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泛素特异性肽酶10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1
作者 张帆 杨鹏 +2 位作者 郝振叶 巨宽心 李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IL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98例NSCL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DAC7、USP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IL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98例NSCL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DAC7、USP10,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SCLC癌组织中HDAC7与USP10表达的相关性,分析HDAC7、USP10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DAC7、USP10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HDAC7阳性率分别为65.31%(64/98)、6.12%(6/98)(χ^(2)=74.756,P<0.05);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USP10阳性率分别为63.27%(62/98)、8.16%(8/98)(χ^(2)=64.800,P<0.05)。肿瘤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NSCLC癌组织HDAC7,USP10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P均<0.05)。NSCLC组织中HDAC7、USP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4,P<0.05)。与表达阴性者比较,HDAC7、USP10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χ^(2)=16.300、15.870,P均<0.05)。HDAC7表达阳性、USP10表达阳性、肿瘤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癌组织中HDAC7、USP10高表达,HDAC7、USP10可能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HDAC7、USP10高表达NSCLC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泛素特异性肽10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侯贝 高超 +3 位作者 刘曙光 张瑞东 陆继冉 郑胡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AL...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ALL患儿,排除入院前曾不规则使用激素和初诊骨髓样本中幼稚细胞比例<70%的患儿。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ALL患儿初诊骨髓标本中的HDAC7基因表达。以3例ALL患儿停药3年以上处于缓解状态的骨髓样本中的HDAC7表达水平作为对照,将ALL患儿分为高表达(≥1.0)组和低表达(<1.0)组,分析组间临床生物学特征、微小残留病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共纳入236例ALL患儿,初诊骨髓标本中HDAC7基因表达水平为0.046~10.581,高表达组124例,低表达组1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DAC7基因表达与初诊外周血WBC<50×10~9·L^(-1)、免疫表型和融合基因类型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50×10~9·L^(-1)和融合基因类型是HDAC7表达的影响因素,P均<0.05。中危ALL患儿中,HDAC7高表达组的预后好于低表达组,5年EFS分别为(91.0±3.5)%和(75.5±4.9)%,P=0.013,HDAC7表达是中危患儿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3),OR值和95%置信区间为1.26(1.31~9.51)。结论 ALL患儿骨髓中HDAC7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相关;HDAC7基因低表达是中危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预后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破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稳定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慧静 罗德红 +1 位作者 瞿锐 胡小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098-610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通过破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7的稳定性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实验。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取浓度梯度为0.00、0.75、1.50、3.00 mg/ml的APS处理MCF-7细胞,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不同...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通过破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7的稳定性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实验。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取浓度梯度为0.00、0.75、1.50、3.00 mg/ml的APS处理MCF-7细胞,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不同浓度的APS组(0.75、1.50、3.00 mg/ml APS组)。通过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APS对MCF-7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DAC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HDAC7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周期阻滞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PS能够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APS分别作用24、48、72 h后,MCF-7细胞的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敲低HDAC7的水平,与si-NC组相比,si-HDAC7组MCF-7细胞经过24、48、72 h作用后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APS+pcDNA-NC组相比较,APS+pcDNA-HDAC7组MCF-7细胞经过APS处理后,通过敲低HDAC7,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通过qRT-PCR检测结果可知,不同浓度的APS能够显著降低MCF-7细胞中HDAC7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水平,且HDAC7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HDAC7组MCF-7细胞中HDAC7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PS+pcDNA-NC组相比较,APS+pcDNA-HDAC7组MCF-7细胞经过APS处理后,通过敲低HDAC7,细胞中HDAC7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可知,不同浓度的APS能够显著降低MCF-7细胞中HDAC7蛋白表达水平,且HDAC7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HDAC7组的MCF-7细胞中HDAC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PS+pcDNA-NC组相比较,APS+pcDNA-HDAC7组MCF-7细胞经过APS处理后,通过敲低HDAC7,细胞中HDAC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可知,敲低HDAC7,MCF-7细胞周期阻滞主要发生在G0/G1期,与si-NC组相比,si-HDAC7组MCF-7细胞的阻滞率显著升高(P<0.05);APS可通过敲低HDAC7从而抑制MCF-7细胞的周期阻滞,其主要发生在G0/G1期,与APS+pcDNA-NC组相比较,APS+pcDNA-HDAC7组MCF-7细胞阻滞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APS通过破坏HDAC7稳定性,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诱导其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乳腺癌 凋亡
下载PDF
MicroRNA-1254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2
4
