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特异性自身细胞毒反应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
1
作者 沈燕 金雨琦 +3 位作者 王丽 孙改河 李学民 苏天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介导心肌特异性自身细胞毒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腹腔注射后7d和9d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和心肌组织浸...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介导心肌特异性自身细胞毒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腹腔注射后7d和9d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和心肌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IMNCs),用10μg/LMCP-1与PMNCs进行趋化试验,并用1mg/L、2.5mg/L和5mg/L的抗MCP-1多抗做抗体阻断趋化试验,计算趋化指数。差异贴壁法体外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以其作靶细胞,用经MCP-1趋化的PMNCs或分离的IMNCs作效应细胞,进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计算效应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结果:CVB3感染后7d小鼠IMNCs对正常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是(41.3±7.3)%,高于对照组的(18.3±2.9)%(P<0.01);与感染后7d相比,感染后9d的小鼠心肌IMNCs对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增强至(59.2±4.7)%(P<0.05)。MCP-1对CVB3感染9d小鼠PMNCs的趋化指数为4.3±0.4,2.5mg/L和5mg/L的抗MCP-1抗体均可完全阻断此趋化活性。经MCP-1趋化的PMNCs对正常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为(43.7±4.7)%,高于对照的(12.2±2.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的IMNCs对正常心肌细胞有自身细胞毒活性。MCP-1可能是介导心肌特异性自身细胞毒性单个核细胞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毒反应 单个核细胞 心肌细胞
下载PDF
采用MTT方法测定小鼠抗癌效应细胞的细胞毒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涓 田志刚 +3 位作者 张建华 张捷 王慧贤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277-279,共3页
本文成功地应用MTT方法检测抗癌效应细胞的细胞毒反应,确定了CTL、NK和LAK细胞的杀伤反应条件,认为选择105/ml数量级作为靶细胞密度,杀伤时间为24小时,效靶比在20:1或10:1较为合适。
关键词 抗癌效应细胞 CTL NK LAK 细胞毒反应 MTT法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3
作者 王秀丽 黄瑾 林树青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44-545,共2页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王秀丽黄瑾林树青在慢性支气管炎诸多发病因素中,感染是导致病情反复及加重的重要因素,而单核-巨噬细胞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发挥作用较早的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它不仅具...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王秀丽黄瑾林树青在慢性支气管炎诸多发病因素中,感染是导致病情反复及加重的重要因素,而单核-巨噬细胞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发挥作用较早的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它不仅具有直接的非特异性吞噬杀菌作用,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单核细胞 抗体 细胞毒反应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二)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小芸 李太生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年第3期192-192,F003,181,共3页
(接上期) 2.4粘膜中的细胞免疫由于HIV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通过粘膜入侵机体,对于暴露部位局部的免疫功能的研究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现在认为粘膜处抗HIV免疫反应主要有以下特点[9]:(1)经典的粘膜免疫反应是由特异性IgA介导的,但... (接上期) 2.4粘膜中的细胞免疫由于HIV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通过粘膜入侵机体,对于暴露部位局部的免疫功能的研究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现在认为粘膜处抗HIV免疫反应主要有以下特点[9]:(1)经典的粘膜免疫反应是由特异性IgA介导的,但在HIV感染中,对病毒env特异性的IgG在口腔、鼻粘膜及生殖道处占了优势.但是,由于这类特异抗体并无中和保护作用,其出现于疾病的进展无一定的联系.(2)与体内其它部位相似,细胞免疫是粘膜处抗HIV的主要免疫反应.CTL反应对控制病毒数量起决定作用.(3)由于HIV在粘膜处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嗜巨噬细胞毒株来实现的,妇女在暴露后仅有一部分入血.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生殖道粘膜中的CTL反应可识别的病毒表位谱较血中窄,具有更强的限制性.(4)在人类唾液腺中存在一种称为唾液白细胞蛋白酶的抑制因子.该因子在体外可以有效地控制HIV,同时,在唾液中HIV通常呈阴性,这说明该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HIV通过口腔粘膜传播,其机制可能是妨碍病毒与靶细胞的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下载PDF
