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组成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振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为研究湖北省咸宁市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于2022年选取咸宁市内2个环境受体点位作为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PM_(2.5)进行采集,对细颗粒物PM_(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采样情况构建本地PM_(2.5)的特... 为研究湖北省咸宁市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于2022年选取咸宁市内2个环境受体点位作为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PM_(2.5)进行采集,对细颗粒物PM_(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采样情况构建本地PM_(2.5)的特征源谱,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PM_(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季节浓度均值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趋势,PM_(2.5)的主要组成包括水溶性无机盐与含碳组分,一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PM_(2.5)的主要贡献源是二次气溶胶,贡献率在47.15%;二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贡献最大的是工业源和机动车,贡献率分别为34.86%和28.9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咸宁市在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治理方面,应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要关注对工业、机动车排放的控制,以及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以获取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_(2.5) 化学组成 来源解析 咸宁市
下载PDF
林场不同树种选育对PM_(2.5)大气颗粒物的调控研究
2
作者 华建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6期72-77,共6页
为了降低PM_(2.5)大气颗粒物含量,研究林场不同树种选育对PM_(2.5)大气颗粒物的调控效果。文章采集某区域6种园林植物叶表面空气微粒、叶中元素的组成、含量以及再悬浮速率,并对植物叶片滞尘能力测定方法进行优化,构建空气质量浓度与气... 为了降低PM_(2.5)大气颗粒物含量,研究林场不同树种选育对PM_(2.5)大气颗粒物的调控效果。文章采集某区域6种园林植物叶表面空气微粒、叶中元素的组成、含量以及再悬浮速率,并对植物叶片滞尘能力测定方法进行优化,构建空气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关系调控模型。通过检测不同样本叶片蜡质层对颗粒物的截留能力、滞尘粒度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叶片滞留尘埃的平均颗粒大小,通过拟合计算获取不同树种选育对PM_(2.5)大气颗粒物的调控效果。单叶面积小且叶表粗糙的林场植物可以更好地对PM_(2.5)大气颗粒物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场树种 pm_(2.5)大气颗粒物 空气质量浓度 滞尘粒度分布缺陷
下载PDF
庆阳市西峰城区环境颗粒物PM_(2.5)及其来源解析
3
作者 贺彩虹 张研研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西峰城区PM_(2.5)污染来源的解析研究,选取典型季节,在基于PM_(2.5)受体样品采集的基础上,...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西峰城区PM_(2.5)污染来源的解析研究,选取典型季节,在基于PM_(2.5)受体样品采集的基础上,进行地壳元素、金属元素、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的分析工作,建立西峰区典型季节细颗粒物受体成分谱,确定其主要的污染来源构成,为庆阳市污染物的防治和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_(2.5) 源解析 西峰区
下载PDF
麻江县细颗粒物(PM_(2.5))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
4
作者 黄爱柳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以麻江县2021—2023年城区省控点细颗粒物监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麻江县城区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阐述了细颗粒物(PM_(2.5))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提出控制与降低细颗粒物(PM_(2.5))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麻江县 颗粒物(pm_(2.5)) 污染状况 变化趋势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维生素D抑制细颗粒物(PM_(2.5))诱导的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自噬及细胞因子释放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婧 毛旭 +1 位作者 丁朵 王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在细颗粒物(PM_(2.5))诱导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及对上皮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燃烧器的乙炔扩散火焰上部采集制备PM_(2.5),采用PM_(2.5)体外处理A549细胞,并给予VD或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在细颗粒物(PM_(2.5))诱导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及对上皮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燃烧器的乙炔扩散火焰上部采集制备PM_(2.5),采用PM_(2.5)体外处理A549细胞,并给予VD或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及beclin-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549细胞白细胞介素25(IL-25)、IL-33及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结果PM_(2.5)导致A549细胞中LC3Ⅱ/Ⅰ比值、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自噬体形成增多,给予VD处理后,PM_(2.5)诱导的细胞自噬水平降低;在3-MA抑制A549细胞自噬水平后,PM_(2.5)仍可诱导细胞自噬,且VD依然可逆转PM_(2.5)诱导的自噬;PM_(2.5)通过诱导自噬促进A549细胞分泌IL-25、IL-33及TSLP,而3-MA及VD可抑制该过程。结论VD抑制PM_(2.5)诱导的A549细胞自噬及细胞因子释放,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颗粒物(pm_(2.5)) 自噬 免疫激活 维生素D(VD)