作者 姜超 许承 +3 位作者 陈霞 邓杰文 杨秀林 杜江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究microRNA-1254(miR-1254)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argetScan7.1工具预测分析miR-1254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istone deacetylase 7,HDAC7)的靶向作用位点;miR-1254 mimics和miR-1254 inhibitor... [目的]探究microRNA-1254(miR-1254)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argetScan7.1工具预测分析miR-1254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istone deacetylase 7,HDAC7)的靶向作用位点;miR-1254 mimics和miR-1254 inhibitor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4及HDAC7 mRNA表达;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254可以靶向结合HDAC7 mRNA 3′UTR区域。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254 mimics组miR-1254表达水平升高(t=13.51,P=0.0002),HDAC7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t=4.667,P=0.0095),而转染miR-1254 inhibitor组miR-1254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t=10.41,P=0.0005),HDAC7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t=4.008,P=0.016)。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254 mimics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性下降(F=30.4,P<0.000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性减弱(t=6.284,P=0.0033);与转染miR-1254 mimics组相比,miR-1254 mimics+HDAC7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F=22.16,P=0.0002),且侵袭能力增强(t=5.842,P=0.0043)。转染miR-1254 mimics抑制了STAT3的磷酸化,转染HDAC7表达载体可以减弱miR-1254对STAT3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254可以通过靶向HDAC7抑制胃癌细胞STAT3的活化,并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4 胃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基于PKD1/HDAC7轴研究丹参酚酸B对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暖 杨雷 刘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4-1710,共7页
目的分析丹参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表达而保护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 目的分析丹参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表达而保护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SAB和CID755673阻断剂(CID)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MI模型,Sham组不进行结扎操作,其他手术程序和MI组保持一致。14 d实验周期中,大鼠均腹腔注射给药,SAB组:50 mg^-1·kg^-1·d^-1,CID组:50 mg^-1·kg^-1·d^-1 SAB+40μg^-1·kg^-1·d^-1 CID,Sham和MI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HE、Masson和TUNEL染色法分析心肌组织的受损情况,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和HDAC7的表达。结果在SAB用药后,MI后的心肌组织受损明显减轻,胶原纤维占比下降,凋亡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伴随着PKD1和HDAC7的表达上调;注射CID可明显抑制SAB的作用。结论SAB可能通过调控PKD1/HDAC7轴而保护缺血受损的心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蛋白D1 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凋亡
下载PDF
RNA干扰HDAC7表达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鸽文 王志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istone deacetylase 7,HDAC7)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构建pSUPER-HDAC7反转录病毒干扰质粒,分为pSUPERHDAC7RNAi+组(有效干扰)、pSUPERHDAC7RNAi-组(无效干扰)和对照组(pSUPER空载体),转染...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istone deacetylase 7,HDAC7)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构建pSUPER-HDAC7反转录病毒干扰质粒,分为pSUPERHDAC7RNAi+组(有效干扰)、pSUPERHDAC7RNAi-组(无效干扰)和对照组(pSUPER空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MEC-1)。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HDAC7,p21,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质金属蛋白酶10(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0,MMP10)、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流式细胞术、体内裸鼠皮下种植、体外血管内皮细胞二维成管方法检测HDAC7表达的作用。结果:与pSUPERHDAC7RNAi-组和对照组相比,pSUPERHDAC7RNAi+组细胞HDAC7蛋白表达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IF-1α和p21蛋白表达上调,cyclin E蛋白和MMP10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7蛋白通过上调p21和HIF-1α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E及MMP10蛋白表达,介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血管成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组蛋白乙酰化 血管成管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HDAC2、HDAC7和miR-2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聂萃 刘莉莎 周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9-1754,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HDAC7及微小RNA-21(miR-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5例SLE患者为SLE组,并根据SLE活动指数(SLEDAI)将其分为活动组(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HDAC7及微小RNA-21(miR-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5例SLE患者为SLE组,并根据SLE活动指数(SLEDAI)将其分为活动组(52例)与稳定组(33例),选取同期3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制备单核细胞与CD4^+T细胞并采用qRT-PCR法检测CD4^+T细胞HDAC2、HDAC7与miR-21的表达水平,检测并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临床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3、C4,采用Pearson法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检测HDAC2、HDAC7与miR-21水平对SLE的诊断价值,Logistic法分析影响SL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SLE活动组HDAC2、HDAC7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稳定组(P<0.05),而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稳定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DAC2、HDAC7均与miR-21、IgA、IgM、IgG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均与C3、C4呈显著正相关(P<0.05);miR-21与IgA、IgM、IgG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C3、C4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HDAC2、HDAC7与miR-21的AUC面积分别为0.848、0.795、0.774;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DAC2、HDAC7与miR-21表达水平异常均为SL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CD4^+T细胞HDAC2、HDAC7与miR-21水平异常并与患者免疫指标及疾病活动程度有关,三者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组蛋白去乙酰化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微小RNA-21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1、HDAC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王淑云 卢雅艳 李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655-2659,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纳入鼻咽癌组及癌旁组,测定鼻咽癌组...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纳入鼻咽癌组及癌旁组,测定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DAC1、HDAC7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鼻咽癌患者HDAC1、HDAC7表达。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鼻咽癌组HDAC1、HDAC7阳性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肌层、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的鼻咽癌患者HDAC1、HDAC7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黏膜层及肌层、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复发的鼻咽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HDAC7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DAC1、HDAC7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HDAC1、HDAC7阳性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1、HDAC7高表达,二者阳性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关,HDAC1、HDAC7阳性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预后
