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表达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的RAW264.7细胞克隆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瑜伟 朱道银 李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Ipr1),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表达.方法: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重组质粒pET32a(+)-Ipr1及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Ipr1基因定向克隆入pEGFP-C1载... 目的:构建携带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Ipr1),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表达.方法: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重组质粒pET32a(+)-Ipr1及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Ipr1基因定向克隆入pEGFP-C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EGFP-C1-Ipr1.脂质法转染体培养的RAW264.7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pEGFP-C1-Ipr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PCR检测Ipr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验证Ipr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获得一条约4700bp空载体条带及一条约1338bp目的片段,证明pEGFP-C1-Ipr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EGFP-C1-Ipr1转染RAW264.7细胞后,Western Blot可以检测到约Mr77×103的融合蛋白在RAW264.7细胞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转染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1-Ipr1,获得稳定的RAW264.7-Ipr1细胞克隆可表达Ipr1,为进一步研究Ipr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 转染 脂质体 细胞克隆
下载PDF
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佘茜 徐蕾 +3 位作者 何永林 靳志栋 张丹 杨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26-428,436,共4页
目的构建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Intracellular pathogen resistance 1,Ipr1)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pMD19-T simple-Ipr1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Ipr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 目的构建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Intracellular pathogen resistance 1,Ipr1)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pMD19-T simple-Ipr1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Ipr1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Ipr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Ipr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 000,以1.5 mmol/L IPTG诱导4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6%,重组Ipr1蛋白可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Ipr1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Ipr1蛋白,为进一步探讨Ipr1蛋白的功能及Ipr1重组BCG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细胞色素P450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遗传易感性关联性研究
3
作者 纪伟超 郭红英 +2 位作者 李曼曼 成雪红 任美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将IMN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将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入组患... 目的:探讨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将IMN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将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入组患者的HLA-DQA1(rs2187668)、CYP3A5*3(rs776746)基因型,判断各基因型与IMN患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HLA-DQA1 rs2187668基因型AA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GG、AG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等位基因A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CYP3A5*3 rs776746不同基因型占比及等位基因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LA-DQA1 rs2187668AA基因型IMN患者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AG和GG型,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AG和GG型(均P<0.05)。结论:HLA-DQA1 rs218766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IMN的发生有关,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可增加IMN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原-DQA1 细胞色素P4503A5*3 基因多态 特发肾病 遗传易感 关联
下载PDF
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易感性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郑安昊 胡乃文 +5 位作者 许婧 袁烨 张淑敏 陈文斌 白艳艳 孙红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 目的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的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资料。使用STATA 16.0(USA)统计软件分析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发生的关系。结果纳入文献5篇,涉及420例pSS患者、250例抗Ro/SSA抗体阳性pSS患者、120例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和733例健康对照者。在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59、246例;在健康对照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96、282例;在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29、158例;在抗SSA抗体阴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30、46例。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的易感性有关(I2分别为62.99%、40.75%,合计OR值分别为2.60、2.43,95%CI分别为1.49~4.55、1.88~3.14,P均<0.05)。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也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的易感性有关(I2分别为0.00%、9.41%,合计OR值分别为3.85、2.61,95%CI分别为1.81~8.21、1.52~4.48,P均<0.05)。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的易感性相关。具有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的抗Ro/SSA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患p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 HLA-DQA1*0501基因 HLA-DQB1*02基因 Ro/SSA自身 原发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B基因连锁不平衡与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
5
