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细胞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王华丽 任伟伟 +1 位作者 李险峰 王红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6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CTC PD-L1经CytoSorter CTC系统测定。对宫颈...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6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CTC PD-L1经CytoSorter CTC系统测定。对宫颈癌病理特征与PD-L1^(+)CTC之间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并比较PD-L1^(+)CTC和PD-L1-CTC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估宫颈癌放化疗后PD-L1^(+)CTC数量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TC检出率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步放化疗前,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PD-L1^(+)CTC检出率更低(38.33%vs.56.67%),PD-L1^(+)CTC检出数量更少[(0.77±1.20)个vs.(1.27±1.5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前,宫颈癌患者PD-L1^(+)CTC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联系紧密(P<0.05)。同步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PD-L1^(+)CTC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D-L1^(+)CTC患者的PFS短于PD-L1-C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CTC PD-L1表达水平均可作为PFS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放同步放化疗前后测定的CTC PD-L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丽柯 马磊 +1 位作者 史芳瑜 徐全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62-2267,共6页
背景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_(8)^(+)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背景目前,胃癌组织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CD_(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密度是否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胃癌组织PD-L1表达情况、CD_(8)^(+)TILs密度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胃癌组织CD_(8)^(+)TILs密度。分析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CD_(8)^(+)TIL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_(8)^(+)TILs密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电话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以患者死亡或失访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以进行生存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胃癌组织平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癌巢内平均CD_(8)^(+)TILs数量为36个,最终归为低水平组73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和高水平组52例(PD-L1 mRNA相对表达量≥3.1),低密度组55例(CD_(8)^(+)TILs数量<36个)和高密度组70例(CD_(8)^(+)TILs≥36个)。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腹膜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_(8)^(+)TILs密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36.0个月,12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7例,预后良好88例;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D-L1 mRNA〔HR=3.021,95%CI(1.632,5.045)〕、低密度CD_(8)^(+)TILs〔HR=2.158,95%CI(1.854,4.632)〕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PD-L1 mRNA、低密度CD_(8)^(+)TILs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CD_(8)阳性T淋巴细胞 疾病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及处理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艾月盈 冯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开始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都是临床中...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开始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都是临床中常用的ICIs。PD-1与配体结合导致了T细胞凋亡阈值降低,使T细胞更容易发生凋亡,削弱了细胞免疫功能^([1-2])。在一些肿瘤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不良反应 内分泌系统 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汤涛 王辉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2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MSI)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9年1月—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20例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PD-...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MSI)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9年1月—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20例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PD-L1,4种错配修复(MMR)蛋白[MutS同源蛋白2(MSH-2)、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MutL同源蛋白1(MLH1)],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D4和CD8的表达情况,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MSI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MSI不同状态下与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组织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HER-2、苏氨酸特异性激酶(BRAF)基因V600E突变、PD-L1表达水平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MSI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320例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占9.7%(31/320)、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占9.1%(29/320)、微卫星稳定(MSS)占81.3%(260/320)。MSI 3种状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D-L1表达水平、组织分化类型、BRAF基因V600E突变阳性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病理分期、HER-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MSI-H中,无淋巴结转移、PD-L1低表达、中~高分化类型以及BRAF基因V600E突变阴性的患者数量均明显少于有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低分化类型和BRAF基因V600E突变阳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I-H与PD-L1高表达存在相关性(r=0.42、P<0.001);CD4和CD8高表达患者中,MSI-H(24例)占比明显多于MSS(12例)和MSI-L(17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直肠腺癌患者中,MSI和PD-L1水平可能与CD4、CD8蛋白的表达相互影响,可为寻找更准确的免疫标志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
下载PDF
肿瘤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糖基化及泛素化的调控
5
