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型口蹄疫病毒CATHAY株持续感染BHK21细胞系的建立
1
作者 彭德财 刘伟 +7 位作者 高闪电 马云云 温升辉 侯茁 师铭咸 邵军军 常惠芸 丁嘉烽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9-1286,共8页
为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持续感染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利用氯化铵、利巴韦林、免疫阳性血清和低剂量病毒处理O型FMDV(CATHAY株)和BHK21细胞建立持续感染细胞系,采用RT-PCR、核酸测序、IFA和Western-blot方法筛选和验证持续感染细胞模... 为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持续感染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利用氯化铵、利巴韦林、免疫阳性血清和低剂量病毒处理O型FMDV(CATHAY株)和BHK21细胞建立持续感染细胞系,采用RT-PCR、核酸测序、IFA和Western-blot方法筛选和验证持续感染细胞模型。结果显示,除了低剂量病毒感染方法能连续传代,且从第5~20代次细胞中扩增到与亲代毒株高度同源的FMDV VP1基因,并能检测到VP1蛋白外,其他方法由于对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未能建立持续感染细胞模型。笔者认为化学药物可能不适合所选病毒毒株建立持续感染模型,而利用低剂量病毒法建立FMDV持续感染细胞系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FMDV持续感染BHK21细胞模型,这为研究FMDV与宿主的互作关系,阐明FMDV持续感染机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持续感染细胞 BHK21 利巴韦林 氯化铵 免疫阳性血清
原文传递
Raji细胞培养中HSV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免疫因素(TNF IFNs)对它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 陈慎宝 +1 位作者 丁如宁 周瑶玺 《病毒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278-284,共7页
本文观察HSV持续感染Raji细胞培养物150天。发现整个感染过程似呵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前30天)和稳定期(30天以后)。在急性期上清液中HSV滴度达10^(6.2)TCID_(50)/ml.病毒抗原阳性细胞达21%,死细胞达42%;在稳定期病毒和细胞处于相对... 本文观察HSV持续感染Raji细胞培养物150天。发现整个感染过程似呵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前30天)和稳定期(30天以后)。在急性期上清液中HSV滴度达10^(6.2)TCID_(50)/ml.病毒抗原阳性细胞达21%,死细胞达42%;在稳定期病毒和细胞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上清液中IISV滴度在10^(3.5-4.2)TCID_(50)/ml,病毒抗原阳性细胞约占5—10%,感染细胞与对照细胞在生长特性上无明显差异。用rIFNs、rlL-2和TNF处理稳定期的细胞培养物,发现TNF和rlFNa能明显抑制HSV的复制,rIENy作用较弱,去除上述因子5天后又恢复到处理前水平。rlL-2无明显作用。用HSV抗体处理上述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病毒和病毒抗原阳性细胞都消失,且在去除抗体后连续观察50天仍未出现。本实验为体外研究HSV持续感染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细胞持续感染 免疫
原文传递
A型流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来源的IVpi-189病毒生物学性状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刘静 张雷英 +2 位作者 那立新 闫建忠 刘北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为明确E61-24-P15 A型重组流感病毒的第189代传代子病毒(IVpi-189)是否具备流感病毒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特点,将IVpi-189病毒感染MDCK细胞,并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其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合成、释放情况,以及不同温度条... 为明确E61-24-P15 A型重组流感病毒的第189代传代子病毒(IVpi-189)是否具备流感病毒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特点,将IVpi-189病毒感染MDCK细胞,并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其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合成、释放情况,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存活时间。结果显示32℃培养温度下,IVpi-189病毒具有等同于亲代野生病毒株的诱导细胞病变能力,而当培养温度上调至38℃,IVpi-189病毒致细胞病变效果出现缓慢且程度明显减轻。空斑形成单位实验发现IVpi-189病毒在38℃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其原因与病毒灭活速度及子病毒释放无关,但与感染细胞病毒合成能力下降有关。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流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来源的IVpi-189病毒具有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可培养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而在非许可培养温度下,病毒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本研究为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开发研制提供实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感染细胞 IVpi-189病毒 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候选株
原文传递
外源性IFN-β对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Ⅰ型IFN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翟爱霞 颜冬梅 +4 位作者 王海萍 崔乐乐 卜桐 考文萍 张凤民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干扰素(interferon,IFN)-β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内源性Ⅰ型IFN表达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7细胞定... 目的探讨外源性干扰素(interferon,IFN)-β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内源性Ⅰ型IFN表达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7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外源性IFN-β处理OL细胞和OL/BDV细胞0、0.5、2、4、8、24 h,根据细胞是否加入外源性IFN-β,分为外源性IFN-β未刺激组和刺激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Ⅰ型IFN mRNA表达。OL细胞和OL/BDV细胞分别转染IRF7-EGFP质粒,外源性IFN-β刺激4 h,观察IRF7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外源性IFN-β刺激OL细胞,在2、4、24 h,IFN-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8,0.0001,0.004);在0.5、4、8、24 h,IFN-β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4,0.0002,0.011,0.012),两者均在4 h增加最为显著。外源性IFN-β刺激OL/BDV细胞4 h和24 h,IFN-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4,0.022),IFN-βmRNA表达仅在刺激4增加(P=0.002)。外源性IFN-β刺激OL细胞和OL/BDV细胞4 h,IRF7绿色荧光蛋白均转移至细胞核内。结论外源性IFN-β可诱导OL细胞和OL/BDV细胞中内源性I型IFN表达,参与解除BDV对I型IFN应答的抑制过程,并促进IRF7的活化入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干扰素-β 人类少突胶质细胞 博尔纳病病毒持续感染的人类少突胶质细胞 内源性I型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