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炎细胞因子与卒中后抑郁:讨论与思考
1
作者 胡顺鑫 冯雷 杨中弘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197-2210,共14页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为特征的心境障碍。它可能对患者生活的不同领域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炎症作为机体生长发育和疾病进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脑...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为特征的心境障碍。它可能对患者生活的不同领域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炎症作为机体生长发育和疾病进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脑卒中后抑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全身性炎症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和脑卒中后预后不良,这已被许多学者证实。当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有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参与,促炎细胞因子可以帮助激活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它们与抑郁症的病因密切相关,如果与其他诱发因素结合,反应会导致炎症过程延长,长期各轴不平衡,导致压力、疼痛、情绪变化,进而加重焦虑和抑郁。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样,脑卒中后抑郁的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探讨促炎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希望进一步解释脑卒中后抑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风后抑郁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由mtDNA清除THP-1细胞构建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Rho0细胞周期、凋亡、吞噬功能、炎症因子表达变化
2
作者 王召宝 李媛 +1 位作者 宋绚丽 赵丽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29-32,共4页
目的 观察由线粒体DNA(mtDNA)清除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构建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Rho0细胞周期、凋亡、吞噬功能、炎症因子表达变化。方法 取THP-1细胞,使用溴化乙锭(EB)清除细胞中mtDNA,构建新的人单核/巨噬细胞Rho0。取Rho... 目的 观察由线粒体DNA(mtDNA)清除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构建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Rho0细胞周期、凋亡、吞噬功能、炎症因子表达变化。方法 取THP-1细胞,使用溴化乙锭(EB)清除细胞中mtDNA,构建新的人单核/巨噬细胞Rho0。取Rho0细胞,分别给予1 mg/mL LPS或溶媒刺激24 h(计为Rho0-LPS组、Rho0-溶媒组);另取未经EB处理的THP-1细胞,分别给予1 mg/mL LPS或溶媒刺激24 h(计为Control-LPS组、Control-溶媒组);采用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法测算各组凋亡细胞数,Red-Zymosan染料吞噬实验评估各组细胞吞噬功能(平均荧光强度)。取Rho0细胞(Rho0组)和取未经EB处理的THP-1细胞(Control组),采用RT-qPCR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α、IL-1β、TNF-α、IL-6、IL-8、IL-10、IL-12 mRNA)。结果 与Control-溶媒组比较,Rho0-溶媒组G0~G1期、S期、G2/M期比例降低及细胞凋亡数增加和平均荧光强度增强,Control-LPS组细胞凋亡数增加和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均<0.05);与Rho0-溶媒组比较,Rho0-LPS组G0~G1期比例降低及细胞凋亡数增加(P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Rho0组IL-1β、TNF-α、IL-8、IL-10 mRNA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清除mtDNA可导致Rho0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及促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人单核/巨噬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吞噬功能 细胞促炎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许鑫铭 赵杰 +1 位作者 樊萌 王慧敏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384-4387,共4页
目的探索“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模式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三元联动组接受“... 目的探索“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模式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三元联动组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比较两组肺功能、促炎细胞因子、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三元联动组高于常规模式组(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三元联动组低于常规模式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调节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手术创伤应激与促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比努尔·库热西 王珂 陈彤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49-52,共4页
手术创伤应激会启动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促进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过量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会对组织和器官造成进一步损伤,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在手术创伤急性期,抑制过度的促炎细胞因子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 手术创伤应激会启动机体免疫炎症反应,促进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过量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会对组织和器官造成进一步损伤,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在手术创伤急性期,抑制过度的促炎细胞因子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其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盒1和C反应蛋白对手术创伤应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围绕上述4种典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展开论述,并探讨对应细胞因子拮抗剂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细胞因子 手术创伤应激 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颐脑解郁方对抑郁症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张双 李骁群 +2 位作者 李江林 赵瑞珍 唐启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57-464,共8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颐脑解郁方对抑郁症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首先通过TCMSP、HERB数据库查找颐脑解郁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颐脑解郁方对抑郁症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首先通过TCMSP、HERB数据库查找颐脑解郁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炎症相关疾病基因;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为颐脑解郁方的潜在调控靶点,在Cytoscape 3.8.0软件中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调控靶点-疾病网络,应用CytoNCA插件计算度值,筛选重要的活性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调控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得到核心蛋白,之后利用R语言对潜在调控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绘制条形图和点图。