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大鼠骨关节炎
1
作者 吴富章 张鹏礼 +2 位作者 章振华 何永兵 孙和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75-2682,共8页
背景: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单独应用时的治疗效果有限。氧化苦参碱可缓解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与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联合膝关节腔注射对大... 背景: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单独应用时的治疗效果有限。氧化苦参碱可缓解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与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联合膝关节腔注射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获取SD大鼠股骨软骨,采用物理、化学与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取50只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骨关节炎组、单纯材料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每组10只,后4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单纯材料组大鼠膝关节腔注射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膝关节腔分别注射含50,100μg氧化苦参碱的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注射4周后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骨关节炎组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ɑ、丙二醛水平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与骨关节炎组比较,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ɑ、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药物组变化更显著。②Tunel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骨关节炎组凋亡软骨细胞增多;与骨关节炎组相比,单纯材料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凋亡软骨细胞减少,其中高剂量药物组减少更显著。③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骨关节炎组大鼠膝关节软骨严重退变,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表达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升高(P<0.05);与骨关节炎组相比,单纯材料组、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明显改善,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表达升高(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药物组改善最显著。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骨关节炎组软骨组织中Nrf2、HO-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骨关节炎组相比,低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Nrf2、HO-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药物组改善更显著。⑤结果表明,膝关节腔内联合注射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与氧化苦参碱可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发挥骨关节炎治疗作用,该治疗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 氧化苦参碱 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新风胶囊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基于调控miR-502-5p/TRAF2/NF-κB轴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巧 刘健 +3 位作者 万磊 朱艳 齐亚军 胡月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对白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XFC含药血清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502...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对白介素(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XFC含药血清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502-5p和TRAF2的靶向关系。构建miR-502-5p抑制表达质粒(inhibitor)及阴性对照组,转染至软骨细胞中。分为对照组(NC),IL-1β组,XFC组,IL-1β+NC-inhibitor,IL-1β+miR-502-5pinhibitor,IL-1β+miR-502-5pinhibitor+XFC最佳含药血清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10的水平。逆转录PCR(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免疫荧光法检测Ⅱ型胶原α1(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软骨蛋白聚糖抗体(ADAMTS5)和miR-502-5p/TRAF2/NF-κB基因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IL-1β组中软骨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且miR-502-5p、IL-4、IL-10和COL2A1表达下降,IL-1β、TNF-α和ADAMTS5、MMP13、TRAF2、NF-κB p65表达升高(P<0.05)。筛选得出20%XFC为最佳含药血清浓度。与IL-1β组相比,XFC含药血清干预后,软骨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IL-1β、TNF-α、ADAMTS5、MMP13、TRAF2、NF-κBp65表达下降,miR-502-5p、IL-4、IL-10和COL2A1表达升高(P<0.05)。与NC-inhibitor相比,转染miR-502-5p inhibitor后,IL-1β、TNF-α、ADAMTS5、MMP13、TRAF2、NF-κB p65表达升高,miR-502-5p、IL-4、IL-10和COL2A1表达下降;与miR-502-5pinhibitor相比,将miR-502-5pinhibitor转染的软骨细胞和最佳XFC含药血清共培养后,XFC含药血清能逆转miR-502-5p抑制状态对软骨细胞炎症和ECM的影响。结论XFC抑制软骨细胞炎症、细胞外基质降解,减轻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iR-502-5p/TRAF2/NF-κB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2-5p 骨关节炎 新风胶囊 炎症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肝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颖升 梁向娟 +2 位作者 彭嘉敏 黄晶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9-424,共6页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肝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中最常见的类型。转移是HCC复发和患者5年生存率持续较低的重要原因。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HCC转移中的作用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与...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肝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中最常见的类型。转移是HCC复发和患者5年生存率持续较低的重要原因。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HCC转移中的作用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与肿瘤进展及转移有关。现就NETs在HC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进行阐述,期望为HCC转移这一治疗难题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转移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血管生成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外基质降解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菲 胡思远 +4 位作者 李琳 方格 罗鹏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巨噬细胞外泌体影响心脏炎症微环境,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认识人体生克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辨证施治的重要法则。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从理论依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联系及现代研究方面... 巨噬细胞外泌体影响心脏炎症微环境,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认识人体生克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辨证施治的重要法则。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从理论依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联系及现代研究方面阐述巨噬细胞外泌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运用“扶正调平,祛邪除亢”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外泌体减轻心脏炎症反应,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害承制 慢性心力衰竭 巨噬细胞外泌体 病机
下载PDF
外周脑源性细胞外囊泡作为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监测标志物的前景与展望
5
