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iostin、Notch1、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Treg/Th17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冯明 冯涛 李天艺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135-2140,共6页
目的探讨骨外膜素(Periostin)、Notch跨膜受体-1(Notch1)m RNA、维生素D(Vit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 目的探讨骨外膜素(Periostin)、Notch跨膜受体-1(Notch1)m RNA、维生素D(VitD)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AIT患者纳入AIT组,另选取同期50例无甲状腺疾病的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抗体水平,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淋巴细胞浸润程度、Treg/Th17与甲状腺功能、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受检者的Periostin、Notch1 m RNA、VitD及Treg/Th17,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eriostin、Notch1 mRNA、VitD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Treg/Th17的相关性。结果AIT组患者的CD3^(+)、CD3^(+)CD4^(+)、CD4^(+)CD25^(+)CD127^(-)、TgAb、TPOAb、TRAb水平及甲亢/亚临床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CD3^(+)(r=0.579、0.602、0.563)、CD3^(+)CD4^(+)(r=0.612、0.637、0.606)、CD~4+CD25^(+)CD127^(-)(r=0.655、0.643、0.687)与TgAb、TPOAb、TRAb呈正相关(P<0.05);AIT组患者的Periostin、Notch1 m RNA分别为(4.27±1.40)μg/L、1.73±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0.49)μg/L、1.02±0.14,VitD、Treg/Th17分别为(17.82±5.09)ng/mL、2.82±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30±3.76)ng/mL、12.36±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Periostin(r=0.792、0.811、0.737)、Notch1 mRNA(r=0.812、0.775、0.792)与CD3^(+)、CD3^(+)CD4^(+)、CD4^(+)CD25+CD127-呈正相关(P<0.05),VitD(r=-0.687、-0.753、-0.799)与之呈负相关(P<0.05),且Periostin(r=-0.823)、Notch1 m RNA(r=-0.772)与Treg/Th17呈负相关(P<0.05),VitD(r=0.745)与之呈正相关(P<0.05)。结论Periostin、Notch1 mRNA在AIT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VitD表达下调,各指标与AI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Treg/Th17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并对后续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骨外膜素 Notch跨膜受体-1 维生素D 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对抗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2
作者 李晓菲 崔芳 +3 位作者 刘菲 张瑞 史敏 李永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小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LL组和Res组,其中Res组又进一步分为low-Res(L-Res)、middle-Res(M-Res)和high-Res(H-Res)3个浓度给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悬液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脾脏和骨髓组织病理形态,RT-q 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Notch1、Hes-1、c-Myc、mi R-19b和PTEN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Hes-1、c-Myc、p-PTEN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LL组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明显增多,脾脏及骨髓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脾脏中Notch1、Hes-1、c-Myc、mi R-19b m RNA表达水平和Notch1、Hes-1、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TEN m RNA及其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白藜芦醇处理后,H-Res组以上各项指标较T-ALL组均获得逆转。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小鼠T-ALL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信号通路 小鼠
下载PDF
抑制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3
作者 张志扬 刘芬 +5 位作者 张雪鹤 房彬彬 张冀鑫 谢骞 杨毅宁 李晓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目的:探讨糖脂毒性环境中抑制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人类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的表达水平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葡萄糖和棕榈酸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体外糖脂毒性内皮细胞模型,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糖脂毒性环境中抑制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人类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的表达水平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葡萄糖和棕榈酸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体外糖脂毒性内皮细胞模型,并分为对照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对照组以及小干扰RNA(si-RNA)干预的高糖高脂+si-MALAT1组、高糖高脂+si-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si-MAPK1)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LAT1、MAPK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线粒体融合分裂、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共聚焦定位检测自噬及溶酶体相关蛋白的荧光共定位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数目;线粒体探针染色检测线粒体形态;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细胞增殖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血管形成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中新生血管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对照组的MALAT1 mRNA、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p-MAPK1)的表达水平增加,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水平下降,P均<0.05。与高糖高脂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si-MALAT1组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螯合体1(p62)、ROS、剪切后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p-MAPK1的表达水平均下降,线粒体融合蛋白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BCL-2、p-mTOR的表达水平均增加,P均<0.05;LC3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蛋白的荧光共定位阳性颗粒增加(P均<0.01),溶酶体数目减少;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均增加(P均<0.01)。与高糖高脂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si-MAPK1组内皮细胞中p-MAPK1的表达下降,p-mTOR的表达上升(P均<0.01)。结论:抑制MALAT1表达,可降低糖脂毒性环境中线粒体的自噬水平,减少内皮细胞的凋亡及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可能与调节MAPK1/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糖脂毒性 内皮细胞功能 线粒体自噬 凋亡
