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作用
1
作者 宋蔚林(综述) 杨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773,共6页
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主动监测周围微环境的变化。光感受器细胞作为视网膜的一级神经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视网膜的多种生理、病理环境中,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或存活具有重要影响。在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主动监测周围微环境的变化。光感受器细胞作为视网膜的一级神经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视网膜的多种生理、病理环境中,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或存活具有重要影响。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吞噬细胞碎片、促进神经发生及突触塑形。在健康视网膜环境中,小胶质细胞能够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神经元突触结构和功能、分泌营养因子。关于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既往多关注小胶质细胞的损害作用。随着研究进展发现,在视网膜急性损伤和应激(视网膜脱离、朊病毒损伤、光损伤)中,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大于损害作用。在视网膜慢性炎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免疫微环境失衡,小胶质细胞被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吞噬非凋亡光感受器细胞,其损害作用大于保护作用。如何发挥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而抑制其损害作用,对视网膜疾病,尤其是慢性炎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不同视网膜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川芎嗪对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干预作用的光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2 位作者 贾小芸 张清炯 罗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通过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变化探讨盐酸川芎嗪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rd和rds新生鼠各8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当天开始,ip盐酸川芎嗪80mg/kg,每... 目的通过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变化探讨盐酸川芎嗪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rd和rds新生鼠各8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当天开始,ip盐酸川芎嗪80mg/kg,每日2次,至出生后35d;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d和注射后3、7、14、21、28、35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14、21、28、35d,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rd和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可延缓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RD小鼠 RDS小鼠 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葛根素抗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3 位作者 郭向明 黎仕强 肖学珊 张清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rds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ip盐酸葛根素80mg/kg,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ip...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rds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ip盐酸葛根素80mg/kg,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0、3、7、14、21、28、35 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 d,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7、14、21、28、35 d可减轻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的线粒体、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s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3、7、14、21、28、35 d,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在7、14、21、28、35 d,Bcl-2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基质及其内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内外段Bcl-2的表达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RDS小鼠 感受器细胞 凋亡 BCL-2
下载PDF
白蒺藜对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徐静 卞敏娟 +4 位作者 崔金刚 杜宵烨 张腾 陈瑜 顾江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 000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只。光照前0.5 h治疗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生药100mg/20 g),正...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 000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只。光照前0.5 h治疗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生药100mg/20 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光照后3 h、7 d分别通过OCT检测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造模后7 d处死小鼠,取眼球固定、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视紫红质和短波敏感视蛋白(short wave-length sensitivity opsin,M-opsin)的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内外核层结构清楚、界限明显,视网膜视杆细胞内外节排列整齐;模型组视网膜结构层次模糊且外核层变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小鼠视网膜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视紫红质和M-opsin表达降低,治疗组显著提高了视紫红质和M-opsin的表达。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显著变薄(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能显著性预防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变薄(P<0.05)。结论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白蒺藜对光损伤视网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蒺藜 视网膜光损伤 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
下载PDF
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铁城 侯宁 +3 位作者 马志中 刘百臣 胡运韬 张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8-529,共2页