最终选取较重要的交集核心蛋白进行实验验证,动物实验选用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颐脑解郁方组(中药组)和盐酸氟西汀组(西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使用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最后采集各组大鼠的血清进行指标检测。结果 共筛选出颐脑解郁方有效成分272种,作用靶点共计1167个,抑郁症、炎症相关靶点93个;颐脑解郁方的潜在调控靶点35个,较重要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和咖啡酸,核心蛋白为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干扰素(interferon, TNF)、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等,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颐脑解郁方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通路较为重要;动物实验发现颐脑解郁方能够降低抑郁大鼠血清中IL-6、TNF-α、IL-1β水平(P<0.05)。结论 颐脑解郁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发挥抗抑郁的作用,是多种成分、多种通路和靶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脑解郁方 抑郁症 细胞因子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大鼠
下载PDF
白头翁汤对炎症性肠病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正 刘红菊 +2 位作者 顿桓桓 董倩 梁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分子机制。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阳性药物对照组(美沙拉嗪)、模型+白头翁中、高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疗程结束后取大鼠...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分子机制。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阳性药物对照组(美沙拉嗪)、模型+白头翁中、高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疗程结束后取大鼠结肠组织提取RNA,利用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各组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相对于模型组,阳性药物及白头翁汤治疗组尤其是高剂量组可有效抑制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结论:白头翁汤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了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症性肠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霍山黄芽提取物对棕榈酸诱导下细胞脂质积累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左欣欣 陈蔚 +4 位作者 丁乐佳 施羽萱 周继红 刘仲华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5,共13页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不同等级(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霍山黄芽的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选取特一级霍山黄芽,基于棕榈酸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alpha mouse liver 12)、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人肾皮质近曲小管...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不同等级(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霍山黄芽的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选取特一级霍山黄芽,基于棕榈酸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alpha mouse liver 12)、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human kidney-2)、人胃腺癌细胞(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a,AGS)细胞模型,研究霍山黄芽提取物(Huoshanhuangya tea extract, HTE)对脂质积累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特一级霍山黄芽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低,咖啡碱质量分数、儿茶素类质量分数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且抗氧化活性最强;一定质量浓度的HTE处理后,棕榈酸诱导的AML-12、BV-2、HK-2、AGS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棕榈酸诱导的脂质积累得到改善,棕榈酸诱导的AML-12、BV-2、HK-2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释放水平明显降低。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HTE使BV-2细胞中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和核因子-κB RelA(nuclear factor-κB RelA, NF-κB p65)基因的表达下调,表明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缓解棕榈酸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饱和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脂质积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扶正固本方对化疗相关性腹泻裸鼠T细胞亚群及相关促炎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乔翠霞 张新峰 +2 位作者 程旭锋 刘琦 蔡小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方对化疗相关性腹泻裸鼠T细胞亚群及相关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伊立替康法制备CID裸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扶正固本组。观察裸鼠T细胞亚群、腹泻情况及回肠组织...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方对化疗相关性腹泻裸鼠T细胞亚群及相关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伊立替康法制备CID裸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扶正固本组。观察裸鼠T细胞亚群、腹泻情况及回肠组织中TNF-α和IFN-γ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固本组T细胞亚群的CD_3^+,CD_4^+,CD_4^+/CD_8^+明显升高(P<0.01),腹泻评分明显降低(P<0.01),回肠组织中TNF-α、IFN-γ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扶正固本可改善CID裸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可通过下调回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改善腹泻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固本 化疗相关性腹泻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薛纪秀 范隆 +3 位作者 徐国勋 陈宏 王克杰 魏立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I组)。于麻醉前、麻醉后2h及术后24h采静脉血测血糖(Glu)、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胰岛素抵抗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I组)。于麻醉前、麻醉后2h及术后24h采静脉血测血糖(Glu)、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2 h P组Glu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Glu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两组患者的Glu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麻醉后2 h、术后24 h两组患者IN、IRI、TNF-α、IL-6明显升高(P<0.05或P<0.01),ISI明显下降(P<0.05或P<0.01)。麻醉后2hⅠ组ISI明显低于P组(P<0.05),IRI、TNFα-、IL-6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及异氟醚均不能完全抑制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但与异氟醚相比,丙泊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应激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异氟醚 胰岛素抵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促炎细胞因子的免疫组化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延忠 房振胜 +1 位作者 杜志华 赵文波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6,I003,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鼻窦 上颌窦黏膜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与衰老、认知障碍的关系及其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俞卓伟 保志军 马永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9-2131,共3页