作者 申成凯 刘坤 +2 位作者 刘伟良 吕成昱 赵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67-4372,共6页
背景: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白细胞介素1β的升高与原发性冻结肩相关,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白细胞介素1β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使得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原发性冻结肩的发生率。拟通过对白细胞介素1B... 背景: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白细胞介素1β的升高与原发性冻结肩相关,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白细胞介素1β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使得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原发性冻结肩的发生率。拟通过对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原发性冻结肩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突破口,寻找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基因。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B基因中3个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一组为184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另一组为260名健康对照人群。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1B基因位点-511C/T(rs16944)、+3954C/T(rs1143634)和-31C/T(rs1143627)的基因型,并比较分析这3个位点连锁不平衡概率以及形成单倍体与原发性冻结肩患病风险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原发性冻结肩中rs1143634位点和rs1143627位点CT基因型比例明显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对照组中rs16944、rs1143634、rs1143627位点趋于平衡(D’值<0.1),而原发性冻结肩组中rs1143627与rs1143634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连锁不平衡(D’值=0.595);单倍体型TTT相较于CCT型可使得原发性冻结肩风险增加6.66倍(TTT,OR=6.66,95%CI=1.59-27.88,P=0.0097)。结果表明,在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B基因rs1143627与rs1143634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连锁不平衡;由3个基因位点形成的单倍体型TTT可能会增加罹患原发性冻结肩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冻结肩 细胞介素1B 连锁不平衡 基因多态 基因位点 基因
下载PDF
miR-146a通过调节IPr1基因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AEC Ⅱ型细胞活性作用机制
6
作者 许明昭 林清香 +1 位作者 寇昌伟 汪求真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miR-146a通过调节IPr1基因观察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 II)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b感染AECⅡ细胞。将AECⅡ细胞分为结核组(感染Mtb)、 NC组(模型+转染miR-146a NC)、转染组(模型+转染miR-146a mi... 目的 探讨miR-146a通过调节IPr1基因观察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 II)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b感染AECⅡ细胞。将AECⅡ细胞分为结核组(感染Mtb)、 NC组(模型+转染miR-146a NC)、转染组(模型+转染miR-146a mimics)。RT-PCR检测AECⅡ细胞miR-146a、Ipr1基因表达;CCK8检测AECⅡ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AECⅡ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测定Ipr1与miR-146a靶向关系。结果 DIO荧光染色的Mtb在感染人AECⅡ细胞12 h内会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并围绕细胞核分布,表明建立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成功;结核组与NC组AECⅡ细胞中miR-146a、Ipr1基因表达比较无差异(P>0.05),与NC组相比,转染组AECⅡ细胞中miR-146a、Ipr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核组与NC组AECⅡ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比较均无差异(P>0.05),与NC组相比,转染组AECⅡ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均升高(P<0.05);结核组AECⅡ细胞凋亡率与NC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NC组相比,转染组AECⅡ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转染miR-146a后野生型Mtb感染的AECⅡ细胞中Ipr1活性升高(P<0.05),突变型Mtb感染的AECⅡ细胞中Ipr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pr1是miR-146a的靶基因。结论 过表达的miR-146a可增加Mtb感染的AECⅡ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研究机制认为可能与通过激活Ipr1水平相关。Ipr1是miR-146a靶基因,可通过激活表达而发挥减少Mtb对AECⅡ细胞活性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6A 肺结核 内病原体基因1 结核分枝杆菌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敲低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表达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陈建雄 季茹 +1 位作者 蔡庆 张茜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敲低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表达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原发性肝癌的调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Control组、DEN组、AEG-1 NC KO DEN组及AEG-1 KO DEN组,每组15只。除Co... 目的探讨敲低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表达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原发性肝癌的调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Control组、DEN组、AEG-1 NC KO DEN组及AEG-1 KO DEN组,每组15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均以DEN灌胃构建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Control组和DEN组大鼠每日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AEG-1 KO DEN组和AEG-1 NC KO DEN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稳定转染AEG-1shRNA或shRNA-NC慢病毒表达载体的HCCLM6。比较各组肝脏细胞损伤、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肽甘肽(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肝功能,血清IL-6、TNF-α含量,肝脏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Cas-9)表达及P65蛋白表达。结果DEN组AEG-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AEG-1 KO DEN组的大鼠死亡率及腹水发生率低于DEN组(P<0.05);AEG-1 KO DEN组血清AST、ALT、IL-6和TNF-α水平低于DEN组(P<0.05),SOD活性高于DEN组(P<0.05),GSH和MDA含量低于DEN组(P<0.05),cleaved cas9/cas9、cleaved cas3/cas3和p-P65/P65蛋白表达低于DEN组(P<0.05)。结论AEG-1敲除可降低DEN诱导的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对肝脏组织的损伤,改善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二乙基亚硝胺 原发肝癌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8通过微小RNA-495-3p调控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A1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璐 郭含梦 王庆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8(MEG8)通过微小RNA-495-3p(miR-495-3p)调控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AML)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50例经确诊为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与52例健康骨髓...