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
1
作者 李瑾昱 朱艳云 +2 位作者 张国庆 孙胜杰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m细胞的ADCC活性。结果 NKTm细胞FCGR3A具有基因多态性,分别为V/V、V/F及F/F表型。西妥昔单抗介导3种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其中FCGR3A-158V/V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比V/F及F/F表型强(P<0.01),而V/F与F/F表型的NKTm细胞ADC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介导的NKTm细胞ADCC活性与FCGR3A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A549细胞 FCGR3A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大蒜素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桂梅 冯作化 +2 位作者 郝天玲 张慧 姜志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大蒜素单独或与其他激活剂协同作用时,具有增强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可增强某些瘤细胞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
关键词 大蒜素 巨噬细胞 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机制探讨
3
作者 徐德民 蒋振斌 +2 位作者 周光华 杨英珍 熊丁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 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标本的浸润细胞表型和穿孔素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的浸润细胞... 目的 :探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 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标本的浸润细胞表型和穿孔素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的浸润细胞中 ,发现有 CD+4细胞 10例 ,CD+8细胞 14例 ,CD+16细胞 12例 ;先心瓣膜 (或心肌 )仅 2例有少数的 CD+4细胞。穿孔素仅见于有 CD+8和 /或 CD+16细胞的 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标本中。结论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穿孔素是由 CD+8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穿孔素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Graves'眼病患者血清眼外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克兴 魏建子 +3 位作者 王静 庞熠 楼建华 何金森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8-40,共3页
为探讨针药结合治疗Graves 眼病 (GO)的免疫学机理 ,5 4例G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 18例 ,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对人眼外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及血清抗眼肌膜抗体 (EMAb)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 为探讨针药结合治疗Graves 眼病 (GO)的免疫学机理 ,5 4例G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 18例 ,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对人眼外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及血清抗眼肌膜抗体 (EMAb)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对眼外肌的ADCC作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治疗Ⅱ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EMAb水平在针刺治疗后明显降低 (P<0 0 5 ,P <0 0 0 1) ;针刺Ⅱ组水平低于Ⅰ组和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提示针药结合治疗Graves 眼病的眼肌损伤可能与降低EMAb ,减轻对眼外肌的ADC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aves′眼病 针药结合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 细胞毒 抗眼肌膜抗体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3、GD3对小鼠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欣 刘银坤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GD3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3H┐TdR掺入法测定GM3、GD3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GM3、GD3对巨噬细胞短时间(45分钟)作用后,两...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GD3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3H┐TdR掺入法测定GM3、GD3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GM3、GD3对巨噬细胞短时间(45分钟)作用后,两者都对细胞毒产生双相调节,但两者调节作用相反。GM3、GD3对巨噬细胞长时间(24小时)作用后,两者均抑制细胞毒作用,GD3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GM3、GD3作用于巨噬细胞后对其杀伤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GM3 GD3 巨噬细胞 细胞毒作用 肝癌
下载PDF
酶反应比色法检测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牛青霞 赵承彦 +1 位作者 靖志安 曾一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与方法〕采用 5 1 Cr释放法对 MTT比色法及 NAG释放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 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1)两种非同位素方法所测外周血 NK细胞活性与5 1 Cr释放法之间均无相关性 (P均 >0 .0 5 ) ;(2 )正常... 〔目的与方法〕采用 5 1 Cr释放法对 MTT比色法及 NAG释放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 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1)两种非同位素方法所测外周血 NK细胞活性与5 1 Cr释放法之间均无相关性 (P均 >0 .0 5 ) ;(2 )正常对照组效应细胞 5 1 Cr释放水平低于靶细胞 (P<0 .0 1) ,肿瘤化疗组效应细胞5 1 Cr释放水平则高于靶细胞(P<0 .0 1) ,且靶细胞与效应细胞的结果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我们认为酶反应比色法不宜用于 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作用 酶反应比色法 NK细胞 检测
下载PDF
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原理与问题
7
作者 牛青霞 赵承彦 靖志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33-237,共5页
同位素标记法和酶反应比色法 (如MTT比色法、NAG释放法 )是检测CTL、NK细胞、LA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常用方法。由于后者有简便、经济及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点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它与同位素方法在测定原理上有... 同位素标记法和酶反应比色法 (如MTT比色法、NAG释放法 )是检测CTL、NK细胞、LA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常用方法。由于后者有简便、经济及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点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它与同位素方法在测定原理上有本质的差别。根据检测原理、计算公式和癌症及癌症化疗患者效应细胞对靶细胞胞毒作用的检测结果 ,我们认为酶反应比色法并非普遍适用于检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作用 MTT比色法 酶翻译法 测定 肿瘤
下载PDF
抗丝虫感染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8
作者 方政 徐亚雄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6-199,共4页