为观察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变化 ,2 8只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脱离后 0 5~90天的视网膜加工成组织切片 ,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视网膜脱离 2... 为观察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变化 ,2 8只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脱离后 0 5~90天的视网膜加工成组织切片 ,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视网膜脱离 2 4h,光感受器外节出现膨胀和破裂 ,内节和细胞体损害轻微。脱离后 3~ 1 4天 ,大多数内节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和嵴的断裂。细胞胞体出现内质网膨胀、线粒体退化以及多囊小体形成。脱离后 1~3个月 ,外核层细胞体之间出现大量空泡或腔隙。某些光感受器胞体出现细胞浆膜破裂 ,胞浆物质和小细胞器丢失。这种改变在视网膜高脱离区比浅脱离区更明显 ,并随脱离时间的延长呈渐进性加重。研究表明 ,视网膜脱离能诱发光感受器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感受器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卓再 董方田 +3 位作者 陈连凤 吴婵 戴荣平 于伟泓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方法。方法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ADSCs。用EGF、激活素A、牛磺酸、视黄酸和视网膜细胞提... 目的探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方法。方法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ADSCs。用EGF、激活素A、牛磺酸、视黄酸和视网膜细胞提取液单独诱导ADSCs;用EGF+牛磺酸、EGF+视黄酸、牛磺酸+视黄酸、EGF+牛磺酸+视黄酸联合诱导,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视紫红质、CK和S-100的表达。结果原代ADSCs,CD45阳性率是1.6%,CD90是71.3%,CD49d是7.8%,CD106是3.5%。从传1-5代,CD45阳性率是0.8%-9.3%,CD90是84.7%-94.8%,CD49d是16.8%-31.0%,CD106是8.3%-22.2%。各代ADSCs中,CD49d的阳性率均高于CD106。AD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17.5%-46.0%,CK的诱导效应是19.7%-79.3%,S-100的诱导效应是27.3%-50.7%。结论ADSCs具有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分化 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光感受器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国兴 侯泽江 +3 位作者 徐巍 郭健 谢茂松 白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成光感受器样细胞所需的微环境。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BMSCs,培养第3代的细胞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成光感受器样细胞所需的微环境。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BMSCs,培养第3代的细胞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3种因子首先进行向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当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时更换诱导因子,加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牛磺酸(taurine)继续诱导2~3wk,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法检测视紫红质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第3d开始能检测到巢蛋白表达,第12d阳性表达率达到最高,达(90.9±2.6)%。微管相关蛋白-2在诱导后第6d检测到阳性表达。部分细胞形态呈神经元细胞样。第12d诱导因子更换为PEDF及taurine继续诱导2~3wk,检测到有视紫红质表达,第2wk阳性率为(20.7±38)%,第3wk阳性率为(89.8±3.7)%。结论:采用分阶段诱导法,应用因子bFGF,EGF,BDNF及PEDF,taurine能在体外诱导BMSCs表达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臻 李捷 +2 位作者 王蓉 李林 卢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 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致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锦南 许建功 +3 位作者 陈金卯 林少春 罗琳 胡世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生后47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注射液;50d注射MNU60mg·kg-1。测量视网膜总厚度;TUNEL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cjun和cfos的...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生后47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注射液;50d注射MNU60mg·kg-1。测量视网膜总厚度;TUNEL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川芎嗪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周边视网膜总厚度和降低凋亡指数,并抑制MNU诱导的即早基因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下调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从而部分保护MNU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N-甲基-N-亚硝基脲 感受器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白蒺藜对光感受器细胞的抗炎、抗氧化保护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静 吴晗晗 +2 位作者 杜霄烨 陈瑜 张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采用10×10~3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BALB/C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光照前30 min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采用10×10~3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BALB/C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光照前30 min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光照后22 h,腹腔注射二氢乙锭,2 h后摘取眼球制备冰冻切片,观察视网膜原位氧化应激状态。分别于光照后6h、24 h摘取视网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cDNA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小鼠视网膜炎症相关因子。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趋化因子CcL2(chemokine,Ccl2)、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光照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白蒺藜给药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光感受器细胞氧化应激标志物呈显著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视网膜IL-1β、Ccl2、COX-2、TNF-α、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光损伤模型组相比,白蒺藜给药组视网膜IL-1β、Ccl2、COX-2、TNF-α、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中,白蒺藜表现出良好的光感受器细胞保护作用。抗氧化、抗炎可能是白蒺藜防治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效应的相关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蒺藜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感受器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淑倩 刘双珍 李秋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50只5~6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光损伤+LIF组20只和光损伤+PBS组20只.于光照前4d,光损伤+LIF组小鼠右眼...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50只5~6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光损伤+LIF组20只和光损伤+PBS组20只.于光照前4d,光损伤+LIF组小鼠右眼行玻璃体腔LIF注药,光损伤+PBS组小鼠右眼行玻璃体腔PBS注药.采用4 000 lx白色冷光源对光损伤+LIF组和光损伤+PBS组小鼠持续照射4h建立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分别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Jak3、STAT3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暗适应ERG检查结果显示,0.01、1、100、200、400 cd·s/m2光强度下光损伤+PBS组a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LIF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明适应ERG检查结果显示,在白光、绿光和蓝光刺激下,光损伤+PBS组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LIF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损伤+PBS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光损伤+PBS组相比,光损伤+LIF组Jak3、STAT3、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IF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Jak3/STAT3信号通道抑制下游Bax/Bcl-2凋亡通道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抑制因子 感受器细胞 光损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光感受器样细胞和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志刚 穆敬中 +2 位作者 吕淑慧 李宏 刘远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9,134,共5页
