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林军 朱建荣 +2 位作者 张经 吴辉 罗文俊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7,共14页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生物量大于4.0 mg Chl.a/m3的高值区位于冲淡水区(3 m层)盐度为28.0的等值线两侧,且处于NH3-N和P的低值区。悬浮物浓度、温盐、水体稳定度和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次调查期间长江口外海不存在氮营养盐限制,冲淡水区存在明显的P营养盐限制,台湾暖流区存在潜在的Si营养盐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量 细胞体积转换法 环境因子 长江口外海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