个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某些药理作用和生理活动调节的基础;如果对话紊乱,可能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能 组胺能 受体 小脑间位核 磷酸化
下载PDF
小鼠中枢组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投射环路
5
作者 徐永霞 沈显琦 +4 位作者 葛梦临 季月 田龙 卞浩东 许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中枢组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投射环路。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携带的人源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剂(AAV-hrGFP)微量注射至组胺脱羧酶Cre小鼠的结节乳头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rGFP的脑内分布,确定组胺能神经元的投射环路。结果绿... 目的探讨小鼠中枢组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投射环路。方法将腺相关病毒(AAV)携带的人源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剂(AAV-hrGFP)微量注射至组胺脱羧酶Cre小鼠的结节乳头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rGFP的脑内分布,确定组胺能神经元的投射环路。结果绿色荧光蛋白hrGFP特异性表达在结节乳头核的组胺能神经元,并投射至大脑皮层、尾壳核、伏隔核、隔核、基底前脑、外侧下丘脑、杏仁核、终纹床核、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臂旁核等脑区。结论中枢组胺能神经的特异性投射至脑内广泛区域,该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阐明其调节觉醒、情绪等行为的神经功能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能神经元 结节乳头核 小鼠 人源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组胺能纤维在刺激内脏大神经升压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伟秋 吴苏珍 于志铭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187-190,254-255,共6页
用乌拉坦麻醉家兔22只,研究组胺能纤维在刺激含交感节前纤维的内脏大神经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1)用强度5V,波宽2ms,频率为80、40、20、10和5HZ的刺激分别刺激内脏大神经,其中以40和20Hz引起升压反应最大,其余的反应明显降低。频... 用乌拉坦麻醉家兔22只,研究组胺能纤维在刺激含交感节前纤维的内脏大神经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结果:(1)用强度5V,波宽2ms,频率为80、40、20、10和5HZ的刺激分别刺激内脏大神经,其中以40和20Hz引起升压反应最大,其余的反应明显降低。频率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受抗组织胺药物的影响.(2)H_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1mg/Kg)能明显加强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升压反应: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20mg/kg)使升压反应明显减弱。(3)不管给扑尔敏或西咪替丁的先后,即H_1和H_2受体均被阻断时,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升压反应回复到对照水平。讨论了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中组胺能纤维不同作用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能纤维 H1受体 H2受体 内脏大神经 刺激频率
下载PDF
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七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方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4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分析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七氟烷麻醉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20只,对所有大鼠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进行七氟烷麻醉,B组未进行麻醉,C组麻醉后在抑制性训练前注射荷包牡丹... 目的分析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七氟烷麻醉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20只,对所有大鼠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进行七氟烷麻醉,B组未进行麻醉,C组麻醉后在抑制性训练前注射荷包牡丹碱(BMI),D组麻醉后在记忆测试前注射BMI。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组织蛋白水平及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表达情况,分析4组大鼠在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时进入潜伏期的情况。结果抑制性训练中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长于B、C、D组(P<0.05),而B、C、D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测试时,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D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对比4组BDNF水平发现,A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B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组(P<0.05);C、D组间BDN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中枢组胺能神经具有一定关系,激活组胺能神经可有效抑制七氟烷麻醉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组胺能 七氟烷 麻醉 认知功能 大鼠 荷包牡丹碱(BMI) 组织蛋白 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
下载PDF
孤束核组胺能受体参与应激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国卿 沈新娥 +2 位作者 孙万平 周希平 邹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能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一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目的 探讨孤束核 (NTS)组胺 (HA)能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 应激一周的大鼠 ,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 (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特征参数 ,观察NTS注射不同HA受体拮抗剂对CSR的影响。结果 应激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 ,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调定点和最大增益时ISP值增大 ,MAP反射变动范围及最大增益减小 ;NTS内注射H1或H2 受体拮抗剂 (氯苯吡胺 ,CHL ,0 5 μg或西咪替丁 ,CIM ,1 5 μg) 2 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SR的上述改变 ,CIM减弱作用不如CHL ;NTS内注射CHL或CIM后 ,均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结论 应激引起CSR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HA能系统 ,NTS的H1和H2 尤其H1受体在应激引起CSR重调定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颈动脉窦 HA NTS 孤束核 组胺 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 氯苯 MAP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章如新 周卫东 李兆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测定 ,从细胞水平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并期望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指标提供一种客观手段。 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组后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刀豆球蛋白 A(Con A)作刺激... 目的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测定 ,从细胞水平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并期望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指标提供一种客观手段。 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组后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刀豆球蛋白 A(Con A)作刺激物 ,应用荧光测定法 ,比较豚鼠实验组和正常组之间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的能力。结果 :在 3种浓度 Con A的刺激诱导下 ,变应性鼻炎组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的豚鼠存在着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能力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嗜碱粒细胞 组胺 释放能力
下载PDF
家兔第四脑室注射P物质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
10
作者 刘悦 董榕 薛德彬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86-88,92,共4页
