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DC的获取与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的表达
1
作者 李军 冯志华 +3 位作者 李光玉 牟丹蕾 王平忠 徐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066-1068,i0018,共4页
目的:证实体外诱导分化的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高效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 目的:证实体外诱导分化的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高效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2 h后接种于完全培养液中,并加入rhGM-CSF、rhIL-4刺激分化,共培养7天,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DC表面特异性标志DC-SIGN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荧光染色,检测DC-SIGN的表达。结果:经诱导产生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高表达DC特异性标志物DC-SIGN。结论:GM-CSF与IL-4联合刺激PBMC可分化为DC,且高表达DC-SIGN,为后续研究DC-SIGN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异性细胞黏附分子-3结合整合素因子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整合素β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董蕾 吴强 +2 位作者 丁向东 汪渊 杨枫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整合素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TMA)作为实验平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SACC和11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和整合素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TMA)作为实验平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SACC和11例“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ACC组织中ESM-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整合素β1表达较涎腺“正常”组织显著增强(P<0.01),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侵犯神经呈正相关(P<0.05);SACC组织ESM-1和整合素β1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结论SACC组织中ESM-1和整合素β1的表达上调,二者可能相互协同,共同参与了SAC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原位分子杂交
下载PDF
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髓鞘碱性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仇珺 林生君 +2 位作者 王胜芳 严兴国 徐文武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效果及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通腑通络开窍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情况及血清神经因子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峰流速、MCA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CA峰流速、MCA平均流速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MBP、NS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接近(P>0.05)。结论:对风痰瘀阻型ACI患者实施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可有效减轻其病情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流及血清神经因子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通腑通络开窍汤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分子靶点在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晓军 王艳芬 刘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1-335,共5页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使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成为了现实。分子病理诊断结果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的前提。然而,由于分子学技术的高昂成本及其对组织标本和实验室标准的严格要求制约了分子病理检测的广泛开展。...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使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成为了现实。分子病理诊断结果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的前提。然而,由于分子学技术的高昂成本及其对组织标本和实验室标准的严格要求制约了分子病理检测的广泛开展。因此,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寻找便捷的筛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最近,随着一些突变特异性抗体的相继出现和应用,使得免疫组化成为一种有效的特异性分子靶点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肺癌 腺癌 免疫组化 异性抗体 分子 靶点
下载PDF
血清ESM-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敏 张小楠 +3 位作者 高秀娟 鞠思敏 李玉柱 周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73例为肺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SM-1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本...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73例为肺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SM-1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ESM-1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预后因素对生存时间的意义。结果 肺癌组血清ES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阈值为18.34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敏感度为86.3%,特异性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82.1%;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血清ESM-1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有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ESM-1高水平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ESM-1水平低的NSCLC患者(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P=0.013)、TNM分期(P=0.001)、ESM-1水平(P=0.003)相关,但与年龄(P=0.752)、性别(P=0.393)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HR:0.173,95%CI:0.040~0.739,P=0.018)、TNM分期(HR:2.046,95%CI:1.166~3.589,P=0.013)、ESM-1水平(HR:2.466,95%CI:1.012~6.661,P=0.049)是NSCLC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NSCLC患者预后的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诊断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克宇 王会民 张重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9例足月HIE患儿(HIE组,其中轻度11例,中度32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9例足月HIE患儿(HIE组,其中轻度11例,中度32例,重度16例)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健康对照组)出生24 h内血清sICAM-1和NSE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HIE患儿血清sICAM-1和NSE的相关性。结果 HIE组血清sICAM-1和N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IE各组sICAM-1和NSE水平随HIE程度加重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各组血清sICAM-1和NSE呈正相关(轻度、中度、重度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0.814、0.827,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NSE水平可作为判断HIE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罗爱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0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水平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5例足月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18例),同时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检测血清HIF-1α、NSE、ICAM-1水平,分析其表达与HIE患儿病情的关系,研究HIF-1α、NSE、ICAM-1检测对HIE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HIF-1α、NSE、ICAM-1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显著低于中度组,而中度组又低于轻度组(P<0.05);血清HIF-1α、NSE、ICAM-1水平与HIE患儿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HIF-1α、NSE、ICAM-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IF-1α、NSE、ICAM-1预测HIE患儿预后不良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1、0.850、0.817。