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布依族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跃生 郭光武 +3 位作者 戎聚全 罗载刚 林世英 刘爱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0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和保存贵州布依族B淋巴母细胞株。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霉素A法。结果:建立了7株永生细胞,供血者身体健康且三代均为布依族。结论:建立永生细胞株可长期保存布依族独特的基因组,为民族起源、演进及... 目的:建立和保存贵州布依族B淋巴母细胞株。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霉素A法。结果:建立了7株永生细胞,供血者身体健康且三代均为布依族。结论:建立永生细胞株可长期保存布依族独特的基因组,为民族起源、演进及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提供细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 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多样性 布依族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永生
2
作者 杨秀芝 宋晖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1999年第12期40-42,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表明癌是由长久积累的破坏正常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多重变异所引发,不同类型的癌可能都在同一基因上发生变异。近来研究提示:端粒酶的激活机制可能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细胞永生的必要条件或者可使... 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表明癌是由长久积累的破坏正常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多重变异所引发,不同类型的癌可能都在同一基因上发生变异。近来研究提示:端粒酶的激活机制可能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细胞永生的必要条件或者可使细胞无限增生。故此,本文就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永生之间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1 端粒及其功能Muller与McClintock分别在30年代首次和40年代发现染色体未端即端粒对维持染色体稳定具有重要作用。80年代,随着生物学发展,对纤毛虫Tetrahymena中大量端粒研究表明:纤毛虫T端粒是由5’GGGGTT3’短片段前后重复排列组成,由于其重复程度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细胞永生 肿瘤
下载PDF
中国儿童孤独症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青杰 李丹 +7 位作者 马芬 封江彬 田文雁 王晓维 陆雪 陈德清 陈晓宁 沈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 目的试图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孤独症患者家系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66个原发性孤独症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将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并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建系成功孤独症病例60例,父母成功132例,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100%,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建系前后遗传是稳定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孤独症患者永生细胞系,可为进一步研究孤独症的分子水平发病机理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EB病毒 永生细胞 B淋巴细胞 遗传学
下载PDF
大鼠血管纹边缘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敏 孔维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纹边缘细胞(Marginal Cells,MC)的永生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C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取3~5日龄大鼠的耳蜗侧壁组织进行MC的原代培养,经选择性消化、差异性贴壁等手段纯化MC后,将MC和SV40在无血清DMEM条件下共培养三天,...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纹边缘细胞(Marginal Cells,MC)的永生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C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取3~5日龄大鼠的耳蜗侧壁组织进行MC的原代培养,经选择性消化、差异性贴壁等手段纯化MC后,将MC和SV40在无血清DMEM条件下共培养三天,经2%新生牛血清选择培养三天,通过形态学的变化及增殖能力的变化粗筛出MC系;通过观察MC系的形态、生长特征,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检测SV40T抗原、IsK,细胞记数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生长情况及染色体倍型,软琼脂培养、裸鼠致瘤实验等鉴定MC-C3系。结果MC-C3系基本保持了原代MC的表型特征:多角形外观、细胞间连接紧密,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dome形成能力等形态、生长特征;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表达双阳性;不同世代的MC-C3均有SV40T抗原、IsK的表达。MC-C3为二倍体细胞。软琼脂培养和裸鼠致瘤实验阴性。该系目前已培养5月,超过20代,传代时间为4~5天,传代比例为1:2~3。液氮中保存有不同世代的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建立了大鼠边缘细胞的永生细胞系,初步鉴定表明MC-C3基本保留了原代边缘细胞的表型特征,又不具有瘤细胞的特征。为边缘细胞功能的研究,特别是电生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细胞 永生细胞 猿猴肉瘤病毒(SV40) IsK
下载PDF
