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纤维细胞腔加填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夏庆根 陈港 +2 位作者 唐爱民 张宏伟 刘映尧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57,共3页
以国内南方的马尾松纤维为原料,利用高速搅拌作用将二氧化钛粒子加填进入纤维细胞腔内,探讨了加填工艺参数及助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使用对加填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加填前后纤维的横截面。结果表明:打浆后的浆料纤维不适用于... 以国内南方的马尾松纤维为原料,利用高速搅拌作用将二氧化钛粒子加填进入纤维细胞腔内,探讨了加填工艺参数及助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使用对加填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加填前后纤维的横截面。结果表明:打浆后的浆料纤维不适用于细胞腔加填;混合搅拌30~45min、浆料浓度0.5%~2.0%时加填效果较好;增大填料浓度能提高加填量;使用CPAM能提高加填量,其使用量0.05%~0.4%时效果较好;电镜观察显示加填后填料粒子很好地留着在细胞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腔 加填 马尾松 纤维 二氧化钛 填料留着 助留剂
下载PDF
细胞腔填充法制备磁性纸影响填充度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欣 龙柱 李海峰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6,共3页
研究了影响细胞腔填充法制备磁性纸填充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木化学浆的填充效果比阔叶木化学浆的填充效果好;使用针叶木化学浆获得适宜填充效果的工艺条件为:聚乙烯亚胺用量5mg/g(对绝干纸浆);硫酸铝的浓度0.0075g/l;搅拌速... 研究了影响细胞腔填充法制备磁性纸填充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木化学浆的填充效果比阔叶木化学浆的填充效果好;使用针叶木化学浆获得适宜填充效果的工艺条件为:聚乙烯亚胺用量5mg/g(对绝干纸浆);硫酸铝的浓度0.0075g/l;搅拌速度2500r/min;打浆度29°SR;搅拌时间30min;增加四氧化三铁的用量和延长处理时间可以提高填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腔填充法 磁性纸 填充度
下载PDF
细胞腔加填与细胞壁加填 被引量:8
3
作者 郝妮 王海毅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介绍了细胞腔、细胞壁加填技术以及它们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与传统直接加填的方式进行了比较,显示出细胞腔加填技术及细胞壁加填技术的优越性。
关键词 细胞腔加填 细胞壁加填 直接加填 填料
下载PDF
芦苇纤维的细胞腔加填技术的研究 第一部分 超细粒度填料的高速搅拌细胞腔加填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开堂 隆言泉 +2 位作者 刘忠伟 张清华 康遵香 《北方造纸》 1997年第2期15-18,共4页
利用高速搅拌的方法通过纹孔将填料加入芦苇纤维细胞腔,研究了影响加填的一些主要因素及加填后纸页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
关键词 填料 芦苇 细胞腔 纸页性能 加填 制浆 搅拌
下载PDF
硫酸钡在纤维细胞腔中的加填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 王志杰 《西南造纸》 2001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造纸 填料 硫酸坝 纤维细胞腔 加填工艺
下载PDF
芦苇纤维的细胞腔加填技术的研究 第二部分 沉淀法芦苇纤维的细胞腔加填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开堂 隆言泉 +2 位作者 张积强 顾昭 康遵香 《北方造纸》 1997年第3期20-23,共4页
研究了两种可溶性盐在芦苇纤维的细胞腔内相遇生成难溶盐并沉积在细胞腔内的一种新的加填技术。
关键词 细胞腔 沉淀法 加填 芦苇纤维 芦苇浆 苇浆
下载PDF
芦苇纤维细胞腔加填技术的研究——超细粒度填料的高速搅拌细胞腔加填技术
7
作者 胡开堂 隆言泉 +2 位作者 刘忠伟 张清华 康遵香 《国际造纸》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利用高速搅拌的方法研究了通过纹孔将填料加入芦苇纤维细胞腔的技术。实验分别选用沉淀硫酸钡和研磨天然碳酸钙两种填料,并加以分级处理使之超细化。填料在悬浮状态通过高速搅拌作用通过芦苇纤维的纹孔进入细胞腔。研究了影响加填的一... 利用高速搅拌的方法研究了通过纹孔将填料加入芦苇纤维细胞腔的技术。实验分别选用沉淀硫酸钡和研磨天然碳酸钙两种填料,并加以分级处理使之超细化。填料在悬浮状态通过高速搅拌作用通过芦苇纤维的纹孔进入细胞腔。研究了影响加填的一些主要因素及加填后纸页的物理和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芦苇 细胞腔 纸页性能
下载PDF
多细胞腔振荡生长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
8
作者 孙书逸 冯西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0-280,共1页
多细胞腔的发育与多种生物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进一步影响生物体组织形态的发育和生理功能。一些含液体的腔,发育过程涉及细胞增殖、振荡和流体输运之间的耦合作用,呈现出多样的动力学行为。许多研究曾致力于阐明腔生长过程中力学信号... 多细胞腔的发育与多种生物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进一步影响生物体组织形态的发育和生理功能。一些含液体的腔,发育过程涉及细胞增殖、振荡和流体输运之间的耦合作用,呈现出多样的动力学行为。许多研究曾致力于阐明腔生长过程中力学信号和几何形状的协调机制,然而细胞增殖、周期振荡和流体输运之间的耦合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提出了一个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研究腔振荡生长的物理机制。通过考虑生长变形的分解和溶质主动泵送导致的腔内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信号 细胞增殖 生物体组织 细胞腔 几何形状 振荡 周期振荡 耦合机制
下载PDF