下载PDF
外源性瘦素通过上调星形胶质细胞GLT-1和GLAST的表达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
4
作者 陈洁 刘晨旭 +5 位作者 王春 李丽 陶伟婷 徐婧茹 唐红辉 黄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 探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瘦素低剂量组(Leptin-L组,0.5 mg/kg)、瘦素中剂量组(LeptinM组,... 目的 探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瘦素低剂量组(Leptin-L组,0.5 mg/kg)、瘦素中剂量组(LeptinM组,1 mg/kg)和瘦素高剂量组(Leptin-H组,2 mg/kg),20只/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皮层脑组织病理变化,退化神经元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皮层脑组织胶原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和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皮层脑组织胶原酸性纤维蛋白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另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Leptin组(1 mg/kg),15只/组。谷氨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皮层脑组织谷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皮层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和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GLAST、GLT-1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瘦素明显降低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1),缩小脑梗死面积(P<0.001),减轻皮层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皮层神经元损伤程度(P<0.0001),维持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形态及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表达(P<0.01),使GLT-1、GLAST表达上调(P<0.01、P<0.05),脑组织谷氨酸含量降低(P<0.01)。结论 外源性瘦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和上调GLT-1、GLAST的表达从而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GLt-1 GLASt 兴奋性毒性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BCLAF1和TCF3 RN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5
作者 倪裕丰 倪国英 杨志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和T细胞因子3(TCF3)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HCC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取得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术后,随访2年。常规行病理学...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和T细胞因子3(TCF3)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HCC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取得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术后,随访2年。常规行病理学检查,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结果HCC患者癌组织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5±0.2)和(1.9±0.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0.9±0.1)和(1.2±0.1),P<0.05】;直径>3 mm癌组织BCLAF1 RNA水平为(1.7±0.3),显著高于直径≤3 mm肿瘤【(1.3±0.2,P<0.05】;有包膜侵犯的癌组织BCLAF1 RNA水平为(1.6±0.3),显著高于无包膜侵犯肿瘤【(1.4±0.2,P<0.05】;中/低分化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TNM分期Ⅰ期和Ⅱ期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显著低于Ⅲ期肿瘤(P<0.05);有微血管侵犯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6±0.3)和(2.0±0.3),显著高于无微血管侵犯肿瘤【分别为(1.3±0.2)和(1.7±0.3),P<0.05】;有淋巴结转移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6±0.2)和(2.1±0.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别为(1.4±0.2)和(1.7±0.3),P<0.05】;随访2年,62例HCC患者生存38例(61.3%);死亡患者癌组织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7±0.3)和(2.2±0.4),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4±0.2)和(1.7±0.3),P<0.05】。结论HCC患者癌组织BCLAF1和TCF3 RNA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Bcl-2相关转录因子1 t细胞因子3 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细胞毒性T细胞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龚解其 沈卫星 陆欢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在肝细胞癌(HCC)肿瘤微环境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344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HCC患者的癌组...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在肝细胞癌(HCC)肿瘤微环境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344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HCC患者的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检测PD-1的表达,依据PD-1的表达中位数水平分为PD-1高表达和PD-1低表达,分析PD-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CC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PD-1表达于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质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1的高表达率为43.9%(151/344);HCC肿瘤组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21.8%(75/344);HCC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47.1%(162/344);肿瘤浸润CD8^(+)T细胞高密度率为45.3%(156/344)。PD-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PD-L1表达、CD8^(+)T淋巴细胞PD-L1表达、CD8^(+)T淋巴细胞密度有关(P<0.05)。PD-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0.81%,明显低于PD-1低表达患者(8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67.44%,明显低于PD-1低表达患者(8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细胞PD-L1表达、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CD8^(+)T淋巴细胞密度均为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D8^(+)T淋巴细胞中PD-L1具有较高的表达率,CD8^(+)T细胞PD-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PD-L1表达、CD8^(+)T淋巴细胞PD-L1表达、CD8^(+)T淋巴细胞密度、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可作为HCC患者辅助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CD8^(+)t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ITP患者PD-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Treg与Breg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7