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染色微板法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被引量:5
5
作者 蒋红梅 蔡美英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3-144,147,共3页
目的 对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 APAAP)桥联酶染色常规玻片法进行改良 ,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方法 用微量细胞毒试验反应板 (简称微板 )代替载玻片作细胞载体进行 APAAP桥联酶染色 ,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 CD3、CD4、CD8、CD... 目的 对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 APAAP)桥联酶染色常规玻片法进行改良 ,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方法 用微量细胞毒试验反应板 (简称微板 )代替载玻片作细胞载体进行 APAAP桥联酶染色 ,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 CD3、CD4、CD8、CD11a、CD11b、CD18和 CD5 4的表达。结果 微板法与玻片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 ,有良好重复性 ,并将检测 7项指标所需的血量由 10 m l减至 2 m l,各种试剂 (一抗、二抗、APAAP复合物和底物 )用量由 5 0μl减至 5μl。结论 微板法节约了试剂及用血量 ,操作方便 ,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细胞毒试验反应 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细胞表面抗原 APAAP
下载PDF
人血清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研究
6
作者 赵中辛 杜竞辉 +2 位作者 王学浩 钱建民 武正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异种〔猪/人)超急性排斥的发生机制。方法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建立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结果正常人血清能溶解猪血管内皮细胞;而 Clq缺乏及B因子缺乏的人血清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溶解... 目的探讨异种〔猪/人)超急性排斥的发生机制。方法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建立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结果正常人血清能溶解猪血管内皮细胞;而 Clq缺乏及B因子缺乏的人血清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溶解率较低(P<0.01);同种猪血清及灭活补体的人血洁不溶解猪血管内皮细胞;将经典或旁路途径有缺陷的人血清等体积混合,其细胞毒作用恢复正常。结论治疗猪/人之间的超急性排斥应考虑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管内皮细胞 人血清 效应研究 超急性排斥 旁路途径 细胞毒反应 细胞毒作用 发生机制 天然抗体 四唑盐法 补体 溶解率 B因子 猪血清
原文传递
肺血管炎
7
作者 殷凯生 金淑贤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肺血管炎 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 系统性血管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 疾病病因 细胞毒反应 病理改变 特殊类型 发病机制 自身抗体
下载PDF
HLA-G抑制NK和T细胞介导的对猪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斌 殷惠军 +1 位作者 黄秀英 孙方臻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644-1649,共6页
为了探索HLA-G分子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了HLA-G cDNA,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通过稳定转染,获得了高效表达HLA-G蛋白的猪血管内皮细胞(PECs)克隆.经细胞毒实验发现,HLA-G不仅可以抑制活化人NK.9... 为了探索HLA-G分子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了HLA-G cDNA,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通过稳定转染,获得了高效表达HLA-G蛋白的猪血管内皮细胞(PECs)克隆.经细胞毒实验发现,HLA-G不仅可以抑制活化人NK.92细胞对PECs的杀伤,其抑制水平达到或低于NK-92杀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水平;而且可以抑制异种抗原特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率为59.1%-88.9%.因此认为HLA-G作为异种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新策略,不仅在延迟性排斥阶段起到抑制NK细胞作用,而且在细胞性排斥阶段同样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作用 T细胞 HLA-G 异种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基因高效表达 细胞毒反应 NK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皮下置化疗泵化疗的护理
9
作者 张灿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6期2555-2555,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患者 术后化疗 护理体会 皮下泵 泵化疗 化疗药物 穿刺注入 细胞毒反应 门静脉 医学事业
