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因子介导的体外扩增对脐血干/祖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翟琼莉 邱录贵 +6 位作者 刘燕 李茜 韩俊领 周征 李新 应红光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脐血(CB)AC133+细胞扩增前后CD34+ 细胞亚群表面归巢相关粘附分子VLA-4(CD49d)、VLA-5(CD49e)、LFA-1(CD11a)、L-selectin(CD62L)和PECAM-1(C... 目的比较脐血(CB)AC133+细胞扩增前后CD34+ 细胞亚群表面归巢相关粘附分子VLA-4(CD49d)、VLA-5(CD49e)、LFA-1(CD11a)、L-selectin(CD62L)和PECAM-1(CD31)等的表达情况,以评价细胞因子介导的体外扩增对干/祖细胞(HSPC)归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从新鲜CB标本中纯化的AC133+    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QBSF-60的无基质悬浮体系培养扩增14d,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L、SCF和TPO组合(FST),并在接种0d时添加一剂IL-3,分别于培养0,7、10和14d检测扩增潜能和上述几种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14d的培养扩增中,各阶段的HSPC均得到有效扩增,至14d时AC133+和CD34+细胞分别增加33.50和64.56倍;(2)表达上述粘附分子的各CD34+    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约20~160倍)的扩增;(3)扩增后CD34+ 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CD11a、CD49e和CD49d的表达与原代CD34+细胞持平或上升,而CD62L和CD31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我们建立的短期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支持CB HSPC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AC133^+细胞 扩增潜能 粘附分子 细胞/祖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
下载PDF
细胞因子介导的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立勇 吴佩文 杨永年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胰岛 β细胞损伤是 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干扰素 (IFN) γ、IL 6、瘦素等可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 2型糖尿病 β细胞损伤。一氧化氮、核因子κB等在细胞因... 胰岛 β细胞损伤是 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干扰素 (IFN) γ、IL 6、瘦素等可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 2型糖尿病 β细胞损伤。一氧化氮、核因子κB等在细胞因子介导的β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介导 2型糖尿病 Β细胞损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局灶性短暂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的动态变化
3
作者 曹学兵 孙圣刚 +2 位作者 黄怀钧 童萼塘 杨明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为探讨局灶性短暂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 (CINC)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用线栓法制备缺血 1h再灌不同时间的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采用 EL ISA法测定缺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区 )和大脑前动脉... 为探讨局灶性短暂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 (CINC)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用线栓法制备缺血 1h再灌不同时间的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采用 EL ISA法测定缺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区 )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ACA区 )脑组织内 CINC浓度 ,并同步检测髓质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结果发现 ,在再灌注 1h以上各组缺血脑组织内 CINC浓度与缺血 1h未再灌注时比较都有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 1)。 CINC浓度达顶峰出现在再灌注 12 h。在再灌注 12 h以上各组 MCA区 MPO活性与再灌注 3 h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MPO活性达顶峰出现在再灌注 2 4h。结果表明 :短暂缺血再灌注时 ,缺血脑组织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CINC 细胞因子介导
下载PDF
细胞因子介导的CTL非杀伤性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薇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CTL通过穿孔素或FasL-Fas机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一途径一直被认为是CTL清除病毒感染的惟一或主要机制。近年转基因小鼠模型及MHC Ⅰ类分子-肽四聚物方法直接检测局部CTL研究发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感染中... CTL通过穿孔素或FasL-Fas机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一途径一直被认为是CTL清除病毒感染的惟一或主要机制。近年转基因小鼠模型及MHC Ⅰ类分子-肽四聚物方法直接检测局部CTL研究发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感染中,特异性CTL与肝病理损伤无相关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浸润是肝损伤的主要原因。特异性CTL对病毒的有效清除并非通过杀伤靶细胞,而主要通过激活、释放某类细胞因子,以非杀伤性方式清除病毒感染。这一机制的阐明,不仅拓宽了人们对细胞免疫应答抗病毒感染作用及其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非损伤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介导 杀伤性T淋巴细胞 CTL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的疲劳:1例细胞因子介导的疾病行为病例? 被引量:1
5
作者 Heesen C Nawrath L +1 位作者 Reich C. 樊慧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44-44,共1页
Background: Fatigue is a major complai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patien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Evidence from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studies on sickness behaviour ... Background: Fatigue is a major complai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patien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Evidence from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studies on sickness behaviour suggest that immune and neuroendocrine factors may play a causa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tigue. Methods: We compared whole blood stimulatory capacity for pro-(TNFα ,IFNγ )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 10) as well as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 function in 15 MS patients with marked fatigue and 15 patients without fatigue as determined by the Fatigue Severity Scale (FSS). Result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NFα : 478.9 v 228.2 pg/ml, p = 0.01; IFNγ : 57.6 v 27.8 pg/ml; p = 0.01) in MS patients with fatigue. Furthermore, TNFα valu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aytime sleepiness as measured by 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r = 0.64, p = 0.001). Controlling for disease activity (as measured by the Cambridge Multiple Sclerosis Basic Score), disease duration,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and depression further increased the corre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fatigue. HPA axis activity was not related to fatigue but was modest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Conclus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fatigue in MS is at least partially mediated through activ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line with earlier findings, HPA axis dysfunction seems not to be relevant in MS fatigue pathogenesis but appears to be linke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may be involved in MS fatigue. Investigation of cytokine profiles may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fatigue pathogenesis in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细胞因子介导 多发性硬化症 疾病行为 细胞因子水平 认知功能损伤 神经内分泌因素 病例 病理生理机制 严重程度量表