作者 许腾 崔彦杰 +2 位作者 李智伟 刘红春 郝立君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44例,重度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reg细胞百分比、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等,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呈正相关(r=0.4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sPD-1和IL-17水平有所降低(P<0.05),治疗前后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下载PDF
炎调方通过PD-1/PD-L1通路抑制脓毒症大鼠T淋巴细胞衰竭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文清 王庆 +1 位作者 熊旭东 方荣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研究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T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雄性)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炎调方组。盲肠结扎穿孔(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造模后12... 目的研究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T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雄性)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炎调方组。盲肠结扎穿孔(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造模后12、24、48、72 h采集外周血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CD3^(+)、CD4^(+)、CD8^(+)比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D4^(+)及CD8^(+)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白介素-6(IL-6)在脓毒症模型组12 h分泌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降钙素原(PCT)在模型组24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炎调方组在12 h降低IL-6的水平(P<0.05),24 h时明显降低IL-6、PCT的水平(P<0.01)。模型组CD3^(+)、CD4^(+)、CD8^(+)比例早期分泌开始减少,48 h分泌达最低点(P<0.01);炎调方组在48 h时可升高CD3^(+)、CD4^(+)、CD8^(+)比例,提高CD4^(+)/CD8^(+)的比值而具体调节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功能。模型组CD4^(+)、CD8^(+)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早期24 h即表达增多(P<0.01),72 h表达最多;炎调方组24 h时即可抑制PD-1、PD-L1的表达水平而具体改善T细胞衰竭的作用。CD4^(+)的比例与CD4^(+)表面PD-1、PD-L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CD8^(+)比例与CD8^(+)表面PD-1、PD-L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脓毒症早期48 h内即出现了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功能衰竭引起的T细胞免疫抑制。炎调方能在脓毒症早期改善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L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调方 脓毒症t淋巴细胞衰竭 PD-1/PD-L1通路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在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郭道骝 钱燕群 +1 位作者 王枫 王学慧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03-1607,共5页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1(Trx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在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8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及同期16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1(Trx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在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8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及同期16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所有病人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112例,认知功能正常组56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预后不良组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rx1、RANTES水平;Spearman法分析脑梗死病人血清中Trx1、RANTES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对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Trx1、RANTES水平对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血清Trx1水平显著降低[(6.78±1.62)μg/L比(11.05±1.89)μg/L,P<0.05],RANTES水平明显升高[(35.12±4.84)ng/L比(23.51±3.28)ng/L,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6.02±1.59)μg/L比(8.30±1.68)μg/L,P<0.05],RANTES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38.57±5.25)ng/L比(28.22±4.02)ng/L,P<0.05];与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明显降低[(5.42±1.55)μg/L比(7.96±1.68)μg/L,P<0.05],血清RANTES水平显著升高[(38.58±5.29)ng/L比(32.12±4.45)ng/L,P<0.05];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s=0.40,P<0.05),RANTES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s=−0.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Trx1是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脑梗死区域、RANTES是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rx1、RANTES、二者联合诊断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4、0.97,二者联合诊断均优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Trx1)=4.00,P<0.001;Z_(二者联合-RANTES)=2.03,P=0.021)。结论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降低,RANTES水平升高,二者均与认知功能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硫氧还蛋白1 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 认知功能 预后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10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基于Wnt/β-连环蛋白通路探究金天格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小鼠MC3T3E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婷 刘丹 +1 位作者 贠丹丹 耿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44-747,753,共5页
目的:探讨金天格通过调节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50 ng/ml TNF-α)、L-金天格组(50 ng/ml T... 目的:探讨金天格通过调节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50 ng/ml TNF-α)、L-金天格组(50 ng/ml TNF-α+10^(-6) g/L金天格)、M-金天格组(50 ng/ml TNF-α+10-5 g/L金天格)、H-金天格组(50 ng/ml TNF-α+10^(-4) g/L金天格)、Dickkopf-1(DKK-1)组(50 ng/ml TNF-α+10 ng/ml 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KK-1)、H-金天格+LiCl组(50 ng/ml TNF-α+10^(-4) g/L金天格+20μmol/L 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Cl)。用CCK-8试剂盒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进行检测,用Western blot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细胞活性、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IL-1β、IL-6水平以及B细胞淋巴瘤(Bax)、β-catenin、转录因子7样2(TCF7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TNF-α组比较,L-金天格组、M-金天格组、H-金天格组、DKK-1组细胞活性及Bcl-2、PD-L1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IL-1β、IL-6水平以及Bax、β-catenin、TCF7L2、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H-金天格组比较,H-金天格+LiCl组细胞活性及Bcl-2、PD-L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IL-1β、IL-6水平以及Bax、β-catenin、TCF7L2、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金天格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减轻TNF-α诱导的MC3T3E1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 肿瘤坏死因子-Α MC3t3E1细胞 WNt/Β-CAtENIN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小鼠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和血清SAA变化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预测