作者 黎素焕 林幼玉 王清水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免疫抑制因子。当表达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与活化的T细胞膜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即会向免疫系统传导免疫抑制信号,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最近的研究表明,调控肿...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免疫抑制因子。当表达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与活化的T细胞膜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即会向免疫系统传导免疫抑制信号,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最近的研究表明,调控肿瘤细胞中PD-L1的糖基化及泛素化可影响其与PD-1的结合,进而影响肿瘤免疫。本文就肿瘤中PD-L1的糖基化及泛素化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翻译后调控 糖基化 泛素化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的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Li-Yang Hu Xiao-Lu Xu +7 位作者 Hui-Lan Rao Jie Chen Ren-Chun Lai Hui-Qiang Huang Wen-Qi Jiang Tong-Yu Lin Zhong-Jun Xia Qing-Qing Cai 《癌症》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60-271,共12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路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背景与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路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淋巴样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检测DLBCL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8月204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诊断为DLBCL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法检测20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应用IHC检测109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CD5、CD30和C-Myc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RNAs(EBV-encoded RNAs,EBERs)的表达。应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具有对数秩检验的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选取的204例患者中,100例(49.0%)患者肿瘤细胞中PD-L1呈阳性,44例(21.6%)患者肿瘤微环境中PD-L1呈阳性。与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亚型相比,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表达PD-L1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中更为常见(P=0.02和P=0.04)。与肿瘤微环境中不表达PD-L1的患者相比,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对一线化疗产生耐药性(P=0.03)。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与C-Myc表达呈负相关(r=-0.20,P=0.04),而PD-L1表达与ALK、CD5、CD30和EBERs的表达无相关性。此外,肿瘤细胞中有PD-L1表达和无PD-L1表达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0.0%和67.3%(P=0.02)。肿瘤细胞中的PD-L1表达是OS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1)。结论PD-L1在非GCB亚型中的表达比在GCB亚型中更常见。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PD-L1阳性预示DLBCL患者生存期短。因此对于PD-L1表达的患者,应推荐更多的治疗策略,如抗PD-L1抗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MYC 预后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关浩 牛媛 刘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和实际病情开展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以及血清PD-1和PD-L1水平。结果122例PA脓毒症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及其他科室后28 d存活101例(82.79%,存活组),死亡21例(17.21%,死亡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高血压比率、慢性阻塞性肺病比率、慢性肝病比率、APACHEⅡ评分、CD4^(+)、CD4^(+)/CD8^(+)、PD-1和PD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CD4^(+)/CD8^(+)、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对PA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影响,该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可增加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竹节香附素A通过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调节前列腺癌小鼠肿瘤免疫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8
作者 余本坚 梁世佳 +2 位作者 宋旭 张圣熙 张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1628,共7页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0、0.5、1、2和4μmol/L)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和RM-1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0、0.5、1、2和4μmol/L)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和RM-1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2)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RA组和高剂量RA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RA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和4 mg/kg RA,连续给药24 d。记录小鼠体重,统计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瘤重;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和PD-L1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及干扰素γ(IFN-γ)和颗粒酶B(GzmB)水平。结果:(1)RA处理显著降低PC-3、DU145和RM-1细胞中PD-L1表达水平(P<0.05或P<0.01)。(2)在体内实验中,RA处理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显著减小,同时肿瘤组织中Ki67和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此外,RA处理显著增加小鼠肿瘤内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提高IFN-γ和GzmB水平,同时减少活化的Treg数量(P<0.05或P<0.01)。结论:RA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L1表达、增加肿瘤浸润T细胞及抑制Tre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竹节香附素A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1例
9
作者 窦博文 侯伟娜 +3 位作者 耿晓涛 王伟成 王政江 褚玉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患者。患者女,44岁,因“反复左眼胀感伴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窦、筛窦至左侧鼻腔...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患者。患者女,44岁,因“反复左眼胀感伴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窦、筛窦至左侧鼻腔可见软组织肿块,免疫组化证实为睾丸核蛋白癌,且伴有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包括同步放化疗、化疗在内的治疗下,肿瘤达到部分缓解。考虑到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明显以及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排除免疫治疗禁忌证后,患者于2022年1月7日开始接受持续免疫治疗,随访至2024年3月14日,复查CT显示肿瘤范围与免疫治疗之前相比无进展。患者目前仍处在定期治疗及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核蛋白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10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细胞核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国毅 陈科 叶章群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作为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在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肿瘤免疫逃逸。针对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作为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在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导致T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肿瘤免疫逃逸。针对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不少肿瘤对此疗法无效果或很快产生耐药。最新研究发现PD-L1可转运至细胞核内,并在调节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细胞焦亡、肿瘤干细胞形成、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肿瘤血管形成等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细胞核PD-L1的新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以PD-L1为靶点开展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核转运 肿瘤免疫 转录调控 治疗靶点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肺癌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董洋洋 洪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 目前,传统细胞毒性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进入平台期,近1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30%EGFR基因激活的NSCLC显示出对EGFR-TKI的原发性耐药,几乎所有EGFR-TKI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获得性耐药。因此,探究影响EGFR突变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因素成为研究热点。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与EGFR-TKI治疗临床预后及疗效均具有相关性。本文旨在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PD-L1表达水平对其预后及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肿瘤细胞核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邓晓 邱莎莎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63-1169,共7页
