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路上皮体细胞突变在膀胱肿瘤发生和复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明国(综述) 吴开杰(审校)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膀胱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但其发生和发展,特别是易复发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本文从膀胱癌分子特征、尿路上皮体细胞突变景观、驱动基因及突变特征等方面来阐述尿路上皮体细胞突变在膀胱肿瘤发生、复发中的作用及机制,并... 膀胱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但其发生和发展,特别是易复发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本文从膀胱癌分子特征、尿路上皮体细胞突变景观、驱动基因及突变特征等方面来阐述尿路上皮体细胞突变在膀胱肿瘤发生、复发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细胞突变 肿瘤复发 多灶性肿瘤 突变特征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育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东迎 孙立华 +3 位作者 李和标 杨安南 朱永兰 朱华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8-70,共3页
运用抗白叶枯病细胞变异体离体筛选技术,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育种。用对水稻白叶枯病敏感的明恢63的成熟籽粒为外植体,筛选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对其再生植株后代用长江流域致病型的代表菌株接种鉴定抗病性,选育出抗病... 运用抗白叶枯病细胞变异体离体筛选技术,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育种。用对水稻白叶枯病敏感的明恢63的成熟籽粒为外植体,筛选抗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对其再生植株后代用长江流域致病型的代表菌株接种鉴定抗病性,选育出抗病(白叶枯病、稻瘟病)、抗倒、抗逆(耐阴耐旱、耐稻飞虱)的常规中籼稻新品系HX3,产量相当或高于汕优63。HX3仍具有恢复性,配制的龙特浦A/HX3杂交稻特优抗3号,表现抗病、抗倒、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多点试种获得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突变 育种
下载PDF
细胞工程育种——林木耐盐体细胞突变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金花 苏晓华 +2 位作者 张绮纹 归复 穆屡钦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20,共6页
本文综述了组织和细胞培养筛选林木耐盐体细胞突变体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确定耐盐体细胞突变体的生理生化研究工作,简单介绍了DNA分子遗传标记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林木耐盐突变体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林木 耐盐 细胞突变 育种
下载PDF
体细胞突变肿瘤发生理论之悖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媛 覃君慧 +1 位作者 王敬博 王瑞安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成立,有三个关键的指标。一是逻辑上的简洁性;二是能够解释以前不能解释的现象并能在现有的理论之间建立联系,也即连环性;三是不出现悖论。肿瘤发生的体细胞突变理论(somatic mutation theory,SMT)已主宰肿瘤发... 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成立,有三个关键的指标。一是逻辑上的简洁性;二是能够解释以前不能解释的现象并能在现有的理论之间建立联系,也即连环性;三是不出现悖论。肿瘤发生的体细胞突变理论(somatic mutation theory,SMT)已主宰肿瘤发生研究半个多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突变 肿瘤发生 悖论 生理 科学理论 突变理论
下载PDF
体细胞突变体HX-3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高东迎 许志刚 +5 位作者 陈志谊 孙立华 孙启明 陆凡 胡白石 刘永锋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以感病杂交稻恢复系明恢 6 3的成熟胚为外植体 ,利用离体筛选技术获得了抗水稻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HX 3。连续 8年以我国长江流域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 173(Ⅳ型 )对HX 3的R1 到R9代进行抗性鉴定 ,HX 3的抗病性可以稳定遗传。抗性遗传分析... 以感病杂交稻恢复系明恢 6 3的成熟胚为外植体 ,利用离体筛选技术获得了抗水稻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HX 3。连续 8年以我国长江流域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 173(Ⅳ型 )对HX 3的R1 到R9代进行抗性鉴定 ,HX 3的抗病性可以稳定遗传。抗性遗传分析表明HX 3的抗性由 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1999~ 2 0 0 0年连续两年利用我国、菲律宾和日本的 32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 ,测定HX 3及IRBB1等 13个具不同显性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抗性 ,HX 3抗谱广 ,且与已知显性抗病基因的抗谱不同。在此基础上 ,以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4、IRBB7、CBB12和IRBB2 1和HX 3杂交 ,进行等位性分析 ,4个杂交组合的F2 代均出现抗、感分离 ,说明HX 3与这 4个基因不等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 ,HX 3具有 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 ,暂命名为Xa 2 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突变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Xa-25(t) 抗性鉴定 HX-3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获得自交结实的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 被引量:6
6
作者 钟小仙 刘智微 +2 位作者 常盼盼 吴娟子 张建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5-212,共8页