细胞腔加填碳酸钙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温洋兵 李超 《国际造纸》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沉淀碳酸钙(PCC)在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的细胞腔中的填充量每克纤维可达0.3g。在细胞腔填充的过程中用助留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纤维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较高的温度(75℃)。在温度和碱性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聚合物的官能团被水解使其... 沉淀碳酸钙(PCC)在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的细胞腔中的填充量每克纤维可达0.3g。在细胞腔填充的过程中用助留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纤维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较高的温度(75℃)。在温度和碱性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聚合物的官能团被水解使其变成阴离子。结果使用聚合物预处理的纤维与阳电性的PCC的静电吸引力增加。实验还研究了其他一些变量包括打浆作用及填料与纤维的质量比对细胞腔填充的影响。讨论了用细胞腔填充PCC的浆抄造的手抄片的性能及其在工业上的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碳酸钙 细胞腔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针叶木硫酸盐浆 技术 加填 填充量 共同作用
下载PDF
沉默HMGB1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LPS或IL-17A诱导的中耳腔上皮细胞的炎症与凋亡
10
作者 阿不拉江·托合提 阿布利克木·依 +1 位作者 吾买尔·亚生 韩志国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24-730,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诱导人中耳腔上皮细胞(human middle ear epithelial cells,HMEEC)的炎症反应与凋亡的调...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或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诱导人中耳腔上皮细胞(human middle ear epithelial cells,HMEEC)的炎症反应与凋亡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培养HMEEC细胞系。将HMEEC分为对照组、LPS组、LPS联合短发夹RNA(shRNA)沉默质粒阴性对照处理组(LPS+shNC组)、LPS联合shRNA沉默HMGB1处理组(LPS+shHMGB1组)、LPS联合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SB202190处理组(LPS+SB202190组)、IL-17A组、IL-17A+shNC组、IL-17A+shHMGB1组、IL-17A+SB202190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粘蛋白5AC(mucoprotein 5AC,MUC5AC)、粘蛋白8(mucoprotein 8,MUC8)、p38 MAPK、磷酸化的p38 MAPK(p-p38 MAPK)、E26样蛋白1(E-twenty-six like 1 protein,ELK1)、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ell lymphoma 2 protein,Bcl-2),以及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LPS组或IL-17A组的HMEEC的凋亡率都增加,且HMGB1、MUC5AC、MUC8、TNF-α、IL-1β、IL-6、p38、p-p38、ELK1、Bax的表达水平升高,而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LPS组或IL-17A组比,LPS+shHMGB1组或IL-17A+shHMGB1组的凋亡率都降低,且HMGB1、MUC5AC、MUC8、TNF-α、IL-1β、IL-6、p38、p-p38、ELK1、Bax的表达水平都减少,而Bcl-2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LPS组或IL-17A组比,LPS+SB202190组或IL-17A+SB202190组的的凋亡率都降低,MUC5AC、MUC8、TNF-α、IL-1β、IL-6、p38、p-p38、ELK1、Bax的表达水平都降低,而Bcl-2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均P<0.05)。结论:沉默HMGB1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LPS或IL-17A诱导的HMEEC的炎症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人中耳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在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满慧 胡传水 姜翠英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究在恶性肿瘤所致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中,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微山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收治的280例疑似恶性肿瘤的浆膜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在恶性肿瘤所致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中,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微山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收治的280例疑似恶性肿瘤的浆膜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浆膜腔积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效能,通过Kappa值进行一致性分析,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患者95例,阴性185例。一致性分析显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联合应用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76)。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使用脱落细胞学检查或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导致的浆膜腔积液诊断中,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均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浆膜积液脱落细胞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宫腔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芳 吴玉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6月~2004年10月于我院肿瘤门诊就诊的有症状或存在高危因素的50例病人,同时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和分段诊断...