下载PDF
细微大气颗粒物PM_(2.5)及其研究概况 被引量:126
6
作者 杨复沫 马永亮 贺克斌 《世界环境》 2000年第4期32-34,共3页
本文简述了 PM2.5的性质、来源、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等,对有关 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的立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细微颗粒物pm_(2.5) 污染源 人体健康
下载PDF
可凝结颗粒物排放对北京市PM_(2.5)污染的影响估计
7
作者 李虹霖 宋国君 +3 位作者 姜艺婧 姜晓群 李辰 时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01-6312,共12页
可凝结颗粒物(CPM)是PM_(2.5)的前体物之一.行业研究发现我国燃煤燃气锅炉、冷却塔等存在大量CPM排放,理论上存在致霾可能,但环境污染研究很少将CPM纳入PM_(2.5)排放成因分析中.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PM_(2.5)超标... 可凝结颗粒物(CPM)是PM_(2.5)的前体物之一.行业研究发现我国燃煤燃气锅炉、冷却塔等存在大量CPM排放,理论上存在致霾可能,但环境污染研究很少将CPM纳入PM_(2.5)排放成因分析中.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PM_(2.5)超标时PM_(2.5)/PM10显著上升,二次污染特征明显,且有逐年加剧趋势.而当前被视为主要前体物的SO_(2)和NO_(2)排放量和环境浓度逐年下降,且环境浓度与PM_(2.5)/PM10和PM_(2.5)积累速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估算北京市燃气采暖源的CPM排放量对环境空气中PM_(2.5)含量的贡献至少与NOx相当,且PM_(2.5)污染高发的静稳高湿气象极易导致CPM集聚转化,推测当前监测管理中忽视的CPM是影响北京市PM_(2.5)继续削减的原因,建议制定法规对CPM排放予以控制,筛选并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水蒸气余热回收和雾霾治理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可凝结颗粒物 排放原因分析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沙晶晶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期136-137,141,共3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是形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其成分较为复杂,来源比较多样化,给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技术人员要加强对PM_(2.5)的研究,探索其具体来源与形成机理,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大气细颗粒物PM_(2.5)是形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其成分较为复杂,来源比较多样化,给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技术人员要加强对PM_(2.5)的研究,探索其具体来源与形成机理,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pm_(2.5) 污染特征 防治
下载PDF
江西省上饶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亦东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4期139-145,168,共8页
为了有效解决上饶市大气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江西省上饶市2016—2020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状况开展研究,收集地区产业分布等多因素,通过城市的在线监测系统收集染物的质量浓度信息和实验室内离子色谱仪等设备进行内含物测定... 为了有效解决上饶市大气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江西省上饶市2016—2020年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状况开展研究,收集地区产业分布等多因素,通过城市的在线监测系统收集染物的质量浓度信息和实验室内离子色谱仪等设备进行内含物测定,排查PM_(2.5)的发生源、分析PM_(2.5)的成分,归纳PM_(2.5)的四季质量浓度变化等特性。结果发现,扬尘源和工艺过程源是本市PM_(2.5)的主要发生源,分别占比为61.58%和20.74%,可发现二者占总排放量的82.32%。PM_(2.5)的化学组分中质量浓度最高的组分是OC,其次是SO_4^(2-),两者约占化学组分总量的50%。PM_(2.5)的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为11.5μg/m^(3),SNA (SO_(4)^(2-)、NO_(3)^(-)和NH_(4)^(+))在总水溶性离子中占88.90%,均呈冬高、夏低的变化特征。在PM_(2.5)的排放特征和组分的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转型、企业排放的综合治理等多角度制定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污染源 pm_(2.5) 大气污染治理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PM_(2.5)诱导机体损伤相关研究中的代谢组学进展
10
