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健康成人白细胞群落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
1
作者 李凤妍 夏永泉 徐学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旨在建立南京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表观健康成年人白细胞群落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体检的1262名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同时记录... 目的旨在建立南京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表观健康成年人白细胞群落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体检的1262名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同时记录仪器WDF通道提供的中性粒、淋巴和单核细胞相关的细胞群落参数(cell population data,CPD),统称为白细胞CPD,包括它们的平均侧向散射光强度(NE-SSC、LY-X、MO-X)和分布宽度(NE-WX、LY-WX、MO-WY);平均荧光强度(NE-SFL、LY-Y、MO-Y)和分布宽度(NE-WY、LY-WY、MO-WY);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NE-FSC、LY-Z、MO-Z)和分布宽度(NE-WZ、LY-WZ、MO-WZ)。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中的推荐方法,分析各项指标在不同年龄及性别间的差异,并得出南京健康成人白细胞CPD的参考区间。结果在男女两性别组内按年龄分组比较发现,LY-WZ、MO-WZ、NE-FCS、NE-WZ不显示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MO-Z只显示性别差异;LY-Y、LY-Z、MO-X、NE-SSC、NE-WY只在女性组内存在年龄差异;MO-WY、MO-Y、NE-SFL、NE-WX只在男性内存在年龄差异;LY-X、LY-WX、LY-WY、MO-WX在两性别组内均存在年龄差异。以此为依据划分参考区间。结论建立了南京地区白细胞CP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健康成年人中的参考区间,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落参数 血液分析 参考区间 南京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白细胞群落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岩 刘志勇 +2 位作者 郝铮 李梦 王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1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leukocyte community parameters,CPD)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2例HZ患者并分组为HZ治疗前、HZ治疗后,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Coulter DXH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包括中...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leukocyte community parameters,CPD)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2例HZ患者并分组为HZ治疗前、HZ治疗后,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Coulter DXH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MNVSD、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分布宽度MNCSD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参数等共计16项指标。结果治疗前HZ患者的MNVS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MNC、MLV、MLVSD、MLC、MLCSD、MMV、MMVSD、MMC、MMCSD、MEOC、MEOCSD与健康人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与治疗前组比较,MLV、MLVSD、MMVSD、MMCSD治疗后组低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HZ患者CPD相对于健康对照人群有显著变化且治疗前后部分参数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细胞群落参数 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群落参数的改变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忠圣 姜肖刚 +1 位作者 张克霞 苏建彬 《交通医学》 2011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VCS)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151例外周血白细胞各项参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用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中37例尿微量白蛋白(MA),并分析与VCS参数相关性。结果:与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VCS)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151例外周血白细胞各项参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用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中37例尿微量白蛋白(MA),并分析与VCS参数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平均激光率(ML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平均体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单核细胞平均传导率、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率(MNS)和单核细胞平均激光率(MMS)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与MNS、MLS、MMS呈正相关(r=0.556,0.560,0.602;P<0.01)。结论:白细胞VCS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并可辅助判断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析仪 2型糖尿病 细胞群落参数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白细胞群落参数检测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的诊断意义
4
作者 范立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8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群落参数检测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40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群落参数,包括... 目的分析白细胞群落参数检测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40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群落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ANC),中性粒细胞的平均体积(MNV)以及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值(MNS)数值。比较两组白细胞群落参数的差异,统计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漏诊率。结果试验组的NE%、ANC、MN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MNV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群落各参数联合检测灵敏度均高于NE%、ANC、MNV、MNS单一检测,漏诊率均低于各单一检测,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患者体内白细胞的群落各参数均低于健康人,各参数的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且漏诊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落 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 灵敏度 漏诊率
下载PDF
白细胞群落参数在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武文双 张钡 +2 位作者 孙桂兰 樊锡凤 武湘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CPD)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DxH800TM检测100例患有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观察其白细胞群落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有恶性骨肿瘤患...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CPD)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DxH800TM检测100例患有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观察其白细胞群落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有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PD中的MN-V、SD-V、SD-C、SD-AL2 MN-MALS、MN-LMALS;淋巴细胞CPD中的SD-V、SD-C、SD-MALS、SD-UMALS、MN-LALS、SD-LALS、SD-LMALS、SD-AL2、MN-AL2;单核细胞CPD中的MN-V、SD-V、SD-LALS、SD-AL2、MN-LALS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部分白细胞群落参数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落参数 骨肿瘤 细胞自动分析仪