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6月~2004年10月于我院肿瘤门诊就诊的有症状或存在高危因素的50例病人,同时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满意率、诊断结果、出血量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应用宫腔细胞学检查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方面,在取材满意率、诊断结果符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出血量、疼痛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宫腔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方面分别具有81.8%、78.6%的敏感性以及97.2%、93.9%的特异性。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具有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出血量少、几乎无痛等优越性,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在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子宫腔脱落细胞的DNA倍体分析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诏召 曾莉 +5 位作者 曹俊岩 熊薇 罗德毅 张向华 刘璇 程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腔脱落细胞的DNA倍体分析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子宫腔脱落细胞标本,采用Feulgen染色和全... 目的探讨子宫腔脱落细胞的DNA倍体分析技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子宫腔脱落细胞标本,采用Feulgen染色和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分析患者DNA倍体情况,同时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检测,以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观察DNA倍体分析对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检测发现,子宫内膜癌39例(78.0%),癌前病变98例(19.6%),子宫内膜量增生258例(51.6%),正常子宫内膜105例(21.0%)。子宫腔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子宫内膜癌检出率相似于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腔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癌前病变检出率相似于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DNA倍体分析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2.7%、83.8%、86.2%,DNA倍体分析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4.9%、67.7%、69.8%。结论DNA倍体分析对子宫内膜癌的筛选敏感性高,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落细胞 DNA倍体分析 子宫内膜病变 筛查
下载PDF
宫腔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辛晓玲 田珲 张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9-620,共2页
目的:研究宫腔细胞学检查应用于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绝经后出血的妇女,应用一次性宫腔负压吸引管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分析,应用传统制片和液基薄片技术制作涂片,常规染色,并在显微镜下做比较。并同时进... 目的:研究宫腔细胞学检查应用于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绝经后出血的妇女,应用一次性宫腔负压吸引管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分析,应用传统制片和液基薄片技术制作涂片,常规染色,并在显微镜下做比较。并同时进行分段诊刮术,记录病史、术中出血量与患者的感觉,将两者结果比较。结果:宫腔细胞学检查取材成功率100%,诊刮术取材成功率80%(P<0.05)。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82.14%,无恶性肿瘤。宫腔细胞学取材时出血量明显少于诊刮,患者无明显疼痛(P<0.05)。同一标本结果,诊断结果薄片阳性率、阴性率均高于传统制片,薄片各方面质量均好于传统制片,且阅片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宫腔细胞学可作为门诊常规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筛查方法,减少了不必要的诊刮。应用薄片技术制片质量提高,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出血 液基薄片技术 细胞 诊刮术
下载PDF
宫腔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巧凤 赖爱鸾 张建生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评价宫腔细胞学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子宫内膜检查的妇女,分别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符合率、取材满意度、... 目的评价宫腔细胞学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子宫内膜检查的妇女,分别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符合率、取材满意度、血量、疼痛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25%,术中出血量平均为(0.4±0.2)ml,无疼痛程度较重者;而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77.5%,出血量平均为(5.4±4.0)ml,疼痛程度较重者占86.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性刮宫