下载PDF
虫草素靶向HDAC7介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改善肺纤维化
9
作者 王小叶 程明涵 +2 位作者 盛光丽 吴悦 高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7-1638,共12页
虫草素(cordycepin,Cpn)是来源于传统中药冬虫夏草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炎作用,其对肺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人肺上皮A549细胞为实验细胞系,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 虫草素(cordycepin,Cpn)是来源于传统中药冬虫夏草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具有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炎作用,其对肺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人肺上皮A549细胞为实验细胞系,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细胞模型,利用CCK-8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虫草素对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istone deacetylase 7,HDAC7)与波形蛋白(vimentin)的相互作用及虫草素与HDAC7的关联进行预测。采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构建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考察虫草素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的作用效果。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细胞转染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免疫荧光实验、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实验等研究其对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批准号:SCMC-LAWEC-2022-017)。实验结果显示,虫草素在100μmol·L-1浓度内对细胞无毒,可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虫草素可显著减少胶原沉积,降低小鼠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在体内外模型中,虫草素显著逆转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肺纤维化标志物I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α1 chain,collagen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N-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HDAC7的mRNA和蛋白表达;HDAC7敲低可抑制EMT及collagen I的表达,且虫草素可靶向HDAC7抑制EMT及collagen I的表达;vimentin与HDAC7存在相互作用,且分子对接实验发现虫草素与HDAC7存在相互关联。综上所述,虫草素可靶向HDAC7抑制EMT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为开发抗肺纤维化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肺纤维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A549细胞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6蛋白表达及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立 卢树宏 +3 位作者 张嘉慧 郑锦芬 沈飞海 黄芝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266-1273,共8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影响睾丸支持细胞的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蛋白表达及脂质代谢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系TM4细胞,CCK-8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64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存活率;流...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影响睾丸支持细胞的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蛋白表达及脂质代谢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系TM4细胞,CCK-8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64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雷公藤甲素(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凋亡率;氟硼二吡咯化合物(BODIPY)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雷公藤甲素(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内脂滴聚积情况;试剂盒法检测雷公藤甲素(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内三酰甘油(TG)水平;TM4细胞经0.1mmol·L^(−1)三磷酸腺苷(ATP)预处理3 h后,再与160 nmol·L^(−1)雷公藤甲素共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TM4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或160 nmol·L^(−1)雷公藤甲素作用6、12、24、36、48 h后TM4细胞中CD36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蛋白激酶1(PKD1)及其磷酸化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和叉头框蛋白O1(FOX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80、160、320、640 nmol·L^(−1)浓度组TM4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4.1 nmol·L^(−1);80、160、320 nmol·L^(−1)雷公藤甲素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9%、23.17%、32.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BODIPY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内的红色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1),油红O染色也显示,雷公藤甲素160 nmol·L^(−1)组细胞内脂滴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TM4细胞内TG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使用ATP协同给药显著减轻了雷公藤甲素对TM4细胞存活率的抑制(P<0.01)。与对照组比较,80、160、320 nmol·L^(−1)的雷公藤甲素作用24 h后,TM4细胞的CD36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160 nmol·L^(−1)雷公藤甲素作用于TM4细胞6、12、24、36、48 h,CD36的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4 h达到峰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TM4细胞中PKD1及其丝氨酸744-748位点磷酸化水平、HDAC7和FOXO1的蛋白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对睾丸支持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损伤机制与其诱导的脂质代谢紊乱和ATP缺乏相关。CD36在损伤过程中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初期代偿性上升可能是一种细胞的应激性保护机制,PKD1/HDAC7/FOXO1信号通路的抑制介导了CD36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睾丸支持细胞 脂代谢紊乱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 三磷酸腺苷 蛋白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叉头框蛋白O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