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皮层体感区内脏大神经代表区细胞内电位的记录
1
作者 滕国玺 王雪峰 +2 位作者 刘素珍 刘钊 马晓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8-119,共2页
本实验共观察8只猫,15个皮层内脏神经相关神经元和。个胶质细胞。神经元静息电位为40~60mv,有自发放电并于刺激内脏大神经时出现动作电位。
关键词 内脏大神经 细胞内电位 皮层体感区 记录 内脏神经 胶质细胞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自发放电 神经元
下载PDF
猫丘脑后核群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记录及HRP细胞内标记
2
作者 滕国玺 孟宪伟 +1 位作者 刘素珍 马晓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用40只猫,以强的方波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向中纤维,记录丘脑后核群(PO)中相关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共记录了42个单位。其静息电位为53.74±11.68毫伏,动作电位为29.44±9.22毫伏。随刺激强度变化可出现 EPSP、单峰及多峰的锋电位... 用40只猫,以强的方波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向中纤维,记录丘脑后核群(PO)中相关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共记录了42个单位。其静息电位为53.74±11.68毫伏,动作电位为29.44±9.22毫伏。随刺激强度变化可出现 EPSP、单峰及多峰的锋电位。此内脏大神经诱发的动作电位可被静脉注射吗啡所抑制。在胞内电位记录的基础上,用HRP 胞内标记了2个相关神经元和2个非相关神经元。初步比较了其形态差异。还看到刺激杏仁核,于 PO 中产生 IPSP,从而抑制了神经元诱发的胞内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电位 细胞内标记 丘脑后核群
下载PDF
新型正性肌力药物维纳利酮对离体犬心室乳头肌细胞内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查忠斌 蓝庭剑 +1 位作者 周祖玉 杨正菀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作者采用微机化的智能仪记录及处理资料,研究了我校新合成药维纳利酮(又名OPC—8212)对14例犬心肌细胞内电位的影响。结果: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和0期去极最大速度(V_(max))在维纳利酮作用前后均无显著差异,而动作电位全程(A... 作者采用微机化的智能仪记录及处理资料,研究了我校新合成药维纳利酮(又名OPC—8212)对14例犬心肌细胞内电位的影响。结果: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和0期去极最大速度(V_(max))在维纳利酮作用前后均无显著差异,而动作电位全程(APT)、动作电位复极至1/3时程(APD1/3)及复极至2/3时程(APD 2/3)均有明显增加。平台期有所抬高。提示维纳利酮并不影响心肌细胞膜静息时的K^+通透性,也不影响快Na^+通道的激活和开放数目。而有可能增加Ca^(2+)通道的开放时间、增加Ca^(2+)内流;也可能同时具有减弱延迟外向钾电流(Ik)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_1)的作用。因此维纳利酮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非甙、非儿茶酚胺类的新型正性肌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利酮 心室乳头肌 细胞内电位
下载PDF
刺激猫腓总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
作者 滕国玺 刘素珍 +1 位作者 蔡葵 王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刺激猫后肢腓总神经的方法,观察对皮层体感一区(SⅠ)中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共观察SⅠ中20个相关单位,17个不相关单位。研究其细胞内电位幅值、反应类型、反应潜伏期、反应持续时间和细胞内电流注入的影响。结... 以刺激猫后肢腓总神经的方法,观察对皮层体感一区(SⅠ)中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共观察SⅠ中20个相关单位,17个不相关单位。研究其细胞内电位幅值、反应类型、反应潜伏期、反应持续时间和细胞内电流注入的影响。结果:相关神经元的反应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s)为主。有些抑制神经元(6/14)具有两个成分(即两个IPSPs),第一个成分潜伏期为(8.75±1.9)ms,第二个成分潜伏期为(60.33±6.62)ms,少数神经元呈现EPSP-IPSP序列。作者认为,刺激后产生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伤害神经元的一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电位 皮层体感一区 神经元 腓总神经
下载PDF
细胞内记录猫皮层S_Ⅱ区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仲标 滕国玺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6年第4期152-158,共7页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在49只成年健康猫,观察了大脑皮层第二躯体感受区(SⅡ区)197个神经元对电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及其生理特性。观察的神经元中,72个为刺激相关神经元,其中16个(8.1%)神经元表现为单...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在49只成年健康猫,观察了大脑皮层第二躯体感受区(SⅡ区)197个神经元对电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及其生理特性。观察的神经元中,72个为刺激相关神经元,其中16个(8.1%)神经元表现为单—诱发反应,反应的刺激阈值高、潜伏期长,反应可被静脉注射吗啡所抑制,称此类特性的神经元为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9个(4.6%)神经元呈现两个或三个诱发反应,其第二、第三诱发反应具有上述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的反应特性,第一诱发反应不具有类似的特性,称此类神经元为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其余47个神经元为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组织学判定表明刺激相关神经元主要位于大脑皮层Ⅲ~V层。结果提示猫皮层体感二区(SⅡ)存有伤害感受神经元,可分为两种类型,它们在痛觉调制机制中可能起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躯体感觉区 伤害感受神经元 细胞内电位
下载PDF