目的 :研究脑内P物质 (substanceP ,SP)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方法 :采用第四脑室微量注射方法 ,观察家兔第四脑室注射组胺受体阻断剂后SP对呼吸的效应。结果 :将SP1.67μg(5 0 μl)注入第四脑室引起呼吸幅度加深 ,... 目的 :研究脑内P物质 (substanceP ,SP)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方法 :采用第四脑室微量注射方法 ,观察家兔第四脑室注射组胺受体阻断剂后SP对呼吸的效应。结果 :将SP1.67μg(5 0 μl)注入第四脑室引起呼吸幅度加深 ,与生理盐水 (NS)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若用SP受体阻断剂 [D Pro2 ,D Trp7,9] substanceP (DPDTDT) 8μg预处理 ,则第四脑室注入SP所致的呼吸兴奋效应消失。若用组胺H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预处理 ,则SP引起的呼吸幅度变化与单独给SP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若预先向第四脑室注入组胺H2 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 ,则SP引起的呼吸幅度变化与单独给SP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即DPDTDT及扑尔敏均能阻断SP的呼吸增强效应。结论 :第四脑室注入SP可引起呼吸增强效应。中枢组胺能通路通过组胺H1受体参与SP的呼吸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呼吸活动 组胺能系统 第四脑室 H1受体阻断剂 H2受体阻断剂 P物质受体阻断剂
下载PDF
组胺合成酶抑制剂α-FMH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和脑内多巴胺及组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11
作者 胡丹娜 刘纯青 +1 位作者 陈忠 罗建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组胺在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偏侧毁损的PD大鼠模型,连续7 d侧脑室给予组胺合成酶抑制剂α-FMH(12.5μg,25μg)以降低脑内组胺的含量。术后第7 d观察如下指标: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内源性组胺在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偏侧毁损的PD大鼠模型,连续7 d侧脑室给予组胺合成酶抑制剂α-FMH(12.5μg,25μg)以降低脑内组胺的含量。术后第7 d观察如下指标: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下丘脑后部结节乳头核(TMN)内组胺能神经元的免疫反应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α-FMH(25μg)明显降低了阿朴吗啡诱导的PD大鼠的旋转行为(4.09与6.18 r/min相比,P<0.05);延缓了毁损侧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的缺失;轻微地增加了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α-FMH给药组大鼠TMN内组胺能神经元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内源性组胺介入了PD的发病机制,但并不伴有组胺能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 组胺 α-FMH 旋转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
下载PDF
前庭功能的中枢组胺能神经调制(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F.Bergquist M.B.Dutia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04,共12页
组胺能药物已经长期用于治疗人类的平衡紊乱,但对于它们在前庭系统中作用的机制还缺乏了解。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关于脑内(特别是脑干前庭核中)的组胺能神经传递,以及组胺在脑可塑性——“前庭代偿”(一种单侧外周前庭损伤之后发生的行... 组胺能药物已经长期用于治疗人类的平衡紊乱,但对于它们在前庭系统中作用的机制还缺乏了解。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关于脑内(特别是脑干前庭核中)的组胺能神经传递,以及组胺在脑可塑性——“前庭代偿”(一种单侧外周前庭损伤之后发生的行为学恢复)中作用的新近文献。我们在综述组胺能类药物促进前庭代偿证据的同时,也讨论了这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前庭系统 可塑性 前庭代偿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51种抗组胺类药物的含量
13
作者 张静 孙磊 +3 位作者 曾敏珊 李思源 严小红 丁怡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抗组胺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10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经0.2μm滤膜过滤后,以10 mmol/L乙酸铵水-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Eclipse Plus...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快速测定化妆品中地氯雷他定等51种抗组胺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10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经0.2μm滤膜过滤后,以10 mmol/L乙酸铵水-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1种抗组胺类药物在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μg/g和0.5μg/g。对液态水基、乳液、膏霜、面膜、液态油基、凝胶、粉、蜡基8种不同化妆品基质在0.5、1.0、5.0μg/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3%~127.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7%(n=6)。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均较好,可用于化妆品中51种抗组胺类药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 化妆品 组胺类药物
下载PDF
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与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 皮炎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金外淑 陈勇 +1 位作者 周慧 赵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面部皮炎)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门诊面部皮炎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与研究组(n=... 目的:研究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面部皮炎)及对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门诊面部皮炎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与研究组(n=66)。两组均对面部皮炎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与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皮肤屏障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积分、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下降,且研究组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自觉症状与客观体征积分下降,且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1.54%(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贻贝粘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能有效改善面部皮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恢复皮肤屏障功能,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炎 重组贻贝粘蛋白 组胺 疗效 皮肤屏障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类中组胺
15
作者 郭新颖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建立测定鱼类中组胺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合紫外检测分析方法。样品均质后先用三氯乙酸水溶液震荡超声提取,再用丹磺酰氯衍生,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在254 nm处对组胺衍生物进行检测,以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组胺的质量... 建立测定鱼类中组胺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合紫外检测分析方法。样品均质后先用三氯乙酸水溶液震荡超声提取,再用丹磺酰氯衍生,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在254 nm处对组胺衍生物进行检测,以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组胺的质量浓度在1.0~5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方法检出限为7.2μg/kg,定量限为24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99.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3.7%(n=6)。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鱼类产品中组胺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组胺 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针刺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影响: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二次分析
16