对丝虫微丝蚴和感染期幼虫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可能是宿主抗丝虫感染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参与作用的抗体类型和效应细胞可因虫种而异。效应细胞通过其细胞膜上的Fc受体与结合于虫体表面的抗体Fc段桥连,进而释放各种... 对丝虫微丝蚴和感染期幼虫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可能是宿主抗丝虫感染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参与作用的抗体类型和效应细胞可因虫种而异。效应细胞通过其细胞膜上的Fc受体与结合于虫体表面的抗体Fc段桥连,进而释放各种毒性物质作用于虫体,导致虫体死亡。抗体和补体同时存在时,效应细胞能对虫体发挥最大的杀伤效应,效应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补体还能单独介导效应细胞实施对虫体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抗体 细胞介导 细胞毒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杀伤机理的体外研究-抗体依赖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9
作者 蔡银龙 吴观陵 赵慰先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9-52,共4页
运用体外免疫效应机理分析系统,证明了抗体依赖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介导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细胞毒作用(ADCC)。结果表明,正常小鼠的中性粒细胞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依赖抗体介导的ADCC反应,这种ADCC作用不依赖补体,补... 运用体外免疫效应机理分析系统,证明了抗体依赖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介导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细胞毒作用(ADCC)。结果表明,正常小鼠的中性粒细胞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依赖抗体介导的ADCC反应,这种ADCC作用不依赖补体,补体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这种ADCC无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虫 日本血吸虫 细胞介导 免疫效应 ADCC 细胞毒作用 保护性免疫 效应细胞 曼氏血吸虫 免疫血清
下载PDF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机制探讨
10
作者 徐德民 蒋振斌 +2 位作者 周光华 杨英珍 熊丁丁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或心肌)标本的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和穿孔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的浸... 目的:探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或心肌)标本的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和穿孔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的浸润细胞中,发现有CD4+细胞10例,CD8+细胞14例,CD16+细胞12例;先心瓣膜(或心肌)仅2例有少量的CD4+细胞。穿孔素仅见于有CD8+/域CD16+细胞的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标本中。结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穿孔素是由CD8+与CD16+等细胞释放的损伤瓣膜的主要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 心内膜炎 细胞介导 细胞毒 病理学
下载PDF
关于“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商榷
11
作者 李秀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03年第2期90-90,共1页
免疫学是一门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科,其概念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材 (第三版,肖运本主编 )第一章第二节"免疫细胞"中讲到 K细胞的功能,文中叙述"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qu... 免疫学是一门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科,其概念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材 (第三版,肖运本主编 )第一章第二节"免疫细胞"中讲到 K细胞的功能,文中叙述"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概念比较模糊,现就 K细胞的作用提出笔者的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导 免疫学 病理生物学 K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 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PWM依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 董海东 +2 位作者 邢嵘 郭连英 钱振超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采用间接MTT法,对凝集素美洲商陆(PWM)依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介导的细胞毒作用(PDMC)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凝集素(PWM、ConA)预处理靶细胞(Raji、U_(14)),对细胞毒作用的影响视凝集素、靶细胞的不同而异;在PWM分别预处理效、... 本文采用间接MTT法,对凝集素美洲商陆(PWM)依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介导的细胞毒作用(PDMC)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凝集素(PWM、ConA)预处理靶细胞(Raji、U_(14)),对细胞毒作用的影响视凝集素、靶细胞的不同而异;在PWM分别预处理效、靶细胞的实验中,PWM对Raji靶细胞的作用显更重要;在PWM直接作用下,其PDMC活性可进一步提高,后者可为GlcNAc有效地抑制.观察PDMC中Raji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发现坏死与凋亡现象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PDMC 细胞毒作用 腹腔 巨噬细胞 介导
原文传递
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鹏 邢杰 +1 位作者 阎玉文 马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单核细胞(Monocyte,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总IgE、特异性IgE、总IgG和特异性IgG,然后取IgE和IgG高检测值时相的血清为免疫血清,以CO2培养法观察免...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单核细胞(Monocyte,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总IgE、特异性IgE、总IgG和特异性IgG,然后取IgE和IgG高检测值时相的血清为免疫血清,以CO2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对Neu、Mon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大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和3周,血清特异性IgE最高,感染后5周,特异性IgG阳性率最高。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无论感染鼠还是正常鼠的Neu和Mon对旋毛虫幼虫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但感染鼠Neu的作用更强。孵育48 h时,Neu和Mon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率分别为42.1%和23.0%。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总IgE与特异性IgE、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加;在免疫血清存在的情况下,Neu和Mon均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感染鼠Neu的作用更强;Neu和Mon发挥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时主要依赖的是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IgE IgG 嗜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下载PDF
