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群落细根生产与生长过程中养分的动态 被引量:3
1
作者 秦艳 胡永宁 +3 位作者 王林和 张国盛 王宁 王海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02,共7页
采用钻土芯法对毛乌素沙地分布的天然臭柏、油蒿细根生产进行连续两年的动态研究,以揭示细根在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臭柏细根占其总根量的60.10%,年平均生物量为14.480t/hm2,52.72%为活细根。油蒿细根占总根系的73.0... 采用钻土芯法对毛乌素沙地分布的天然臭柏、油蒿细根生产进行连续两年的动态研究,以揭示细根在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臭柏细根占其总根量的60.10%,年平均生物量为14.480t/hm2,52.72%为活细根。油蒿细根占总根系的73.04%,年平均生物量为1.027t/hm2,活细根占53.57%。臭柏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油蒿(P<0.05),为油蒿的14.11倍。臭柏、油蒿的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都呈现双峰型,油蒿细根生物量峰值出现在春末夏初和晚秋;臭柏细根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春末和盛夏。臭柏、油蒿细根C、N、P、K、Ca、Mg的浓度处于不断变化中,臭柏细根中C、N、P、K、Ca、Mg的现存量在2005年基本呈倒"S"型,在2006年基本呈"V"字型;油蒿细根中C、N、P、K、Ca、Mg的现存量总体上看呈倒"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臭柏 油蒿 细根生产 养分动态
下载PDF
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建新 熊德成 +5 位作者 邓飞 史顺增 许辰森 钟波元 陈云玉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9-1127,共9页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CK)、土壤增温5℃(W)、隔离降水50%(P)...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CK)、土壤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土壤增温+隔离降水(WP)4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1a期间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量(以细根出生数量表征)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细根总出生数量没有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则极显著。与CK相比,W细根总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细根总出生数量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季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季节、隔离降水×季节对细根出生数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W处理春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增加,P处理秋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夏季和冬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径级的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径级存在显著影响;0—1 mm径级细根出生数量W处理显著高于CK,但WP处理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的3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仅在20—40 cm土层发现P处理细根出生数量显著高于CK。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还因不同的季节和径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隔离降水 细根生产 出生数量
下载PDF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瑞丽 程瑞梅 +3 位作者 肖文发 封晓辉 刘泽彬 王晓荣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开展,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的主要来源,对细根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文中对影响细根生产和周转的非生物因素(土壤...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开展,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的主要来源,对细根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的基础上,文中对影响细根生产和周转的非生物因素(土壤养分、温度、土壤水分及CO2浓度)和生物因素(土壤生物、细根形态及林分特征)进行总结和评述,分析根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产 周转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原文传递
2004—2008年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9
4
作者 姜红英 谷加存 +1 位作者 邱俊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65-2471,共7页
2004—2008年,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进行连续动态观测,同时测定了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10 cm温度)和水分(降雨量和土壤10 cm深处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细根生产、死亡的动态及其与温度和水分的关系.... 2004—2008年,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死亡进行连续动态观测,同时测定了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10 cm温度)和水分(降雨量和土壤10 cm深处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细根生产、死亡的动态及其与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细根年根长生产量在0.20~0.78 mm.cm-2,死亡量在0.26~0.72 mm.cm-2;2004—2006年细根年根长平均生产量(0.67 mm.cm-2)和死亡量(0.59 mm.cm-2)均高于2007—2008年细根年根长平均生产量和死亡量(0.37和0.39 mm.cm-2);在生长季内(5—10月),落叶松春末至夏季(6—7月)的细根生产量占全年产量的51%~68%,秋末(10月)仅占全年的1%~4%;而夏末(8月)和秋季(9—10月)细根死亡量占全年的59%~70%,早春(5月)占全年的1%~5%.相关分析表明,大气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细根生产量66%的变异,而土壤10 cm深处温度解释24%,降雨量解释27%.细根的死亡量与土壤10 cm深处温度呈指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细根生产 死亡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周转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瑞丽 程瑞梅 +5 位作者 肖文发 封晓辉 刘泽彬 葛晓改 王晓荣 张炜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46-2352,共7页
