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转运蛋白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荣泽 赵中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1-892,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uPCX)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转运蛋白(uNGAL)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按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将118例T2DN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A组)4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1例和大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uPCX)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转运蛋白(uNGAL)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按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将118例T2DN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A组)4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34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uPC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uNGAL。结果与NC组比较,A组、B组、C组患者uPCX和uNGAL、UACR水平较高(P<0.05)。uPCX与uNGAL高度相关(r=0.84,P<0.05)。T2DN患者uPCX和uNGAL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上调。结论 uPCX和uNGAL水平在T2DN患者尿中表达明显上调,能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肾病 细胞表面糖蛋白 尿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转运蛋白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壮波 韦建瑞 +3 位作者 张文超 蒋作锋 张锐 黄小云 《广州医药》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及其亚组的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来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及22名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PAC-1)的...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及其亚组的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来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及22名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PAC-1)的表达率,并比较其变化。结果病例组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PAC-1:(15.54±6.43)%,CD62p:(9.83±6.06)%,与对照组相比(P<0.00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PAC-1:(5.38±2.62)%,CD62p:(11.00±6.37%),较对照组也有显著升高(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PAC-1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组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处于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的早期阶段,而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处于慢性激活状态,CD62P和PAC-1是血小板功能检测非常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流式细胞
下载PDF
DM2及DN患者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荣泽 姜玉华 赵中强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2)及其合并肾病(DN)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podocalyxin,PCX)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41例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2)及其合并肾病(DN)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podocalyxin,PCX)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41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3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PCX。结果:SDM组、EDN组、CDN组尿PCX、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尿PCX与hs-CRP高度相关(r=0.79,P<0.05)。DM2患者尿PCX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DM2患者尿PCX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细胞表面糖蛋白 蛋白尿
下载PDF
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分子在B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丛英姿 Wortis HH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1-304,共4页
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利用细胞表面糖蛋白(Jlld.2)单克隆抗体研究了J l ld在新制备的小鼠脾脏B细胞上的表达,特别是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Jl ld表达的变化。发现浮力密度较高的小B细胞高度表达Jl ld(Jlld~高),而Jl... 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利用细胞表面糖蛋白(Jlld.2)单克隆抗体研究了J l ld在新制备的小鼠脾脏B细胞上的表达,特别是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Jl ld表达的变化。发现浮力密度较高的小B细胞高度表达Jl ld(Jlld~高),而Jl ld低细胞则为浮力密度较低的大B细胞。用LPS刺激脾脏高浮力密度小B细胞,可诱导Jl ld表达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B细胞活化后Jl ld的表达降低,Jl ld的高和低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细胞族系(lineage)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 糖蛋白 B细胞 活化
下载PDF