作者 谢新晖 徐淑娴 刘忠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4-1089,共6页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组源自内体系统或从细胞质膜脱落的膜质结构。EV可以携带一组异质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来源细胞的膜受体。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来自脑的EV(BDEV)从外周血中提取出来。...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组源自内体系统或从细胞质膜脱落的膜质结构。EV可以携带一组异质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来源细胞的膜受体。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来自脑的EV(BDEV)从外周血中提取出来。由于BDEV携带了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使得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工具。该文综述BDEV成为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以及将其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指标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脑源性细胞外囊泡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精神疾病 生物标志物 药物疗效监测
下载PDF
基于光谱CT的细胞外容积分数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6
作者 程庆红 吴瑞祥 +2 位作者 王瑾 曹峰 盛茂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832-2838,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CR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测量平衡期碘密度图中病灶及同层面主动脉或髂动脉的碘密度,计算ECV。... 目的:探讨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CR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测量平衡期碘密度图中病灶及同层面主动脉或髂动脉的碘密度,计算ECV。以ECV中位数分高、低水平两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及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 Wallis H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CV预测独立影响因素的效能。结果:ECV中位数为32.0%,高ECV组46例、低ECV组51例。两组间肿瘤大体分型、有无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T分期及TNM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CV与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均呈正相关(r=0.330/0.415,P<0.001),与T分期呈弱正相关(r=0.260,P<0.05),大体分型仅隆起型与溃疡型E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EA、CA199、肿瘤位置、肿瘤长径、分化程度、N分期、Ki-67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影响ECV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EC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V预测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6。结论:ECV是CRC术前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有无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外容积分数 光谱CT
下载PDF
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联合PDFF成像在NAFLD食蟹猴模型中对早期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芮茂萍 朱晓艳 +3 位作者 吕梁 刘兴利 范东 朱正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ECV)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F1期)食蟹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早期肝纤维化食蟹猴104只(F...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ECV)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F1期)食蟹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早期肝纤维化食蟹猴104只(F1期组)和10只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肝ECV和PDFF值差异及对早期肝纤维的诊断效能。结果F1期组ECV、PDF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ECV和PDFF与肝NAS评分呈中度相关(rECV-小叶炎症评分=0.432 P<0.001,rPDFF-脂肪变性评分=0.628 P<0.001),ECV在早期肝纤维、PDFF在脂肪定量评估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ECV=0.884,P<0.001,AUC-PDFF=0.991,P<0.001)。结论MRI-ECV联合PDFF成像在NAFLD食蟹猴中对早期肝纤维化及脂肪定量评估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容积分数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肝脏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食蟹猴
下载PDF
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想 李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4-1066,共13页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产生于多泡体,多泡体与质膜融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由于小细胞外囊泡可以携带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核酸、蛋白质、脂质,能够执行细胞间物质传递、细胞间通讯等功能。因此,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参与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也可以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小细胞外囊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小细胞外囊泡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不仅有望成为NAFLD诊断的标志物,同时也具有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或能为治疗NAFL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下载PDF
心脏双源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细胞外容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刘烁 李晓娟 +1 位作者 张梦琪 王姗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算ECV,比较两种方法对MF的诊断效能。结果:DSCT-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6±0.27,ECV为(33.04±10.68)%;而MRI-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1±0.32,ECV为(29.49±11.14)%。DSCT-ECV与MRI-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ECV与MRI-ECV诊断CHF患者MF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DSCT-ECV:100%、92.86%和98.51%,MRI-ECV:98.11%、100%和98.51%),两种方式的诊断可靠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V是心力衰竭的可量化技术,且预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能力强,DSCT-ECV和MRI-ECV评价CHF患者的MF准确性高,可用于相关疾病分级、进展监测和治疗指导,而DSCT-ECV较MRI-ECV应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细胞外容积(ECV)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MF)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宁 徐新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通过传递调节黏附、迁移、增殖、凋亡、存活或分化的信号,从而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微环境的破坏,免疫功能障碍,浸润性炎症细胞分化,新生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最终导致晚期ARMD视网膜下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及视力严重受损。因此,ECM在ARMD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文章针对视网膜中ECM与ARMD的联系及ARMD中各类型细胞与ECM之间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ARMD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外基质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纤维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治疗前景
11