作者 田一 张辰霄 +1 位作者 张敏 邓晓蓓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30,共13页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是一种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污染物。其较小的粒径赋予其强大的穿透性,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可以对多种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探究PM_...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是一种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污染物。其较小的粒径赋予其强大的穿透性,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可以对多种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探究PM_(2.5)的毒理机制尤为重要。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分析代谢物变化的方法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目前关于PM_(2.5)引起机体代谢物紊乱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PM_(2.5)相关研究中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总结了PM_(2.5)暴露显著影响的机体代谢通路,分别为脂代谢通路、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和核苷酸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了代谢物变化与PM_(2.5)暴露之间的可能关系,对后续相关的代谢组学研究提出建议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颗粒物 pm_(2.5) 代谢组学 代谢途径
下载PDF
2017~2018年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及季节性变化源解析研究
11
作者 舒洲 梅林德 +2 位作者 熊文朋 陈军辉 冯小琼 《四川环境》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研究广安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选取2017~2018年广安市委国控站点四个季度监测数据,运用移动式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季节性变化规律开展源解析。主要结果为:(1)2017~201... 为研究广安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选取2017~2018年广安市委国控站点四个季度监测数据,运用移动式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季节性变化规律开展源解析。主要结果为:(1)2017~2018年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和秋季扬尘源贡献突出,夏季和冬季为工艺过程源、燃煤源;(2)不同组分贡献率季节性差异不大。夏季、秋季、冬季有机碳、元素碳贡献较大,春季有机碳贡献较大;(3)冬季和夏季细颗粒物污染表现明显,颗粒物老化程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研究为广安市加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_(2.5)) 污染特征 季节性变化 贡献率
下载PDF
PM_(2.5)颗粒物中酰胺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徐海丽 陈娟 +1 位作者 游旭 李文举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1期71-74,共4页
该文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超声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颗粒物中甲酰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在0.025~2.50μg/m^(3)和0.050~5.00μg/m^(3)质量浓... 该文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超声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颗粒物中甲酰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在0.025~2.50μg/m^(3)和0.050~5.00μg/m^(3)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8,RSD在0.2%~3.2%,当采样体积为100 m^(3)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7~0.0028μg/m^(3),测定下限在0.0028~0.0112μg/m^(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5%~94.8%。该方法操作简单,且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分离测定PM_(2.5)大气颗粒物中4种酰胺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颗粒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声波辅助萃取 酰胺类化合物 分析方法
下载PDF
2015-2021年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PM_(2.5)和O_(3)浓度分布特征及疾病负担评估
13
作者 黄庭 赵海星 +5 位作者 陈奕威 马宇佳 刘军 黄珊 彭洪根 吴代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为研究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PM_(2.5)和O_(3)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本文评估了“十四五”期间实现特定浓度目标可能带来的健康效益,分析了2015-2021年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并运用健康影响函数(HIF)及综合暴露-反应函数... 为研究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PM_(2.5)和O_(3)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本文评估了“十四五”期间实现特定浓度目标可能带来的健康效益,分析了2015-2021年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并运用健康影响函数(HIF)及综合暴露-反应函数(IER)对这些城市的疾病负担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2015-2021年,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的PM_(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8.57%、32.65%和34.88%,而O_(3)浓度分别上升了11.53%、8.75%和7.06%;此外,PM_(2.5)和O_(3)浓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鄱阳湖流域主要城市与PM_(2.5)相关的疾病负担下降了18.42%,而与O_(3)相关的疾病负担增加了81.11%.②预测显示,“十四五”期间若实现积极目标,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的PM_(2.5)疾病负担将分别减少55.45%、59.51%和51.44%,在一般目标下将分别减少31.76%、36.43%和33.80%;O_(3)方面,预期目标实现后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的疾病负担将分别下降50.92%、40.58%和36.80%.研究显示,相较于O_(3)浓度控制目标,更为严格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能够产生更显著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健康影响