12
作者 郝剑 温雪丽 +2 位作者 荣伟强 张斌 苏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60例为观察组,轻症肺炎50例为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8例为健康组...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60例为观察组,轻症肺炎50例为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8例为健康组。检测心肌损伤指标、免疫球蛋白(Ig)、淋巴细胞亚群(CD^(+))、动脉血气及乳酸清除率。分析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各指标对急性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CD3^(+)、CD4^(+)、Th1/Th2、IgA、IgM、IgG、氧分压(PaO 2)低于健康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AA、CD8^(+)、CD19^(+)、CD23^(+)、CD40^(+)、乳酸清除率高于健康组,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SAA、CD8^(+)、CD3^(+)、CD4^(+)、Th1/Th2是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和SAA联合预测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和血清SAA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tH1/tH2细胞 SAA 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和Toll样受体4表达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张燕 刘健 +1 位作者 黄富琴 王烜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8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纳入转阴组(n=88),未进行驱梅治疗者纳入梅毒组(n=45),接受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者纳入固定组(n=64)。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5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LR4、NLRP3 mRNA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各组PBMCs中TLR4、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梅毒组>转阴组>对照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1β、IL-4、IL-10及IL-18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LR4、NLRP3 mRNA表达与IFN-γ、IL-2呈正相关,与IL-1β、IL-4、IL-10、IL-18呈负相关(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NLRP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tOLL样受体4 梅毒血清固定 相关性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相关细胞因子
下载PDF
PD-1检测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王玉巧 卢晓航 +5 位作者 何琼 李燕 高媛媛 杨腊梅 马春霞 高小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检测PD-1表达量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和部分细胞因子分析,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方法 选取符合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欧洲重症医学会(SCCM/ESICM)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定义Sepsis-3诊断标准,并且符合入组条件的68例患者,根... 目的 检测PD-1表达量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和部分细胞因子分析,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方法 选取符合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欧洲重症医学会(SCCM/ESICM)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定义Sepsis-3诊断标准,并且符合入组条件的68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其中脓毒症组30例,脓毒症休克组38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通过ELISA法检测PD-1,抽取外周血送检,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辅助淋巴细胞CD4^(+)与T抑制淋巴细胞CD8^(+))、降钙素原、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的PD-1较脓毒症组表达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细胞计数、CD4^(+)、CD8^(+)、CD4^(+)/CD8^(+)较脓毒症组低(P<0.05);2组患者的感染指标降钙素原及炎症指标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较脓毒症组检测值更高(P<0.05);总T淋巴细胞相比,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住ICU时间、14天病死率、28天病死率均较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5);PD-1表达水平、CD4^(+)T细胞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即出现免疫抑制,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免疫抑制更严重,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IGF-1介导MAPKs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15
作者 李冬 董晓俊 徐成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GF-1(0、5、10、20 ng/mL)培养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ARS)染色检测ALP活性、钙盐沉积情况,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对数期细胞分为空白组、IGF-1组、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PD+IGF-1组、p38通路抑制剂(SB202192)组、SB+IGF-1组,qRT-PCR法检测成骨特性因子RUNX2、成骨分化特异性因子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IGF-1组ALP显色加深,ALP活性升高,钙盐结节形成增多,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ERK、p38、JNK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剂量效应(P<0.05)。与空白组比较,PD组、SB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与IGF-1组比较,PD+IGF-1组、SB+IGF-1组C3H10T1/2细胞RUNX2、OPN、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IGF-1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C3H10t1/2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TLR4 mRNA及血清cTnT、尿酸水平变化分析
16