下载PDF
白细胞群落参数在败血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光友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白细胞群落参数(CPD)在败血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91例疑似败血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培养阳性59例,血培养阴性32例,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进行CPD参...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白细胞群落参数(CPD)在败血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91例疑似败血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培养阳性59例,血培养阴性32例,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进行CPD参数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在败血症病人中,除了中性粒细胞细胞复杂性(NE-SSC)、淋巴细胞细胞复杂性(LY-X)、淋巴细胞的荧光强度和弥散宽度(LY-WY)、单核细胞的复杂性和弥散宽度(MO-WX)、单核细胞的荧光强度和弥散宽度(MO-WY)和单核细胞的细胞大小和弥散宽度(MO-WZ)参数外,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NE-FSC)、中性粒细胞的复杂性和弥散宽度(NE-WX)、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和弥散宽度(NE-WY)、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大小和弥散宽度(NE-WZ)、淋巴细胞荧光强度(LY-Y)、淋巴细胞细胞大小(LY-Z)、淋巴细胞的复杂性和弥散宽度(LY-WX)、淋巴细胞的细胞大小和弥散宽度(LY-WZ)、单核细胞细胞复杂性(MO-X)、单核细胞荧光强度(MO-Y)、单核细胞细胞大小(MO-Z)参数分别为(88.04±5.70)、(316.50±34.28)、(760.69±186.79)、(824.28±89.56)、(73.10±8.90)、(59.08±2.79)、(537.38±49.00)、(681.94±99.90)、(124.66±5.24)、(131.22±13.12)、(64.39±5.46),与健康组参数(94.04±5.65)、(298.65±14.25)、(593.30±25.77)、(709.30±24.12)、(68.43±2.85)、(61.63±1.09)、(456.10±42.75)、(616.60±21.62)、(120.67±2.05)、(116.52±5.57)、(71.23±2.39)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E-FSC、NE-WY、NE-WZ、MO-Y、LY-Z和MO-X参数分别为(88.04±5.70)、(760.69±186.79)、(824.28±89.56)、(131.22±13.12)、(59.08±2.79)、(124.66±5.24)与血培养阴性组参数分别为(92.94±6.18)、(643.84±63.79)、(753.25±90.17)、(120.05±11.13)、(60.57±3.11)、(121.95±3.4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FSC、NE-WY、NE-WZ和MO-Y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5、0.73和0.75;NE-FSC、NE-WY和NE-WZ的灵敏度分别为83.05%、83.05%和84.75%。MO-Y和MO-X的特异性分别为78.12%、75.00%。结论 CPD参数在败血症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群落参数 多功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白细胞群落参数检测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石耿利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13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检测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1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白细胞群落参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 目的:探讨白细胞群落参数检测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1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白细胞群落参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 N C)、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 V)、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值(M NS)]检测,观察比较两组白细胞群落参数水平,并统计白细胞群落参数对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结果观察组NE%、ANC及MNS均低于对照组,MN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群落各参数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4.12(48/51)、特异度为94.00(47/50)、准确率为94.06(95/101),均高于NE%、ANC、MNV、MNS单一检测,误诊率为6.00(3/50)、漏诊率为5.88(3/51),均低于各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患者白细胞群落各参数水平均较健康者低,且各参数联合检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高,误诊、漏诊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落参数 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血常规参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聪 栗春香 +2 位作者 史利欢 路俊锋 王平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研究血常规参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初诊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6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入... 目的研究血常规参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初诊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6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淋巴细胞复杂程度(L-X)、淋巴细胞荧光强度(L-Y)、淋巴细胞大小(L-Z)的表达差异。根据是否确诊为儿童IM,将研究组分为A组(IM组)和B组(巨细胞病毒及其他感染组),比较A组和B组的NLR、MLR以及L-X、L-Y、L-Z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LR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对IM患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RP、WBC显著高于对照组,NLR、ML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L-Y、L-Z显著高于B组(P<0.05),NLR、MLR显著低于B组(P<0.05),CRP、异型淋巴细胞比例、L-X参数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NLR、MLR、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预测IM的敏感性分别为0.806、0.889、0.694、0.750,特异性分别为0.828、0.703、0.937、0.89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68、0.862、0.87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85、0.095、803.1、961.85。结论血细胞参数NLR、MLR以及淋巴细胞群落参数L-Y、L-Z分别表达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以及量化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更敏感反映儿童IM疾病的改变,可优化儿童IM的临床诊断方案,对儿童IM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群落参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术后并发感染时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易华 曹兴建 +3 位作者 陈宇翔 张克霞 王永旺 袁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VCS参数)在机体应激状态时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方法使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41例经细菌培养确诊并发术后感染者和83例术后无感染症状者及21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记...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VCS参数)在机体应激状态时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应激状态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方法使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41例经细菌培养确诊并发术后感染者和83例术后无感染症状者及21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记录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和中性粒细胞的各项VCS参数,并根据感染病原菌的革兰染色结果,将感染组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然后再进行指标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无感染症状组WBC为(15.40±2.40)×109/L,NE为(84.50±3.10)%,感染组WBC为(16.20±3.04)×109/L,NE为(85.60±3.