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stein-Barr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的建立
1
作者 李廷 陈蕾 +3 位作者 於葛华 徐颖 强亦忠 张学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CLs) ,以揭示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为进一步建立外周血T细胞克隆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 ,分别感染Graves病、糖尿病、正常人三个群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 成功建立了... 目的 通过建立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CLs) ,以揭示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为进一步建立外周血T细胞克隆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 ,分别感染Graves病、糖尿病、正常人三个群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 成功建立了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三种功能状态下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CLs)。结论 从B淋巴细胞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C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GRAVES病 糖尿病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下载PDF
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效英 张旗 陈智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由于成牙本质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在体外生存期短,培养困难,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成牙本质细胞的永生化便有了较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正常细胞永生化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的建立... 由于成牙本质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在体外生存期短,培养困难,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成牙本质细胞的永生化便有了较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正常细胞永生化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的建立及机制等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成牙 牙本质 细胞样细胞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玮 蒋利萍 +3 位作者 谢娜 周超 战玉助 周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7-728,共2页
目的:建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系,保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提供丰富实验材料。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环孢菌素A、EB病毒共培养以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 目的:建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系,保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提供丰富实验材料。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环孢菌素A、EB病毒共培养以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成功建立14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系,建株成功率100%;对已建立的永生细胞株冻存和复苏,成功率为100%;转化前后制备细胞染色体和G显带核型分析无明显改变。结论:经EB病毒成功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为永生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EBV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EBV)及其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琳琳 薛雅丽 傅松滨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CAS 2002年第3期126-131,共6页
Epstein- Barr病毒 (EBV)因其与众多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体外能使 B淋巴细胞永生化形成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 CL s)的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细胞永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 ,EBV主要是通过其潜伏蛋白激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 Epstein- Barr病毒 (EBV)因其与众多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体外能使 B淋巴细胞永生化形成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 CL s)的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细胞永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 ,EBV主要是通过其潜伏蛋白激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途径而使细胞永生化的 ,但是病毒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 EBV生物学特性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并以 L CL s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 EBV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细胞永生化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HFRS患者汉滩病毒特异性CTL克隆靶细胞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平忠 白雪帆 +2 位作者 张颖 黄长形 李光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 (NP)特异性CTL克隆的靶细胞 .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并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 ,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 目的 :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 (NP)特异性CTL克隆的靶细胞 .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并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 ,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然后 ,用含HTNVS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 (rVV)转染B LCL ,间接免疫荧光 (IFA)检测NP的表达 ,并用HTNV特异性T细胞克隆对转染rVV的B LCL进行细胞毒杀伤实验 .结果 :B淋巴细胞经EBV感染 4wk左右 ,可形成B LCL .HTNV S基因在B LCL中能有效表达NP ,且能被HTNV特异性T细胞克隆识别 .结论 :成功建立了HFRS患者永生化B LCL .含HTNVS的基因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的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CTL克隆 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成牙本质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童娟 殷广 +3 位作者 罗颖 王胜朝 尹秋蓉 胡轶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5-708,712,共5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脂多糖(LPS)诱导的成牙本质细胞(OB)凋亡模型。方法:采用梯度LPS(0、0.1、1、10、100tzg/mL)刺激法诱导小鼠OB细胞系MDPC-23细胞凋亡;分别于诱导后24、48、72、96h各时间点,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 目的:建立并评价脂多糖(LPS)诱导的成牙本质细胞(OB)凋亡模型。方法:采用梯度LPS(0、0.1、1、10、100tzg/mL)刺激法诱导小鼠OB细胞系MDPC-23细胞凋亡;分别于诱导后24、48、72、96h各时间点,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确定合适的诱导浓度和时间后,建立OB细胞凋亡模型,并通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凋亡比例。结果:0.1μg/mL和1μg/mL的LPS作用24h可明显促进MDPC-23细胞增殖,72h后则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当LPS浓度大于1μg/mL时,对细胞的影响以毒性作用为主。在各个时间点不同浓度的LPS均可诱导MDPC-23细胞凋亡,其中以0.1μg/mL的LPS诱导MDPC-23细胞凋亡的效果较理想。Hoechst染色显示0.1μg/mL LPS可诱导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且随着LPS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高(P〈0.05),但96h时有大量细胞死亡。结论:LPS诱导MDPC-23细胞凋亡的合适浓度为0.1μg/mL,合适作用时间为24—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MDPC-2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中胰岛素和雄激素对芳香化酶和5α-还原酶1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璐 李安迪 +2 位作者 杨楠 蒋葭葭 孙玉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11-717,共7页