2011年3—12月,采用连续根钻法和分解袋法,研究了三峡库区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的季节动态,计算了细根的年生产量和周转率.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细根(<2mm)年均生物量为146.98g.m-2,其中活细根年均生物量(102.92g.m-2)远... 2011年3—12月,采用连续根钻法和分解袋法,研究了三峡库区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的季节动态,计算了细根的年生产量和周转率.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细根(<2mm)年均生物量为146.98g.m-2,其中活细根年均生物量(102.92g.m-2)远大于死细根生物量(44.06g.m-2);不同径级细根现存量的时间动态不同,<1mm根系季节动态较为明显,整体呈单峰型曲线;马尾松人工林细根(<2mm)的年生产量为104.12g.m-2.a-1,年周转率为1.05a-1,其中<1mm和1~2mm的年生产量分别为58.35和45.77g.m-2.a-1,周转率为1.41和0.69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细根生产 周转率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马尾松和米槠人工林的细根生产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云玉 熊德成 +8 位作者 黄锦学 王韦韦 胡双成 邓飞 许辰森 冯建新 史顺增 钟波元 陈光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1-1081,共11页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生产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目前仍缺乏了解。为此,在福建省三明市选择了中亚热带演替前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演替后期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法对两种...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生产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目前仍缺乏了解。为此,在福建省三明市选择了中亚热带演替前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演替后期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法对两种人工林的细根根长生产量及其动态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测,并分析了细根生产量的径级和土层分布,及月生产量动态与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差异,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年根长生产量约为米槠人工林细根年根长生产量的4倍;两种林分的细根生产量呈现显著的月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夏季,且2年内总细根生产量以夏季的细根生产量最大。2)两林分均是直径0–0.3 mm的细根所占细根生产量比例最大;土层分布上,马尾松人工林0–10 cm土层细根所占生产量的比例最大,米槠人工林30–40 cm土层细根所占生产量比例最大。3)偏相关分析表明,两林分细根月生产量均与气温、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或显著正偏相关,与降水、土壤含水率的偏相关均不显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演替早期马尾松人工林细根月生产量与气温、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米槠人工林。该研究表明,与演替后期的米槠人工林相比,中亚热带演替早期的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量大,且与温度间的相关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马尾松 米槠 演替阶段 细根生产 温度 水分
原文传递
土壤增温、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史顺增 熊德成 +6 位作者 邓飞 冯建新 许辰森 钟波元 陈云玉 陈光水 杨玉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为了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地下部分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了杉木幼苗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增温高氮6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第1年土壤增温... 为了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地下部分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了杉木幼苗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增温高氮6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第1年土壤增温、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量(以每根管细根一年总出生数量作为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增温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氮添加、土壤增温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并没有显著影响。(2)土壤增温、径级、土壤增温和径级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显著增加了0–1 mm径级细根的生产量,表明小径级的吸收根对于增温的响应更具有可塑性。(3)土壤增温、季节、土壤增温和季节的交互作用,以及土壤增温、氮添加和季节三者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春季,土壤增温、土壤增温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夏季,土壤增温、氮添加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土壤增温、土层,以及土壤增温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仅对20–30 cm土层的细根生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促使细根向更深层土壤分布。由此可见:土壤增温促进了杉木幼苗细根生产,但其影响因径级、季节和土层而异;氮添加则对细根生产没有影响;土壤增温和氮添加仅在春季和夏季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氮添加 杉木 细根生产
原文传递
植物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琪娟 王霖娇 盛茂银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4,共6页