下载PDF
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龙顺钦 张晓轩 +11 位作者 杨小兵 周宇姝 河文峰 廖桂雅 欧阳育树 李秋萍 黄锦鹏 邓宏 潘宗奇 肖舒静 蔡姣芝 吴万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纳入60例晚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用健脾理气抑瘤方... 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纳入60例晚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用健脾理气抑瘤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CIK细胞治疗:CIK细胞1~3×10~9个/次,第1~3天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治疗组予健脾理气抑瘤方汤剂,对照组予辨证中药汤剂,两组均接受2周期以上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 rvival,OS)、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 scale,PS)、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并作亚组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5月31日,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终点。治疗组TTP为3.5个月(95%CI 3.30~4.10),优于对照组2.5个月(95%CI 2.3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CR分别为36.7%和30.0%,OS为5.2个月(95%CI 4.53~5.87)和4.6个月(95%CI 4.06~5.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1.60±0.10)分]低于治疗前[(1.80±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 0~1、2分和Child-Pugh评分为A级时,治疗组TTP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CIK细胞较辨证中药治疗组可延长患者TTP及改善体力状态评分,且在体力状态评分0~2分或Child-Pugh评分为A级的情况下,可能是晚期HCC患者的更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理气抑瘤方 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晚期肝细胞 总生存期 疾病进展时间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介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肾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立军 王斌 +6 位作者 许元斌 王惠先 赵立 曲楠 孙震鹏 李学超 赵纪宇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介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为基础的免疫途径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手术联合细胞免疫治...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介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为基础的免疫途径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手术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及细胞因子治疗。采集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熟DC及CIK细胞,最后再回输给患者。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变化(CD3^+、CD4^+、CD8^+、CD4^+/CD8^+、NK细胞)、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变化(白细胞、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43.33%,对照组有效率26.6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26,0.021),治疗组细胞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在治疗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23,0.012)。两组患者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检测无异常,免疫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以DC、CIK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肾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肾癌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肾肿瘤
原文传递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的动态观察
8
作者 曹学兵 黄怀钧 +1 位作者 王凤霞 孙圣刚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CINC)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脑缺血时程血浆(sera)和脑组织内CINC浓度与髓质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缺血组,血浆中CINC...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CINC)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脑缺血时程血浆(sera)和脑组织内CINC浓度与髓质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缺血组,血浆中CINC浓度的高峰在缺血6小时,脑组织内CINC浓度和髓质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呈低水平,其中CINC浓度高峰在缺血12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血浆中MPO活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缺血6小时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脑组织内各组MPO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介导 化学吸附剂 CINC MPO 脑缺血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晓峰 梁红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1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因子介导 临床应用 信号转导途径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血小板聚集 克隆 分子生物学技术 脂肪
原文传递
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本德 吴红军 +1 位作者 熊汝芳 曾秋棠 《中国康复》 2005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在正常供氧、缺氧及缺氧后复氧的情况下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分为3组,分别给予M199(对照组)、HGF(HGF组)和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组),分...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在正常供氧、缺氧及缺氧后复氧的情况下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分为3组,分别给予M199(对照组)、HGF(HGF组)和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组),分别在正常供氧、缺氧及缺氧后复氧3种情况下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d-HGF组及HGF组细胞凋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Ad-HGF组与HGF组细胞凋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HGF基因感染内皮细胞后能在缺氧情况下有效地阻止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腺病毒介导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缺氧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祥 刘本德 曾秋棠 《中国康复》 200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的细胞凋亡和迁移情况。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的细胞凋亡和迁移情况。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酶切及测序,转染腺病毒,经三轮扩増,制备高效表达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再感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观察组(Ad-HGF组);未感染为阴性对照组(DMEM组);以含人工合成HGF为阳性对照组(HGF组),分别在正常供氧和缺氧情况下观察细胞的凋亡和迁移情况。结果:与DMEM组及HGF组比较,Ad-HGF组在缺氧和正常供氧时VSMC的迁移率及凋亡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GF基因感染VSMC后,在缺氧情况下并不促进VSMC的迁移,亦不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腺病毒介导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12