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性粒细胞细胞平均体积(NEV)及其分布宽度(NVW)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NEV、NVW在ROC曲线中的线下面积为0.800和0.777,要大于其他指标,在取临界值≥152.15和≥22.55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73%、79.52%和90.24%、51.81%;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NEV和N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的细菌感染引起了应激状态下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显著性变化,NEV、NVW出现了显著性的增大,其对临床的诊治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 中性粒细胞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中药治疗银屑病药物性肝损伤监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磊 胡刚 +3 位作者 王金华 张彦平 黄仑 张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变化及监测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组50例,病例对照组50例)和50例健康查体者(...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变化及监测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组50例,病例对照组50例)和50例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血常规结果。统计分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s,EO#)、嗜酸性粒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eosinophil,EO%)、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嗜酸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ean eosinophil volume,MEV;嗜酸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ean eosinophil scatter,MES;嗜酸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ean eosinophil conductivity,MEC);同时检测三组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比较各组之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群落参数的差异。结果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组、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ALT分别为(232.5±12.3)U/L,(36.6±16.3)U/L,(29.6±26.3)U/L;MEV三组分别为(169.9±5.43)channel,(166.7±9.12)channel,(163.4±4.60)channe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S三组分别为(205.6±1.56)channel,(206.9±1.95)channel,(207.01±1.73)channe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O%和EO#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银屑病引起肝损伤时,嗜酸性粒细胞体积参数和颗粒度参数变化明显,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的监测指标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落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中药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白细胞群落参数在监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甜 朱易华 +2 位作者 顾德林 陈俊林 曹兴建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群落参数(VCS)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监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3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用药前、强化期以及50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分析白细胞群落参数(VCS)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监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3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用药前、强化期以及5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值(MNS)及其相应标准差(SD值),计算用药前、后VCS参数的变化幅度(△VCS)。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病例对照组(489例,血常规指标均正常)和粒细胞下降组(65例,ANC<2.0×10~9/L),以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病例对照组患者强化期MNV和MNV-SD较用药前显著升高(t=-2.207、P=0.030,t=-2.030、P=0.043),而MNS显著下降(t=-2.104、P=0.045)。粒细胞下降前1周MNV、MNV-SD、MNS与患者用药前相比,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t=-27.953、9.627、7.724,P均<0.001),而ANC、NE%均无显著性变化(t=2.032、P=0.051,t=1.977、P=0.052)。ANC下降至2.0×10~9/L以下时,△MNV与△ANC水平呈负相关(r=0.868,P<0.001),△MNS则与之呈正相关(r=0.847、P=0.000)。发生粒细胞下降前1周患者MNV、MNV-SD、MN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778和0.804,均高于ANC(AUC=0.633)和NE%(AUC=0.589),且当MNV的Cut-off值取≥150.05时,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达82.3%和72.5%,诊断性能均优于其他指标。ANC+NE%+MNV+MNV-SD+MNS联合诊断时,其灵敏性和特异度分别高达88.5%和84.2%。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参数MNV、MNV-SD变大,MNS下降,当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时,MNV、MNV-SD、MNS变化更为显著,且发生在粒细胞下降前,与ANC、NE%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及特异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群落参数(VCS) 中性粒细胞 抗结核药物 细胞下降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美美 殷睿映 陈清宙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2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已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5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另抽取同期进行体检...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已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5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另抽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3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全血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和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侧向散射光强度(Neu-X)、荧光染色信号强度(Neu-Y)、前向散射光强度(Neu-Z)],计算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及中性粒细胞Neu-X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和中性粒细胞Neu-Z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NLR、Neu-X、Neu-Z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0.592,0.614,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达0.765,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外周血NLR、Neu-X、Neu-Z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细胞群落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宾 刘永霞 +1 位作者 李召东 叶一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676-1678,1685,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群落参数(CPD)在肺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x H 800血液分析仪,分析239份全血样本,每个样本均获得56项白细胞CPD参数和56项有核红细胞CPD参数,其中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34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CPD参数间的差异... 