细根是植物根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表明,细根的生产与周转对细根的寿命、分解和生物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文中系... 细根是植物根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表明,细根的生产与周转对细根的寿命、分解和生物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文中系统阐述了细根生产和周转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细根的3种主要研究方法(根钻法、内生长法和微根管法),进一步分析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影响因素,即除了受植物内在因子(细根构型、根序和化学组成)的制约外,细根生产和周转还受到纬度、海拔、气候、土壤条件、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及生物因子的影响;探讨了在植物细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细根深入研究和根系生态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产 周转 生物量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净生产力及周转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2 位作者 何宗明 陈银秀 谢锦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5-41,共7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2mm)的生物量、净生产力和年周转率。结果表明 ,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 3 872和 3 315t·hm- 2 ,活细根现存量变化呈双峰型 ,在 3月和 9月出现两次高...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2mm)的生物量、净生产力和年周转率。结果表明 ,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 3 872和 3 315t·hm- 2 ,活细根现存量变化呈双峰型 ,在 3月和 9月出现两次高峰 ;死细根现存量为 1 5 0 9和 1 2 6 9t·hm- 2 ,数量变化呈现单谷型 ,在 5月或 3月出现最低值 ;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 4 12 4和 3 5 2 8t·hm- 2 a- 1 ,分别占各自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2 2 9%和2 0 9% ;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 2 119和 1 894t·hm- 2 ,相当于各自群落地上部分凋落物量的 31 4%和 2 7 8% ;细根周转率分别为 1 0 7和 1 0 6 ,观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的细根周转速率依次降低 ,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率高于乔木层。表明细根周转是群落有机质归还的重要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 周转率 杉木 观光木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3种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艳梅 苗晓茸 +3 位作者 刘俊英 张前兵 于磊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100,共10页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存量 细根生产 死亡量 苜蓿 周转
下载PDF
小叶锦鸡儿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和氮肥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刚 赵学勇 +2 位作者 苏延桂 黄迎新 崔建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7,共5页
采用微管法结合内生生长袋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成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根系生长动态、根系分布及细根生产对旱季补水和氮肥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旱季补水,氮肥添加和"水+氮"处理均增加了微管表面的根长密度和细根生产,但只有... 采用微管法结合内生生长袋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成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根系生长动态、根系分布及细根生产对旱季补水和氮肥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旱季补水,氮肥添加和"水+氮"处理均增加了微管表面的根长密度和细根生产,但只有氮肥添加和"水+氮"对根长密度和细根生产(0~20cm)有显著影响。在旱季,旱季补水、氮肥添加及"水+氮"均没有显著增加根长密度;在雨季,氮肥添加显著增加了根长密度,同时促进了根系在土壤深层的分布。说明在低氮土壤中,当土壤水分适宜时,提高土壤氮肥有效性有助于沙地灌木的根系生长,提高灌木人工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密度 细根生产 微管 灌木 氮肥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2 位作者 何宗明 谢锦升 刘剑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43-147,共5页
通过对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的总年净增量达9 899t·hm- 2 a- 1 ,是纯林的 1 15倍 ,其中乔木层的是纯林的 1 30倍 ,而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分别是混交林的 1 0 6倍和 1 93倍。混交林... 通过对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的总年净增量达9 899t·hm- 2 a- 1 ,是纯林的 1 15倍 ,其中乔木层的是纯林的 1 30倍 ,而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分别是混交林的 1 0 6倍和 1 93倍。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总凋落物分别为 6 75 9t·hm- 2 和 6 80 4t·hm- 2 ,其中混交林乔木层的是纯林的 1 0 5倍 ,而纯林林下植被层的则是混交林的 1 39倍 ;混交林和纯林细根枯死物年归还量分别占相应地上年凋落物量的 35 6 6 %和 33 42 % ,乔木层枯死细根在群落细根年枯死量中占 80 %以上 ,在杉木或观光木各径级细根枯死量组成中 ,<0 5mm的细根枯死量均达 6 0 %以上。混交林群落的年净生产力达 18 0 0 3t·hm- 2 a- 1 ,是纯林群落的 1 0 9倍 ,其中乔木层的净生产力是纯林的 1 19倍 ,而纯林林下植被层的则是混交林的 1 44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凋落物 生产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细根寿命估计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邱俊 谷加存 +1 位作者 姜红英 王政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6-1074,共9页
细根寿命的估计是了解细根生产和死亡的关键,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以2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生长和死亡过程进行... 细根寿命的估计是了解细根生产和死亡的关键,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以2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生长和死亡过程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细根寿命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细根的平均寿命(mean longevity)、中值寿命(median longevity)和累积存活率(cumulative survival rate),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单一因素,包括细根直径、根序、出生季节和土层以及菌根侵染对细根寿命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同时分析上述因素对细根存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樟子松细根的生产和死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和夏季(6月和7月)为生产高峰;而死亡高峰出现在夏末至秋末,以及冬季。樟子松细根的平均和中值寿命分别为(322±10)天和(310±15)天,对数秩检验表明,仅考虑单一因子时,细根直径、根序、出生季节和土层以及菌根侵染均对细根寿命有显著影响。Cox回归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细根直径和土层是影响樟子松细根寿命的重要因子。细根直径每增加1mm,细根死亡危险率就降低99%,即相当于寿命延长99%;细根出生土层每增加1cm,其寿命延长5%;而菌根侵染后,会导致细根死亡危险率增加175%;但根序和出生季节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发现证实:林木细根寿命受到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共同控制,而多变量回归分析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揭示细根寿命变异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比例风险回归 寿命 细根生产 死亡 樟子松