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封江彬 陆雪 刘青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 建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外周血永生细胞系以保存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特有的基因组资源 ,为进一步探讨性腺发育不全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 收集 4 0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外周血样品 ,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 ,把患者外周血B淋... 目的 建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外周血永生细胞系以保存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特有的基因组资源 ,为进一步探讨性腺发育不全的发生机理提供材料。方法 收集 4 0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外周血样品 ,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 ,把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淋巴母细胞系 ;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建系成功 4 0例 ,所有建成的细胞系冻存后复苏成功率 10 0 % ,核型和DNA分析表明建系前后遗传是稳定的。结论 性腺发育不全患者永生细胞系的建立 ,为进一步研究性腺发育不全导致的不育症分子水平发病机理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发育不全 EB病毒 永生细胞
下载PDF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细胞系的整合和表达研究
6
作者 于萍 刘瑾 +6 位作者 张立 李胜富 步宏 李幼平 程惊秋 陆燕蓉 龙丹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0-772,共3页
目的检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在猪细胞长期传代过程中的基因整合和表达。方法通过提取已建立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 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 s)永生细胞系的DNA及细胞总RNA,用PCR、RT-PCR方法检测PERV前病毒gag、po l和env基因的... 目的检测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在猪细胞长期传代过程中的基因整合和表达。方法通过提取已建立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 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 s)永生细胞系的DNA及细胞总RNA,用PCR、RT-PCR方法检测PERV前病毒gag、po l和env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并对PERV的亚型进行鉴定。结果从原代BM I-M SC s至连续传代到150、180代的BM I-M SC s细胞基因组中都检测到了PERV前病毒DNA的整合及其mRNA的表达,PERV亚型为PERV-A、B型。结论PERV在BM I近交过程中及猪细胞体外长期传代过程中均未消失,PERV基因已经整合入其天然宿主的基因组内并能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 永生细胞 异种器官移植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晓琴 马瑛 +3 位作者 谢刚 陈丽娟 潘长清 张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癌前病变组病人69例,宫颈癌组病人51例。对比两组病人的BAG3、P16水平,将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P16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联合检测效能。结果宫颈癌组病人的BAG3(2.74±0.37)水平、P16(1.45±0.38)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BAG3(1.70±0.51)、P16(0.5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和P1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组的BAG3(1.01±0.24)水平低于CINⅡ组BAG3(1.78±0.79)和CINⅢ组的BAG3(2.33±0.88),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的P16(0.21±0.06)水平低于CINⅡ组P16(0.45±0.10)和CINⅢ组的P16(0.72±0.17)水平,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于宫颈癌的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P16、BAG3表达增加,BAG3蛋白、P16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于病人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癌前病变 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 联合检测 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
下载PDF
中国白裤瑶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余跃生 郭光武 +4 位作者 戎聚全 罗载刚 邱祥智 刘爱华 林世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 建立和保存白裤瑶B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 ,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含有 4 4株永生细胞的白裤瑶永生细胞库。供血者身体健康 ,三代均为白裤瑶。结论 建立永生细胞库 ,可永... 目的 建立和保存白裤瑶B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 ,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含有 4 4株永生细胞的白裤瑶永生细胞库。供血者身体健康 ,三代均为白裤瑶。结论 建立永生细胞库 ,可永久保存白裤瑶特有的基因组 ,为民族起源、演进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细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 EB病毒 遗传多样性 白裤瑶 瑶族
下载PDF
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及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广超 黎明 +4 位作者 杨敬源 孙良先 刘涛 唐莉娜 吴玛莉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细胞永生化及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对阐明不同人群或个体在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以及药物和疫苗敏感性方面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细胞永生化及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可以解决人类遗传资源的获取所... 细胞永生化及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对阐明不同人群或个体在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以及药物和疫苗敏感性方面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细胞永生化及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可以解决人类遗传资源的获取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从而为基因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本文介绍了细胞永生化和建立永生细胞库的原因、方法及与遗传资源的关系,和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永生细胞 细胞永生 基因组多样性 遗传资源 基因工程 抵抗力 易感性