1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与衰老、认知功能障碍 2009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体中慢性病患病率为60%~70%.作为中老年慢性病,老年认知障碍发病率极高.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衰老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干预
下载PDF
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对慢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兰英 乔明 +2 位作者 高峰 王和生 孙建华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哮喘大鼠Th2下游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假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卵蛋白(... 目的:观察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哮喘大鼠Th2下游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假穴位贴敷组、穴位贴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慢性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正常组和哮喘模型组正常喂养不做其他处理,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布地奈德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假穴位贴敷组予凡士林贴剂贴敷于双侧背俞穴,穴位贴敷组予咳喘停贴剂贴敷于双侧背俞穴。各组大鼠均予相应治疗14d后,观察肺组织细胞学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4、IL-6、IL-13含量差异。结果:正常组大鼠肺泡形态规则,肺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和假穴位贴敷组大鼠肺泡腔缩小,其内见炎性细胞浸润及黏液栓,肺间质增厚,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用药组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6、IL-13含量明显降低;穴位贴敷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13含量明显降低,而IL-4含量有降低趋势,与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咳喘停穴位贴敷可通过显著降低慢性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3含量来减轻慢性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停贴剂 慢性哮喘 穴位贴敷 细胞因子 病理学 WISTAR大鼠
下载PDF
促炎细胞因子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冬青 丁西平 殷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从正常胃组织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胃癌有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其转移后才被诊断,故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胃癌前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一些...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从正常胃组织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胃癌有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其转移后才被诊断,故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胃癌前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一些促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IL-8、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在胃癌前病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促炎细胞因子的详细作用机制,可能为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故本文针对几种促炎细胞因子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胃癌前病变 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传思 于庆生 +3 位作者 潘晋方 王汉明 张琦 刘举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芪黄煎剂对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术后第1d开始,采用肠内滴注中药芪黄煎剂;对照组只滴注生理盐水,疗程均为7d...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芪黄煎剂对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术后第1d开始,采用肠内滴注中药芪黄煎剂;对照组只滴注生理盐水,疗程均为7d。术后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mRNA表达。结果:2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术后1d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第7d降低更明显,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d,研究组IL-1α(98.29±3.67)pg/mL、IL-6(6.26±3.02)pg/mL、TNF-α(95.43±32.33)pg/mL分别较对照组IL-1α(120.61±2.89)pg/mL、IL-6(10.63±2.43)pg/mL、TNF-α(108.43±29.42)pg/mL降低明显(P<0.05)。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mRNA的表达,调节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恢复正常,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炎症反应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上消化道肿瘤 细胞因子 mRNA 手术后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施开创 杨汉春 +4 位作者 郭鑫 邢华伟 盖新娜 陈艳红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70,共8页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 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PRRS...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 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其中PRRSV感染组的IL-6、IL-8显著上调,PCV2感染组的IL-6、IL-8和TNF-α显著上调;PRRSV/PCV2共感染组仅有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并且,PRRSV/PCV2共感染组IL-1β、IL-6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独感染组,仅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感染组。结果提示,TNF-α的过量表达可能在PRRSV和PCV2协同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共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氯喹抑制LPS和CpG 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国富 王良喜 +1 位作者 周红 刘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氯喹对脂多糖(LPS)和CpG 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hPBMC)。