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茶种子对乏营养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耐受性消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史丽颖 唐玲 +3 位作者 吴小娟 林红景 冯宝民 王永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85-2386,共2页
目的探讨山茶种子对乏营养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耐受性的消除作用。方法使用山茶种子的不同提取物,分别作用于有营养状态下的胰腺癌细胞和乏营养状态下的胰腺癌细胞。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活细胞计数法检测样品对胰腺癌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讨山茶种子对乏营养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耐受性的消除作用。方法使用山茶种子的不同提取物,分别作用于有营养状态下的胰腺癌细胞和乏营养状态下的胰腺癌细胞。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活细胞计数法检测样品对胰腺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山茶种子醇提物醋酸乙酯层能优先在乏营养状态下有效消除胰腺癌细胞的耐受性,在50μg/ml的浓度下,胰腺癌细胞的存活率仅为1.4%。结论山茶种子醇提物醋酸乙酯层能优先在乏营养状态下杀死胰腺癌细胞,提示其在胰腺癌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胰腺癌 细胞耐受
下载PDF
T细胞耐受的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仁喜 黎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8-9,共2页
关键词 免疫耐受 T细胞耐受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作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B细胞耐受原的初步探讨
3
作者 付嘉 谭岩 +2 位作者 方艳秋 熊斌 徐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二聚体(rhβ2-GP1-DⅠ2)对重组人β2糖蛋白1(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固相ELISA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产生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滴度及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应用ELISPOT方法,检测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免疫小鼠脾脏β2-GP1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FC)数量。结果: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后,与对照组比较,rhβ2-GP1免疫小鼠βanti-β2-GP1滴度明显降低(P<0.01),anti-β2-GP1产生水平比率下降,β2-GP1特异性AFC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静脉注射rhβ2-GP1-DⅠ2能够抑制rhβ2-GP1免疫小鼠β2-GP1特异性B细胞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β2糖蛋白1 第一结构域二聚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B细胞耐受
下载PDF
OtsAB途径对谷氨酸棒杆菌ATCC 13032胞内海藻糖含量及细胞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君 吕扬勇 +1 位作者 李智涛 郑穗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70,共7页
OtsAB途径是谷氨酸棒杆菌胞内海藻糖3条合成途径中最主要的一条.从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出发,通过重叠延伸PCR及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OtsAB途径缺陷突变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otsAB)... OtsAB途径是谷氨酸棒杆菌胞内海藻糖3条合成途径中最主要的一条.从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出发,通过重叠延伸PCR及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OtsAB途径缺陷突变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otsAB);利用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EC—XK99E构建重组工程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ECotsAB)过量表达同源otsA及otsB基因.考察了野生型、缺陷型及过量表达菌株对于不同渗透压和培养温度的耐受性及该条件下各菌株胞内海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otsAB)胞内海藻糖含量与同条件野生型相比减少了34.40%~44.96%,对于渗透压和温度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相同的培养温度(30℃)、不同的渗透压条件下,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ECotsAB)胞内海藻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增加了14.53%~34.5%;细胞对于温度和渗透压的耐受性随胞内海藻糖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otsAB途径 海藻糖 细胞耐受
下载PDF
胸腺外T细胞耐受的机理及其意义
5
作者 谢蜀生 《医学与哲学》 1995年第8期412-414,共3页
胸腺外T细胞耐受涉及一个包括克隆排除、不应答、不识别和免疫抑制的多步机制。这种外因T细胞耐受的稳定性取决于上述那些机制在起作用。胸腺外T细胞耐受机制的研究在防止器官移植排斥,治疗自身免疾病以及进行T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 胸腺外T细胞耐受涉及一个包括克隆排除、不应答、不识别和免疫抑制的多步机制。这种外因T细胞耐受的稳定性取决于上述那些机制在起作用。胸腺外T细胞耐受机制的研究在防止器官移植排斥,治疗自身免疾病以及进行T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外 T细胞耐受 外因耐受 器官移植 自身免疫
下载PDF
肿瘤治疗中的多细胞耐受性与三维细胞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贾茜 薛绍白 丰美福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98,共5页
肿瘤治疗中的多细胞耐受性是由于体内肿瘤具有三维结构而产生的对药物、射线等作用的耐受性。近年来人们利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多细胞耐受性,发现其机制主要为三维结构相关的耐受性和接触性耐受性,并发现一些逆转或减弱多细胞耐... 肿瘤治疗中的多细胞耐受性是由于体内肿瘤具有三维结构而产生的对药物、射线等作用的耐受性。近年来人们利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多细胞耐受性,发现其机制主要为三维结构相关的耐受性和接触性耐受性,并发现一些逆转或减弱多细胞耐受性的方法,显示了其作为临床肿瘤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治疗 细胞耐受 三维细胞培养 药物 射线
下载PDF
