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牛俊辉 李琦 +6 位作者 毛福超 钱满 贾艳艳 丁轲 张春杰 程相朝 廖成水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0403s)、缺失菌株(LM10403sΔtatD)和互补菌株(LM10403sCΔtatD)口服感染小鼠,确定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LM10403sΔtatD以1.00×10^(5) CFU口服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将40只6周龄雌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即磷酸缓冲盐溶液组(PBS)、LM10403s组、LM10403sΔtatD组和LM10403sCΔtatD组,PBS组小鼠灌胃200μL无菌PBS,实验组分别灌胃200μL含1.00×10^(6) CFU的菌液。灌胃24 h后剖杀各组小鼠,收集肠道内容物,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测定各处理小鼠盲肠样品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比较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信号通路富集。【结果】LM10403sΔtatD的LD_(50)为8.11×10^(7) CFU,毒力低于LM10403s。同时LM10403sΔtatD口服免疫小鼠后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亲本菌株的攻毒能提供80%保护率。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示:PBS与LM10403sΔtat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但LM10403s组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相比于PB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LM10403sΔtatD处理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高于LM10403s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而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高于LM10403s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功能预测分析显示:LM10403s处理组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程度高于LM10403sΔtatD处理组。【结论】tatD基因缺失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毒力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tatD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小鼠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减小,且有益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D基因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毒力 16S rRNA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1例
2
作者 籍丽玥 陈韦君 +2 位作者 樊建勇 林挺 杨慧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6-687,共2页
患者女,15岁。因头面部和四肢丘疹、水疱及溃疡伴高热反复发作4年,于2019年4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因虫咬后于双足内踝处出现红色丘疹,而后半年内皮损逐渐增多,伴瘙痒及反复高热,最高达41℃,于当地医院就诊,予退热、抗感染及抗炎... 患者女,15岁。因头面部和四肢丘疹、水疱及溃疡伴高热反复发作4年,于2019年4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因虫咬后于双足内踝处出现红色丘疹,而后半年内皮损逐渐增多,伴瘙痒及反复高热,最高达41℃,于当地医院就诊,予退热、抗感染及抗炎等对症处理(具体诊治经过不详)。后丘疹周围出现红斑,红斑出现3 d后顶端出现紫癜,3 d后紫癜处出现水疱,水疱蹭破后出现溃疡及渗出,溃疡处出现疼痛,伴高热、腹痛及髂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治,疗效不佳。自行用“土方”治疗(具体不详),皮损在退热后2周愈合、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凹陷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种痘样水疱病
下载PDF
奶牛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及流行调查
3
作者 帕提玛·努合曼 蔡扩军 徐晶晶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8期1-2,4,共3页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20份奶牛鼻拭子,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培养和PCR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率1.88%,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单核细胞...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20份奶牛鼻拭子,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培养和PCR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率1.88%,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防控及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4
作者 王莉 沈柱 +3 位作者 刘宝珩 杨希川 叶庆佾 郝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43-545,共3页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因而又名组织细胞增生症X,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组织细胞增生症X
下载PDF
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冬梅 侯先志 +3 位作者 杨金丽 高爱武 王海荣 考桂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32-1640,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蒙古羔羊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蛋白...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蒙古羔羊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蛋白质限饲组(PR组)、能量限饲组(ER组)、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组(BR组),限饲期(60 d)内各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CP)为15.08%、9.24%、15.01%和6.27%,对应代谢能(ME)为10.61、10.49、8.36和8.10 M J/kg的饲粮。之后的90 d补偿期,各组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CP为12.48%、M E为9.77 M J/kg)的饲粮。分别于限饲期和补偿期结束时屠宰,采集肝脏组织,称重,测定肝脏DNA含量、肝细胞DNA和蛋白质浓度,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限饲60 d后,ER组(P<0.05)、BR组(P<0.01)羔羊肝脏重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R组、ER组和BR组肝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肝细胞体积变化不大;各限饲组羔羊肝脏IGF-Ⅰ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组(P<0.01)、ER组(P<0.01)和BR组(P<0.05)羔羊肝脏IG F-Ⅱ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补偿90 d后,各限饲组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数量、肝细胞体积以及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3月龄开始限饲的蒙古羔羊,限饲能量对肝脏生长发育的抑制强于比限饲蛋白质,而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单独限饲能量或蛋白质羔羊肝脏中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经过饲粮能氮补偿,限饲影响的指标均恢复到与未限饲相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氮限饲 能氮补偿 蒙古羔羊 细胞增 细胞增 GHR IGF-Ⅰ IGF-Ⅱ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巨大淋巴结病伴淋巴结梗死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龚剑 李丽艳 +1 位作者 黄金中 余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0-160,共1页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特点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罕见。2007年4月我科收治SHML伴淋巴结梗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巨大淋巴结病 HISTIOCYTOSIS 梗死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病理特点 SHML 临床