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敏范 吴春福 +1 位作者 张桦 滕国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7-931,共5页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 ,研究 18只猫扣带回前部 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 .其中 ,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其自发...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 ,研究 18只猫扣带回前部 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 .其中 ,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其自发生物电活动有 5种主要形式 .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等特性 ,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分为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76个 ,92 6 8% )和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6个 ,7 32 % ) .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 (6 5 86 % )、抑制性 (17 0 7% )及混合性反应 (17 0 7% ) 3种 .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的传入通路投射到同侧扣带回前部 ;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感受作用 ,存有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生物电活动 细胞内电位 内脏痛
下载PDF
猫皮层体感区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日辉 刘素珍 +2 位作者 王烈 蔡葵 藤国玺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 ,观察了皮层体感区 15 76个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电刺激隐神经在SI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可引起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和兴奋与抑制混和性反应三种 ,吗啡可抑制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诱发反应。完成电生理观... 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 ,观察了皮层体感区 15 76个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电刺激隐神经在SI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可引起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和兴奋与抑制混和性反应三种 ,吗啡可抑制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诱发反应。完成电生理观察后对部分神经元电泳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形态标记。可见 ,伤害感受神经元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电生理特性不同 ,形态特征也存有差异。此结果在细胞水平为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区在痛觉感受及调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区 痛觉 细胞内电位 电生理学
下载PDF
猫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膜电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敏范 滕国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研究猫扣带回前部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的膜电生理特性 ,以便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为痛觉理论“特异性学说”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细胞内注... 目的 :研究猫扣带回前部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的膜电生理特性 ,以便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为痛觉理论“特异性学说”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细胞内注入极化电流的方法 ,测量和计算神经元的膜电学参数。结果 :将 2 0只猫扣带回前部 1 76个内脏大神经刺激相关神经元 ,分为内脏伤害 (1 4 8个 )和非伤害 (2 8个 )感受神经元。发现它们在膜电阻、时间常数、膜电容及I V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注入去极化电流引发的放电幅值及频率也存在差异。结论 :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可能在细胞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扣带回前部 膜电学特性 细胞内电位 内脏痛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
下载PDF
阿托品对扣带回前部内脏痛觉诱发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杨宇 吴敏范 +1 位作者 吴春福 滕国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3-465,47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品对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内脏痛觉诱发反应的影响,从神经元水平探讨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在内脏痛觉感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伤害性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模型。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侧脑室微量注... 目的观察阿托品对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内脏痛觉诱发反应的影响,从神经元水平探讨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在内脏痛觉感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伤害性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模型。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及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结果共记录扣带回前部148个神经元的内脏痛觉诱发反应。该诱发反应具有反应阈值高、潜伏期长、反应形式复杂、后作用时间长、可被静脉注射吗啡抑制等特点。侧脑室注射阿托品抑制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内脏痛觉诱发反应。结论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参与内脏痛觉感受。在内脏大神经传导的内脏痛觉冲动到达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的传入通路中存有胆碱能神经元,并通过M受体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痛 伤害性感受神经元 细胞内电位 阿托品
下载PDF
猫左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10
作者 张桦 吴敏范 黄品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8-499,502,共3页