目的探讨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BMSC,记录BMSC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细胞爬片并在双层培养板内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 目的探讨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BMSC,记录BMSC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细胞爬片并在双层培养板内与新生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共培养,观察BMSC的神经存活和分化情况,并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早期的BMSC分裂较缓慢,第2天进入快速增殖期,细胞生长活跃,大约持续至第5天,细胞分裂进入平台期,增殖缓慢或轻微下降。流式细胞仪显示,90.27%的3代BMSC处于G0-G1期,其余9.73%的细胞处于G2期、S期和M期;93.28%的4代BMSC处于G0-G1期,其余6.72%的细胞处于G2期、S期和M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示3代和4代BMSC抗原CD90+/CD45-分别为92%、90%,体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BMSC。MTT法检测共培养后3d、5d、7d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5.48±9.95)%、(73.56±8.68)%、(76.84±8.65)%,与对照组[(66.14±10.45)%、(70.11±9.60)%、(73.21±6.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共培养组诱导后部分BMSC视蛋白、巢蛋白于3d后、微管蛋白于5d后出现阳性反应,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BMSC具有向光感受器样细胞和视网膜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视网膜神经样细胞 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细胞层的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英 王萍 +2 位作者 杨晓伟 张薇 赵文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DR的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的局部血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DR的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的局部血管刺激因素与抑制因素的平衡破坏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感受器细胞 频域 血视网膜屏障 平均寿命 刺激因素 局部血管
下载PDF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脱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4 位作者 庄朝荣 王健 华欣 王虹 季河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5-609,共5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建立大鼠RD模型,按每组情况各组玻璃体腔内分别单次注射PBS或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可溶性EPO受体(EPOsR),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分别于造模后3d和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获得大鼠视网膜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活性,RD造模后14d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外核层(ONL)厚度。结果RD造模后3d,RD组ONL出现凋亡细胞核,玻璃体腔注射EPOsR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随着玻璃体腔注射EPOsR的剂量增加,ONL凋亡细胞核有增加趋势。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各组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15±0.04)、(0.49±0.03)、(0.50±0.07)、(0.63±O.03)、(0.69±0.04)、(0.83±0.04),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16,P=0.000),RD+EPOsR200ng组的caspase-3活性均强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造模后14d,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的ONL厚度分别为(47.39±3.39)、(33.96±3.54)、(31.83±5.21)、(31.40±2.63)、(24.99±2.06)、(19.30e3.71)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33;P=0.000);EPOsR处理组ONL厚度明显薄于单纯RD组和RD+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状态下,EPOsR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强,而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内源性EPO表达增强可通讨抑制casDase-3活性和抗凋亡作用发挥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感受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媛 杨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56-159,共4页
观察在视网膜变性小鼠(retinal degeneration mouse,rd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VPA)是否对光感受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取48只新生rd小鼠,随机分为VPA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1)VPA组,出生后每日以VPA100m... 观察在视网膜变性小鼠(retinal degeneration mouse,rd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VPA)是否对光感受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取48只新生rd小鼠,随机分为VPA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1)VPA组,出生后每日以VPA10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2)对照组,出生后每日腹腔注射与VPA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出生后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将VPA组和对照组的6只小鼠处死,取眼球做冰冻切片,行HE染色,对两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数进行计数,并测量外核层厚度;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并对凋亡细胞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出生后7天VPA组光感受器细胞数和外核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出生后14天、21天、28天,VPA组光感受器细胞和外核层厚度多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光感受器细胞均于出生后7天开始出现凋亡,在出生后7天、14天VPA组外核层凋亡数少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VPA具有对抗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延缓光感受器细胞的进行性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视网膜色素变性 感受器细胞 凋亡 神经保护
下载PDF
N-甲基-N-亚硝脲对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少春 杨锦南 +1 位作者 陈慷 胡世兴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8-30,58,F002,共5页