下载PDF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颖 黄海燕 +3 位作者 杜鹃 戴林 陈定宝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报告1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男,18岁。发现全身淋巴结及肝脾大4个月,面部、四肢皮疹20d。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至皮下纤维脂肪层中可见多灶性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小至中等... 报告1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男,18岁。发现全身淋巴结及肝脾大4个月,面部、四肢皮疹20d。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至皮下纤维脂肪层中可见多灶性浸润的淋巴样细胞。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透明,没有明显异形性。小血管增生,可见血管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诊断为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
下载PDF
累及肺部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固琴 潘华勤 +1 位作者 焦琳 杨炯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7期1348-1349,1356,共3页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以淋巴结明显肿大为临床特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最常见的实验室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发热、血沉增快、C反应...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以淋巴结明显肿大为临床特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最常见的实验室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发热、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铁蛋白升高及高球蛋白血症,少见的表现有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4与CD8比值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巨大淋巴结病 文献复习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双侧颈部淋巴结 C反应蛋白升高 类风湿因子阳性 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左颈部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汪鹏 孙旺 +3 位作者 金杯 陈申国 施更生 王教辰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9期45-46,共2页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淋巴结增大,可有低热、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本科曾收治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患者1例,经手术切...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淋巴结增大,可有低热、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本科曾收治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患者1例,经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报道如下:患儿男,11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物渐大6个月余”于2017年2月9日入院。6个月前,患儿偶然发现左颈部一核桃大小肿块,无压痛、鼻塞、回涕带血、皮肤瘙痒、消瘦等,否认低热、盗汗,否认乙肝、结核等病史,按计划接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 巨大淋巴结病 左颈部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无痛性肿物 细胞沉降率 淋巴结 细胞增
下载PDF
淋巴结外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3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春丽 杨敏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765-766,797,F0004,共4页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持续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RDD大多数发生于10~20岁以内的患者,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还可见同一家族内两个成员发病的情况。RDD大部分发生在淋巴结内...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持续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RDD大多数发生于10~20岁以内的患者,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还可见同一家族内两个成员发病的情况。RDD大部分发生在淋巴结内,结外受累也有报道,约1/4以上的病例可累及结外组织剐,其结外表现可能是最突出甚至是唯一的表现。笔者收集了3例结外RDD病例作一分析,探讨其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 巨大淋巴结病 淋巴结外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免疫组化特点 病因不明 结外组织 持续性
下载PDF
以纳差、口干为首发症状的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孟仙 何治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4-1135,共2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临床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界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其发病率约为(2~5)/100万人,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70%以上首诊年龄低于10岁,成人少见...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临床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界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其发病率约为(2~5)/100万人,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70%以上首诊年龄低于10岁,成人少见。LCH缺乏典型的临床病史和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易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以纳差、口干为首发症状的成人LCH.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文献复习 首发症状 histiocytosis 成人 纳差 特异性临床表现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下载PDF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
12
作者 宋红彬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10期54-56,共3页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所致,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局部或全身组织内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可造成局部或广泛性脏器或组织的损害。本病的发病无...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所致,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局部或全身组织内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可造成局部或广泛性脏器或组织的损害。本病的发病无确切统计,小儿与成人均可患病,以婴幼儿最为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比例为1.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HISTIOCYTOSIS 临床特征 影像学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组织细胞增生症X 细胞异常 cell
下载PDF
饮食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风雷 戴桂勋 +4 位作者 汤洵 卓菲 卓丽 杨湘霞 张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1-672,共2页
