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细尾高原鳅生长特征与食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邓华堂 岳兴建 +2 位作者 陈大庆 田辉伍 刘绍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3,共8页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高原鳅的年龄鉴定。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9996×10-5L2.9762(R2=0.9680)。体长与耳石半径间关系式为L=0.0027R1.7230(R2=0.9542)。四种生长方程均能反映其生长规律,其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6.9430(1-e-0.05964(t-0.1689));Wt=132.0300(1-e-0.05964(t-0.1689))2.9762。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18.45龄。食性分析表明:细尾高原鳅为杂食性鱼类,食物组成主要是水生昆虫幼虫,着生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triplophysa stenura) 年龄 生长方程 食性
下载PDF
西藏高原鳅、细尾高原鳅和异尾高原鳅消化道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沫洋 杨瑞斌 +2 位作者 杨学芬 樊启学 魏开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2-348,共7页
运用解剖学、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stewarti)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结构。结果表明:(1)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均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组成。胃"... 运用解剖学、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stewarti)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结构。结果表明:(1)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均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组成。胃"U"型,无幽门盲囊,肠道短,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异尾高原鳅胃长与消化道长比值最大,比肠长最短,为0.51±0.07,与西藏高原鳅比肠长0.64±0.08和细尾高原鳅比肠长0.70±0.06,差异显著。(2)异尾高原鳅胃黏膜层相对高度大于西藏高原鳅和细尾高原鳅,肌肉层相对厚度也比其他2种鱼厚。前肠黏膜层为异尾高原鳅相对高度最大,肌肉层为西藏高原鳅相对最厚。中肠与后肠黏膜层相对厚度由大到小为异尾高原鳅>细尾高原鳅>西藏高原鳅。综上所述,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结构均符合肉食性鱼类特征,推测异尾高原鳅的结构特征适于消化更多的动物性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高原 高原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雅鲁藏布江中游短尾高原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巩政 刘艳超 +1 位作者 马聪敏 李小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9,共9页
以线粒体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雅鲁藏布江中游10条支流中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尾个体中共检测到52个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0.600~0.900)与核苷酸... 以线粒体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雅鲁藏布江中游10条支流中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尾个体中共检测到52个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0.600~0.900)与核苷酸多样性(0.00187~0.01965)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所有单倍型可被划分为5支谱系,各单倍型多为单一群体独享,群体间共享单倍型极少;不同谱系内各地理群体所属单倍型混杂分布,不符合群体的地理分布格局。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地理群体间存在高度分化;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组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9.51%,遗传分化水平为极显著。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短尾高原鳅总体和部分支流群体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贝叶斯天际图进一步推断出短尾高原鳅总体在较近的历史时期(约1.12 kya)经历过快速的种群扩张和收缩,推测其种群动态受到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南部气候波动及水系变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高原(triplophysa brevicauda)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种群历史动态
下载PDF
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的分布和比较
4
作者 朱振 田娜娜 +1 位作者 杨瑞斌 杨学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10-3418,共9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高原 东方高原 组织学 黑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