作者 张兴洲 魏明 +3 位作者 董国强 杜为 罗依雯 张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背景: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术后粘连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旨在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分析粘连的发生机制,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粘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腹腔粘连,盆腔粘连,术后粘连,上皮间充质转... 背景: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术后粘连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旨在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分析粘连的发生机制,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粘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腹腔粘连,盆腔粘连,术后粘连,上皮间充质转化,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中文检索词,以“Abdominal adhesion,pelvic adhesion,postoperative adhesion,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mesenchymal stem cell,stem cell 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术后腹腔粘连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章,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最终纳入5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任何腹膜炎症、机械损伤、组织缺血和异物植入等病理因素均可引起腹膜表面的损伤,引起术后腹腔粘连;腹腔粘连的形成过程包括腹膜间皮细胞修复、炎性反应、纤溶系统及凝血途径等过程的相互作用,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通路能诱导纤维化和血管生成,并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相互协同,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腹膜纤维化;同时,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上调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干细胞的旁分泌功能是目前以再生医学为基础的分子干预腹腔粘连的重要方向,可以参与作用于腹腔粘连中的多种复杂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3)相对于传统治疗腹腔粘连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生物活性、使用安全、无需特殊培养和扩增、更低的免疫原性及较长的稳定性等优势,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一种正常的修复和愈合。(4)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以往研究中均被证明可以参与调节粘连形成的上述各过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以探索适当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方案,来解决临床转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上皮间质转化 炎症反应 纤溶系统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 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 Wnt/β-catenin 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细胞外组蛋白介导的细胞损伤及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闫沁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ECH)对细胞外组蛋白介导的细胞损伤以及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alcein-AM和PI双染色法考察ECH与组蛋白共同使用时对组蛋白介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毒性作用影响以及ECH介导的HMEC损伤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ECH)对细胞外组蛋白介导的细胞损伤以及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alcein-AM和PI双染色法考察ECH与组蛋白共同使用时对组蛋白介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毒性作用影响以及ECH介导的HMEC损伤的逆转作用;考察ECH对组蛋白诱导的小鼠红细胞聚集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ECH对组蛋白介导小鼠体内生物标志物(ALT、LDH、Crea)以及血液学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结果:ECH对组蛋白介导的HMEC损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并且ECH(100μg/mL)处理10min后可部分逆转组蛋白介导的HMEC细胞毒性作用;组蛋白可以加速未经处理的红细胞的自然聚集率,而加入200μg/mL的ECH溶液对红细胞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H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血清中生物标记物循环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酐(Crea)表达,并显著增加小鼠体内的循环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结论:ECH可减轻组蛋白介导的细胞毒性,并抑制组蛋白介导的红细胞凝集以及血液学参数变化,ECH体外实验加上相关的体内模型,证实其可通过与细胞外组蛋白作用从而降低脓毒症患者器官损伤和死亡率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细胞外组蛋白 HMEC细胞损伤 细胞聚集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致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成龙 段艳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是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动脉壁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血管平滑肌细胞耗竭和细胞外基质降解是其病理学特征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可以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降解。细胞外基质...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是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动脉壁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血管平滑肌细胞耗竭和细胞外基质降解是其病理学特征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可以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对维持主动脉结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讨论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对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胸主动脉瘤及夹层发病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蛋白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生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震 孙晓 +2 位作者 谢永鹏 荣旺 孙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94-3999,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帮助神经修复,还不是很明确。目的:探究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方法:用胰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中提取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收集培养神经元的细胞上清,提取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将培养10 d的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或PBS共培养7 d,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RT-qPCR技术分别检测神经元、神经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共培养后,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3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200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外囊泡 分化 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补充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对离心运动后小鼠骨骼肌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莎莎 贺庆 +1 位作者 李佳 吴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42-2549,共8页
背景:胶原蛋白是含量最为丰富的胞外基质成分,与骨骼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但补充由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rhC)对骨骼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补充rhC对离... 背景:胶原蛋白是含量最为丰富的胞外基质成分,与骨骼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但补充由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rhC)对骨骼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补充rhC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4只8周龄健康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rhC低剂量组(0.2 g/kg)、中剂量组(1.0 g/kg)和高剂量组(2.0 g/kg),连续7 d灌胃干预后每组选取2只小鼠,解剖各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炎性浸润情况,其余小鼠于第8天进行离心运动,分别在离心运动后即刻(0),24,48,96 h观察细胞外基质结构变化,检测小鼠抓握力、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骨骼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1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短期补充rhC对心脏、肝脏、脾、肾无显著影响;②一次性离心运动后,rhC中、高剂量组小鼠抓握力恢复率显著升高(P<0.01);③各组肌酸激酶变化趋势一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④rhC低剂量组细胞外基质恢复进程快于对照组,rhC中、高剂量组肌束膜较为完整;⑤rhC高剂量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⑥rhC中、高剂量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4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⑦rhC中、高剂量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⑧rhC中、高剂量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⑨rhC各剂量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发现连续7 d预补充1.0,2.0 g/kg rhC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来抑制运动后骨骼肌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促进小鼠骨骼肌力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离心运动 骨骼肌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毒蛇咬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新靶点
