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造血组织损伤 被引量:5
1
作者 涂梅峰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3-246,共4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造血组织 T淋巴细胞 病理机制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用药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邱凯锋 林茵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108-1110,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用药 自身免疫性疾病 雌激素受体 细胞功能亢进 辅助性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3
作者 乔治 闵磊 张梁海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用ELISA测IL 12、IFN γ水平 ;用原位杂交染色法测IL 12mRNA表达 ;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 SA)测NF AT活性 结果表明 :葡萄膜炎患者PBMCIL 12、IFN γ水平和IL 12mRNA表达以及NF AT活性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其他眼疾病患者 (P <0 .0... 用ELISA测IL 12、IFN γ水平 ;用原位杂交染色法测IL 12mRNA表达 ;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 SA)测NF AT活性 结果表明 :葡萄膜炎患者PBMCIL 12、IFN γ水平和IL 12mRNA表达以及NF AT活性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其他眼疾病患者 (P <0 .0 1) IL 12、IFN γ水平异常增高是葡萄膜炎患者Th1/Th2 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转录水平上NF AT活性异常增高可能与患者IFN γ基因转录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患者 发病机制 外周血单核细胞 疾病相关细胞因子 细胞功能亢进
下载PDF
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金盈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生物制剂 治疗水平 风湿病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抑制炎症反应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抑制免疫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 CD4^+
下载PDF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
5
作者 李贵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11期77-79,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侵及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系统。该病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多种多样,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T、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组织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侵及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系统。该病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多种多样,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T、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组织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作用下,造成机体多种组织、器官、系统轻重不等的免疫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诊治 小儿 免疫功能紊乱 病理生理变化 免疫复合物 免疫性损伤
下载PDF
减肥手术并发症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6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210-210,共1页
美国梅奥医院内分泌科Service等7月21日报告,减肥手术-Roux-en-Y型胃旁路手术的一个罕见并发症-胰岛细胞增生症(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有可能使病人致残。但有人认为,这种并发症亦有可能为糖尿病的治疗指出新的方向。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 手术并发症 减肥手术 Roux-en-Y型 胰岛细胞增生症 新思路 细胞功能亢进 罕见并发症 胃旁路手术
下载PDF
Combine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and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被引量:16
7
作者 Jin-Hua Huang Fei Gao Yang-Kui Gu Wen-Quan Li Lian-Wei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8期6593-6597,共5页
AIM: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 cacy and safety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n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 AIM: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 cacy and safety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n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Fifty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rimary HCC associated with hypersplenism caused by cirrhosi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2 groups: group A receiving PSE combined with TACE (n = 26) and group B receiving TACE alone (n = 24). Follow-up examinations included calcul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leukcytes, platelets and red blood cells) and treatment-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RESULTS: Prior to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in sex, age, Child-Pugh grade, tumor diameter, mass pathology type and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s between the 2 groups. After treatment, leukocyte and platelet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during the 3-mo follow-up period (P < 0.05), but lower in group B (P < 0.05).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 patients (11.5%) of group A and in 19 patients (79.2%) of group B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mptoms of 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including abdominal pain, fever, mild nausea and vomiting between the 2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PSE combined with TACE is more effective and safe than TACE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HCC associated with hypersplenism caused by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YPERSPLENISM Cirrhosis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下载PDF
Difference in gene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between normal 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spleen idendified by cDNA microarray 被引量:1
8
作者 Feng Yan Xiao-Min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69-3373,共5页
AIM: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in gene expression of microphage (Mφ) between normal 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spleen using cDNA microarrays and find new gene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hypersplenism in portal hy... AIM: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in gene expression of microphage (Mφ) between normal 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spleen using cDNA microarrays and find new gene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hypersplenism in portal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Biostar-H140s chip containing 14 112 spots of cDNA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pression. The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macrophages isolated from both normal 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spleen was reversely transcribed to cDNA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fluorescent (cy3 and cy5) labeled dCTP to prepare the hybridization probes. After hybridization, the gene chip was scanned for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screened. That was repeated three times, and only the genes which ha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all three chips were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ypersplenism in portal hypertension. RESULTS: Eight hundred and ninety-six, 1330 and 898 gen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ree chips, respectively. One hundred and twenty-one genes (0.86%) were identified to b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all three chips, including 21 up-regulated genes and 73 down-regulated genes.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related to ionic channel and transport protein, cyclin, cytoskeleton, cell receptor, cell signal conduct, metabolism, immune, and so on. These gene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hypersplenism in portal hypertension.CONCLUSION: The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cDNA microarray can scree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of macrophages between normal spleen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spleen, thus may provide a new idea in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splenism in portal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LENISM MACROPHAGE cDNA microarray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身抗体IgG对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封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一浩 付蓉 +13 位作者 刘惠 邢莉民 王化泉 李丽娟 刘鸿 吴玉红 阮二宝 王珺 陈瑾 邹鹏 关晶 宋嘉 梁勇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4-795,共2页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是一种因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抗自身造血细胞抗体导致骨髓造血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主要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或)溶解补体,吞噬和(或)溶解大量骨髓造血细胞介导骨髓衰竭。