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诱导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通路的临床免疫治疗逐渐开展,但在部分肿瘤治疗中未能取... 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诱导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通路的临床免疫治疗逐渐开展,但在部分肿瘤治疗中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PD-L1不仅定位于细胞膜,还定位在细胞质、细胞核或者细胞外,并且发挥相应的功能。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从细胞核PD-L1(Nuclear PD-L1,nPD-L1)的表达、转运、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核中表达。在外界刺激因素作用下,PD-L1可通过核转运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蛋白激酶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等多个信号通路转运至细胞核内,调控肿瘤增殖和死亡、免疫、血管及干细胞生成。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nPD-L1的表达,对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监测及随访均有重要意义,nPD-L1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并进入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状态
16
作者 李庆龙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刘星 梁盼 张永高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集别亚组间临床及常规CT特征,分析胃癌PD-L1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CT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观察各模型评估胃癌PD-L1状态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亚组间Borrmann分型、cN分期、c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及厚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orrmann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厚径均为PD-L1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PD-L1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32及0.841,在验证集分别为0.657、0.801及0.789;临床模型的AUC均低于其他模型(P均<0.05)。结论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评估胃癌PD-L1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2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抗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兰芬 李睿旻 +1 位作者 阳凌燕 胡晋红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3-817,共5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已上市的尼伏单抗(nivolumab)和潘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属于PD-1抑制剂,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已上市的尼伏单抗(nivolumab)和潘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属于PD-1抑制剂,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肾细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疗效还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PD-L1抑制剂阿替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维单抗(aveluma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尿道上皮癌,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尚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上述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配体 抑制剂 抗肿瘤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途径及其对口腔慢性疾病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静 周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口腔恶性肿瘤等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并探讨了调节该通路为口腔慢性疾病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T细胞 治疗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红 米克拉依·加帕尔 +3 位作者 余亮 李奇凤 黄霞 罗新辉 《中国医药》 2021年第9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_(1)DM)患儿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T_(1)DM患儿(T_(1)DM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_(1)DM)患儿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T_(1)DM患儿(T_(1)DM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体检健康的35例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PD-L2、白细胞介素4(IL-4)、IL-17、调节性T细胞(Treg)、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T_(1)DM组血清PD-L2、Tre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09±200)ng/L比(97±36)ng/L、(27±20)μg/L比(17±14)μg/L],IL-1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257±168)ng/L比(328±16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DM组Treg/IL-17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0.098(0.046,0.203)比0.044(0.002,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L2与IL-17、Treg均无明显相关(r=0.158、0.203,P=0.301、0.180)。结论T_(1)DM患儿血清PD-L2、Treg水平较高,IL-17水平较低,PD-L2与IL-17、Treg均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儿童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2 调节性T细胞 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东 邸吉廷 熊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2,共4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程②与自建流程③,对5例扁桃体组织完成平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专科病理医生对全部切片进行质量评分(0~6分),筛选出评分最高的流程;第二步,用最优流程与两种标准流程的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选取近两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最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本共32例,用筛选出的自建流程①、与SP263标准流程及22C3标准流程对32病例各自进行平行染色,全部染色片由专科病理医师行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评分结果按<1%,≥1%至<10%,≥10%至<50%,≥50%分组,分析PD-L1检测抗体克隆号E1L3N与22C3、SP263染色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扁桃体染色切片质量评分(0~6分)如下:推荐流程为5、5、5、5、5分;自建流程①为5、6、6、5、6分;自建流程②为4、4、4、4、4分;自建流程③为3、3、3、3、3分。自建流程①的结果总体评分最高,选用自建流程①完成3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TPS评分为:自建流程①,<1%共6例,≥1%至<10%共5例,≥10%至<50%共10例,≥50%共11例;22C3标准流程,<1%共5例,≥1%至<10%共3例,≥10%至<50%共13例,≥50%共11例;SP263标准流程,<1%共7例,≥1%至<10%共4例,≥10%至<50%共11例,≥50%共10例。一致性检验结果为:自建流程①和22C3标准流程,κ值为0.736(P<0.001),一致性好;自建流程①和SP263标准流程,κ值为0.914(P<0.001),一致性极好。结论: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GX平台,通过自建染色流程①完成,可获得良好质量的染色切片;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检测中,自建染色流程①与22C3标准流程和SP263标准流程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克隆号E1L3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