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华玲 金黎平 +1 位作者 谢开云 屈冬玉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6期357-361,共5页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打破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引入普通栽培种,丰富马铃薯遗传基础,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融合体的筛选、杂种的鉴定等方面对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打破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引入普通栽培种,丰富马铃薯遗传基础,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融合体的筛选、杂种的鉴定等方面对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研究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细胞杂交技术 遗传育种 品种资源
下载PDF
细胞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
2
作者 李少英 李月秋 +3 位作者 马洪星 王景华 陈志 韩秀坤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本文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myc基因作探针,通过细胞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人舌癌、膀胱癌和正常细胞中C-myc基因的转录量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相比,舌癌和膀胱癌细胞中C-myc基因异常高度表达。
关键词 C—myc基因表达 转录 细胞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非结构蛋白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3
作者 李菊 毕冬琳 +5 位作者 杨晓莉 杨东亮 张潇文 刘方程 李琼毅 柏家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7-1054,共8页
为制备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非结构蛋白C单克隆抗体,根据PPRV C基因编码多肽链氨基酸序列抗原性分析,设计合成一条含20个氨基酸的抗原肽(CRSGKPRGETPGPLLPEIMQ)和一条含21个氨基酸的筛选抗原多肽(PLRAGERGLAPQAVQHRTLIK),将它们分别与... 为制备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非结构蛋白C单克隆抗体,根据PPRV C基因编码多肽链氨基酸序列抗原性分析,设计合成一条含20个氨基酸的抗原肽(CRSGKPRGETPGPLLPEIMQ)和一条含21个氨基酸的筛选抗原多肽(PLRAGERGLAPQAVQHRTLIK),将它们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和生物素羧基蛋白(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 Biotin)交联,制备获得免疫原和筛选抗原。用免疫原肌肉注射5只8~12周龄、体重约20 g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BALB/c雌性小鼠,第1次免疫后分别间隔7 d进行第2次免疫和第3次免疫,三免后21 d进行冲击免疫,冲击免疫后第3天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得1只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312 500,2只为1∶62 500。取3只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经聚乙二醇(PEG)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间接ELISA筛选出26株阳性淋巴杂交瘤细胞,进一步经克隆化培养筛选出46株单克隆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WB)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PRV 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WB、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鉴定显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病毒反应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蛋白在PPRV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小反刍兽疫(PPR)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诊断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非结构蛋白C 杂交细胞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中美单克隆抗体技术专利情况对比分析
4
作者 崔胜男 田玲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2年第5期389-395,共7页
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单一B淋巴细胞株分泌的只能识别一种表位的高纯度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次建立了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但由于鼠源单抗会使机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DN... 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单一B淋巴细胞株分泌的只能识别一种表位的高纯度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次建立了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但由于鼠源单抗会使机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DNA重组技术应用于抗体改造,先后出现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鼠源单抗的问题,但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HAMA反应。随着PCR技术、抗体库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1989年第一个全人源单抗Adalimumab研制成功,实现全人源抗体的制备,同时抗体衍生物出现,这些成果使单抗对人类的作用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技术 B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ADALIMUMAB DNA重组技术 专利 B淋巴细胞 鼠源单抗 人抗鼠抗体
下载PDF
核医学的现状和展望
5
作者 吕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年第2期69-69,共1页
二十世纪是原子能时代,核医学的诞生是医学进入原子时代的里程碑。核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渗入到基础和临床各学科,特别是近年来核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加速器的微型化和自动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十世纪是原子能时代,核医学的诞生是医学进入原子时代的里程碑。核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渗入到基础和临床各学科,特别是近年来核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加速器的微型化和自动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核医学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 细胞杂交技术 显像剂 电子计算机技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 放射免疫显像 取得良好的开端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IL-6免疫放射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邱玉华 苏成海 +1 位作者 谢炜 张学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抗人IL-6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Protein G免疫亲合层析法纯化单抗;改良的氯胺T法进行单抗的^(125)Ⅰ标记;在对单抗识别抗原位点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可靠的IL-6免疫放射检测方法...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抗人IL-6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Protein G免疫亲合层析法纯化单抗;改良的氯胺T法进行单抗的^(125)Ⅰ标记;在对单抗识别抗原位点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可靠的IL-6免疫放射检测方法(Immunoradio assay,IRA)。其灵敏度为5 pg/ml,检测范围为5~200 pg/ml。采用该法分析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平均为356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9 pg/ml(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免疫放射检测 应用 B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与纤维蛋白原α链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飞 任建林 +5 位作者 卢雅丕 陈美娅 许鸿志 潘金水 蔡稼燕 董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581-2586,共6页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达.将诱饵质粒与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候选结合蛋白,提取阳性菌落质粒测序,并分析其生物学性质.将筛选出的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序列及不同全S变异株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DEST32及pDEST22载体中,利用Westernblot法验证表达.将诱饵质粒与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以反向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初筛结果的可靠性及正确性.结果:正向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经初筛和再转染实验纤维蛋白原α链可与HBV全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再以纤维蛋白原α链为靶基因设计诱饵质粒,以四种变异的HBV全S蛋白为靶基因设计猎物质粒,反向酵母双杂交法证实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不同全S变异体(总差异率2%)发生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α链与全S蛋白的结合域可能为病毒蛋白的前268aa.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HBV全S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其结合域可能与病毒蛋白的前268aa产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全S基因 纤维蛋白原α链 酵母细胞杂交技术