[目的]了解饮食业冷藏设备及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3家饮食经营单位冷藏食物及冰箱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共293份样本,按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200份样本,... [目的]了解饮食业冷藏设备及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3家饮食经营单位冷藏食物及冰箱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共293份样本,按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200份样本,单增李斯特菌检出阳性率为4.00%。3类冷藏食品共93份样本,阳性率为3.23%[结论]饮食业冰箱及食品存在交叉污染,控制冷藏温度可有效防止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冰箱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污染
下载PDF
眼、皮肤色素细胞增生症1例
14
作者 梁春元 张秀兰 《吉林医学信息》 1998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色素细胞增生病 眼睑皮肤色素细胞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海泉 赵强 +3 位作者 孙晓红 吴启华 潘迎捷 赵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893-4900,共8页
【目的】通过对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多重PCR体系的优化,建立一种能够在食品样品中应用的四重PCR。【方法】采用热裂解提取菌液和菌落DNA,以16SrRNA、inlAB、iap、hly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从影响多重PCR扩... 【目的】通过对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的多重PCR体系的优化,建立一种能够在食品样品中应用的四重PCR。【方法】采用热裂解提取菌液和菌落DNA,以16SrRNA、inlAB、iap、hly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从影响多重PCR扩增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其它5种同属异种菌即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西尔李斯特氏菌、威尔西李斯特氏菌、绵羊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纯培养物的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模拟污染的生猪肉检测限不大于0.4CFU/g。【结论】通过菌落获得DNA的多重PCR方法更好,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可用于食品中LM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 菌落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可 胡文忠 +2 位作者 姜爱丽 徐永平 萨仁高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李斯特菌病,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致死现象。传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特异性强,高效性以及简便的检测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李斯特菌病,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致死现象。传统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耗时长,步骤繁琐。因此,特异性强,高效性以及简便的检测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的研究概况,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PCR Real—time PCR 基因芯片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黄芪多糖治疗大鼠系膜细胞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17
作者 李智军 魏连波 +3 位作者 贺丰 谭晓梅 马志刚 吕瑞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206-208,21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病理改变及尿和血中白介素6(IL-6)的影响,寻找黄芪多糖治疗MsPGN的机理。方法:采用抗Thy-1抗体建立SD大鼠的MsPGN模型,再通过灌服黄芪多糖,观察大鼠MsPGN模型病理改变、尿...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病理改变及尿和血中白介素6(IL-6)的影响,寻找黄芪多糖治疗MsPGN的机理。方法:采用抗Thy-1抗体建立SD大鼠的MsPGN模型,再通过灌服黄芪多糖,观察大鼠MsPGN模型病理改变、尿和血中的IL-6的变化。结果:大鼠MsPGN模型尿和血中IL-6的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黄芪多糖能明显改善大鼠MsPGN的蛋白尿症状,能明显降低大鼠MsPGN尿和血中IL-6的含量,能明显抑制系膜细胞(MC)的增生和基质的增多,并能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与雷公藤多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黄芪多糖能明显改善MsPGN大鼠蛋白尿;(2)黄芪多糖能降低尿和血中IL-6的含量;(3)黄芪多糖能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和基质的增多;(4)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IL-6的分泌而抑制系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治疗 大鼠 系膜细胞增生性肾炎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成水 贾艳艳 +6 位作者 李智丽 孙宁娜 李亮伟 王晓利 余祖华 郁川 程相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及Bliss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对Lm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计算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 目的:探讨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法及Bliss法分别分析甘草多糖对Lm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计算细菌对小鼠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观察低剂量(1 mg/kg)、中剂量(10 mg/kg)和高剂量(100 mg/kg)甘草多糖对感染100×LD50 Lm小鼠的保护力。小鼠感染0.01×LD50的Lm后1、7、14、21、28、35 d剖杀小鼠,检测脾脏、肝脏和肺脏中Lm分布的消长情况。结果:低质量浓度时(10、20、50μg/m L),甘草多糖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对Lm标准菌株10403S生长速率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浓度时(100、200μg/m L)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Lm口服感染小鼠的LD50为2.70×10^8 CFU。高剂量甘草多糖对于100×LD50的Lm感染可提供50%的保护力。0.01×LD50的Lm感染小鼠,随着甘草多糖质量浓度增加小鼠脾脏、肝脏和肺脏的细菌量逐渐减少。结论:低质量浓度甘草多糖在体外对Lm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质量浓度增高促进强度逐渐降低,而甘草多糖可以提高小鼠抵抗Lm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抑制
下载PDF
丁香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抗菌性能及杀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崔海英 周慧 +3 位作者 宋方平 姜萍 刘延涛 林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69,共5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因其高致病率的特点在食品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着重研究了丁香精油对单增李...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因其高致病率的特点在食品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着重研究了丁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效果及其抗菌机制。经试验测得,丁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0.05%,最小杀菌浓度是0.1%。0.05%的丁香精油能在8小时内清除99.996%的单增李斯特菌。实验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单增李斯特菌显示了较好的杀菌效果。丁香精油抗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丁香精油能破坏单增李斯特菌细胞的细胞膜,并且能抑制93.75%的ATP的合成。另外,丁香精油能有效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抗菌性能 杀菌机制
下载PDF
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萨仁高娃 胡文忠 +2 位作者 姜爱丽 马杰 冯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2-376,共5页
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阐述了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因子及流行病学,旨在为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因子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