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8(MEG8)通过微小RNA-495-3p(miR-495-3p)调控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AML)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50例经确诊为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与52例健康骨髓捐赠者骨髓标本,常规培养人AML细胞株HL-6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MEG8 mRNA表达。将HL-60细胞分为六组,即HL-60组(HL-60细胞)、si-NC组(转染si-NC)、si-lncRNA MEG8组(转染si-lncRNA MEG8)、mimic-NC组(转染mimic-NC)、miR-495-3p mimic组(转染miR-495-3p mimic)、si-lncRNA MEG8+miR-495-3p mimic组(转染si-lncRNA MEG8+miR-495-3p mimic),CCK-8法检测培养24、48、72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MGA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MEG8、miR-495-3p、HMGA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ncRNA MEG8 mRNA表达升高(P<0.05)。与miR NC+MEG8 WT组比较,miR-495-3p mimic+MEG8 WT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P<0.05),与miR NC+HMGA1 WT组比较,miR-495-3p mimic+HMGA1 WT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P<0.05)。与HL-60组、si-NC组、mimic-NC组比较,si-lncRNA MEG8组、miR-495-3p mimic组和si-lncRNA MEG8+miR-495-3p mimic组24、48 h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si-lncRNA MEG8+miR-495-3p mimic组细胞增殖率最低(P<0.05)。与HL-60组、si-NC组和mimic-NC组比较,si-lncRNA MEG8+miR-495-3p mimic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si-lncRNA MEG8组和miR-495-3p mimic组(均P<0.05)。与HL-60组、si-NC组和mimic-NC组比较,si-lncRNA MEG8+miR-495-3p mimic组HMGA1蛋白表达低于si-lncRNA MEG8组和miR-495-3p mimic组(均P<0.05)。结论:沉默lncRNA MEG8可能通过上调miR-495-3p来下调HMGB1,来抑制HL-6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为探索AML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母系表达基因8 微小RNA-495-3p 白血病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下载PDF
PRF1突变致家族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二例
9
作者 王丽辉 杜雅坤 +1 位作者 刘兰 陈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PRF1基因突变致家族性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2型(FLH2型)临床症状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报道2例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一家系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采取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 目的探讨PRF1基因突变致家族性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2型(FLH2型)临床症状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报道2例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一家系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采取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2例患儿均以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病情反复,查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头颅MRI提示多发脱髓鞘改变。基因检测显示为PRF1基因突变c.1189-1190dupTG(p.H398Afs*23)和c.394G>A(p.G132R)的复合杂合子,前者来自于父亲,后者来自于母亲。妹妹给予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病情缓解。结论PRF1基因突变致FLH2型符合基因杂合变异遗传学特点。儿童可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基因可早期诊断,干细胞移植治疗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2型 PRF1基因 儿童 共济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细胞移植
下载PDF
G-MDSCs及HO-1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陈璐 倪明 +5 位作者 王力 潘成云 亢倩 詹雲 赵鹏 王季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88-695,共8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G-MDSC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9例allo-HSCT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据1974年西雅图分级标准判断aGvHD... 目的探讨粒细胞的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G-MDSC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9例allo-HSCT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据1974年西雅图分级标准判断aGvHD发生情况分为有aGvHD组和无aGvHD组,抽取2组患者移植后第2、3、4、6、8周及第3月时全血,运用多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G-MDSCs及胞内HO-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表面抗原染色检测G-MDSCs的百分比和绝对值计数,采用破膜染色检测G-MDSCs中HO-1和IL-10的中位荧光强度(MFI)、表达百分比及绝对值计数。结果2组患者allo-HSCT后第2周于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G-MDSCs,但第4周时有aGvHD组患者外周血G-MDSCs较无aGvHD组升高(P<0.05);破膜染色结果显示,有aGvHD组患者于allo-HSCT后第4周时G-MDSCs内HO-1高于无aGvHD组(P<0.05)。结论allo-HSCT患者术后第4周外周血中G-MDSCs和HO-1的高表达可预测a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细胞介素10 细胞的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宿主病 新鲜外周血
下载PDF
动物抗病原体感染抗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1
作者 成钢 王京仁 +1 位作者 李淑红 王兴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5-248,共4页
遗传因素是造成动物个体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与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了解和认识动物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机制,需要克隆与鉴定宿主抗性相关基因,从基因水平揭示动物易感性和抗性机制,最终从本质上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现就动... 遗传因素是造成动物个体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与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了解和认识动物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机制,需要克隆与鉴定宿主抗性相关基因,从基因水平揭示动物易感性和抗性机制,最终从本质上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现就动物抗性相关基因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种类与分布、抗性基因产生的基础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体感染 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表达AVP1基因提高甜菜的耐低磷和耐盐抗旱性
