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假针刺组和等待治疗组,并记录了4周治疗期及4周随访期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情况。本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ukey HSD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时期组间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差异。对于组内比较,采用Welch的t检验评估不同时期的差异。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组间差异的稳健性。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分析治疗组间用药人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共分析了296名患者的数据。与针刺组相比,等待治疗组在治疗期(0.30,95%CI0.08 to 0.53,P=0.005)和随访期(0.31,95%CI0.12 to 0.50,P<0.001)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频率增加。组内分析表明,尽管3组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有所下降,但这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等待治疗组相比,治疗和随访期间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中应急用药的人数较少(P<0.05)。结论:针刺治疗显示了减轻CSU患者依赖应急用药的潜力,为减少药物负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展开更多
基金Su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3117128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Guangzhou Research Scheme(10A044)+1 种基金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2008Q-P119)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Pilot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rince(11007811013)
文摘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假针刺组和等待治疗组,并记录了4周治疗期及4周随访期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情况。本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ukey HSD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时期组间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差异。对于组内比较,采用Welch的t检验评估不同时期的差异。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组间差异的稳健性。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分析治疗组间用药人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共分析了296名患者的数据。与针刺组相比,等待治疗组在治疗期(0.30,95%CI0.08 to 0.53,P=0.005)和随访期(0.31,95%CI0.12 to 0.50,P<0.001)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频率增加。组内分析表明,尽管3组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有所下降,但这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等待治疗组相比,治疗和随访期间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中应急用药的人数较少(P<0.05)。结论:针刺治疗显示了减轻CSU患者依赖应急用药的潜力,为减少药物负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