目的研究细胞群落参数(CPD)在肺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x H 800血液分析仪,分析239份全血样本,每个样本均获得56项白细胞CPD参数和56项有核红细胞CPD参数,其中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34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CPD参数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具有差异的CPD参数共有37项,其中5项CPD参数AUC>0.8,当MN-V-MO、SD-LALS-MO、MN-AL2-EO、SD-V-MO、SD-LMALS-N-GRMO截断值分别取≥167.5、≥25.81、≥117.5、≥18.14、≥33.66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93%、88%和80%、75%和87%、84%和90%、63%和86%,将5种差异CPD参数建立诊断模型,MN-V-MO+SD-V-MO+SD-LALS-MO+MN-AL2-EO+SD-LMALS-N-GRMO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2,其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达94%和99%。结论细胞CPD参数的检测可以协助临床诊断肺结核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血液分析仪 细胞群落参数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志雄 黄强 林建银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方法系统复习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研究的背景、组成要素、与肿瘤微环境的区别及血管内皮细胞对其影响的相关文献,并予以归纳总结。结果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是指肿瘤侵袭过...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方法系统复习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研究的背景、组成要素、与肿瘤微环境的区别及血管内皮细胞对其影响的相关文献,并予以归纳总结。结果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是指肿瘤侵袭过程的细胞群落与其栖息宿主环境所构成的一个自然的整体功能系统,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肿瘤细胞本身在内,具有生态系统的规律;而肿瘤的微环境则与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不同,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称,是一种结构体系,不包括肿瘤细胞本身,不具有生态系统的规律。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包括肿瘤细胞群落和宿主细胞群落以及它们的栖息环境(基质成分),而血管内皮细胞群落是最主要的宿主细胞群落,其对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群落和内皮细胞群落之间的营养联系上,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肿瘤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营养循环和细胞基质循环。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细胞群落和血管内皮细胞群落不断重建营养联系的结果。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和肿瘤细胞之间的营养联系对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进行调控,切断肿瘤细胞群落和血管内皮细胞群落之间的营养联系是肿瘤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 侵袭 微生态系统 细胞群落 营养联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微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林志雄 黄强 《中国肿瘤》 CAS 2005年第2期82-84,共3页
恶性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和高度血管化,这不仅是肿瘤本身的恶性表型,也是神经胶质瘤微生态系统中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文主要介绍神经胶质瘤微生态系统研究状况、与肿瘤微环境的区别、组成要素及血管内皮... 恶性神经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和高度血管化,这不仅是肿瘤本身的恶性表型,也是神经胶质瘤微生态系统中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文主要介绍神经胶质瘤微生态系统研究状况、与肿瘤微环境的区别、组成要素及血管内皮细胞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微生态系统 细胞群落
下载PDF
血液分析仪多参数预测登革热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丽梅 林勇平 +1 位作者 徐韫健 邝美华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研究Uni Cel Dx 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Dx H 800)白细胞(WBC)群落参数(CPD)对登革热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建立最佳报警阈值。方法选取登革热确诊患者278例、登革热疑似患者(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10... 目的研究Uni Cel Dx 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Dx H 800)白细胞(WBC)群落参数(CPD)对登革热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建立最佳报警阈值。方法选取登革热确诊患者278例、登革热疑似患者(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相似,但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106例、健康体检者159名为研究对象。运用Dx H 800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WBC分类计数。分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CPD,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及部分结果对登革热的诊断效率。结果登革热组患者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相对于登革热疑似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MO%)显著增高(P<0.05),单核细胞大小显著不等,单核细胞体积的标准差(s-V-MO)显著增高(P<0.05)。将登革热患者MO%和s-V-MO 2个变化比较显著的参数综合分析,得到登革因子参数。登革因子能很好地鉴别诊断登革热,与健康体检者鉴别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当临界值为29.3时,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8.7%。与登革热疑似患者鉴别时,AUC为0.824,当临界值为34.8时,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75.2%。结论登革因子对登革热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登革热 细胞群落参数
下载PDF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尿路上皮细胞内检出细菌群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杜震 乔庐东 +3 位作者 闫伟 田澄 蔡青 陈山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内细菌群落在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复发性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留置双J管患者95例,男38例,女57例。年龄25~83岁,平均(43±21)岁... 目的探讨细胞内细菌群落在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复发性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留置双J管患者95例,男38例,女57例。年龄25~83岁,平均(43±21)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在留置双J管期间出现发热寒战性尿路感染时或常规拔除/更换双J管前均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行尿液病理学检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尿标本中有无细菌菌丝、脱落细胞中有无细胞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本组95例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者21例,占22%(21/95)。细菌类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1例,粪肠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21例中出现发热寒战性尿路感染者9例。尿液病理学检测发现细菌菌丝者6例,占6%(6/95),均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扫描电镜观察6例均发现杆状细菌及菌丝,3例发现细胞内细菌群落。结论细胞内细菌群落的存在使尿路上皮本身成为尿路感染的内源性细菌来源。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复发可能是同源性细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 细菌菌丝 细胞内细菌群落
原文传递
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新希望——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