目的 :研究猫左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方法 :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的实验动物模型 ,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结... 目的 :研究猫左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方法 :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的实验动物模型 ,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结果 :根据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产生诱发反应的特性 ,将其分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 89.13% )和内脏非伤害感受神经元 ( 10 .87% )。两种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形式、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值、以及两者的静息电位无明显差异。但是 ,有自发放电活动的内脏感受伤害神经元的例数明显高于内脏非伤害感受神经元中有自发放电活动的神经元的例数。结论 :左侧扣带回前部存有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和内脏非伤害感受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痛 伤害感受神经元 细胞内电位 自发生物电活动
下载PDF
猫双侧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反应
11
作者 张勇 王媛 +1 位作者 马积昊 吴敏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研究猫双侧扣带回前部(ACG)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GSN)的反应,为阐明双侧ACG在内脏痛感受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在体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研究48只猫中791个对侧与312个同侧ACG神经元对电刺激GSN的反应。结果 双侧ACG... 目的 研究猫双侧扣带回前部(ACG)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GSN)的反应,为阐明双侧ACG在内脏痛感受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在体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研究48只猫中791个对侧与312个同侧ACG神经元对电刺激GSN的反应。结果 双侧ACG存有对电刺激GSN产生诱发反应的GSN刺激相关神经元(GSRNs)与不产生诱发反应的非相关神经元。双侧ACG GSRNs分为产生长潜伏期(≥50 ms)GSN诱发反应的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VNNs)与产生短潜伏期(〈50 ms)GSN诱发反应的非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NVNNs);VNNs包括只产生长潜伏期GSN诱发反应的特异性VNNs(SVNNs)与既产生长潜伏期GSN诱发反应又产生短潜伏期GSN诱发反应的非特异性VNNs(NSVNNs)两种。GSN伤害性长潜伏期诱发反应阈值为(0.5-0.6)m A;非伤害性短潜伏期诱发反应阈值为(0.3-0.4)m A。双侧ACG VNNs、NVNNs的诱发反应形式相同,包括兴奋性、抑制性及兴奋与抑制或抑制与兴奋混合性反应3类,以兴奋性诱发反应为主。与同侧ACG相比,对侧ACG GSRNs及NSVNNs占观察神经元的比例高(P〈0.01),而SVNNs占观察神经元的比例低(P〈0.01)。结论 猫双侧ACG神经元对电刺激GSN的反应以兴奋性反应为主。GSN内不同类型的传入神经纤维投射到双侧ACG的不同神经元,但是,以投射到对侧ACG为主;双侧ACG各类神经元所占比例及反应程度不同,为双侧脑的结构和功能不对称性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反应 细胞内电位 内脏痛 扣带回前部
下载PDF
丹参对心肌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吴华民 胡晓丽 +2 位作者 李大纪 吴惠民 赵惠君 《黑龙江医学》 1995年第8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损伤 心肌细胞 治疗作用 异丙基肾上腺素 丹参 动作电位时程 实验研究 心肌细胞 黑龙江省 细胞内电位
下载PDF
猫双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敏范 姚阳 +2 位作者 李玉芳 杨宇 滕国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0-454,共5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双侧大脑皮层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gyrus,ACG)在内脏痛觉感受中的作用。实验用强电流刺激一侧内脏大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GSN)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用在体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分析ACG内神... 本研究旨在阐明双侧大脑皮层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gyrus,ACG)在内脏痛觉感受中的作用。实验用强电流刺激一侧内脏大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GSN)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用在体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分析ACG内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和自发生物电活动。根据对GSN刺激是否发生反应,将ACG内神经元分为产生诱发反应的GSN刺激相关神经元(GSN-stimulus-relative neurons,GSRNs)与不产生诱发反应的非相关神经元。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等性质,GSRNs进一步分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visceral nociceptive neurons,VNNs)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non-visceral nocicep-tive neurons,NVNNs);而VNNs又分为特异性(specific visceronociceptive neurons,SVNNs)与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non-specific visceronociceptive neurons,NSVNNs)。结果显示,对侧ACG内GSRNs比例为38.18%,显著高于同侧ACG内GSRNs比例(29.49%,P<0.01),表明GSN传入纤维虽然投射到双侧ACG,但主要投射到对侧ACG。和同侧ACG相比,对侧ACG的SVNNs比例较低,而NSVNNs比例则较高(P<0.01)。同侧ACG内GSRNs、VNNs、NVNNs和SVNNs的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侧ACG的对应神经元(P<0.01),而双侧ACG内NSVNNs的RP绝对值没有明显差异。双侧ACG内VNNs、NVNNs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形式、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值之间无明显差别;VNNs中具有自发生物电活动的神经元比例显著高于NVNNs中的比例。以上结果提示双侧ACG皮层虽然都能感受GSN的伤害性刺激信号,但双侧ACG皮层的反应模式、反应程度不完全相同,从而为双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提供了新的科学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痛 伤害感受神经元 细胞内电位 自发生物电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