目的 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雌性SD大鼠76只,分12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于大鼠生后50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40mg/kg、60mg/kg和80mg/kg。在... 目的 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雌性SD大鼠76只,分12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于大鼠生后50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40mg/kg、6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h、48h、3d和7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视网膜损伤,其损伤的程度与MNU剂量呈正比。作用24h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和光感受器细胞外节部定向障碍;48h或3d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仅剩下少数几层或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亚硝脲 感受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蓝光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与c-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洁 唐罗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宽谱蓝光诱导Lewis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8~10wk龄雌性Lewis大鼠24只,在循环光环境下饲养并随机分为6组。暗适应24h后,5组接受3012×115Lux的宽谱蓝光(400~500nm)照射1h,光照后... 目的:观察宽谱蓝光诱导Lewis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8~10wk龄雌性Lewis大鼠24只,在循环光环境下饲养并随机分为6组。暗适应24h后,5组接受3012×115Lux的宽谱蓝光(400~500nm)照射1h,光照后予暗适应并于0,6,12,24及48h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另1组为正常对照组,不予光照。采用透射电镜及TUNEL试剂盒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内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蓝光可特异性引起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和光感受器细胞内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光照后外核层细胞开始出现凋亡,24h达峰值,大量光感受器细胞出现核固缩并可见凋亡小体形成。c-Fos蛋白的表达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与TUNEL阳性细胞基本一致,在同一时间点,二者呈正相关(r =0.905,P <0.05)。结论:蓝光可诱导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视网膜外核层中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对视网膜蓝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器细胞 C-FOS蛋白 凋亡 表达 大鼠 TUNEL 暗适应 结论 重要作用 时间点
下载PDF
大鼠的两种干细胞向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卓再 王婧 +3 位作者 毛毳 余烁 卢弘 董方田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MSCs和AD... 目的研究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MSCs和ADSCs。用视网膜细胞提取液、EGF、牛磺酸和视黄酸分别诱导MSCs和ADSCs;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的视紫红质、CK和S-100的表达,计算诱导效应。结果传代纯化MSCs和ADSCs,传1代至传5代,MSCs中CD45阳性率是1.8%-7.5%,CD90是83.8%-95.7%,CD49d是6.6%-24.8%,CD106是15.7%-32.2%;ADSCs中CD45阳性率是0.8%-9.3%,CD90是84.7%-94.8%,CD49d是16.8%-31.0%,CD106是8.3%-22.2%。MSCs和ADSCs均为CD45阴性和CD90阳性。各代MSCs和ADSCs比较,MSCs低表达CD49d,高表达CD106;而ADSCs高表达CD49d,低表达CD106。不同的诱导方法,M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55.9%-70.0%,CK的诱导效应是49.5%-72.0%,S-100的诱导效应是25.4%-34.0%;AD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19.6%-31.1%,CK的诱导效应是31.0%-79.3%,S-100的诱导效应是27.3%-50.7%。结论 MSCs和ADSCs均具有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潜能,可能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分化 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光感受器样细胞的体外诱导和微环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洪玉 徐国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9-663,共5页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眼科方面已成功诱导分化为角膜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等,但诱导成为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微环境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骨髓MSCs(B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光感受器样细胞的可...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眼科方面已成功诱导分化为角膜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等,但诱导成为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微环境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骨髓MSCs(B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光感受器样细胞的可能性及其所需的微环境。方法分别将第2代BMSCs细胞株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取第4代人BMSCs细胞株及第3代RPE细胞株用于实验。将BMSCs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的BMSCs与含有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及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骨髓干细胞培养基(MSCM)及RPE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共培养进行BMSCs的诱导分化,而对照组的BMSCs仅用MSCM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RPE细胞诱导BMSCs3、5、7d时细胞中视紫红质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RPE细胞诱导BMSCs5d、7d时细胞中视紫红质和恢复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BMSCs形态均一,呈纺锤形或梭形,RPE细胞形态均一,呈多边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色素颗粒,生长良好。诱导后的部分BMSCs呈神经样细胞形态,细胞变圆,突起增长,突起末端可见一级、二级分支,相互间连接呈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表明,诱导组细胞诱导后第3、5、7天细胞中可见视紫红质的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83±0.29)%、(20.36±0.32)%和(29.80±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1±0.35)%、(2.56±0.24)%和(2.32±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d=41.510,t5d=107.290,t7d=30.036,P〈0.01)。RT—PCR法检测显示,诱导后5d、7d诱导组细胞中视紫红质和恢复蛋白mRNA表达的灰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紫红质mRNA:t5d=103.506,t7d=122.584,P〈0.01;恢复蛋白mRNA:t5d=106.674,t7d=189.992,P〈0.01)。结论采用含b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诱导分化 感受器细胞 微环境 条件培养液 视紫红质 恢复蛋白
下载PDF
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光感受器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哲 丁淑华 欧阳永斌 《四川中医》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我们取4周龄、12周龄、24周龄rds鼠各9只,随机分为三组,夜明颗粒组4只、杞菊地黄丸组3只和对照组2只。给药28d后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我们取4周龄、12周龄、24周龄rds鼠各9只,随机分为三组,夜明颗粒组4只、杞菊地黄丸组3只和对照组2只。给药28d后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经夜明颗粒治疗后,光镜结果显示,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夜明颗粒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明颗粒 视网膜色素变性 RDS小鼠 光镜 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