下载PDF
人16型乳头瘤病毒“假病毒”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焱 崔红莲 胡美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评价构建的人16型乳头瘤病毒“假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组装了人16型乳头瘤病毒病毒样颗粒,将病毒样颗粒解聚后与真核表达质粒混合,重聚集成“假病毒”。用这种“假病毒”对小鼠进行... 目的评价构建的人16型乳头瘤病毒“假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组装了人16型乳头瘤病毒病毒样颗粒,将病毒样颗粒解聚后与真核表达质粒混合,重聚集成“假病毒”。用这种“假病毒”对小鼠进行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小鼠经“假病毒”免疫后,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的IgG,在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特异性的IgA,脾淋巴细胞可以检测特异性的CTL活性。结论“假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16型乳头瘤病毒 假病毒 IGG IGA 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下载PDF
HBcAg18-27V/I变异体与严重乙型肝炎活动的关系
11
作者 杨玲 曾文铤 +1 位作者 张鹤 谢栩硕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A2限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表位HBcAg18-27V/I变异体与乙型肝炎活动的关系。方法收集77例严重乙型肝炎活动(SHB)患者和8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标本,提取其中的HBV DNA,PCR扩增测序HBcAg18-27表位...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A2限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表位HBcAg18-27V/I变异体与乙型肝炎活动的关系。方法收集77例严重乙型肝炎活动(SHB)患者和8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标本,提取其中的HBV DNA,PCR扩增测序HBcAg18-27表位编码区、HBV基因型并鉴定HLA-A2。随访SHB患者至少3个月,在随访时间点留取血标本,提取其中的HBV DNA,PCR扩增测序HBcAg18-27表位编码区,并收集单个核细胞(PBMC)行五聚体染色检测HBcAg18-27表位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的频数。结果 SHB组HBcAg18-27V的检出率为23.4%(18/77)、CHB组为4.5%(4/88),两组相比,P<0.01。随访存活的10例HBcAg18-27V SHB患者(1例PCR扩展阴性),其中4例HLA-A2阳性患者HBcAg18-27V变异为HBcAg18-27I,而5例HLA-A2阴性者随访后仍检测到HBcAg18-27V。HBcAg18-27V特异性CD8+记忆T细胞的频数高于HBcAg18-27I者。结论在HLA-A2阳性的SHB患者中,发生HBcAg18-27V向HBcAg18-27I表位漂移是HBcAg18-27V诱导的CTL免疫反应的结果;而CTL免疫反应在清除HBcAg18-27V病毒的同时,也参与了HBV相关SHB活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位 细胞毒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同种CTL识别表位的抗原肽非依赖性现象
12
作者 蔡蕾 翁秀芳 +1 位作者 梁智辉 吴雄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毒T细胞(CTL)对同种抗原的识别机制。方法用负载特定肽的T2细胞与HLA-A2阴性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共培养,激活同种反应性CTL,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观察同种反应性CTL对不同载...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毒T细胞(CTL)对同种抗原的识别机制。方法用负载特定肽的T2细胞与HLA-A2阴性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共培养,激活同种反应性CTL,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观察同种反应性CTL对不同载肽T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用负载特定抗原肽的T2细胞诱导所获得的同种反应性CTL对负载不同抗原肽的T2细胞及空载T2细胞具有同等杀伤效应。结论同种反应性CTL对同种MHC分子的识别不依赖抗原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反应细胞毒T细胞 HLA-A2 抗原肽 表位
下载PDF
肝脏疾患与药物
13
作者 P.F.D’Arcy 吕莉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83年第3期60-61,共2页
人们要得到有关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完整流行病学资料终究是困难的,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旦这些资料报道出来则是值得引起注意和传阅的。因此,有必要特别提到丹麦曾发表的一篇报道,对1968~1978年十年期间自动向丹麦药物不良反应委员会... 人们要得到有关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完整流行病学资料终究是困难的,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旦这些资料报道出来则是值得引起注意和传阅的。因此,有必要特别提到丹麦曾发表的一篇报道,对1968~1978年十年期间自动向丹麦药物不良反应委员会报告的药源性肝细胞毒反应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这篇报道已由哥本哈根赫莱福(Herlev)大学医院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损害 丹麦 ADRS 北欧 细胞毒 药物 细胞毒反应 利福霉素 利福平 氟代烃 氟烷
