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薄膜的溅射刻蚀微形貌表面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田仁来 黄楠 +2 位作者 陈俊英 冷永祥 王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481-2483,共3页
利用磁控溅射合成具有一定特性的Ti-O薄膜,并采用Ar离子溅射刻蚀该薄膜表面.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对刻蚀后的薄膜表面微观形貌、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结构未发生变化,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进一步的人脐静脉内皮... 利用磁控溅射合成具有一定特性的Ti-O薄膜,并采用Ar离子溅射刻蚀该薄膜表面.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对刻蚀后的薄膜表面微观形貌、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结构未发生变化,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进一步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实验表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对内皮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刻蚀 ti-o薄膜 表面形貌 内皮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类制品的无菌检查法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有学 毕华 刘兰 《中国药事》 CAS 2010年第6期600-601,607,共3页
目的针对不同剂型细胞因子类制品建立适宜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要求,将细胞因子类制品按照不同的品种和剂型,分别采取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类制品不同的品种和剂型可以... 目的针对不同剂型细胞因子类制品建立适宜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要求,将细胞因子类制品按照不同的品种和剂型,分别采取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类制品不同的品种和剂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无菌检查法,并对新建立的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无菌检查 薄膜过滤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与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颖 吴琳 +3 位作者 刘玮 杨益 陈伟 张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2-788,共7页
目的制备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Ⅱ,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再将血管内皮... 目的制备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Ⅱ,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再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VEGFRⅡ-distearoyl phosphothanolamine-polyethyleneglycol 2000,VEGFRⅡ-mPEG2000-DSPE)连接物与脂质体共同孵化制备成VEGFRⅡ修饰的介导多西他赛脂质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并考察了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比较了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在体外和体内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均呈球状或类球状分布,平均粒径分别为(226.2±16.4)nm和(233.6±10.5)nm,多聚分散系数(PdI)分别为(0.186±0.012)和(0.179±0.009),zeta电位分别为(-9.7±0.6)mV和(-10.1±0.5)mV;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在pH 7.4磷酸缓冲液中释药均较为缓慢;在体外多西他赛脂质体和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均能够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而在裸鼠体内VEGFRⅡ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多西他赛脂质体。结论本研究制备的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对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VEGFRⅡ抗体修饰的多西他赛脂质体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抗体 脂质体 薄膜分散-挤出法 抗肿瘤效果
下载PDF
Ti-O薄膜表面抗凝血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俊英 万国江 +6 位作者 冷永祥 杨萍 孙鸿 王进 黄楠 陈槐卿 唐戎 《中国科学(E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37-1144,共8页
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沉积(PIII-D)合成Ti-O薄膜,并采用体外血小板粘附试验对Ti-O薄膜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晶态Ti-O薄膜表面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进一步的薄膜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试验表明,晶态Ti-O薄膜表面内皮细胞... 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沉积(PIII-D)合成Ti-O薄膜,并采用体外血小板粘附试验对Ti-O薄膜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晶态Ti-O薄膜表面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进一步的薄膜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试验表明,晶态Ti-O薄膜表面内皮细胞生长自然、正常且均匀覆盖其表面.研究发现晶态Ti-O薄膜具有良好的内皮细胞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沉积 ti-o薄膜 抗凝血性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生物材料影响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贵才 杨苹 +2 位作者 王婧 赵安莎 黄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探讨氧化钛(Titaniumoxide,Ti-O)薄膜和不锈钢(Stainless steel,SS)对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将巨噬细胞分别与上述材料进行培养,并于72 h后提取一定量的上清液进行研究:(1)用NO试剂盒检测材料刺激巨噬细胞释... 探讨氧化钛(Titaniumoxide,Ti-O)薄膜和不锈钢(Stainless steel,SS)对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将巨噬细胞分别与上述材料进行培养,并于72 h后提取一定量的上清液进行研究:(1)用NO试剂盒检测材料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de oxide,NO)的含量。(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含量。(3)用荧光显微镜计数细胞的数量,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巨噬细胞在两种材料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与变形,细胞因子MCP-1的表达两材料间差异较大,Ti-O材料表面巨噬细胞数量最少,激活程度小,其表达的NO和MCP-1的含量也较低。材料表面巨噬细胞MCP-1以及NO的表达和变化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经过本实验研究发现,Ti-O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优于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ti-o薄膜
原文传递
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颖 吴琳 +3 位作者 刘玮 杨益 陈伟 张歆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76-881,共6页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EGFRⅡ)抗体介导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再通过共同孵化方式将VEGFRⅡ-聚乙二醇2000-磷脂酰乙醇胺...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VEGFRⅡ)抗体介导的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再通过共同孵化方式将VEGFRⅡ-聚乙二醇2000-磷脂酰乙醇胺(VEGFRⅡ-mPEG2000-DSPE)包被在纳米脂质体表面,制备成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测定纳米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脂质体的微观结构;考察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血浆中的释放情况;体内实验研究了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结果制备的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33.6±10.5 nm,Zeta电位为-10.1±0.5 mV,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呈球状或类球状分布;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pH值为7.4的PBS中释放较缓慢,在血浆中释放较快;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和半衰期(t_(1/2))分别为多西他赛注射剂的3.3和2.1倍;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在小鼠的肝、脾和肿瘤组织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4.9,7.5和19.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VEGFRⅡ抗体介导多西他赛纳米脂质体能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并对肝、脾和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抗体 纳米脂质体 薄膜分散-挤出法 靶向性
下载PDF
丝素蛋白作为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谢菁 徐殿胜 +1 位作者 陆兵 夏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研究丝素蛋白作为动物细胞生长基质和生物材料对于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探索丝素薄膜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通过细胞计数和噻唑蓝(MTT)法实验表明,丝素薄膜上猪髋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密度是普通细胞培养基质上的242.01%,细胞在薄膜上的贴壁... 研究丝素蛋白作为动物细胞生长基质和生物材料对于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探索丝素薄膜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通过细胞计数和噻唑蓝(MTT)法实验表明,丝素薄膜上猪髋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密度是普通细胞培养基质上的242.01%,细胞在薄膜上的贴壁率为在普通基质上的238%。经由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处理后,薄膜上的细胞生长密度是未经处理薄膜上的115.98%,细胞的贴壁率为在普通细胞培养基质上的269%。因此,丝素蛋白薄膜可作为动物细胞生长基质,经aFGF处理的薄膜显示更优越的细胞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丝素薄膜 生物相容性 细胞培养 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下载PDF
miRNA与银屑病相关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饶朗 陈永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87-1889,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全球患银屑病的人口占2%-3%。银屑病的临床特点是大片红斑上覆较厚淡黄色干燥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临床上银屑病分为4个类型,包括寻常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全球患银屑病的人口占2%-3%。银屑病的临床特点是大片红斑上覆较厚淡黄色干燥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临床上银屑病分为4个类型,包括寻常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该病治疗棘手,其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案都是目前皮肤科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炎症性皮肤病 树突状细胞 薄膜现象 细胞因子 细胞 免疫介导 角质形成细胞 发病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