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细侯杀子看蒲松龄对儒家伦理观念的超越 |
楚爱华
|
《蒲松龄研究》
|
2004 |
4
|
|
2
|
论《细侯》对中国古代杀子母题的承继与超越 |
王长顺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3
|
《聊斋志异》之“细侯”形象分析 |
郑炜华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1 |
0 |
|
4
|
菲勒斯中心语境下“母亲”的边缘化设置——再论细侯与美狄亚的“弑子”情结 |
王红莉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5
|
《聊斋志异·细侯》中细侯杀子行为脞议——与苔丝、美狄亚仇杀行为比较互证 |
石晓玲
|
《蒲松龄研究》
|
2004 |
3
|
|
6
|
中西语境下的“母性缺失”——再议“美狄亚”与“细侯”形象 |
孙文娟
|
《蒲松龄研究》
|
2012 |
1
|
|
7
|
“杀子”悲剧的伦理探析——细侯与美狄亚形象比较 |
刘萍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2 |
1
|
|
8
|
美狄亚与细侯“弑子”行为的比较分析 |
谭晓丹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16 |
0 |
|
9
|
不近情处见深情——从《细侯》《窦氏》看女性复仇 |
杨树欣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8 |
0 |
|
10
|
不情之举见真情,霜叶红于二月花——细侯与杜十娘形象之比较 |
张继龙
石杰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2 |
0 |
|
11
|
论87版电视剧《聊斋》对《细侯》的重塑 |
吴伟
|
《蒲松龄研究》
|
2021 |
0 |
|
12
|
《细侯》姓“资”? |
牧惠
方成
|
《民主与科学》
|
2001 |
0 |
|
13
|
《聊斋志异》中“细侯”的形象意义 |
郑炜华
|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
2003 |
0 |
|
14
|
从“读”中品出“甜”——《苦柚》教学设计 |
任定保
|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
1997 |
0 |
|
15
|
论聊斋人物命名规律 |
马瑞芳
|
《蒲松龄研究》
|
1992 |
4
|
|
16
|
悖于常情的奇女 绝对真实的性格——《聊斋志异》艺术形象刍议 |
马瑞芳
|
《蒲松龄研究》
|
1991 |
2
|
|
17
|
略谈《聊斋志异》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
张金环
|
《中州大学学报》
|
1992 |
1
|
|
18
|
《金瓶梅》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
盛伟
|
《蒲松龄研究》
|
1993 |
1
|
|
19
|
蒲松龄与淄川经济 |
赵怀珍
|
《蒲松龄研究》
|
1994 |
1
|
|
20
|
蒲松龄对爱情主题的发掘——《聊斋志异》散论之一 |
刘文金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