下载PDF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大菊 张文杰 高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7期1130-1131,共2页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的最常用方法,其结果快速、准确可靠、费用低、特异性高,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由于技术及细胞学形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有时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本文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浆膜腔积液的阳性...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的最常用方法,其结果快速、准确可靠、费用低、特异性高,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由于技术及细胞学形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有时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本文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现将本细胞室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份的684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进行假阳性和假阴性原因分析,希望对细胞学工作者及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阳性 浆膜积液细胞 假阴性结果 细胞 临床医师 脱落细胞学检查 特异性 临床诊断 细胞 恶性细胞
下载PDF
复发性鼻喉腔浆细胞肉芽肿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运军 张学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27-827,829,共2页
关键词 细胞肉芽肿 病例报告 治疗 复发性鼻喉细胞肉芽肿
下载PDF
41例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术中肿瘤近端肠腔脱落细胞的印片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毅 姜慧员 卢艳军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肠腔脱落细胞的定性研究,了解脱落的癌细胞和上切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1例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的患者。术毕立即用载玻片于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行印片,然后用95%的医用酒精固定,行HE染色后读片... 目的:通过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肠腔脱落细胞的定性研究,了解脱落的癌细胞和上切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1例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的患者。术毕立即用载玻片于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行印片,然后用95%的医用酒精固定,行HE染色后读片。结果:6例在肿瘤上界至上切缘之间找到癌细胞,阳性率14.63%,1例找到可疑癌细胞,阳性率2.44%。结论:乙状结肠和直肠癌肿近端肠腔脱落的癌细胞检测阳性提示,有可能是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因素之一,术前或术中肠腔内无瘤处理是重要的操作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直肠癌 脱落细胞 印片
下载PDF
一次性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周琦 邹俊凯 +2 位作者 李霞 杨波 于春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拟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99例。一次性宫腔细胞刷取得细胞学标本,宫腔镜检查及诊刮取得组织学标本,细胞学标... 目的探讨一次性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拟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99例。一次性宫腔细胞刷取得细胞学标本,宫腔镜检查及诊刮取得组织学标本,细胞学标本制成细胞块用于细胞学诊断。比较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与宫腔镜诊刮取材满意度。以及细胞块技术细胞学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结果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标本满意度为95.5%,宫腔镜诊刮标本满意度为92.0%;在绝经后女性中二者满意度分别为96.0%和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诊断符合率为96.0%;在良性病变中诊断符合率为96.1%;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诊断符合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中诊断符合率为8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4.3%。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的灵敏度为82.3%(19/23),特异度为98.0%(148/151),PPV为86.4%(19/22),NPV为97.4%(148/152),准确率为96.0%(167/174)。结论一次性宫腔细胞刷结合细胞块技术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一个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 子宫内膜癌 筛查
下载PDF
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肾细胞癌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大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28-828,共1页
肾细胞癌患者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病率为4%-10%,长期以来开放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术式,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概率为50%~65%,但这种术式技术上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多学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随... 肾细胞癌患者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病率为4%-10%,长期以来开放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术式,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概率为50%~65%,但这种术式技术上复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多学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Ⅰ级或Ⅱ级癌栓取出术也在世界上一些医学中心相继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根治性肾切除 细胞癌合并下静脉癌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