以海滨雀稗Adalayd幼穗离体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00~2000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48和72h后,离体筛选得到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结实性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196... 以海滨雀稗Adalayd幼穗离体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00~2000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48和72h后,离体筛选得到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结实性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1960株不同秋水仙素处理的再生植株和688株原始对照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经1000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h获得的2个单株上分别收获了4和3粒种子,500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h获得的1个单株上收获到1粒种子;3个单株上收获的M1种子各取1粒播种于盆体,均可发芽成坪,分别记为SP2008-1、SP2008-2和SP2008-3,M1种子苗上分别收获到了自交结实的M2代种子253,38和45粒,种子千粒重分别为0.471,0.440和0.496g。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SP2008-1和SP2008-2染色体数2n=20,与原始对照Adalayd染色体数目相同,为二倍体;SP2008-3的染色体数为20和40条的分别占86.7%和13.3%,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RAPD检测结果表明,SP2008-1、SP2008-2和SP2008-3在分子水平上均与对照Adalayd存在差异,为自交结实型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雀稗 二倍体 自交结实 秋水仙素 细胞突变
下载PDF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楠 凌英华 +2 位作者 陈春燕 杨正林 何光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为选择压,选取籼稻材料缙2B、缙恢36和缗恢10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1)在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诱导愈伤的关键因子,3种材料在附加2mg/L 2,4-D的NB培养基(NBD_2)上诱导产生的愈伤较好...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为选择压,选取籼稻材料缙2B、缙恢36和缗恢10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1)在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诱导愈伤的关键因子,3种材料在附加2mg/L 2,4-D的NB培养基(NBD_2)上诱导产生的愈伤较好.2)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胚根、胚芽、愈伤组织的生长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其毒性并不与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毒素浓度为45%时,缗2B胚根和胚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而缙恢36和缙恢10则在30%浓度中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愈伤组织成活率及再生频率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稻瘟病粗毒素浓度为60%时,愈伤组织不生长,并变褐死亡,最终选择45%的毒素浓度进行2次继代抗性筛选并获得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稻瘟病菌 粗毒素 细胞突变体筛选
下载PDF
体细胞突变体筛选法获得象草耐盐植株 被引量:9
8
作者 钟小仙 张建丽 +2 位作者 佘建明 蔡小宁 顾洪如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以象草幼穗离体培养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NaCl,离体筛选得到的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耐盐性鉴定结果:6 g/L海盐的1/2 Hoagland营养液每隔7 d浇灌1次,... 以象草幼穗离体培养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NaCl,离体筛选得到的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耐盐性鉴定结果:6 g/L海盐的1/2 Hoagland营养液每隔7 d浇灌1次,共浇灌4次,处理24 d时,对照植株全部致死;处理42 d时,24 g/L NaCl离体筛选获得的MN12-1和MN12-2体细胞再生植株生长良好。取MN12-1、MN12-2植株和对照株的节间嫩芽组培苗进行耐盐盆栽鉴定:4 g/L、6 g/L海盐的1/2 Hoagland营养液每隔7 d浇灌1次,共浇灌3次,生长28 d时,MN12-1和MN12-2植株的叶、茎、根干重显著高于对照植株,MN12-2植株各部分的干重比对照植株提高100%以上,差异极显著。SRAP检测结果表明,MN12-1、MN12-2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确认获得了耐盐体细胞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愈伤组织 氯化钠 再生植株 耐盐性 细胞突变
下载PDF
海盐胁迫下象草体细胞突变体苗期生长及Na^+、K^+分配 被引量:4
9
作者 钟小仙 张建丽 +1 位作者 张国正 刘智微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耐盐象草体细胞突变体MN12-2和对照象草N51为材料,研究了海盐胁迫对其苗期生长及Na+、K+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盐处理浓度升高,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干重显著降低,Na+含量升高,K+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相同海盐浓度下,叶、茎、... 以耐盐象草体细胞突变体MN12-2和对照象草N51为材料,研究了海盐胁迫对其苗期生长及Na+、K+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盐处理浓度升高,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干重显著降低,Na+含量升高,K+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相同海盐浓度下,叶、茎、根干重MN12-2极显著高于N51;MN12-2和N51植株各部分的Na+含量为叶<根<茎,K+含量为叶>茎>根;MN12-2叶中的Na+含量极显著低于N51,茎中的Na+含量低于N51,根系中的Na+含量极显著高于N51;MN12-2叶中的K+含量与N51无显著差异,但茎中的K+含量极显著高于N51;MN12-2叶和茎中的K+/Na+极显著高于N51,根中的K+/Na+极显著低于N51。海盐终浓度为12g/L和18g/L时,MN12-2根系向茎的钾钠运输选择性系数Sk,Na(运输)(茎/根)分别是对照N51的2.60和2.70倍,茎向叶的钾钠运输选择性系数Sk,Na(运输)(叶/茎)为对照N51的1.55和1.52倍。