12
作者 孙亚卿 王晓娇 +3 位作者 刘雪 李宁宁 李国龙 张少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7-1833,共7页
为探讨H+-焦磷酸酶编码基因对甜菜磷吸收和抗性的影响,实现优良基因在甜菜基因工程中的利用,研究在甜菜中超表达拟南芥液泡膜H+-焦磷酸酶编码基因AVP1,对转基因甜菜分析其耐低磷、耐盐性和抗旱性。结果显示,AVP1基因在甜菜植株的叶片和... 为探讨H+-焦磷酸酶编码基因对甜菜磷吸收和抗性的影响,实现优良基因在甜菜基因工程中的利用,研究在甜菜中超表达拟南芥液泡膜H+-焦磷酸酶编码基因AVP1,对转基因甜菜分析其耐低磷、耐盐性和抗旱性。结果显示,AVP1基因在甜菜植株的叶片和块根中表达,且在逆境胁迫下增强表达量响应胁迫;低磷处理条件下,转基因甜菜与野生型甜菜相比具有更高的含磷量,可提高甜菜对磷的吸收利用效率;干旱、盐胁迫处理条件下,AVP1基因在转基因甜菜中显著上升,在盐胁迫或干旱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抑程度相对较轻。随着盐和干旱胁迫的加剧,转基因植株体内MDA含量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较低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AVP1基因可通过减轻逆境对甜菜细胞膜的损伤及提高甜菜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增强甜菜对高盐和干旱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甜菜 AVP1基因 磷吸收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13
作者 路艳林 周明 +7 位作者 李曼 彭进 戴佳琳 丁九阳 万昌武 汪家文 王杰 夏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 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管腔狭窄程度评价冠状动脉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内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C/EBP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DEL-1、GSK-3β、C/EBPβ及IL-17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细胞分布及表达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DEL-1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E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HD组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程度增大、纤维帽厚度变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HD组中DEL-1主要表达在斑块内泡沫细胞胞质及胞核,而IL-17、GSK-3β及C/EBPβ主要在胞质中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HD组中DEL-1、IL-17、GSK-3β、p-GSK-3β、C/EBPβ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DEL-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93、0.733,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DEL-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GSK-3β/C-EBPβ通路调节斑块内炎症反应,从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内皮基因座-1 冠心病猝死 细胞介素-17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通路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SOCS-1、SOCS-3及抗BP-180抗体水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的相关分析
14
作者 李丙南 刘桂丽 +2 位作者 赵子申 张海祥 秦兰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SOCS-3及抗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水平与BP病情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本院诊治的82例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SOCS-3及抗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水平与BP病情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本院诊治的82例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根据病情程度将82例BP患者分为轻度组(活动性皮损面积≤10%,n=28)、中度组(活动性皮损面积10%~30%,n=27)和重度组(活动性皮损面积>30%,n=27),展开回顾性研究,对比血清SOCS-1、SOCS-3、抗BP-180抗体水平及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严重程度评分(ABSIS);采用Pearson法分析SOCS-1、SOCS-3、抗BP-180抗体与ABSIS评分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OCS-1、SOCS-3、抗BP-180抗体诊断BP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男性、女性均可发病,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0~69岁为高发的年龄段。观察组的SOCS-1、SOCS-3、抗BP-180抗体及ABSIS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的SOCS-1、SOCS-3、抗BP-180抗体及ABSIS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的SOCS-1、SOCS-3、抗BP-180抗体及ABSIS均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OCS-1、SOCS-3、抗BP-180抗体与ABSIS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1、0.580、0.7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OCS-1、SOCS-3和抗BP-180抗体诊断BP的AUC值分别为0.696、0.765和0.965(P<0.05);敏感度分别为53.70%、41.50%和95.10%,特异度分别为87.80%、100.00%和85.40%。结论血清SOCS-1、SOCS-3及抗BP-180抗体水平与B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其水平会随着病情程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临床可通过监测SOCS-1、SOCS-3及抗BP-180抗体水平变化为诊断BP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 BP-180 大疱类天疱疮
下载PDF
WT1基因变异与Denys-Drash综合征和Frasier综合征的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
15
作者 曹雅清 郭保程 聂敏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目的 探讨WT1不同基因型与Denys-Drash综合征(DDS)和Frasier综合征(FS)不同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和归纳199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NCBI 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WT1基因变异患者信息,分析变异类型、发生位置和进展性肾功... 目的 探讨WT1不同基因型与Denys-Drash综合征(DDS)和Frasier综合征(FS)不同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和归纳199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NCBI 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WT1基因变异患者信息,分析变异类型、发生位置和进展性肾功能损伤、泌尿生殖系统发育不全、肾母细胞瘤、性腺肿瘤等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本研究纳入128篇文献,包含304例研究对象,检出86种WT1致病性变异。这些变异的位置分布特点为:最常见发生于外显子9(24/86,27.9%)和外显子8(23/86,26.7%);变异类型特点为:错义变异(51/86,59.3%)最常见,次常见为剪接位点变异(13/86,15.1%)。WT1基因变异导致的疾病种类特点为:DDS病例数最多(174/304,57.2%),其次为FS(83/304,27.3%);DDS主要由外显子9和外显子8上的错义变异(143/174,82.2%)导致,而FS主要由内含子9上的剪接位点变异(76/83,91.6%)导致。结论 WT1基因上外显子9和外显子8的错义变异主要导致DDS,而内含子9的剪接变异主要导致FS。