下载PDF
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江龙 郭秋萍 +2 位作者 张晶 玉慧贞 严和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7-38,共2页
本文报告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cAb)。经实验证明,Hb—McAb局有特异性强,效价高、使用简便,安全等优点,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初筛指标。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特性研究 制备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大肠癌早期诊断 人血红蛋白 McAb 特异性
下载PDF
抗ICAM-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凤丽 张玉林 +4 位作者 丁渭 乔录新 徐树莹 陈德喜 袁霖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07-209,158,共3页
目的制备抗细胞间黏附分子5(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5,ICAM-5)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腹水ICAM-5McAb的效价,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t... 目的制备抗细胞间黏附分子5(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5,ICAM-5)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腹水ICAM-5McAb的效价,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cAb的抗体特异性。结果获得3株分泌ICAM-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检测效价可达1∶(4×105),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ting显示3株McAb与ICAM-5分子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抗ICAM-5的McAb,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5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人ILT-4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鉴定
10
作者 王春艳 李德敏 +3 位作者 宋朝君 李娜 王东琳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39,共2页
目的:制备抗人ILT4分子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人ILT4 mAb。用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mAb的效价。以Western blot测定mAb的抗原结合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对mAb结合转染细胞表面... 目的:制备抗人ILT4分子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人ILT4 mAb。用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mAb的效价。以Western blot测定mAb的抗原结合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对mAb结合转染细胞表面及天然细胞表面ILT4分子的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7株分泌抗ILT4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法测定腹水mAb的效价均达1×10-6,7株mAb均为IgG1(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mAb与人ILT4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用转染细胞及U937细胞做FCM分析发现另外4株mAb可结合真核表达的及天然的ILT4分子。结论:获得7株能特异性识别ILT4分子的mAb,为研究ILT4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T4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11
作者 段薇 张健 +2 位作者 郑剑玲 苏丹 王美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前前-S至前S2区自激活功能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周飞 卢雅丕 +3 位作者 任建林 陈美娅 陈建民 董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61-363,369,共4页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经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pS2。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V203,经Western blot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按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细胞MaV203,并在SC/-Leu/-Trp/-His三缺培养基及不同浓度梯度3AT培养基中生长,判断靶区域编码蛋白是否具有自激活功能。结果重组质粒pDEST32-pS2经序列测定含有HBV自前前-S至前-S2基因序列,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可表达前S1和前S2蛋白。将pDEST32-pS2与pDEST22共转染MaV203,证实被转染酵母细胞不能在浓度为28mM的3AT培养基中生长。结论构建了pDEST32-pS2表达载体,pDEST32-pS2可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部分囊膜蛋白,前前-S区至前S2区域编码的部分表面抗原可能具有较弱的反式激活作用,可以被3AT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前-S区基因 酵母细胞杂交技术 反式激活作用
下载PDF
G-CSF受体胞内区结合蛋白COXⅡ的分子克隆及相互作用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彦斌 苑晓玲 +3 位作者 善亚君 赵振虎 刘晓辉 从玉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寻找与G-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探讨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小鼠胎肝文库中筛选到与G-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COXⅡ);采用PCR技术从小鼠肌肉cDNA中克隆到全长COXⅡ,并应用哺... 为寻找与G-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探讨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小鼠胎肝文库中筛选到与G-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COXⅡ);采用PCR技术从小鼠肌肉cDNA中克隆到全长COXⅡ,并应用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实验验证了COXⅡ与G-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系列G-CSF受体胞内区短截体,应用细胞双杂交技术确定COXⅡ主要结合于G-CSF受体的Box3区;随后构建了COX Ⅱ-GFP融合表达载体,观察到COXⅡ在COS_7细胞中为全细胞分布。这些结果为揭示COXⅡ的新功能及发现G-CSFR新的信号传递通路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机制 酵母双杂交技术 G-CSF受体胞内区 蛋白 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 COXⅡ 细胞杂交技术 哺乳动物 分子克隆
下载PDF
鼻气管鸟杆菌单克隆抗体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花艳 王安妮 +4 位作者 黄亚奇 周淑婷 姜勇 魏若瑶 徐建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61,共4页
利用单克隆制备技术制备了两株稳定分泌针对鼻气管鸟杆菌外膜蛋白OMA87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进行株特异性鉴定、效价鉴定、Western-blot、中和试验及防治效果鉴定,选择其中2株高沉淀效价及中和效价的单克隆抗体(2C4和5G9)... 利用单克隆制备技术制备了两株稳定分泌针对鼻气管鸟杆菌外膜蛋白OMA87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进行株特异性鉴定、效价鉴定、Western-blot、中和试验及防治效果鉴定,选择其中2株高沉淀效价及中和效价的单克隆抗体(2C4和5G9)进行了鼻气管鸟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防治试验,抗体治愈率分别达到95%和80%,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气管鸟杆菌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单克隆抗体 存活率