作者 云俊杰 徐影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1(SOCS-1)、Toll样受体4(TLR4)mRNA水平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尿酸水平变化。方法收集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70例,COPD稳定期(组)患者40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1(SOCS-1)、Toll样受体4(TLR4)mRNA水平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尿酸水平变化。方法收集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70例,COPD稳定期(组)患者4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TLR4 mRNA水平及血清cTnT、尿酸浓度;行肺功能检查并记录相关指标(FEV1、FEV1%、FEV1/FVC%)。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1 a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TLR4 mRNA水平、血清cTnT、尿酸浓度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SOC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组、对照组,TLR4 mRNA水平及血清cTnT、尿酸浓度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均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FEV1、FEV1%、FEV1/FVC%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EV1/FV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水平及血清cTnT、尿酸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预后不良组SOCS-1 mRNA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LR4 mRNA水平及血清cTnT、尿酸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TLR4 mRNA水平及血清cTnT、尿酸联合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SOCS-1低表达,TLR4、cTnT、尿酸高表达,且与肺功能水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1 toll样受体4 心肌肌钙蛋白t 尿酸 预后
下载PDF
CC类趋化因子受体2、Th1/Th2细胞在IgA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朱建萍 何玲慧 向勇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检测IgA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的表达和辅助性T细胞1/2(helper T cell 1/2,Th1/Th2)的含量,并观察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检测IgA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的表达和辅助性T细胞1/2(helper T cell 1/2,Th1/Th2)的含量,并观察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脂多糖+改良牛血清白蛋白+四氯化碳法构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模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和IgA沉淀,计算胶原纤维占肾组织百分比,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蛋白质印迹测定肾组织CCR2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和Katafuc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CR2、血清IL-4水平、Th2细胞含量及IL-4/IFN-γ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Th1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R2和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Katafuchi评分呈正相关(P<0.05);IFN-γ水平与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Katafuch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CR2和Th1/Th2失衡参与IgA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拮抗CCR2和调节Th1/Th2平衡有可能减轻Ig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辅助性t细胞1/2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TH1、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白峰 张小雷 李倩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730-733,738,共5页
目的分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HRZE/10HRE治疗,根据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HRZE/10HRE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78)与无效组(n=30)。比较两组胸腔积液的TH1、TH17、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胸腔积液TH1、TH17、TNF-α、IFN-γ、IL-17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TH1、TH17、TNF-α、IFN-γ、IL-17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无效组胸腔积液的TH1、TH17、TNF-α、IFN-γ、IL-17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61、5.688、6.726、5.891、7.14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H1、TH17、TNF-α、IFN-γ、IL-17水平升高均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TH1、TH17、TNF-α、IFN-γ、IL-17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93、0.836、0.817、0.856(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与胸腔积液TH1、TH17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辅助性t淋巴细胞1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亮 李祥 +2 位作者 高志涛 贾慧婕 赵铁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增多,减轻小鼠肿瘤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西达本胺
下载PDF
淫羊藿苷在炎症环境下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月 王雨菲 +2 位作者 刘婉晴 董明 牛卫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09-371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慢性根尖周炎是常见的炎症性骨破坏疾病之一,淫羊藿苷可以促进成骨分化、抑制骨吸收,可能对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骨破坏起到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在脂多糖刺激的炎症环境下淫羊藿苷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 背景:研究表明慢性根尖周炎是常见的炎症性骨破坏疾病之一,淫羊藿苷可以促进成骨分化、抑制骨吸收,可能对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骨破坏起到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在脂多糖刺激的炎症环境下淫羊藿苷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脂多糖刺激MC3T3-E1细胞建立体外炎症环境,采用CCK-8检测脂多糖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及作用时间;CCK-8检测在1μg/mL脂多糖刺激下淫羊藿苷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碱性磷酸酶染色、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环境下淫羊藿苷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环境下淫羊藿苷对MC3T3-E1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CCK-8结果显示,淫羊藿苷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0.1μg/mL;②在炎症环境下,淫羊藿苷增强了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促进了成骨细胞分化;③与脂多糖组相比,脂多糖+淫羊藿苷组成骨相关因子碱性磷酸酶、Runx2表达升高;④与脂多糖组相比,脂多糖+淫羊藿苷组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下降;⑤结果提示,脂多糖能导致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减弱并加重炎症反应,淫羊藿苷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细胞 淫羊藿苷 慢性根尖周炎 脂多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