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表达对小鼠肿瘤血管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范恩学 孙海侠 李爱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CD34)表达对肿瘤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分为四组,均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其中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不用血管抑素(A S),高剂量实验组、低剂量实验组术后均用A S。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D34表达,了解...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CD34)表达对肿瘤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分为四组,均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其中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不用血管抑素(A S),高剂量实验组、低剂量实验组术后均用A S。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D34表达,了解肿瘤血管生长情况。结果CD34染色显示,四组肿瘤间质血管均着色。对照组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 VD)极高,肿瘤细胞均沿间质血管排列。高剂量及低剂量实验组M VD极低,且内皮细胞形态不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D34可表达肿瘤M VD,A S可限制肿瘤血管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肿瘤血管新生 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6
作者 张文超 韦建瑞 田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其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PAC-1)的表达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阿司匹林对血小...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其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PAC-1)的表达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影响。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PAC-1、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10.36±6.15)%和(10.72±7.1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经以阿司匹林为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后CD62p、PAC-1的表达率下降至(4.32±2.08)%和(4.90±2.37)%,(P<0.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且相关性良好,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流式细胞
下载PDF
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金顺钱 张伟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5-90,共6页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它能与多种配体分子结合,并参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在不同的细胞中,CD44蛋白在表达水平、V区外显子的拼接及翻译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显...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它能与多种配体分子结合,并参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在不同的细胞中,CD44蛋白在表达水平、V区外显子的拼接及翻译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显示CD44表达水平的提高可能与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及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细胞表面 糖蛋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膜表面糖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传新 卢振铎 +2 位作者 杨晓静 王谦 邹雄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 P,GP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 P、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活化... 目的 :探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 P,GP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 P、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 P、GPⅡb/Ⅲa分别为CD62 P5 2 .19± 12 .3 7% ,GPⅡb/Ⅲa 77.98± 14 .2 2 % ,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治疗后CD62 P3 1.16± 17.43 % ,GPⅡb/Ⅲa 40 .71± 11.64 %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 (P<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 P、GPⅡb/Ⅲa对血栓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活化 表面糖蛋白 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D44 mRNA和CD2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研究
9
作者 滕玲玲 马广贞 +2 位作者 石可 吕颖欣 徐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中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cell surfac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molecules,CD)44 mRNA,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CD2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中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cell surfac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molecules,CD)44 mRNA,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CD2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SPE患者,根据发病孕龄的不同,进一步将其分为早发型SPE组(孕龄≤34周,n=45)和晚发型SPE组(孕龄>34周,n=55)。