下载PDF
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与抑制细胞(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简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1982年第2期68-72,共5页
肿瘤发展过程中常出现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表现有体液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抑制或两种抑制同时存在。一般而言,实体瘤宿主通常是体液免疫反应正常、而T 细胞免疫反应抑制;病毒诱发的白血病两种免疫均被抑制;浆细胞瘤出现体液免疫抑制,而T ... 肿瘤发展过程中常出现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表现有体液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抑制或两种抑制同时存在。一般而言,实体瘤宿主通常是体液免疫反应正常、而T 细胞免疫反应抑制;病毒诱发的白血病两种免疫均被抑制;浆细胞瘤出现体液免疫抑制,而T 细胞功能正常。免疫抑制时,免疫监视机制遭到破坏,常导致肿瘤进行性生长及致死性转移。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体液因素;另一种是细胞因素。细胞因素有T 抑制细胞、B 抑制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Null 细胞(裸细胞)、多核白细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细胞 抑制作用 细胞 胸腺 细胞 基因互作 淋巴组织 细胞毒反应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养精Ⅲ号方对少、弱精子症肝肾亏虚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汉光 崔天盆 +4 位作者 邱荣元 胡胜军 张茂林 马肇禹 谭方兴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0-41,52,共3页
目的观察养精Ⅲ号方对少、弱精子症肝肾亏虚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60例肝肾亏虚者血清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 目的观察养精Ⅲ号方对少、弱精子症肝肾亏虚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60例肝肾亏虚者血清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进行检测。结果肝肾亏虚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IL-15分泌减少,ADCC功能下降,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经养精Ⅲ号方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养精Ⅲ号方补益肝肾填精,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肝肾亏虚 养精Ⅲ号方 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介素-15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原文传递
不同种类乙型肝炎重组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特点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忠玉 何鹏 +4 位作者 方鑫 邱少辉 梁争论 李河民 庄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乙型肝炎重组疫苗(rHB)[乙型肝炎汉逊酵母重组疫苗(rHP)、酿酒酵母重组疫苗(rSC)和CHO重组疫苗(rCHO)]诱导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特点。方法给3组小鼠(BALB/c,H-2d)分别皮下接种3种rHB3弘g,于免疫后第4、7、1... 目的比较三种乙型肝炎重组疫苗(rHB)[乙型肝炎汉逊酵母重组疫苗(rHP)、酿酒酵母重组疫苗(rSC)和CHO重组疫苗(rCHO)]诱导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特点。方法给3组小鼠(BALB/c,H-2d)分别皮下接种3种rHB3弘g,于免疫后第4、7、10、14、25和35d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NC),应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测定MNCs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斑点形成细胞数(SFC)。刺激物为多肽或HBsAg。同时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活性和小鼠血清抗-HBs水平。结果应用ELISPOT法,不同种类rHB免疫小鼠后诱导分泌IFN-γ和IL-2峰值均为10—14d;rHP诱导CTL活性(P=0.000〈0.05)和分泌IFN,7水平(P〈0.05)均显著高于rCHO和rSC,且rHP于免疫后第10天诱导CTL杀伤率最高(39.8%);rHP组诱导分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疫苗组(P〈0.05),第7和14天时,rSC组诱导产生IL-2水平均显著高于rCHO组(第7天t=4.595,P=0.001〈0.05;第14天t=5.721,P=0.000〈0、05);免疫后第7天3种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强度依次为rHP最强,rSC其次,rCHO最弱;小鼠血清抗-Ug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时间而逐渐上升,第7天时rCHO组抗体显著高于rHP组(P=0.044〈0.05),第14天时rCHO组抗体显著高于rHP组(P=0.009〈0.05)和rSC组(P=0.012〈0.05)。结论3种疫苗免疫小鼠的应答特点不同,酵母重组疫苗早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优于rCHO;rCHO的优势是诱导产生抗-HBs早,且滴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疫苗 细胞因子 酶联免疫斑点法 斑点形成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