18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细菌黏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后将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胞群落。由于生物膜的屏障作用及生物膜内细菌低代谢的特点,细菌生物膜一旦形成,其耐药性可提高成百上千倍,并且能使... 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细菌黏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后将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胞群落。由于生物膜的屏障作用及生物膜内细菌低代谢的特点,细菌生物膜一旦形成,其耐药性可提高成百上千倍,并且能使细菌逃避免疫系统攻击,使感染慢性化并难于控制。细菌生物膜感染是临床感染迁延不愈,病原菌难以彻底清除的重要原因。细菌生物膜形成可受多种外界条件因素影响,如糖、盐、渗透压、酸碱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感染慢性化 群体感应系统 抑制剂 生物膜形成 细胞群落 立体结构 生物表面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anggou,Ailian,and Lidao Bays 被引量:11
19
作者 YUAN Mingli ZHANG Cuixia +2 位作者 JIANG Zengjie GUO Shujin SUN J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6期1012-1024,共13页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anggou Bay (SGB) and the adjacent Ailian Bay (ALB) and Lidao Bay (LDB) in Shandong Peninsula,eastern China.The species comp...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anggou Bay (SGB) and the adjacent Ailian Bay (ALB) and Lidao Bay (LDB) in Shandong Peninsula,eastern China.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bay waters in spring (April 2011),summer (August 2011),autumn (October 2011),and winter (January 2012)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Uterm6hl method.A total of 80 taxa of phytoplankton that belong to 39 genera of 3 phyla were identified.These included 64 species of 30 genera in the Phylum Bacillariophyta,13 species of 8 genera in the Phylum Dinophyta,and 3 species of 1 genus in the Phylum Chrysophyta.During the four seasons,the number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43) was the highest in spring,followed by summer and autumn (40),and the lowest number ofphytoplankton species (35) was found in winter.Diatoms,especially Paralia sulcata (Ehrenberg) Cleve and 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 Ehrenberg,were predominant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whereas the dominance of dinoflagellate appeared in summer only.The maximum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was detected in summer (average 8.08 × 103 cells L-1) whereas their minimum abundance was found in autumn (average 2.60 x 103 cellsL-1).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outer bay than in the inner bay in spring and autumn.In summer,the phytoplankton cell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of inner SGB,with peak abundance observed along the western coast.In winter,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cells showed 3 patches,with peak abundance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as well.On seasonal average,th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ice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ranged from 1.17 to 1.78 (autumn 〉 summer 〉 spring 〉 winter),and the Pielou's evenness indices of phytoplankton ranged from 0.45 to 0.65 (autumn 〉 spring 〉 summer〉 winter).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phosphate level was the major factor that limited the occurrence of P.sulcata and C.oculus-iridis,whereas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were responsible for Prorocentrum blooms in summer.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three bays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future studies on marine ecosystems and mariculture in adjacen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lankton seasonal varia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Sanggou Bay Ailian Bay Lidao Bay
下载PDF
Zooplankton community analysi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by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s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方平 王敏晓 +1 位作者 李超伦 孙松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58-870,共13页
DNA barcoding provides accurate stages.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zooplankton species through all life based on DNA barcode databases can facilitate long- term monitoring of zooplankt... DNA barcoding provides accurate stages.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zooplankton species through all life based on DNA barcode databases can facilitate long- term monitoring of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available zooplankton databases,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using a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method to estimate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this community. A total of 856 mitocb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1 (coxl) gen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The environmental barcodes were clustered into 70 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MOTUs). Forty-two MOTUs matched barcoded marine organisms with more than 90% similarity and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the species (similarity〉96%) or genus level (similarity〈96%). Sibling species could also be distinguished. Many species that were overlooked by morphological methods were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methods, especially gelatinous zooplankton and merozooplankton that were likely sampled at different life history phases.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all of the samples. The MOTU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ecological habits of the corresponding species. In conclusion,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analysis is a useful tool for zooplankton studies, with which specimens from all life history stages can be identifie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with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OPLANKTON DNA barcodes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1 (cox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