选取同期产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E患者胎盘中CD44和CD24表达,Pearson法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以及与SPE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PE的影响因素。结果相较于对照组,SPE胎盘组织中CD44 mRNA(0.55±0.12 vs 1.02±0.33),CD24 mRNA的表达水平(0.68±0.19vs 1.05±0.1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85,16.85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CD24在SPE组胎盘组织中多呈阴性表达或弱阳性表达,而在对照组中多呈阳性表达,且SPE胎盘组织中CD44,CD24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96,14.346,P<0.05)。相较于早发型SPE组,晚发型SPE胎盘组织中CD44(0.65±0.17 vs 0.42±0.11),CD24(0.77±0.23 vs 0.58±0.13)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0,4.932,P<0.05)。相较于对照组,SPE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Cr,LDH和BUN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0~30.241,均P<0.05);SPE组分娩孕周较早、MPV,ALB较低、新生儿出生身长较短和体质量较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2~11.109,均P<0.05)。且SPE胎盘组织中CD44与CD24表达呈正相关(r=0.698,P<0.05),SPE胎盘组织中CD44的表达分别与CD24,分娩孕周、MPV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r=0.611,0.639,0.612,0.465,均P<0.05);与收缩压、尿蛋白和LDH呈负相关(r=-0.604,-0.569,-0.593,均P<0.05)。CD24的表达分别与分娩孕周、MPV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r=0.605,0.584,0.640,均P<0.05);与收缩压、尿蛋白和LDH呈负相关(r=-0.637,-0.593,-0.561,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95%CI:1.429~4.350),尿蛋白(95%CI:1.529~2.709),LDH(95%CI:1.425~3.932)均是发生S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水平CD44(95%CI:0.561~0.940),CD24(95%CI:0.495~0.814)是发生SPE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SPE患者胎盘中CD44,CD24表达水平较低,高水平CD44,CD24均是SP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为后续SPE的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44 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
下载PDF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婧楠 赵景壮 +3 位作者 刘淼 任广明 卢彤岩 徐黎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7-982,共6页
糖蛋白(Glycoprotein,G)作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rnia of Carp Virus,SVCV)主要的抗原蛋白,已成为现阶段SVCV病毒检测、抗体制备以及疫苗研制的热点。为了对其进行酵母表面展示,研究以SVCVshlj1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PCR... 糖蛋白(Glycoprotein,G)作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rnia of Carp Virus,SVCV)主要的抗原蛋白,已成为现阶段SVCV病毒检测、抗体制备以及疫苗研制的热点。为了对其进行酵母表面展示,研究以SVCVshlj1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SVCV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开放阅读框(1530 bp)片段,将其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1,构建重组质粒pYD1-G。利用电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pYD1-G导入酿酒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经YNB选择培养基筛选和菌液PCR的鉴定,挑选出阳性转化子(命名为EBY100-pYD1-G),对其进行2%半乳糖诱导。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蛋白的酵母表面展示情况。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酵母细胞EBY100-pYD1-G能产生特异性红色荧光,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红色荧光的酵母细胞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酵母细胞的荧光强度与诱导时间呈正比,其中诱导48h与72h的酵母细胞荧光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趋于稳定不变的状态。因此,选取诱导48h为酵母表面展示的最佳诱导时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VCV的G蛋白已经成功展示于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研究为鲤春病毒血症酵母口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 流式细胞
下载PDF
细胞黏附分子
11
作者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1-361,共1页
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黏附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分为四大类:钙黏素、免疫球蛋白、整合素和选择素。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 选择素 介导细胞 细胞表面糖蛋白 整合素 钙黏素 cell
下载PDF
CD147单克隆抗体对HCE1多细胞球体紫杉醇耐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芸 吴宜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目的:研究CD147单克隆抗体在人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多细胞球体模型中对紫杉醇天然耐药的影响,探讨CD147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逆转HCE1多细胞球体天然耐药及其对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运用液体重叠法和旋转法建立HCE1多细胞球体模型... 目的:研究CD147单克隆抗体在人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多细胞球体模型中对紫杉醇天然耐药的影响,探讨CD147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逆转HCE1多细胞球体天然耐药及其对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运用液体重叠法和旋转法建立HCE1多细胞球体模型。以单层细胞作为对照,观察CD147单克隆抗体干预前后HCE1多细胞球体形态学变化。