黑曲霉C2J6对环己酮的细胞耐受性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雪林 张梓涵 刘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18-3224,共7页
鉴于黑曲霉C2J6在有机溶剂中的菌体生长和酶活性与其细胞耐受性有关,为揭示菌体对有机溶剂的耐受规律和耐受性机制,考察了菌体对15种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并从细胞水平上探究了菌体在疏水性较低的环己酮中的耐受性机制。结果表明:黑曲霉C2J... 鉴于黑曲霉C2J6在有机溶剂中的菌体生长和酶活性与其细胞耐受性有关,为揭示菌体对有机溶剂的耐受规律和耐受性机制,考察了菌体对15种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并从细胞水平上探究了菌体在疏水性较低的环己酮中的耐受性机制。结果表明:黑曲霉C2J6可以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生长产酶,lgP为-0.24~3.0的有机溶剂对菌体生长及产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lgP>3.0的有机溶剂则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环己酮胁迫下,细胞膜表面出现破损,胞内细胞器有皱缩现象,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胞外核苷酸浓度上升,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说明菌体对环己酮的耐受性涉及多个方面,多种耐受机制同时存在,使环己酮对细胞的毒害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脂肪酶 有机溶剂 环己酮 细胞耐受性机制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耐受:定向生物导弹
8
作者 赵巍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诱导 T细胞耐受 定向生物导弹
下载PDF
表达共刺激配体CD70的稳态DC能打破CD8^+ T细胞耐受并维持免疫应答
9
作者 张婷 刘书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T细胞耐受 共刺激分子 DCs CD8^+ 免疫应答 配体 CD27 细胞表面
下载PDF
HIV的细胞耐受性:Vif-APOBEC的相互作用(第12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的国际会议报告之一,英国伦敦)
10
作者 Mark.Wainberg 鲁俊锋 杨月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4期29-30,共2页
英国伦敦国王大学博士Michael Malim发表了一篇关于HIV编码的Vif蛋白和细胞酶(APOBEC)资料的综述,概括了两者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根据目前的了解,APOBEC能够引起HIv突变,Vif能够降解APOBEC。这篇讲演同时也为了纪念一位重要的病毒... 英国伦敦国王大学博士Michael Malim发表了一篇关于HIV编码的Vif蛋白和细胞酶(APOBEC)资料的综述,概括了两者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根据目前的了解,APOBEC能够引起HIv突变,Vif能够降解APOBEC。这篇讲演同时也为了纪念一位重要的病毒学家——Bernard Fields博士,他在病毒学及抗病毒药物开发中开创了许多关键性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爱滋病病毒 病毒感染 细胞耐受 Vif-APOBEC 细胞 Vif蛋白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的焦亡
11
作者 龙调玉 包伦敏 +3 位作者 万秀方 李红红 张云东 蒋红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5363-5369,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利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成功构建了抗原特异性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并用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了有效干预,但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焦亡的... 背景:课题组前期利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成功构建了抗原特异性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并用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了有效干预,但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提取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利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构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取9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只,模型组、治疗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初次免疫:左足跖部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加强免疫:初次免疫后第14天,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初次免疫后第20天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初次免疫后第35天,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1)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2)足踝关节大体与病理观察:模型组大鼠踝关节严重肿胀,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轻度肿胀;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踝关节滑膜明显增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骨侵蚀;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足踝关节滑膜增生减低、骨侵蚀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4)脾脏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脏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T、白细胞介素1β前体、白细胞介素1β的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脾脏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T、白细胞介素1β前体、白细胞介素1β的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5)结果表明,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抑制脾脏细胞焦亡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释放,缓解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NLRP3 细胞介素1Β 细胞焦亡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类浆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振迪 曾甫清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5年第4期42-44,共3页