结论血清HIF-1α、NSE及ICAM-1水平与HIE患儿病情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估患儿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因子-1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表达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泉源 严礼琴 郭小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病理学特点。方法移植肾病人20例,根据移植肾术后排异情况分为正常组和排异组,每组各10例,记录不同肾组织的ICAM-1与ESM-1和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正常... 目的探讨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病理学特点。方法移植肾病人20例,根据移植肾术后排异情况分为正常组和排异组,每组各10例,记录不同肾组织的ICAM-1与ESM-1和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持续改善直至恢复正常水平,排异组在出现排斥后出现移植肾功能下降,两组术后1天、3天、7天与1个月的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肾组织的ICAM-1与ES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和90.0%,排异组分别为10.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肾排斥反应比较常见,ICAM-1与ESM-1病理学表达阳性率与排斥反应程度相关,与肾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排斥反应 细胞黏附因子-1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下载PDF
整合素α_5β_1与CD44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韩其政 郭其森 +1 位作者 贾慧 亓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563-1566,共4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对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pearman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整...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与CD44s在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对各指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pearman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和CD44s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0%和30.77%,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s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腺癌,表达率分别为46.87%和14.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NSCLC组织中CD44s的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23.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与CD44s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s=0.502,P<0.001)。结论:整合素α5β1和CD44s在NSCLC的表达呈正相关,是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整合素Α5Β1 CD44S 细胞肺癌(NSCL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型凝集素受体及其下游效应分子CARD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霍成 张孝堂 杨斌健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4-99,137,共7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型凝集素受体(CLR)及其下游效应分子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国药同煤总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45名...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型凝集素受体(CLR)及其下游效应分子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国药同煤总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45名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sDC-SIGN)和CARD9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sDC-SIGN与CARD9表达的关系。入组直肠癌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计算3年总生存(OS)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清sDC-SIGN和CARD9表达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DC-SIGN和CARD9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sDC-SIGN表达水平降低,血清CARD9表达水平升高,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的血清sDC-SIGN与CARD9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43,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血清sDC-SIG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CARD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DC-SIGN低表达组的3年OS率显著低于sDC-SIGN高表达组,CARD9高表达组的3年OS率显著低于CARD9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sDC-SIGN和CARD9均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DC-SIGN和CARD9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均大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P均<0.05)。结论血清sDC-SIGN和CARD9表达水平均与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且血清sDC-SIGN低表达及血清CARD9高表达均提示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较差,其可能成为直肠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新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可溶性树突状细胞异性细胞黏附分子3结合整合素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3与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非整合素的细胞间黏附分子体外结合能力研究
11
作者 苏惠春 罗阳 +4 位作者 刘笑纯 韩悦 温禾 姚煦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的 检测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非整合素的细胞间黏附分子(DC-SIGN)转染的HEK293T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MDDC)膜表面DC-SIGN受体对转谷氨酰胺酶3(TG3)的识别和摄取能力。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融合有DC-SIGN基因片段及... 的 检测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非整合素的细胞间黏附分子(DC-SIGN)转染的HEK293T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MDDC)膜表面DC-SIGN受体对转谷氨酰胺酶3(TG3)的识别和摄取能力。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融合有DC-SIGN基因片段及真核表达载体pGCMV-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制备DC-SIGN-EGFP-HEK293T细胞;通过磁珠阴性分选出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并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获得MDDC。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的HEK293T细胞及MDDC上DC-SIGN受体对TG3蛋白的识别和摄取,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不加入Alexa Fluor-647染料标记的TG3)和阴性对照组(仅加入Alexa Fluor-647染料)。结果 TG3与HEK293T和MDDC细胞孵育3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均显示,TG3可以被HEK293T及MDDC细胞上DC-SIGN受体识别并结合摄取入细胞内,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G3与MDDC的结合可被DC-SIGN 阻断抗体部分阻断。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见HEK393T或MDDC细胞对TG3的识别和结合。结论 TG3可以作为一种自身抗原被DC-SIGN受体识别、结合,并被介导摄取进入树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自身抗原 外源凝集素类 c型 模式识别 转谷氨酰胺酶3 树突 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样蛋白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青 王宣军 +2 位作者 吴秀丽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样蛋白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的编码基因连接在补体C3d基因的下游 ,构建融合基因 ,再将此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此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检测小鼠体内的抗体和N...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样蛋白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的编码基因连接在补体C3d基因的下游 ,构建融合基因 ,再将此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此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检测小鼠体内的抗体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 小鼠体内产生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而且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增强。结论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样蛋白可能具有抑制NK细胞的活性 ,在被特异性抗体识别和结合后 ,这种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蛋白 NK细胞活性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体内 异性抗体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补体C3d 克隆 重组质粒