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抗体IGG 细胞生成素受体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骨髓造血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封闭 患者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细胞及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洪志 仲春红 +2 位作者 李爱 于媛 徐功立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前普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类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尽管二者发病机制不同,但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 目前普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类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尽管二者发病机制不同,但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为了深入揭示AA和MDS本质,我们用流式细胞术(FCM)对AA和MDS患者CD34^+细胞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比例及其表面的G—CSF受体(G—CS—FR)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受体表达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丽艳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715,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损伤及造血微环境异常,以致造血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AA的病因学还没确定,但临床经验和实验室数据表明其最可能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淋...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损伤及造血微环境异常,以致造血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AA的病因学还没确定,但临床经验和实验室数据表明其最可能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破坏。骨髓造血细胞少于25%或至少两系造血细胞显著下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20×10^9/L]定义为重型AA(SAA)。SAA死因包括出血、感染、克隆演化性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细胞绝对计数 骨髓造血细胞 造血微环境异常 治疗 全血细胞减少 造血骨髓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平衡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美华 景晓娜 +6 位作者 梁赵云 吴萌 杨金华 高崇 牛红青 李小峰 陈俊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9-492,共4页
SLE是一种产生大量自身抗体、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病,好发于20~40岁女性。以往的研究表明,遗传、感染、环境及雌激素等造成的免疫紊乱可能是SLE的根本致病原因,而其中T淋巴细胞依赖的B细胞功能亢进是其免疫学异常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平衡 调节性 二甲双胍 应用 治疗 细胞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及恢复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少雪 付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0-964,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性T细胞功能亢进有关,即髓系树突状细胞(mDC)数量增多、功能增强,引起下游Th1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亢进。目前,AA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免疫抑制治疗(IST)及HLA相合同胞供者HSCT。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免疫抑制治疗 恢复规律 疗效预测 HLA相合同胞供者 细胞功能亢进 细胞毒性T细胞 重型
原文传递
B细胞激活因子及其受体与干燥综合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敏 刘晓华 潘解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56-760,共5页
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TNF)超家族的新成员,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B、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而广泛参与免疫调节。研究发现BAFF的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 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TNF)超家族的新成员,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B、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而广泛参与免疫调节。研究发现BAFF的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干燥综合征存在明显的B细胞功能亢进也与BAFF异常有关。现对BAF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功能以及与干燥综合征的关系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激活因子 干燥综合征 受体结合 自身免疫性疾病 BAFF 细胞功能亢进 T淋巴细胞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海洛因依赖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和虹 杨丽萍 +6 位作者 杨国军 邵宗鸿 陈萍 杨桂益 李志东 宋鲁燕 储榆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变化,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免疫学状况。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4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培养上清中Th1细胞的代表性... 目的: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变化,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免疫学状况。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4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培养上清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酌、IL-2及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比较海洛因依赖者与正常人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海洛因依赖者IL-2、IFN-酌水平降低,而IL-4、IL-6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Th1/Th2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降低,Th2细胞功能亢进,这可能是海洛因依赖者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海洛因依赖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FN-Γ水平 细胞因子水平 细胞功能亢进 IL-4 IL-2 Th1细胞 Th2细胞 显著性差异 疾病发生率 PBMC 培养上清 体外刺激 IL-6 TL-6 对照比较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疗法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
16
作者 余文海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B细胞功能亢进、能产生自身抗体和重要器官中有免疫复合沉积为特征。据报道,环境因素与疾病易感基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作为触发因素导致SLE发病。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免疫抑制疗法 T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调节 细胞功能亢进 免疫复合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臣 李永哲 +4 位作者 夏薇 刘定华 胡朝军 佟大伟 张蜀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1-792,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以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目前SLE的启动及疾病维持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调控因子,对细胞外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以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目前SLE的启动及疾病维持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调控因子,对细胞外间质基因表达、基质降解、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功能等具有明确作用。转化生长因子BU型受体(TβRⅡ)基因的缺失及变异可使TGF-β1的信号转导通路受阻,使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或免疫失调。本研究测定TGF—β1与TpRⅡ在SLE不同疾病组中的变化,以评价其与SLE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SLE发病中作用,并为SLE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Ⅱ型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TGF-Β1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细胞增殖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B
原文传递
我如何规范诊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1,共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的代表性疾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及其分泌造血抑制因子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其导致的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加剧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A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因外周血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的代表性疾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及其分泌造血抑制因子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其导致的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加剧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A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因外周血细胞减少而导致的各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规范诊治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外周血细胞减少 骨髓造血衰竭 造血抑制因子 造血微环境 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I型干扰素诱导基因MX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连杰 杨南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损害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其发病可能与B细胞功能亢进、T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因子产生异常及自身免疫耐受破坏相关,但SLE的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尚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损害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其发病可能与B细胞功能亢进、T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因子产生异常及自身免疫耐受破坏相关,但SLE的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型干扰素及其诱导基因在SLE的起病及病情进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子发病机制 诱导基因 干扰素 ERYTHEMATOSUS 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功能亢进 T细胞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治疗IgA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园 李建平 +17 位作者 李洋 王津雨 周雪丽 秘营昌 周康 彭广新 叶蕾 樊慧慧 宋琳 李鹏 李强 赵馨 杨洋 高清妍 杨文睿 井丽萍 张凤奎 张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5,共3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发生溶血或贫血的获得性疾病,年发病率为(1—3)/10。温抗体型AIHA(wAIHA)占50%-70%,主要为IgG型或c3型,而单纯IgA型AIHA少见,常常直接抗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发生溶血或贫血的获得性疾病,年发病率为(1—3)/10。温抗体型AIHA(wAIHA)占50%-70%,主要为IgG型或c3型,而单纯IgA型AIHA少见,常常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困扰着诊断和治疗。我们近期收治了1例单纯IgA型AIHA患者,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IGA型 文献复习 温抗体型 单抗治疗 利妥昔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