下载PDF
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及几种EB病毒转化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苏瑛 张海军 +3 位作者 徐春宏 单云峰 单祥年 史庭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7-450,共4页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系患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且研究发现患者中均具有线粒体DNA12SRNAA1555G突变,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之一,在该家系的建系过程中使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建系结果分别为:微量全血法1株,冻存全血法1株,冻存白细胞法14株及环孢霉素A(CyA)法36株,共计52株。文章就建系工作及这4种转化方法作一简单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永生细胞 非综合征耳聋
下载PDF
海南省黎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冬娜 区采莹 +3 位作者 陈路 胡达吉 李晓军 邢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7,共3页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建立了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该库共含有54株“润黎”永生细胞株,供血者均身体健康,且三代无与不同民族或不同支系通婚史。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有亲缘关系者仅占...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建立了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该库共含有54株“润黎”永生细胞株,供血者均身体健康,且三代无与不同民族或不同支系通婚史。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有亲缘关系者仅占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南 黎族 永生细胞
下载PDF
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晓红 杨泽 +5 位作者 孙玉茹 吕泽平 郑陈光 韦勇 唐雷 胡才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建立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 ,为长寿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 用 EB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转染长寿老人外周血 B淋巴细胞 ,采用 2 0 % FBS RPMI1 640培养液 ,配合环胞霉素 A和 PHA,置 37℃ 5% CO2 培养箱内培... 目的 建立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 ,为长寿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 用 EB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转染长寿老人外周血 B淋巴细胞 ,采用 2 0 % FBS RPMI1 640培养液 ,配合环胞霉素 A和 PHA,置 37℃ 5% CO2 培养箱内培养。及时加液或少量换液 ,当细胞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分瓶传代 ,分瓶传代到 1 6瓶及以上予以冻存 ,之后复苏以证明冻存成功情况。结果 成功地对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家庭的 2 4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其中 ,百岁老人 6株 ,90~ 99岁老人 1 2株 ,长寿老人≤ 66岁的直系亲属 6株。结论 所有建成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 1 0 0 %。经染色体 G显带分析未见异常 ,表明建立细胞株的方法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长寿老年人 永生细胞 巴马
下载PDF
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陈光 龙桂芳 +13 位作者 杨泽 吕泽平 梁积英 潘尚领 吴建洲 胡才友 韦勇 李旭 陈进超 许代娣 史晓红 孙玉茹 庞国防 阳初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建立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方法 :使用 EB病毒转化外周血 B淋巴细胞方法。结果 :建立了长寿者外周血细胞转化永生细胞株的方法 ,转化成功率 77.4 %。建立了 65株长寿老人、直系亲属永生细胞株及长寿老人资料库... 目的 :建立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方法 :使用 EB病毒转化外周血 B淋巴细胞方法。结果 :建立了长寿者外周血细胞转化永生细胞株的方法 ,转化成功率 77.4 %。建立了 65株长寿老人、直系亲属永生细胞株及长寿老人资料库和完整的细胞株档案。结论 :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为永久保存细胞系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巴马长寿乡壮族 长寿老人 永生细胞 建立
下载PDF
中国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雅丽 王琦 +8 位作者 史忠诚 刘岸 张钰 黄小义 黄承滨 陈白滨 杨焕杰 傅松滨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7-158,共2页
本文采用EBV(Epstein Barr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 ,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A)抑制T淋巴细胞 ,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 ,其中鄂温克族49株 ,鄂伦春族40株 ,达斡尔族51株 ... 本文采用EBV(Epstein Barr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 ,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A)抑制T淋巴细胞 ,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 ,其中鄂温克族49株 ,鄂伦春族40株 ,达斡尔族51株 ,总计140株。永久保存我国特有民族的基因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细胞 EBV 少数民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下载PDF
建立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冬娜 区彩莹 陈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加环胞霉素A 法,建立了含54 株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男性56% ,女性44% ),有亲缘关系者占13% 。供血者身体健康,三代无与其他民族或支系通婚史。