目的研究卵巢颗粒细胞中胰岛素对睾酮激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样细胞系(KGN)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分析KGN细胞在梯度睾酮(1.25、2.5、5、10、20ng/ml)及胰岛素(1、10、100ng/ml)处理4h后CYP19a1和5RD5A1mRNA水... 目的研究卵巢颗粒细胞中胰岛素对睾酮激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样细胞系(KGN)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分析KGN细胞在梯度睾酮(1.25、2.5、5、10、20ng/ml)及胰岛素(1、10、100ng/ml)处理4h后CYP19a1和5RD5A1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高浓度睾酮(10、20ng/ml)及梯度胰岛素处理KGN细胞24h后芳香化酶和5α-还原酶1蛋白水平;同步收集上清,应用放射性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上清睾酮、雌二醇及双氢睾酮的浓度。结果胰岛素剂量依赖性地上调CYP19a1的表达和活性,增加睾酮向雌二醇的转化;同时抑制5RD5A1的表达和活性,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转化比例改变但消耗水平不变,导致睾酮的异常累积。结论高雄激素环境下,胰岛素可通过影响睾酮转化酶促使睾酮转化异常。本实验为高胰岛素及高雄激素水平在卵巢微环境相互作用加剧PCOS病程提出了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细胞系 胰岛素 睾酮 芳香化酶 5α-还原酶1
下载PDF
知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雨 胡颖超 +1 位作者 刘欣 于顾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7,共14页
目的:探索知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知母治疗A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取外周... 目的:探索知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知母治疗A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构建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建立LCL-SKNMC体外细胞模型。采用MTT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检测SKNMC细胞和LCL的活性,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检测共培养模型中生成的活性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共培养模型中生成的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共培养模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别观察氧化应激、正常状态及热应激状态下N2线虫的寿命,DCFH-DA探针检测N2线虫生成的活性氧,瘫痪实验研究CL4176线虫的瘫痪时间,硫黄素S染色检测CL4176线虫咽部沉积的Aβ。结果:知母具有15个潜在活性成分及103个药物-疾病靶点,可能通过白蛋白、Akt1、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等相关靶点发挥抗AD作用。知母药理作用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病、内分泌抵抗、胰岛素抵抗等生物过程,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体外实验显示,知母可减少LCL-SKNMC中活性氧生成和Aβ_(1-42)的产生(均P<0.01),抑制β-分泌酶1、APP、Aβ_(1-42)蛋白的表达(均P<0.05),上调PI3K、Akt、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P<0.05)。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知母可延长应激状态及正常情况下线虫的寿命,减轻活性氧积累及Aβ沉积毒性。结论:知母可减少AD中Aβ的生成,抑制其诱导的氧化应激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GSK-3β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知母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SKNMC 秀丽隐杆线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在高糖和糖基化终产物致人单核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关美萍 薛耀明 +4 位作者 卓凤婷 沙建平 高方 何飞英 王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表达在对抗高糖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分为对照(NC)组、GLU+AGEs组、钴原卟啉(CoPP)+GLU+AGEs组和CoPP组4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检...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表达在对抗高糖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分为对照(NC)组、GLU+AGEs组、钴原卟啉(CoPP)+GLU+AGEs组和CoPP组4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ROS)产量、培养液上清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HO-1表达。结果 GLU+AGEs组的ROS产量、MDA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CoPP+GLU+AGEs组的ROS产量和MDA水平均显著低于GLU+AGEs组(P<0.05)。GLU+AGEs组的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P<0.01),CoPP-GLU+AGEs组的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GLU+AGEs组(P<0.01)。结论 CoPP通过诱导HO-l蛋白高表达拮抗高糖和AGEs导致的THP-1细胞氧化应激,通过诱导HO-1高表达可能拮抗糖尿病所致单核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钴原卟啉 糖基化终产物 氧化应激 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stem-like cells in a novel STI571-resistant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ell line
10
作者 Baijun Fang Yongping Song Yanli Zhang Quande Lin Xudong We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a nove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cell line and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STI571. Methods: A novel K562 cell line (K562NP16) was achieved after exposure...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a nove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cell line and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STI571. Methods: A novel K562 cell line (K562NP16) was achieved after exposure of the K562 cells to VP16. A small subpopulation (K562NP16 SP) that was capable of excluding Hoechst 33342 in the K562NP16 cell line was isolated by fiow cytometry sorting. The rest of the K562NP16 cells were classified as non-SP K562NP16.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K562NP16 SP cells which became resistant to STI571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Bcr-Abl and Abl proteins were similar in the K562 cell line and in non-SP K562NP16 and K562NP16 SP cells. The multidrug-resistant gene 1 (MDR1) expression of the 170 kDa P-glycoprotein (P-gp) was detected in K562NP16 non-SP and K562NP16 SP cells but not in K562 cell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gp in the two K562NP16 cell lines were similar. Compared with non-SP K562/ VP16, the K562NP16 SP cells were more resistant to STI571. This resistance could hardly be reversed by many multidrug resistance inhibitors. In addition, in vivo study showed that the K562NP16 SP cells induced tumorigenesis in mice, while the K562NP16 non-SP cells failed to do so. Conclusion: A novel K562 cell line, K562NP16, was generated. A small side population K562NP16 SP cells, had high resistance to STI571 treatment and more tumorigenic than the K562 cells. It may represent the cancer stem cells of the K562NP16 cell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 cancer stem cell side population multi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