对进展性肾损伤的婴幼儿及儿童应进行泌尿生殖系统的全面评估,早期明确基因诊断,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Denys-Drash综合征 Frasier综合征 46 XY发育障碍 孤立肾病综合征 肾母细胞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体外诱导新鲜癌组织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琳 张巧 胡杰英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细胞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抗肿瘤药物的体外诱导 ,用RT PCR法检测其mdr 1基因表达状况 ,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从基因水平解决非手术癌患者化疗用药个体化。方法 :在采集手术标本的同时抽取该...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细胞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抗肿瘤药物的体外诱导 ,用RT PCR法检测其mdr 1基因表达状况 ,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从基因水平解决非手术癌患者化疗用药个体化。方法 :在采集手术标本的同时抽取该患者外周血 ,用 8种抗肿瘤药物进行体外诱导 ,RT PCR法检测 32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细胞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dr 1基因表达状况。利用SAS软件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新鲜癌组织细胞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抗肿瘤药物体外诱导mdr 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病灶很小不能取材的患者可以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替代癌细胞做RT PCR体外药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体外诱导 癌组织 外周血淋巴细胞 MDR-1基因 相关 RT-PCR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内含子2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艳 徐朴 +2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晓艳 黄从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1-454,共4页
探讨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内含子 2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血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水平及冠心病的相关关系。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 ,检测了 2 45例冠心病患者和 2 36例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可变数串联... 探讨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内含子 2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血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水平及冠心病的相关关系。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 ,检测了 2 45例冠心病患者和 2 36例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了血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水平。结果发现该多态有Ⅰ /Ⅰ、Ⅰ /Ⅱ、Ⅰ /Ⅳ和Ⅱ /Ⅱ 4种基因型 ,冠心病组Ⅰ /Ⅰ型频率为 88.6 %,Ⅰ /Ⅱ型频率为9.8%,Ⅰ /Ⅳ型频率为 1.2 %,Ⅱ /Ⅱ型频率为 0 .4%。对照组Ⅰ /Ⅰ型频率为 80 .1%,Ⅰ /Ⅱ型频率为 16 .9%,Ⅰ /Ⅳ型频率为 2 .1%,Ⅱ /Ⅱ型频率为 0 .9%,且冠心病组携带Ⅱ型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在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中的分布差异更为显著。冠心病组Ⅱ型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水平明显高于不携带者。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影响个体血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水平 ,可能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细胞介素1受体拮基因多态与冠心病相关 受体拮 细胞介素 基因 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 基因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细胞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不同来源LMP1基因转染对CNE1细胞TGFβ1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河 黄培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54-1259,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membraneprotein1,LMP1)对人高分化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细胞株CNE1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不同来源的LMP1基...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membraneprotein1,LMP1)对人高分化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细胞株CNE1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不同来源的LMP1基因转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抗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分别将质粒J124(不含LMP1基因的空载体)、J124-B95-8(含B95-8淋巴细胞标准株来源的LMP1基因,简称B95-8-LMP1)和J124-CAO-5(含NPC组织来源的LMP1基因,简称CAO-LMP1)转染CNE1,分别命名三种质粒的转染细胞株为CNE1-V、CNE1-B和CNE1-C;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蛋白印迹法鉴定LMP1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TGFβ1处理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和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蛋白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receptorⅠ,TGF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以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p15mRNA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不同来源LMP1的CNE1细胞株CNE1-B和CNE1-C。5ng/mlTGFβ1对CNE1、CNE1-V、CNE1-B和CNE1-C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8%、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P1 基因转染 CNE1细胞 TGFΒ1 鼻咽肿瘤
下载PDF
受黄色镰刀菌侵染的马铃薯薯块的抗氧化酶、细胞壁防御酶及StLTPa1基因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瑶 史丽娟 +3 位作者 孙美丽 单玮玉 王旭 李凤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5,共8页
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干腐病可以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本研究采用黄色镰刀菌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块茎进行侵染... 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干腐病可以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本研究采用黄色镰刀菌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块茎进行侵染,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薯块的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变化及病程相关基因的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黄色镰刀菌侵染块茎时,块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alondl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几丁质酶(chitinase)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 LTPa1表达量随着黄色镰刀菌的侵染时间呈波动性,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腐病 黄色镰刀菌 氧化酶 细胞壁防御酶 StLTPa1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