WST-1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D147单克隆抗体干预前后,紫杉醇对HCE1多细胞球体的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多细胞耐药指数(index of multicellular resistance,MCRI),并绘制浓度抑制率曲线。用对照组,CD147单抗,紫杉醇及紫杉醇+CD147单抗分别干预单层细胞及多细胞球体,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单层细胞及多细胞球体中CD147和P-gp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HCE1多细胞球体紫杉醇天然耐药模型。CD147单克隆抗体能使HCE1多细胞球体解聚。CD147单克隆抗体能增强HCE1多细胞球体对紫杉醇的敏感性。5,10,20μg/mL CD147单克隆抗体组IC50分别为(40.31±3.73),(32.43±1.56),(30.69±1.01)μg/mL,5和10μg/mL CD147单抗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10和20μg/mL CD147单抗组无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其凋亡率接近单层细胞(P>0.05)。CD147单克隆抗体引起多细胞球体G1/G0期阻滞,和紫杉醇联用,分别在G1/G0和G2/M 2个调控点共同阻滞HCE1细胞生长。HCE1多细胞球体各组中CD147和p-gp表达呈一致性。结论:成功建立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紫杉醇天然耐药模型;CD147的表达与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对紫杉醇的耐药呈正相关,阻断CD147可部分逆转HCE1多细胞球体对紫杉醇的天然耐药;CD147介导的HCE1多细胞球体的紫杉醇天然耐药可能与P-g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球体 CD147 P-糖蛋白 紫杉醇
下载PDF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黎 黄维金 +1 位作者 许雪梅 王佑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 ASGPR),也被称为肝细胞半乳糖/N-乙酰基葡糖胺受体,或者 Ashwell-Morell 受体[1]。它主要表达于肝窦状间隙的肝实质细胞表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凝集素。由于它结合配体的钙离...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 ASGPR),也被称为肝细胞半乳糖/N-乙酰基葡糖胺受体,或者 Ashwell-Morell 受体[1]。它主要表达于肝窦状间隙的肝实质细胞表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凝集素。由于它结合配体的钙离子依赖性,因此属于 C 型凝集素。ASGPR 能够介导去唾液酸化的糖蛋白被肝细胞内吞降解[2]。目前已知的ASGPR 的配体非常多,提示其在糖蛋白代谢、脂代谢、凋亡细胞降解、调节凝血、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RECEPTOR ASGPR 糖蛋白代谢 自身免疫性 细胞表面 细胞内吞 唾液酸化
下载PDF
EB病毒体外诱导CD5^+B细胞产生IL-6及免疫球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琳 夏汝山 +2 位作者 刘玉峰 魏立强 张衍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 观察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及其膜表面糖蛋白 35 0 (gp35 0 )对分离的脐带血CD5 + B细胞产生IL 6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新生儿脐带血 ,RosetteSepTM法分离总B细胞 ,免疫磁珠分离CD5 + B细胞 ,用EBV及纯化的... 目的 观察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及其膜表面糖蛋白 35 0 (gp35 0 )对分离的脐带血CD5 + B细胞产生IL 6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新生儿脐带血 ,RosetteSepTM法分离总B细胞 ,免疫磁珠分离CD5 + B细胞 ,用EBV及纯化的gp35 0刺激细胞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 6和免疫球蛋白IgG、IgM ,对照为未加刺激的培养细胞上清液。结果 CD5 + B细胞于刺激的第 2 4h开始分泌IL 6 ,OD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EBV刺激的CD5 + B细胞 13d以后的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M和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AKautoAb)IgM ;gp35 0刺激的CD5 + B细胞存活 15d ,其第 13、15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M ;未刺激的细胞存活 7d ,培养上清液中未检测到IL 6和免疫球蛋白。结论 EBV可能通过其膜表面糖蛋白gp35 0刺激培养的CD5 + B细胞产生IL 6和具有天然自身抗体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EB病毒膜表面糖蛋白350 免疫球蛋白 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利琴 卢振霞 +2 位作者 孙步彤 毕林涛 高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1000-1001,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CD62p 血小板糖蛋白 临床意义 大血管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选择素家族 血小板表面 研究发现 远处转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识别出一种与马立克病肿瘤细胞相关的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从经马立克病病毒(MDV)诱发的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14B367。在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反应中,单抗14B367对MSB-1细胞及MDV诱发的另二株肿瘤细胞系... 从经马立克病病毒(MDV)诱发的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14B367。在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反应中,单抗14B367对MSB-1细胞及MDV诱发的另二株肿瘤细胞系RP4和RP1细胞表现明显的阳性反应,但与鸡白血病病毒及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系RP9和RP13,以及SPF鸡的脾、胸腺、腔上囊细胞仅产生微弱的交叉反应。免疫转印试验和免疫沉淀反应表明,单抗14B367可从MSB-1及RP1细胞中识别出大小分别为90、105-110、140-145Kd3条蛋白带,从RP4细胞中识别出大小为70、85、130,135Kd3条带,它们是糖蛋白或其前体。但RP9、RP13细胞及脾、胸腺细胞、纤血球、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MDV感染CEF均呈阴性反应。然而,单抗14B367也能从72和10×7品系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识别出一条大小为130-135Kd或140-145Kd的条带,表明由单抗14B367识别的与MDV转化细胞上相关的蛋白质是一种与MDV无关但存在于某些亚群正常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抗原。对该抗原特性的比较表明,这是一种不同于其它已报道的淋巴细胞表面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肿瘤 细胞表面抗原 单克隆抗体 糖蛋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17