下载PDF
基于DSM的城市公园对PM_(2.5)和PM_(10)的消减特征研究——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14
作者 刘青 刘桢梦 +3 位作者 李雅平 孙怡 刘苑秋 黄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目的】PM_(2.5)、PM_(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 【目的】PM_(2.5)、PM_(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以点测定方式量化空间结构及植被类型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对固定外源污染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方法】研究结合DSM与地统计学,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探索城市公园阻隔外源污染的空间梯度效应及空间结构类型差异。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模拟;利用Arcgis和R语言等软件分析不同空间结构PM_(2.5)、PM_(10)的浓度差异。【结果】人民公园PM_(2.5)、PM_(10)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约距外源点150~220 m处)消减效率最高,约为全园PM_(2.5)平均消减值的7.5倍,PM_(10)平均消减值的3.8倍;PM_(2.5)、PM_(10)受多种因子影响:与空气温度、距离(主导因子)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且PM_(2.5)、PM_(10)对不同因子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城市公园不同绿地空间结构对PM_(2.5)、PM_(10)的消减及扩散作用差异显著,受其双重影响,PM_(2.5)、PM_(10)的浓度表现为水体>广场>树林>草坪,其中PM_(2.5)受影响更显著;此外,受各因子和绿地空间结构耦合影响,部分区域PM_(2.5)、PM_(10)分布异常。【结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PM_(2.5)、PM_(10)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消减效率最高;PM_(2.5)、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与距离显著负相关,其中PM_(10)对距离和相对湿度响应较为明显,而PM_(2.5)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在随距离变化基础上,不同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PM_(2.5)、PM_(10)消减和扩散作用差异导致了局部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空气颗粒物阻控 城市绿地 DSM 地统计学 南昌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PM_(2.5)监测仪的维护及常见故障排查
15
作者 王芬芬 万霞 +1 位作者 贾何佳 薛世惠 《青海气象》 2023年第2期67-69,共3页
介绍成宁国家气象观测站大气颗粒物PM_(2.5)监测仪基本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着重介绍大气监测仪的日常维护以及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监测仪的常见故障和排查方法,为台站的保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监测仪 pm_(2.5) 故障排查
下载PDF
2022年南京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16
作者 韦丽 孙凤霞 +4 位作者 张艺 许珊珊 唐彦钊 贾云飞 熊丽林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22年每月10—16日分别在江北新区和江宁区2个监测点开展PM_(2.5)和PAHs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22年每月10—16日分别在江北新区和江宁区2个监测点开展PM_(2.5)和PAHs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和PAHs含量,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PAHs的致癌风险。结果不同季节PM_(2.5)、PAHs和B[a]P的浓度存在差异(P<0.01),其中PM_(2.5)、PAHs浓度均是冬、春季高于夏、秋季,B[a]P浓度春季高于夏、秋季。两个监测点PAHs、B[a]P年均浓度、春季、夏季浓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江北新区均高于江宁区。两个监测点含量最高的多环芳烃是5环、其次是4环和6环。两个监测点3环、4环、5环、6环PAHs年均浓度均不同(P均<0.05),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PAHs年浓度中位数值对两个监测点人群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0×10^(-6)。PAHs年浓度95分位数对人群的年龄段超额致癌风险除江宁区0~2岁年龄段人群外,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10^(-6)。结论南京市两个监测点大气PM_(2.5)中PAHs分布存在季节和地区差异,具有潜在的超额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_(2.5)) 多环芳烃(PAHs)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预测方法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容硕 谢沛远 +5 位作者 陈宏飞 杨清荣 关民普 马南 尉鹏 朱仁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和机器学习LightGBM模型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PM_(2.5)与O_(3)浓度预测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训练后的LightGB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污染,准确率达80.8%;对O_(3)污染预测的准确率为52.5%.