类浆树突状细胞(PDC)既往被认为是病毒感染机体后1型干扰素(IFN)的主要分泌细胞,但是近些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树突状细胞(DC)的亚群可以通过无能、调节/抑制、清除等多重机制诱导T细胞耐受,对它的研究将有希望找到一条新的、更为有效... 类浆树突状细胞(PDC)既往被认为是病毒感染机体后1型干扰素(IFN)的主要分泌细胞,但是近些年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树突状细胞(DC)的亚群可以通过无能、调节/抑制、清除等多重机制诱导T细胞耐受,对它的研究将有希望找到一条新的、更为有效的、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免疫耐受形成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诱导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T细胞耐受 分泌细胞 病毒感染 研究发现 干扰素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亚青 刘义 +3 位作者 韩菲 袁晶华 李克秋 李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9-1572,157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对T细胞的耐受作用。方法 CD3和CD28抗体活化的人T细胞和人LSEC混合培养,检测48 h时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及分...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LSEC)对T细胞的耐受作用。方法 CD3和CD28抗体活化的人T细胞和人LSEC混合培养,检测48 h时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及分泌量。结果和LSEC混合培养的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的T细胞,混合培养的T细胞中IL-2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IL-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L-2/IL-4的值降低,IL-10的表达量增加。IL-2、IL-4和IL-10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和表达量一致。结论LSEC可通过降低T细胞数目和改变细胞因子分泌两种途径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EC T细胞耐受 混合培养 凋亡检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俸平 高晋芳 张莉芸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3-346,共4页
自身免疫病(AIDs)是机体的病原性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受损是AIDs的共同点,但我们目前尚不清楚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受损是如何精确地与AIDs的产生相关联。研究清楚该点后... 自身免疫病(AIDs)是机体的病原性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受损是AIDs的共同点,但我们目前尚不清楚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受损是如何精确地与AIDs的产生相关联。研究清楚该点后,我们可以针对受损的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开发新的疾病治疗方案,这将为精确治疗AIDs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耐受性检查点 自身反应性B细胞 自身免疫病
原文传递
小鼠骨髓源耐受性树突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静静 盛康亮 +6 位作者 李影 李培培 汪庆童 陈镜宇 吴华勋 张玲玲 魏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38,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CD11b^+F4/80^+TDCs)体外培养及功能鉴定方法。方法: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mGM-CSF )和重组白介素4( 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细胞(iDCs),...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CD11b^+F4/80^+TDCs)体外培养及功能鉴定方法。方法: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mGM-CSF )和重组白介素4( 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细胞(iDCs),收集第六天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离纯化CD11b^+F4/80^+TDCs。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并分选CD11b^+F4/80^+TDCs,CD11b^+F4/80^+TDCs的耐受功能通过MHCⅡ类分子、CD83、IDO、TLR-2的表达及IL-10和TGF-β1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行评价。流式细胞术测定MHCⅡ类分子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CD83、IDO、TLR-2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0和TGF-β1的水平,同时设LPS刺激诱导的成熟树突细胞(mDCs)作对照。结果:镜下可见新鲜分离的骨髓细胞呈圆形,体积小,2 d后,部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体积增大,细胞聚集成团,培养5~6 d,细胞集落增多,形态不规则。同时表面出现较多毛刺样突起。 CD11b^+F4/80^+TDCs 含量在23%左右,经流式分选后细胞纯度达到99%以上。与 mDCs 比较, CD11b^+F4/80^+TDCs低表达MHCⅡ和CD83,高表达IDO、TLR-2,并分泌IL-10和TGF-β1。结论:用小鼠rmGM-CSF和rmIL-4体外能成功诱导小鼠骨髓源CD11b^+F4/80^+TDCs,并且CD11b^+F4/80^+TDCs通过表达IL-10、TGF-β1、IDO和TLR-2显示耐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细胞 骨髓源 分离 功能鉴定
下载PDF
耐受型DC/TGF-β联合诱导的iTreg细胞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关节炎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洁 孔宁 +4 位作者 杨懿铭 谢如锋 王志成 孙娟 蒋雪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成熟耐受型DC(mtDC)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联合诱导的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 Treg细胞)对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对CD4+CD25-T细胞进行TGF-β诱导和mtDC细胞扩增,获得iTreg_(mtDC)细胞。通过流式细... 