作者 杜卫京 肖广辉 +1 位作者 郭倩玉 王佩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7例AMI 5个时限、30例SAP、3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 Ⅱb/...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7例AMI 5个时限、30例SAP、3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 Ⅱb/Ⅲa)。结果:AMI组各时间的GMP-140与GP Ⅱb/Ⅲa,均高于对照组(P<0.01)及SAP组(P<0.01)。AMI组与SAP组比较,GMP-140、GP Ⅱb/Ⅲa在24h、48h、72h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1周、2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自身的GMP-140和GP Ⅱb/Ⅲa有显著的动态变化(F=34.31,F=21.71均P<0.01);24h、48h、72h与1周和2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h与48h、72h相比,48h与72h相比,及第1周与第2周相比则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AMI时血小板功能明显活化,持续3天增高,提示血小板膜糖蛋白参与了AMI冠脉内血栓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 细胞表面受体
下载PDF
细胞表面膜糖脂的受体功能
18
作者 顾天爵 朱正美 张华征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1981年第1期23-29,33,共8页
细胞表面的糖主要以糖蛋白及糖脂的形式存在。由于它和细胞生物学中许多重要现象,如细胞分化、成熟、细胞识别、细胞粘连、抗原决定簇与激素、毒素和病毒的受体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近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很受重视。这些糖主要由葡萄糖、半... 细胞表面的糖主要以糖蛋白及糖脂的形式存在。由于它和细胞生物学中许多重要现象,如细胞分化、成熟、细胞识别、细胞粘连、抗原决定簇与激素、毒素和病毒的受体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近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很受重视。这些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岩藻糖、甘露糖及唾液酸等以糖苷键连成链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TSH 甲状腺细胞 细胞表面 受体功能 细胞 糖蛋白激素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上皮钙黏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罗莹 黄爱民 +1 位作者 黄培生 高凌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S1期63-66,共4页
目的 研究上皮钙黏蛋白 (E- CD)、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及其受体 (u 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在 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E- CD和u PA、u PAR m RNA在 5 2例 HCC、4 2... 目的 研究上皮钙黏蛋白 (E- CD)、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及其受体 (u 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在 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E- CD和u PA、u PAR m RNA在 5 2例 HCC、4 2例肝硬化组织和 2 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在 HCC中 ,E- CD的表达明显减低 ,u PA、u PAR表达明显增高。在 HCC中 ,E- CD在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E- CD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有关 ,分化程度越高 ,E- CD水平越低 ;u PA、u PAR在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且其表达水平的增高与包膜侵犯有关。相关分析显示 E- CD与 u PA、u PAR呈负相关。 结论  E- CD和 u PA、u PAR在 HCC中的表达明显异常 ,E- CD表达减低和 u PA、u PAR表达增高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 钙黏着糖蛋白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受体 细胞表面
下载PDF
GM-CSF刺激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单核细胞MMP-1,3合成及CD147表达变化
20
作者 吴振彪 卢宁 +2 位作者 王彦宏 樊春梅 朱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用GM-CSF刺激活化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合成及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外周血及滑液分离单核细胞,同时取1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对照。分离...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用GM-CSF刺激活化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合成及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外周血及滑液分离单核细胞,同时取1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对照。分离的单核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用GM-CSF刺激,用ELISA法测定刺激24h,48h,72h后MMP-1,MMP-3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刺激前后细胞表面CD147表达量。结果:GM-CSF刺激后,细胞呈多形性的巨噬细胞样改变,MMP-1,MMP-3合成增加,而且这种刺激作用与GM-CSF的剂量相关,100ng/ml时刺激作用显著高于12.5ng/ml及25ng/ml,而与作用时间无显著相关性;滑液单核细胞MMP-1,MMP-3表达水平高于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刺激后,单核细胞表面CD147的表达显著高于刺激前;滑液单核细胞表达量高于外周血。结论:,RA患者外周血及滑液单核细胞用GM-CSF刺激活化后MMP-1,MMP-3合成增加,CD147表达亦增加,MMPs合成增加可能与CD147表达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GM-CSF CD147 MMP-1 合成 表达变化 外周血单核细胞 MMP-3 单核/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 ELISA法 GM-CSF 细胞表面 刺激作用 健康献血员 流式细胞 72h后 MMP3 作用时间 RA患者 MMPs 表达量 滑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