关键词 永生细胞 黎族 人类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B细胞及永生B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强 李晶 房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57-1758,179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永生B细胞(CD19+CD23+)及B细胞(CD19+)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在病程急性期,病程1、3、6个月分别采集30例IM患儿外周静脉血2mL,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M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永生B细胞(CD19+CD23+)及B细胞(CD19+)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在病程急性期,病程1、3、6个月分别采集30例IM患儿外周静脉血2mL,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M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9+CD23+及CD19+分子表达。结果IM患儿急性期CD19+CD23+[(0.24±0.13)%]及CD19+[(3.89±1.32)%]细胞明显降低,与其余各期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01);随时间推移及感染控制CD19+CD23+及CD19+逐渐升高,但病程1个月[CD19+CD23+(0.68±0.32)%,CD19+(8.63±2.15)%]仍低于病程3个月[CD19+CD23+(1.60±0.51)%,CD19+(15.27±3.92)%]、病程6个月[CD19+CD23+(1.30±0.50)%,CD19+(14.60±4.80)%]及健康对照组[CD19+CD23+(1.35±0.42)%,CD19+(18.91±3.53)%](Pa<0.001);病程3个月、6个月CD19+CD23+及CD19+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病程3个月和6个月CD19+CD2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但CD19+仍低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a<0.001)。结论IM患儿急性期存在继发性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并持续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较长时间,该结果为临床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IM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探索正常免疫个体永生B细胞被有效控制的机制提供了一个人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B细胞 永生B细胞
下载PDF
中国海南岛3个黎族主要支系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冬娜 应大君 +3 位作者 区采莹 陈路 褚嘉祐 薛雅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8,9,共4页
目的:建立侾黎、杞黎、本地黎3个黎族主要支系的永生细胞库。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环胞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系。结果:成功地对侾黎、杞黎、本地黎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侾黎66株,杞黎76株,本地... 目的:建立侾黎、杞黎、本地黎3个黎族主要支系的永生细胞库。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加环胞霉素A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永生细胞系。结果:成功地对侾黎、杞黎、本地黎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侾黎66株,杞黎76株,本地黎54株,共196株。结论:侾黎、杞黎、本地黎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使特有的黎族基因组得到系统地、永久地保存,并为分析其遗传学差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黎族 永生细胞 细胞 遗传学 少数民族 EB病毒
下载PDF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小琴 褚嘉祐 +6 位作者 林克勤 陶玉芬 俞建昆 史磊 史荔 于亮 石铁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民族 永生细胞 支原体 EB病毒
下载PDF
广东高本底辐射地区老年居民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雪 封江彬 +3 位作者 陈德清 查永如 邹剑明 刘青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共4页
目的 建立辐射高本底地区老年居民外周血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高本底居民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开展天然本底辐射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20例高本底地区老年男性居民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 目的 建立辐射高本底地区老年居民外周血永生化细胞系,以保存高本底居民特有的基因组资源,为进一步开展天然本底辐射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20例高本底地区老年男性居民的外周血样品,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冻存复苏后,进行细胞活性检测和排除细菌、支原体污染,并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其建系前后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成功建立20例40株细胞株,所有建成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成功率为100%.活性细胞大于90%,无细菌和支原体污染,G显带分析结果为转化后第20代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未发生改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高本底地区老年居民永生细胞系在遗传学特性上是稳定的,可用于进一步的天然本底辐射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高本底地区 老年居民 EB病毒 永生细胞 B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47例染色体异常患者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世秀 王应太 +7 位作者 杨艳丽 李怡 黄飞飞 郝冰涛 王兆才 朱文玉 司艳梅 王亚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采用 4种不同的血细胞 /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比率系列转染冻存血方法建立永生淋巴细胞株 ,建株成功率达 97 87% ,并成功地对 4 7例染色体异常患者建立了永生淋巴细胞株 。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患者 永生淋巴细胞 EB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