目的初步探讨通过成熟耐受型DC(mtDC)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联合诱导的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 Treg细胞)对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对CD4+CD25-T细胞进行TGF-β诱导和mtDC细胞扩增,获得iTreg_(mtDC)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细胞计数、CBA等方法检测iTreg_(mtDC)细胞的表型、对CD4+T效应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iTreg_(mtDC)细胞以1×10~6个细胞/ml的剂量过继性输注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体内,并通过关节病变评分、病理组织病变评分、血清中细胞因子、总anti-CⅡIgG的分泌情况来评价iTreg_(mtDC)细胞对CIA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通过TGF-β和mtDC细胞两轮诱导/扩增后,Treg_(mtDC)细胞得以大量扩增,并能持续表达高水平的Foxp3。在体外,与iTreg细胞相比,Tregmt DC细胞有更强的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在体内,与iTreg细胞相比,Treg_(mtDC)细胞的过继性输注能更有效地减少发病关节处的炎性浸润,进一步改善CIA的症状;对CIA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分泌有更强的调节能力,能更显著地减少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的分泌,并促进大量TGF-β产生;更明显地降低总anti-CⅡIgG的分泌量;进而更有效地抑制CIA病程的发展。结论与iTreg相比,iTreg_(mtDC)细胞能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因子和抗CⅡIgG的分泌更有效地抑制CIA病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eg细胞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下载PDF
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DC-STAMP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剑雯 曾志勇 陈君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联合培养诱导TolDCs;(2)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83、CD86和CD14的表达,并将培养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3)采用实时定量PCR对TolDCs诱导培养过程中DC-STAMP mRNA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CD14+单核细胞GM-CSF、IL-4、脂多糖诱导培养后胞体变大,出现树枝状突起,为典型的成熟DCs形态,加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后胞体亦变大,但未见明显树枝状突起,缺乏典型的成熟DCs形态;(2)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使CD83和CD86表达上调,CD14表达下调,加Dex联合诱导培养后DCs表面CD83、CD86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增殖反应明显减弱,显示TolDCs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3)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DC-STAMP mRNA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加入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后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GM-CSF、IL-4和地塞米松联合培养可诱导TolDCs生成,DC-STAMP可能与DCs的致耐受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单核细胞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DC-STAMP MRNA 免疫耐受
下载PDF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秀梅 赵华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53-956,共4页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免疫逃逸现象。目前所知肿瘤逃逸的机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的分化成熟异常导致的功能障碍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亚...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免疫逃逸现象。目前所知肿瘤逃逸的机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的分化成熟异常导致的功能障碍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亚型、表达不同的分子并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传统认为,DC分化的不成熟发育阶段能够诱导T细胞无能或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 l,Treg)生成,经过活化刺激后则转化成为成熟DC,则认为其具有了免疫原性并能触发初级T细胞反应。但是,近年来研究显示,某些半成熟或成熟表型的DC也能诱导耐受发生,其诱导耐受的机制是通过分泌IL-10、TGF-β等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本文就能够诱导Treg或无反应T细胞的这群耐受型DC(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T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1α-25-(OH)_2-D_3体外诱导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睿 毋静 +3 位作者 宋朝阳 王娅 郭坤元 张梅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体外诱导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特性。方法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CBA/Ca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加或不加脂多糖,观察不同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IL-1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体外诱导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特性。方法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CBA/Ca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加或不加脂多糖,观察不同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IL-12p70、IL-10细胞因子分泌,测定不同树突状细胞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毛刺少,CD80、CD86水平低,IL-12p70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受损。结论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符合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特点,为其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树突状细胞 1α-25-(OH)2-D3 地塞米松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德香 袁利亚 陈国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