耐盐体细胞突变体MN12-2叶片保持较低的Na+含量和较高且稳定的K+含量,维持较高的K+/Na+,使植株叶片少受盐害;MN12-2根系能截留更多的Na+和向茎选择性运输更多的K+,以维持茎中较高的K+/Na+;两者均是MN12-2比N51耐盐性更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海盐胁迫 细胞突变 NA^+ K^+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突变体HX-3在细胞水平上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东迎 黄雪清 +3 位作者 刘永锋 孙立华 陈志谊 刘蔼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对水稻抗白叶枯病体细胞突变体HX 3及其感病供体明恢 63在细胞水平上与白叶枯病菌的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浙 173后 ,明恢 63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均急剧大幅升高 ,O2   产生... 对水稻抗白叶枯病体细胞突变体HX 3及其感病供体明恢 63在细胞水平上与白叶枯病菌的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浙 173后 ,明恢 63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均急剧大幅升高 ,O2   产生速率升高 ,而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 ,蛋白质含量下降。HX 3愈伤组织接菌后SOD、POD活性和O2    产生速率与未接菌愈伤组织相似 ,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不明显。说明HX 3与明恢 63的细胞水平抗性存在较大差别 ,H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突变 白叶枯病 抗性 愈伤组织
下载PDF
云南乳腺肿瘤发生与线粒体DNA控制区体细胞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越 贺军栋 +5 位作者 郭学君 车艳华 张勇 孔庆鹏 张亚平 李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CR)中体细胞突变(SM)与云南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来自云南昆明的28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13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取其肿瘤组织及外周血,对mtDNA控制区中的第一高变区(HVSⅠ-)及第二高变区(HVS-...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CR)中体细胞突变(SM)与云南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来自云南昆明的28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13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取其肿瘤组织及外周血,对mtDNA控制区中的第一高变区(HVSⅠ-)及第二高变区(HVS-Ⅱ)区段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比较其突变分布差异。结果 28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mtDNA的控制区HVSⅠ-、HVS-Ⅱ共发现8个体细胞突变,突变频率为28.6%,包括309+CC(样本BC6)、309+C(样本BC20、样本BC26)、279Y(样本BC16)、297R(样本BC16)、214R(样本BC21)、190Y(样本BC61)和204Y(样本BC64);而13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则发现2个体细胞突变,突变频率为15.4%,包括16292Y(样本BCA10)和309+CC(样本BCA12)。结论 mtDNA控制区的体细胞突变可能在云南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细胞突变
下载PDF
水稻细胞突变体HX-3无性系的变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东迎 孙立华 +2 位作者 朱永兰 陆作楣 刘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水稻细胞突变体HX 3成熟胚为外植体 ,获得 5 88个R2 代体细胞无性系株系。观察其农艺性状和抗性 ,结果显示 ,HX 3的R2 代株系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抽穗期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发生变异。从R2 代株系中发现 3个农艺... 以水稻细胞突变体HX 3成熟胚为外植体 ,获得 5 88个R2 代体细胞无性系株系。观察其农艺性状和抗性 ,结果显示 ,HX 3的R2 代株系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抽穗期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发生变异。从R2 代株系中发现 3个农艺性状优良、抗白叶枯病且抽穗期较HX 3早 6~ 7d的株系 ,编号分别为HX 2 37、HX 2 70和HX 5 4 0。将这 3个材料分别与“龙特浦A”、“珍汕 97A”、“协青早A”和“Ⅱ 32A”配组 ,考察所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发现以龙特浦A配制的杂交组合均能正常抽穗结实 ,而其它 3个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南京不能抽穗 ,说明这 3个材料仍有恢复性 ,但感光性没有发生变异。用国内外 2 1个白叶枯病菌株对这 3个突变体进行抗性鉴定 ,发现HX 2 37和HX 2 70与HX 3的抗谱相同 ,而HX 5 4 0对 3个菌株的反应与HX 3不同。并在HX 3的R2 株系中发现了一些感病株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突变 HX-3无性系 变异
下载PDF
高粱401-1体细胞突变体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裴忠有 孙守钧 +3 位作者 曹秀云 吴耀民 可成友 马鸿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以高粱纯系401-1为材料,通过幼胚培养,由小盾片细胞产生的再生植株后代出现株形矮小、叶形窄短的突变体[1]。到1997年该突变体经过15个世代性状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与401-1杂交,根据P1, P2, F1, F2,... 以高粱纯系401-1为材料,通过幼胚培养,由小盾片细胞产生的再生植株后代出现株形矮小、叶形窄短的突变体[1]。到1997年该突变体经过15个世代性状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与401-1杂交,根据P1, P2, F1, F2, F3世代群体株高、叶形变异的分析,证明突变体是由两对核基因发生的隐性突变所引起的。一对基因是控制株高的;一对基因是控制各器官形状变小的微型化基因(该基因也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并且两对基因符合独立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细胞突变 微型化基因 株高性状 遗传
下载PDF
百合抗尖孢镰刀菌细胞突变系的防御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艺萍 杨秀梅 +5 位作者 许凤 王丽花 苏艳 唐艺蓉 瞿素萍 吴学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抗尖孢镰刀菌细胞突变 生化抗性 防御酶 活性
下载PDF