16
作者 李玉梅 杨悦 +3 位作者 易军 严张仁 王万春 董德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4-1330,共7页
毒蛇咬伤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毒素螯入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毒化作用,目前抗蛇毒血清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毒蛇咬伤的死亡率,但局部组织损伤及遗留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 毒蛇咬伤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毒素螯入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毒化作用,目前抗蛇毒血清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毒蛇咬伤的死亡率,但局部组织损伤及遗留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蛇毒金属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等毒素通过干扰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和重塑参与多种局部病理效应的发生。本文对ECM与毒蛇咬伤局部组织损伤发展过程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为毒蛇咬伤所致局部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细胞外基质 局部组织损伤 出血 肌毒性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调节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17
作者 马天菲 苏刚 +3 位作者 吴琼慧 沈明辉 冯新莉 张振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囊泡(EV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质瘤这种脑部恶性肿瘤中,EVs对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EVs在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囊泡(EVs)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胶质瘤这种脑部恶性肿瘤中,EVs对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EVs在调控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胶质瘤异质性的理解,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通过靶向EVs或其载体分子,可能探索出阻断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进展的新方法。本综述将详细探讨这些研究进展,并讨论它们在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胶质瘤 血管生成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基于卵巢细胞外基质探索黄连对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
18
作者 夏晴 王大勇 +7 位作者 葛方亮 刘璐璐 郑菲菲 强若男 赵雪 叶可 马锐 刘雁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
目的:基于卵巢细胞外基质研究黄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选取24只C57BL/6小鼠皮下注射21 d脱氢表雄酮(DHEA)构建PCOS模型,其中6只作为模型组(PCOS组),其余18只分别使用... 目的:基于卵巢细胞外基质研究黄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选取24只C57BL/6小鼠皮下注射21 d脱氢表雄酮(DHEA)构建PCOS模型,其中6只作为模型组(PCOS组),其余18只分别使用NaCl(PCOS+NaCl组)、200 g·kg^(-1)·d^(-1)黄连活性成分(PCOS+RC200组)以及400 g·kg^(-1)·d^(-1)黄连活性成分(PCOS+RC400组)进行灌胃处理28 d。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蛋白MMP-2、COL-I及LOX-1表达水平。使用KGN细胞过表达和敲低YTHDF2,分为PC3.1组、PC3.1-YTHDF2组、NC组和SiYTHDF2组。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COS组卵巢中MMP-2、COL-I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PCOS+NaCl组相比,PCOS+RC200组和PCOS+RC400组卵巢中MMP-2、COL-I及LOX-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PC3.1组相比,PC3.1-YTHDF2组MMP-2、COL-I及LOX-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siYTHDF2组MMP-2和COL-I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黄连可能通过调节MMP-2、COL-I及LOX-1改善PCOS卵巢细胞外基质重塑状态,从而影响排卵。YTHDF2可影响KGN细胞中MMP-2、COL-I及LOX-1的表达水平,可能为黄连治疗PCOS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多囊卵巢综合征 MMP-2 YTHDF2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干细胞来源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诱导脂肪新生的比较
19
作者 杨宝华 周晓洁 +2 位作者 敬伟 田卫东 于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81-3987,共7页
背景:再生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使胞外囊泡诱导脂肪组织再生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实验模型不同以及胞外囊泡使用剂量不同,目前仍无法对不同来源胞外囊泡在脂肪再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目的:比较干细胞来源小细胞... 背景:再生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使胞外囊泡诱导脂肪组织再生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实验模型不同以及胞外囊泡使用剂量不同,目前仍无法对不同来源胞外囊泡在脂肪再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目的:比较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在体内诱导脂肪新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和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比较2种小细胞外囊泡的数量、粒径、形态和标志蛋白表达;使用定制硅胶管建立C57小鼠皮下脂肪新生定量评估模型,通过细胞计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2种小细胞外囊泡体内促进脂肪组织新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2种小细胞外囊泡,粒径均位于50-200 nm之间,在透射电镜下均为典型的圆形,均表达小细胞外囊泡的特征性蛋白CD81、CD63、TSG101;②使用定制硅胶管,将等粒子数小细胞外囊泡与Matrigel凝胶混合于硅胶管中植入小鼠背部皮下,建立小鼠体内无细胞、可定量的脂肪新生模型;③植入后3,7 d,硅胶管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细胞计数显示,加入了小细胞外囊泡的2组都比空白对照组募集到更多的宿主细胞,且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优于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④体内植入4周的硅胶管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小细胞外囊泡促进脂肪新生,且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优于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以上结果表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促进脂肪新生的效果优于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外囊泡 细胞募集 脂肪细胞 脂肪新生
下载PDF
小细胞外囊泡(sEVs)介导HBV感染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佳敏 张自力 +5 位作者 曾蓉 徐旭 杨艳红 彭彬 戢敏 潘万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2,共5页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代,但其并不是唯一传染途径,除受体途径外,sEVs可将游离的HBV传播给未感染的肝细胞。但sEVs介导HBV感染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本文主要对HBV感染后肝细胞分泌的sEVs与HBV病毒传递的关系和感染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上治疗HBV感染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细胞外囊泡(sEVs) 感染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