先用LPS和CpG DNA刺激hPBMC分泌TNF-α、IL-6,再加入不同浓度氯喹进行拮抗,... 目的 观察氯喹对脂多糖(LPS)和CpG 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hPBMC)。先用LPS和CpG DNA刺激hPBMC分泌TNF-α、IL-6,再加入不同浓度氯喹进行拮抗,观察其量效关系;在不同时相点加入氯喹观察时效关系;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氯喹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氯喹在50μg/ml时显著抑制LPS和CpG DNA刺激hPBMC释放TNF-α和IL-6(P<0.01)。若先给氯喹,则其拮抗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非常显著(P<0.01),提前给予LPS或CpG DNA,再给氯喹时也可观察到显著拮抗作用(P<0.05)。氯喹浓度小于100μg/ml时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氯喹对LPS和CpGDNA诱导人外周血hPBMC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抑制LPS CPGDNA 诱导 人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释放细胞因子
下载PDF
臭牡丹通过促炎细胞因子和NF-κB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茜 王英 黄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 目的:探讨中药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给药组(30 g/kg CBS组)。CBS组于SNI术后第7天给予30 g/kg CBS,0.5 ml/100 g灌胃,持续28天;其它3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前1天、术后7、14、21、28、35天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灌胃28天后,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臭牡丹对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与SNI组相比,CBS干预后的第14、21和28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上升(P<0.05);给予30 g/kg CBS灌胃后可使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CBS对SN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械痛敏具有缓解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与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其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牡丹 NF-ΚB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旸 王雪 +1 位作者 刘倩汝 张桂青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PTSD患者96例,随机分为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32例,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分别在右侧额叶背外侧区给予0.5 Hz和10Hz...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PTSD患者96例,随机分为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32例,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分别在右侧额叶背外侧区给予0.5 Hz和10Hz的rTMS,假刺激组不通电流,只有声音,治疗共3周。于治疗前1d及治疗3周后,采用PCL-C和MoCA量表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低频和高频刺激组PCL-C量表得分低于假刺激组,MoCA量表得分高于假刺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和高频治疗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和高频治疗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与MoCA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负相关,而低频和高频治疗组在上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有效改善PT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促炎因子分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创伤后应激障碍 认知功能损害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肠上皮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志清 陈小玲 +2 位作者 陈代文 余冰 何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4-1388,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LC n-3PUFA)对肠上皮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为模型,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脂多糖(LPS,1μg/mL)、LPS(1μg/mL)+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00μmol... 本试验旨在探讨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LC n-3PUFA)对肠上皮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为模型,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脂多糖(LPS,1μg/mL)、LPS(1μg/mL)+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00μmol/L)和LPS(1μg/mL)+二十碳五烯酸(EPA,100μmol/L),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孔为1个重复。细胞先用DHA、EPA或等量二甲基亚砜(DHA和EPA的溶剂,对照)预处理48h,再用LPS处理3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LPS极显著上调了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1),EPA均极显著或显著削弱了细胞内LPS诱导的TNF-α(P<0.01)、IL-1β(P<0.01)和IL-6的基因mRNA水平(P<0.05)的上调,而DHA仅显著削弱了细胞内LPS诱导的IL-1β的基因mRNA水平的上调(P<0.05)。结果提示,LC n-3PUFA在肠上皮细胞中具有抗炎作用,且在本试验条件下EPA的抗炎效果要优于D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IEC-6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7 位作者 汪仕良 陈范昶 于永洲 李光伟 许霖水 陈自力 钱锁开 刘庆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治疗创伤后MO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创伤后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 IK组)和... 目的:探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治疗创伤后MO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创伤后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 IK组)和基础治疗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组治疗3 d后创伤病人空腹血糖、乳酸、促炎细胞因子(CRP、TNF-α和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变化以及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GIK组治疗3 d后,空腹血糖、乳酸、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血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C组。GIK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MODS病死率虽略有下降,但与C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后病人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和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控制创伤后病人的高血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个体化治疗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