下载PDF
Cytogenetic comparisons between A and G genomes in Oryza us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被引量:4
15
作者 Zhi Yong Xiong Guang Xuan Tan +2 位作者 Guang Yuan He Guang Cun He Yun Chun So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0-266,共7页
The genomic structures of Oryza sativa (A genome) and O. meyeriana (G genome)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using b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GISH was clearly 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chro... The genomic structures of Oryza sativa (A genome) and O. meyeriana (G genome)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using b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GISH was clearly 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chromosomes of O. sativa and O. meyeriana in the interspecific F1 hybrids without blocking DNA, and co-hybridization was hardly detected. The average mitotic chromosome length of O. meyeriana was found to be 1.69 times that of O. sativa. A comparison of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chromosomes of O. meyeriana were more extensively labelled, suggesting that the G genome is amplified with more repetitive sequences than the A genome. In interphase nuclei, 9-12 chromocenters were normally detected and nearly all the chromocenters constituted the G genome-specific DNA. More and larger chromocenters formed by chromatin compac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G genome were detected in the hybrid compared with its parents. During pachytene of the F1 hybrid, most chromosomes of A and G did not synapse each other except for 1-2 chromosomes paired at the end of their arms. At meiotic metaphase I, three types of chromosomal associations, i.e.O, sativa-O, sativa (A-A), O. sativa-O, meyeriana (A-G) and O. meyeriana-O, meyeriana (G-G), were observed in the F1 hybrid. The A-G chromosome pairing configurations included bivalents and trivalents. The results provided a foundation toward studying genome organ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O. meyeri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Oryza meyeriana 45S rDNA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抗大鼠Nogo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16
作者 宋朝君 程希平 +5 位作者 刘雪松 朱勇 张萍 许晓光 刘莹 金伯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Nogo分子 单克隆抗体 鉴定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下载PDF
评单克隆抗体
17
作者 谢蜀生 《医学与哲学(A)》 1983年第1期11-13,55,共4页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是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内的一项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它是细胞水平的遗传工程,技术上的要求比基因工程相对少得多,而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具有广泛的使用潜力,因此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正成为生物...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是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内的一项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它是细胞水平的遗传工程,技术上的要求比基因工程相对少得多,而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具有广泛的使用潜力,因此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正成为生物学与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本文拟对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建立、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简单的评论,以求救于国内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免疫学家
下载PDF
应用杂交瘤技术产生抗甲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
18
作者 孟强骅 王亚南 +7 位作者 高小梅 曾向实 贾克明 吕炳俊 于维芬 康素芳 马德兰 董翰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5-8,前插1,共5页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1],杂交瘤能在体外连续增殖并分泌大量均一的、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免疫学技术开创了新纪元,这一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外对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1],杂交瘤能在体外连续增殖并分泌大量均一的、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免疫学技术开创了新纪元,这一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外对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较多[2~6],最近国外也建立了抗甲型肝炎病毒(HAV)单克隆细胞株[9,10],但国内尚无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淋巴细胞杂交技术 甲型肝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乙型肝炎 国内 高特异性 技术 细胞 增殖 乙肝 免疫 抗原 分泌 报告
原文传递
我国小麦改良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19
《生物技术世界》 2005年第06M期95-95,共1页
近日,山东省和国家863项目“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其中,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创建耐盐、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种质及新品种,是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小麦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 育种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原文传递
抗生素研发新方向:抗菌抗体药物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99-2204,共6页
致病菌对抗生素持续增长的耐药性与抗生素广谱杀菌对人类健康带来的长久负面影响,使开发不同治疗机制的抗菌药物成为人类维护健康的一个紧迫话题,而抗体类药物以其靶向性与高效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全球抗菌抗体药物既有已经上市的... 致病菌对抗生素持续增长的耐药性与抗生素广谱杀菌对人类健康带来的长久负面影响,使开发不同治疗机制的抗菌药物成为人类维护健康的一个紧迫话题,而抗体类药物以其靶向性与高效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全球抗菌抗体药物既有已经上市的治疗吸入性炭疽病的瑞西巴库,也有众多的以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代表的处于临床阶段或临床前阶段的抗体药物。在研抗菌抗体药物通常的作用靶点是致病菌侵袭力物质基础与相关毒素,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如基因工程小鼠、抗体库、人杂交瘤细胞及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等在抗菌抗体药物的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抗菌抗体药物或将成为精准治疗细菌感染的靶向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广谱抗生素 抗体药物 靶向治疗 基因工程小鼠 人B细胞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