原文传递
杉木林年龄序列地下碳分配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3 位作者 高人 谢锦升 杨智杰 毛艳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85-1293,共9页
森林地下碳分配在森林碳平衡和碳吸存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揭示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对于人工林碳汇估算和碳汇管理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年龄序列方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特点。年... 森林地下碳分配在森林碳平衡和碳吸存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揭示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对于人工林碳汇估算和碳汇管理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年龄序列方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特点。年龄序列为福建省南平7a生(幼龄林)、16a生(中龄林)、21a生(近熟林)、41a生(成熟林)和88a生(老龄林)的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测定采用连续土芯法,根系呼吸测定采用壕沟法,生物量增量测定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地上年凋落物量采用凋落物收集框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在中龄林前没有显著差异,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此后则显著下降。细根净生产力/地上凋落物量比值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老龄林的根系呼吸显著低于其它林龄林分,根系呼吸与细根生物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中龄林和近成熟林的地下碳分配(Total belouground carbon allocation,TBCA)显著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而老龄林的则最低。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TBCA比值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老龄林,而杉木林的根系碳利用效率(RCUE)则呈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年龄序列 地下碳分配 生产 系呼吸
下载PDF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Litter Fall Removal on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Masson Pine Plantations 被引量:37
15
作者 TIAN Da-Lun PENG Yuan-Ying +4 位作者 YAN Wen-De FANG Xi KANG Wen-Xing WANG Guang-Jun CHEN Xiao-Y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86-493,共8页
Soi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an be major source or sink of CO2 depending upon land use, vegetation type an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ine roo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forest ecos... Soi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an be major source or sink of CO2 depending upon land use, vegetation type an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ine roo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forest ecosystem in terms of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litter fall removal on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ere examined in 20-year-old Masson pine (Pinus resinosa) plantations in Huitong,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in the growing seasons of 2004 and 2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ne root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hinning plots than in the control plots, with a decrease of 58% and 14% in 2004 and 2005 grow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Litter fall remov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ine root production by 14% in 2004. Soil temperature (Tsoil) and soil moisture (Msoil) were higher in the thinning plot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s. Litter fall remova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soil and Msoil.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higher in the thinning plots but was lower in the plots with litter fall removal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annual production of fine roots resulted in small 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layers of the soil, and removal of tree by thinnin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arbon storage in Masson pine pla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roots forest management soil carbon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