作者 刘本德 吴红军 曾秋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7,81,共4页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HGF基因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RT-PCR技术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大...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HGF基因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肝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采用RT-PCR技术获得HGF基因,并引入酶切位点,转染大肠埃希菌,筛选阳性菌落,经酶切及测序证实后,转染腺病毒,制造病毒包涵体,经3轮扩増,制备高效表达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以此感染VEC及VSMC,设为Ad-HGF组;再以人工合成HGF培养VEC及VSMC为阳性对照组(HGF组);以未感染Ad-HGF的细胞为阴性对照(对照组)。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情况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VEC的Ad-HGF、HGF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但VSMC的3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HGF基因感染VEC后能在缺氧情况下有效地阻止VEC发生凋亡,但不能有效抑制VSMC凋亡,提示对冠状动脉再狭窄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腺病毒介导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 冠状动脉再狭窄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凤翔 吴云林 +6 位作者 吴涤梵 吴巍 黄玮 刘今 张尚权 乔敏敏 章永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的活性。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得到的细胞群高表达CD3+CD56+,平均值达到(56.74±7.63)%。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体对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有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且其杀伤作用与胃癌细胞类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 胃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非溶细胞性乙型肝炎病毒清除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媛媛 唐红 《肝脏》 2008年第3期260-262,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细胞因子介导 非溶细胞 病毒清除 自然杀伤(NK)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HBV感染 宿主免疫反应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涂亚庭 林能兴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TNF) 细胞介素(IL) 单核/巨噬细胞 趋化性细胞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介导 细胞因子治疗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疗法 炎症反应 小分子多肽 生物学作用 病发病机制 细胞分泌
下载PDF
应用抗细胞因子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明生 朱宝玉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6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药物治疗 慢性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介导 COPD 进行性发展 对症治疗 药的治疗 研究重点 呼吸疾病 渐进性 肺功能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促细胞因子分泌的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瑞 马爱群 +2 位作者 白玲 郝春媛 刘进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5-407,共3页
为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粘附分子在其中的作用 ,采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的方法 ,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预加入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 为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粘附分子在其中的作用 ,采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的方法 ,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预加入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内皮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结果发现 ,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单独培养条件下观测不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 ,两种细胞混合培养时 ,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显著升高 (P <0 .0 5 ) ,细胞间的接触粘附起着重要介导作用 ,内皮选择素在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1β分泌的环节中占据主导地位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促使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的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表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够激活某些基因的信号转导途径 ,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增加 ,粘附分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粘附分子介导细胞因子分泌的过程 细胞混合培养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Β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
18
作者 孙莉萍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146-148,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项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细胞因子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多肽,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活...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项研究证实,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细胞因子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多肽,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活动、分化、增殖、死亡或者使免疫细胞获得效应器的功能;大多数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作用方式在局部发挥生物学效应。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介导 慢性心力衰竭 细胞表面受体 临床研究资料 临床综合征 生物学活性 生物学效应 致病作用
下载PDF
染料木素通过人牙周膜细胞上的GPR30调控IL-1β介导的MAPKs通路
19
作者 刘根霞(摘译) 于金华(校) 《口腔生物医学》 2013年第1期7-7,共1页
牙周膜细胞(PDLC)对牙周组织健康、牙周炎症和组织再生起关键性作用。牙周炎时,牙周组织的破坏是由宿主组织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包括白细胞介素1B(IL—lβ)。本实验旨在研究在人PDLC中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又称为G蛋白... 牙周膜细胞(PDLC)对牙周组织健康、牙周炎症和组织再生起关键性作用。牙周炎时,牙周组织的破坏是由宿主组织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包括白细胞介素1B(IL—lβ)。本实验旨在研究在人PDLC中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又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的表达以及IL-1β对GPR30的调节作用。IL-1β诱导GPP30在人PDLC中进行表达,并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包括MAPKs、NF—KB和P13K通路。与之相反,染料木素是一种雌激素受体配体,它能延迟IL-1β对MAPKs通路的激活作用。另外,G15是一种GPRS0的特异性拮抗剂,可通过抑制GPR30而消除这种延迟效应。因此,染料木素在经GPR30诱导的MAPKs通路激活过程中起调节作用,GPR30提供了PDLC中可受类固醇激素调控的新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0 MAPKS IL-1Β 人牙周膜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 信号通路 染料木素 激素调控
下载PDF
DCCIK细胞抗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江凤翔 吴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18-620,共3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