②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比湿和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大气O_(3)8 h滑动平均浓度(O_(3)-8 h浓度)与比湿和太阳辐射均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③有利的气象条件可能是2021年PM_(2.5)年均浓度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促使2021年和2022年6月O_(3)月评价值(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90百分位浓度)有所上升.研究显示,这种基于长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大气PM_(2.5)与O_(3)浓度的气象因子影响分析,也能有效预测PM_(2.5)与O_(3)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郑州市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和O_(3)污染导致的健康效应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永佩 宋晓伟 +3 位作者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毕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7,共12页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2014-2021年汾渭平原PM_(2.5)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而O_(3)年均浓度却呈波动上升趋势,PM_(2.5)和O_(3)复合污染天数下降趋势显著.②归因于PM_(2.5)污染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而归因于O_(3)污染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归因于O_(3)污染的全因、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早逝人数较2014分别增加了60.36%、11.94%和74.32%,经济损失增加了136.60%、65.18%和157.20%,其中西安市和洛阳市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问题相对突出.③若2030年PM_(2.5)和O_(3)年均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汾渭平原归因于PM_(2.5)和O_(3)的早逝人数较2021年将分别下降15.99%和2.71%,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健康经济损失将分别增加6.39×10^(8)元(95%CI:5.20×10^(8)~7.56×10^(8)元)和30.05×10^(8)元(95%CI:16.17×10^(8)~43.26×10^(8)元);若进一步将PM_(2.5)和O_(3)浓度降至更低,可进一步避免早逝人数的增加,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显示,汾渭平原PM_(2.5)治理有所成效,但是O_(3)污染问题凸显,其导致的健康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应保证达到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目标标准,才能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汾渭平原 健康效益 情景预测
下载PDF
北京5种典型风景游憩林的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
19
作者 张志丹 曹治国 +6 位作者 闫广轩 姚迪 黄青青 段劼 王亚飞 王凯 郑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树种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特征,解析相同污染背景下不同树种单叶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的变异,为营建能够高效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城市森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五环路周围具有代表性的... 【目的】探究不同树种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特征,解析相同污染背景下不同树种单叶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吸滞特征的变异,为营建能够高效吸滞大气颗粒物的城市森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五环路周围具有代表性的平原风景游憩林进行调查后,选择奥林匹克公园内5片典型风景游憩林(华山松-银杏混交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旱柳纯林、毛白杨纯林、多树种复层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得到各树种单位叶面积大气颗粒物吸滞量,通过叶面积指数计算每公顷各树种对不同径级颗粒物的吸滞量,依据各树种冠层占整个林分冠层的面积比例计算纯林或混交林单位面积林分对不同径级颗粒物的吸滞量。【结果】不同林分各树种叶片吸滞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吸滞量在树种间的差异随颗粒物径级和林分类型有所改变。单叶尺度上,各树种对不同径级大气颗粒物的吸滞能力综合排序为银杏>圆柏>元宝枫>栾树>华山松>侧柏>白蜡>旱柳>毛白杨。不同林分冠层对大气颗粒物的吸滞能力差异明显,相差倍数高达20倍左右;各类型林分单位面积的大气颗粒物吸滞量大小不随颗粒物径级而变化,对所有径级颗粒物均为华山松-银杏混交林的吸滞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多树种针阔混交林、旱柳纯林、毛白杨-白蜡混交林和毛白杨纯林。【结论】本研究9个树种中,银杏、圆柏和元宝枫为高滞尘树种,栾树、华山松和侧柏为中等滞尘树种,白蜡、旱柳和毛白杨为低滞尘树种;能够对大气颗粒物进行高效吸滞的林分结构特征为含多个高滞尘树种+具有多层林冠+林木疏密相间,欲使城市森林发挥其大气颗粒物吸滞效能,需同时关注高滞尘树种选择及合理林分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滞尘 pm_(2.5) 空气污染 林分
下载PDF
细微大气颗粒物PM_(2.5)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静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5期151-152,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TSP、PM_(10)与PM_(2.5)的概念,并阐述了PM_(2.5)的来源、化学组成及其影响,提出了PM_(2.5)的防御措施与治理方案,以期为细微大气颗粒物的治理与防御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细微大气颗粒物 pm2.5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