gp96多肽复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食管腺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丽萍 潘秀英 +2 位作者 李娜 刘玉京 陈晓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来源的gp96多肽复合物介导的对同一类型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提取纯化食管腺癌细胞系SEG 1裸鼠成瘤组织的gp96蛋白多肽复合物 ,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结合 ,制备gp96 DC疫苗 ;...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来源的gp96多肽复合物介导的对同一类型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提取纯化食管腺癌细胞系SEG 1裸鼠成瘤组织的gp96蛋白多肽复合物 ,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结合 ,制备gp96 DC疫苗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 ;ELISA方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培养上清液的γ干扰素 (IFN γ)含量 ,MTT法检测CTL对靶细胞SEG 1的杀伤率。结果 :5 5g瘤组织提取纯化gp96蛋白12 0 μg ;单独DC、单独gp96及gp96 DC均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产生CTL ,释放IFN γ ,对靶细胞SEG 1均显示一定的杀伤作用 ,以gp96 DC的作用最明显 ,在效靶比 4 0∶1时 ,杀伤率为 6 8%。单独DC诱导的CTL对SEG 1、K5 6 2的杀伤作用与非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比较 ,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肿瘤来源的热休克蛋白gp96可使DC具有更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所产生的CTL对靶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GP96 杀伤作用 CTL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DC 食管腺癌 介导 提取纯化 多肽 复合物
下载PDF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介钻 马骊 +5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胡志明 王祥斌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RT-PCR检测杀伤过程中PBL的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B)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PBL对SKOV3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BEL-7402的,并且在效靶比10∶1、作用36小时、BHL-I浓度为25μg/ml时,PBL对靶细胞SKOV3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显著;在IL-2存在下,BHL-I可引起Perforin、GranzymeB mRNA较高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升高,当作用时间为72小时时,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BHL-I能介导PBL对表达有相应靶抗原的SKOV3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效应细胞表达Perforin、GranzymeB、TNF-α、IFN-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作用 杀伤机制
下载PDF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素贤 黄瑾 董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 细胞介导 细胞毒效应 哮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介导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毒作用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金明 陈燕军 +2 位作者 陈德华 顾惠明 王爱华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7%;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96%和14%。这一结果显示我们所获单抗中部分具有较强保护性,为寻求保护性抗原提供了线索,同时表明ADCC是宿主获得性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细胞毒作用 体外试验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下载PDF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与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丽敏 魏克伦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20-321,共2页
柯萨奇B组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有关,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具有致心肌损害作用,现已发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损伤靶细胞主要由穿孔素介导。
关键词 细胞介导 细胞毒作用 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B组病毒
下载PDF
HBs/CD3双特异性抗体介导LAK对HBVDNA转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19
作者 楼敏 皇甫玉珊 +2 位作者 程云 刘洪 谢建芳 《肝脏》 1997年第1期17-20,23,共5页
双持异性抗体已应用于导向LA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肝癌细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胞,是继单克隆抗体之后又一重大进展。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方法合成HBs/CD3双特异性抗体,并观察其对LAK细胞的细胞毒性怍用影响。用化学偶联剂SPDP... 双持异性抗体已应用于导向LA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肝癌细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胞,是继单克隆抗体之后又一重大进展。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方法合成HBs/CD3双特异性抗体,并观察其对LAK细胞的细胞毒性怍用影响。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的CD3与HBs单克隆抗体连接得到HBs/CD3双特异性抗体。以LAK细胞为效应细胞,HBV DNA转染的2.2.15细胞为靶细胞。设HepG-2和K562细胞为对照组。实验显示,HBs/CD3双特异性单克窿抗体能显著提高LAK细胞与2.2.15细胞结合率;应用^125I-UdR释放试验检铡细胞毒性发现双特异性抗体能增强LAK细胞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且与抗体浓度相关,BsAb浓度递增.细胞毒性作用随之增加.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加入HBs/CD3BsAb后。LAK细胞对2.2.15细胞毒性显著高于HepG-2和K562细胞组。上述结果表明。HBs/CD3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双向识别LAK细胞和2.2.15细胞特性。特异地促进LAK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选择性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CD3 双特异性抗体 HBVDNA 2.2.15细胞 细胞毒作用 细胞毒作用 细胞 K562细胞 介导
下载PDF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利妥昔单抗耐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金璿(综述) 宋玉琴(审校) 朱军(审校)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广泛应用的单抗类靶向药物,作用于CD20抗原.其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提示可能存在利妥昔单抗的耐...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广泛应用的单抗类靶向药物,作用于CD20抗原.其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提示可能存在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利妥昔单抗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机制主要包括直接诱导凋亡、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DC)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其中哪一种发挥了主要作用尚不明确.文章对利妥昔单抗ADCC作用机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利妥昔单抗 耐药机制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