^(147)Pm内污染诱导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突变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占山 杨淑琴 朱寿彭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8-331,共4页
为探讨低剂量钷- 147 (147 Pm) 对小鼠的内污染效应,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观察了低剂量147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显示, 18-5 kB... 为探讨低剂量钷- 147 (147 Pm) 对小鼠的内污染效应,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观察了低剂量147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显示, 18-5 kBq/g体重的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可引进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01) 。然而,预先应用0-37 , 3-7 和37 Bq/g 体重的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3 天后应用相同的高剂量147 Pm(18-5 kBq/g 体重) 内污染机体, 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减少, 与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实验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1 或P< 0-001) ; 并且0-37 ~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0-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表明, 低剂量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可诱导红细胞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红细胞系统对相继高剂量147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多染红细胞突变 微核率 适应性反应 钷147
下载PDF
玉米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雪莲 梁红 周玲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36,共4页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在玉米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玉米突变体筛选程序的改进;产生能稳定遗传突变的机理等。指出开展玉米突变体筛选育种更具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玉米 细胞突变 筛选
下载PDF
稀土抗细胞突变及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小平 王丽琴 周曾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稀土 细胞突变 抗癌作用 细胞质膜
下载PDF
高电压作业者细胞突变与工种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文正 吴美羔 杨保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83,共3页
为了解不同工种在高电压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效应,选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指标作为细胞突变的检测终点。报道了不同工种的高电压作业者的细胞突变——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各工种高电压作业者总的微核阳性检出率和微核... 为了解不同工种在高电压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效应,选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指标作为细胞突变的检测终点。报道了不同工种的高电压作业者的细胞突变——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各工种高电压作业者总的微核阳性检出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五种工种中以避雷器阀片老化组的变化最为明显,都比医用X线工作者的微核率高。这说明高电压作业的环境中应加强防护改善工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细胞突变 高电压作业者
下载PDF
绞股蓝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突变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晓薇 翁振辉 +1 位作者 李绣兰 朱小春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干品绞股蓝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以下简称CP)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度试验方法.结果含10%绞... 目的观察干品绞股蓝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以下简称CP)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度试验方法.结果含10%绞股蓝的饲料使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从33.17±3.54‰降至12.00±2.19‰(P<0.001),染色体畸变率从26.33±3.50%降至14.67±2.25%(P<0.01).结论绞股蓝可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DNA损伤,提示绞股蓝具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环磷酰胺 染色体畸变 骨髓细胞突变
下载PDF
癌变的体细胞突变理论回顾与挑战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开先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过去的50年,癌变的体细胞突变理论为主流,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肿瘤防治未获重大突破,提示该工作假说存在问题,根据肿瘤表遗传学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⑴癌细胞起源基本上错了,不是每个体细胞,很可能仅是干细胞或早... 过去的50年,癌变的体细胞突变理论为主流,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肿瘤防治未获重大突破,提示该工作假说存在问题,根据肿瘤表遗传学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⑴癌细胞起源基本上错了,不是每个体细胞,很可能仅是干细胞或早期祖细胞;⑵不是每个癌细胞,很可能仅有癌干细胞才有增殖和转移的能力;⑶癌变机制对了一半,不仅有突变、而且有表遗传学改变。上述理论上的突破,必将为肿瘤防治的突破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突变 癌变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