作者 肖显俊 石云舟 +8 位作者 曹炜 邹子豪 陈思珏 杨茜 罗亚兰 戴雪纯 李瑛 金荣疆 李涓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假针刺组和等待治疗组,并记录了4周治疗期及4周随访期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情况。本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ukey HSD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时期组间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差异。对于组内比较,采用Welch的t检验评估不同时期的差异。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组间差异的稳健性。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分析治疗组间用药人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共分析了296名患者的数据。与针刺组相比,等待治疗组在治疗期(0.30,95%CI0.08 to 0.53,P=0.005)和随访期(0.31,95%CI0.12 to 0.50,P<0.001)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频率增加。组内分析表明,尽管3组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有所下降,但这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等待治疗组相比,治疗和随访期间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中应急用药的人数较少(P<0.05)。结论:针刺治疗显示了减轻CSU患者依赖应急用药的潜力,为减少药物负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针刺 二次分析 组胺 综合管理策略
下载PDF
止痒消疹颗粒联合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丽 杨波 +5 位作者 曹巧芝 彭聪 陈明亮 粟娟 陈翔 李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且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止痒消疹颗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组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Weekly 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7)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差异,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评价并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UAS7均明显降低(分别P=0.001,P<0.001)。尽管根据UAS7计算SSRI来评价疗效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59.38%,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根据DLQI计算SSRI来疗效评价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46.88%,2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有3例患者存在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止痒消疹颗粒联合第2代抗组胺药可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且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第2代抗组胺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痒消疹颗粒 慢性荨麻疹 组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虾青素对饲料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肠道自由基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怡彤 江兴龙 +1 位作者 林茂 翟少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535,共10页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 氧化应激是饲料组胺胁迫对鱼体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饲料组胺胁迫的缓解效果,对降低鱼类饲料源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5.01±0.17)g/尾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H组、H+Ast4组和H+Ast8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组胺饲料(662 mg/kg)及在高组胺饲料中添加4 mg/kg、8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有害菌群丰度升高;H+Ast组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高于H组(P<0.05),肠道自由基水平显著低于H组(P<0.05),上述指标H+Ast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Ast组肠道有益菌群丰度高于H组和对照组。可见,添加4mg/kg虾青素即可缓解饲料组胺胁迫导致的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抑制,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肠道自由基水平,有益调节肠道菌群。添加8 mg/kg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上述指标无进一步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虾青素缓解美洲鳗鲡饲料组胺胁迫及其在饲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组胺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自由基水平 肠道菌群 美洲鳗鲡
下载PDF
组胺H 1受体激动剂通过Akt/NF-κB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佳雯 沈佳红 +1 位作者 温雨欣 孙建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目的探讨组胺H 1受体(histamine H 1 receptor,H 1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将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H 1R激动剂组(2-pyridylethlamine,Pyri)和H 1R激动剂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LPS+H 1R激动剂组提前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1的Pyri,1 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μg·L-1的LPS。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标记物GFAP和H 1R的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支和辐射状突起减少,GFAP表达增加,细胞表面H 1R表达下调,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增加,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与LPS组相比,LPS+H 1R激动剂组激活态星形胶质细胞减少,GFAP表达降低,培养基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下降,Akt和NF-κB p65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 1R激动剂能够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且Akt/NF-κB通路可能是H 1R参与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 1受体 H 1受体激动剂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Akt/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鱼类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a psychrotolerans污染情况与分离株组胺生成能力
20
作者 李锦 王迪 +3 位作者 陈胜军 吴燕燕 李春生 王悦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282,共8页
对市售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la psychrotolerans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离株组胺生成。实验共调查了广东省市售100个鱼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M.psychrotolerans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市售中水产品中,在样品中的污染率达34%,在青... 对市售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la psychrotolerans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离株组胺生成。实验共调查了广东省市售100个鱼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M.psychrotolerans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市售中水产品中,在样品中的污染率达34%,在青皮红肉鱼中的污染率为35.9%,在白肉鱼中的污染率为27.3%,其中鲭鱼样本的污染率在总阳性样品中占比38.24%,金枪鱼样本的污染率占比29.41%。在呈现阳性的样品中共分离到16株M.psychrotolerans,对分离的16株M.psychrotolerans进行组胺生成能力研究发现,在20℃培养48 h后分离株组胺生成量均大于1000 mg/L,其中分离株1的组胺生成量大于模式菌株。将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在不同温度(4、20℃)条件下对比研究发现,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的生长并未呈现明显差异,但组胺生成量呈现不同。分离株1在4℃培养10 d后,其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模式菌株;在20℃培养60 h后,模式菌株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离株1。本研究为冷链物流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组胺积累问题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性摩根菌 组胺生成 最大可能数法-聚合酶链式反应 污染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