下载PDF
细胞黏附力和黏附分子对癌侵袭性影响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洪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057-2060,共4页
在癌细胞脱离原发灶、移动并附着远处器官等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黏附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至少有两个细胞黏附系统共同参与细胞连接,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程度及功能活性状态直接影响着癌细胞的脱离和再附着.细胞黏附的... 在癌细胞脱离原发灶、移动并附着远处器官等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黏附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至少有两个细胞黏附系统共同参与细胞连接,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程度及功能活性状态直接影响着癌细胞的脱离和再附着.细胞黏附的力学强度既可以用力来定义也可以用能量来定义,细胞黏附的分子基础是受体与其特异性配体间的结合,近年随着流动腔和微吸管技术的相继引入,有关受体配体结合动力学的研究已经由三维转到二维水平,这有助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力学-化学耦合作用的内在规律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对认识癌细胞转移等某些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细胞转移 黏附 影响的研究 侵袭性 分子生物学机理 病理生理过程 力学强度 分子水平 异性配体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正飞 郝斌 +3 位作者 杨涛 曹文东 皮兴涛 续慧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18-419,共2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抗磷脂抗体Canti-phosphoslipid antibody,APA)阳性,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细胞黏附分子-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清诱导 氟伐他汀 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动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
下载PDF
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淑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发育内皮基因1(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特异性过敏患儿外周血标本,利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分选嗜酸性粒细胞,用Del-1、抗Del-1抗体或白细胞介... 目的研究发育内皮基因1(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特异性过敏患儿外周血标本,利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分选嗜酸性粒细胞,用Del-1、抗Del-1抗体或白细胞介素17(IL-17)处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M-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l-1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上升(P<0.05);Del-1与IL-17共同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单独IL-17处理组下降(P<0.05);但在非嗜酸性粒细胞中,Del-1或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1可调节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ICAM-1表达,提示Del-1可能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特异性过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内皮基因1 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介素17 异性过敏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6
作者 杨鑫 冯永红 胡忠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所致的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已感染MTB。MTB感染后的免疫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此过程中宿主的抗原呈递细胞起决定性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所致的结核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已感染MTB。MTB感染后的免疫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此过程中宿主的抗原呈递细胞起决定性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最有力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既能启动初始免疫应答,也能负向调控免疫反应,在抗MTB感染中起核心作用。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 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DC上主要的MTB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与MTB免疫逃避和在体内的潜伏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细胞黏附分子-3 细胞异性 树突状细胞 整合素 Th2型免疫反应 MTB感染 抗原呈递细胞
原文传递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及外周血IL-4和sVCA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董萍云 魏春波 +1 位作者 王莹莹 荣在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4-675,共2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对30例吸入组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IL-4和sVCAM-1的血清水平。结果病例组经特异性免疫治疗...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对30例吸入组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IL-4和sVCAM-1的血清水平。结果病例组经特异性免疫治疗3个疗程,有效率83.33%。病例组治疗前IL-4和sVCAM-1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经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浓度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和0.001)。sVCAM-1与IL-4血清浓度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68,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安全有效。IL-4和sV-CAM-1可作为监测慢性荨麻疹病情变化指标之一。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达到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异性免疫治疗 白介素-4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抗肿瘤新药厄洛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东 张晓彤 李龙芸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抗肿瘤新药 靶向治疗 细胞肺癌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肿瘤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机制 生物学环节 异性阻断 恶性肿瘤 分子水平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细胞分子发病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素琴 张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细胞发生 分子发病机制 吸入变应原 感染性炎症 黏膜组织 鼻腔黏膜 异性反应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中整合素α 6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柯吴坚 陈敬 +4 位作者 刘原君 姚卫锋 杨玉民 郑欣 车雅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8期595-596,共2页
病毒的感染,首先需要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定病毒受体的识别与黏附才能感染宿主细胞。整合素α6亚单位属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主要在正常上皮组织角质形成细胞(KC)的基底层特异性表达。
关键词 正常上皮组织 整合素Α6 尖锐湿疣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角质形成细胞 病毒受体 α6亚单位 异性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