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释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艳久 刘国辉 +1 位作者 欧阳柳 王小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 FGF/VEGF和不含b 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 FGF/VEGF和不含b 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 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 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 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 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速度,b 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 FGF、VEGF的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 A组水凝胶,消化7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 3,B组为302.333 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 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 FGF、VEGF组)、C组(含b 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 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还能刺激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
下载PDF
BXSB狼疮鼠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异常与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营 毕黎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研究 BXSB自发性狼疮鼠骨髓粒 -巨噬细胞系的增殖情况与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 :雄性 BXSB小鼠按 4、 8、 12、 16及 2 0周龄分组 ,每组 6只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 ,计数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 目的 :研究 BXSB自发性狼疮鼠骨髓粒 -巨噬细胞系的增殖情况与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 :雄性 BXSB小鼠按 4、 8、 12、 16及 2 0周龄分组 ,每组 6只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 ,计数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 GM)及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并检测尿蛋白。相同周龄的 C5 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2周龄雄性 BXSB小鼠尿蛋白 (+) ,2 0周龄时尿蛋白 ( ) ,4、 8周龄 BXSB小鼠及各周龄 C5 7BL小鼠尿蛋白 (- )。 8周龄雄性 BXSB小鼠骨髓 CFU - GM为 (96 .0 0± 18.11) / 2×10 5BMMC,PBMC计数为 (111.33± 10 .97)× 10 6· L- 1 ,均明显高于 4周龄 BXSB小鼠及正常 C5 7BL 小鼠(P<0 .0 5 ) ,随着周龄增加 ,CFU- GM和 PBMC进一步增多。结论 :BXSB小鼠粒 -巨噬细胞系造血异常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小鼠 近交系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单核细胞
下载PDF
不同培养体系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
3
作者 刘晋辉 何吉 +6 位作者 陈舒 秦斐 王芳 徐罡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H4534与GF-H4434两种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对脐血生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影响。方法从新鲜脐血标本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接种于H4534和GF-H4434培养基,于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14~16d。结果在样本... 目的比较H4534与GF-H4434两种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对脐血生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影响。方法从新鲜脐血标本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接种于H4534和GF-H4434培养基,于37℃、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14~16d。结果在样本中CD34+细胞百分率和有核细胞总数检测结果相似的情况下,H4534与GF-H4434培养条件下CFU-GM集落数分别为(55.71±28.24)/105与(66.28±31.99)/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6,P<0.05)。GF-H4434培养条件下还产生了红细胞爆裂型集落形成单位(64.89±34.95)/105和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2.53±2.08)/105。结论 GF-H4434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脐血样本CFU-GM集落形成能力更强,更适合脐血质量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造血干细胞 甲基纤维素培养基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吴兴中 王学文 +1 位作者 应江山 朱桂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58-360,427,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纤维细胞集落的培养,观察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较正常者明显低下4.3±4.9/2×~510细胞(n=9);完全缓解后,则上升为12.4±5.7... 本文主要通过纤维细胞集落的培养,观察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较正常者明显低下4.3±4.9/2×~510细胞(n=9);完全缓解后,则上升为12.4±5.7/2×10~5(n=5)正常水平。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维甲酸对 CFU-F 具有抑制作用。加入维甲酸之后,CFU-F 则降为3.11±3.5/2×10~5细胞,P【0.05。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先出现高峰,然后进入低谷,后者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外,还可能与骨髓纤维细胞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维甲酸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形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燕 陈燕玲 +1 位作者 贲晓明 苗登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475-4479,共5页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高度黏附的成纤维样细胞,但也有研究显示处于非黏附状态的骨髓间质细胞也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骨髓中存在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高度黏附的成纤维样细胞,但也有研究显示处于非黏附状态的骨髓间质细胞也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骨髓中存在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7/12在南京医科大学骨与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只,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表皮生长因子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2×10^9L^-1。收集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培养液中进行诱导。取3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平均分到两管中,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表皮生长因子,空白对照组加入普通完全培养基,采用反复转移非黏附骨髓细胞培养法,每天将非黏附骨髓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原来的皿中为总骨髓来源的贴壁细胞,转移第1次定义P01,第2次为P02,依次类推,培养12d终止。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结果,亚甲基蓝染色显示每皿细胞克隆的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区域占皿底面积的百分比及克隆数目。结果:非黏附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第4天转移到新的培养皿后,继续培养仍能够贴壁生长,并逐渐扩增形成克隆;诱导后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无论是总骨髓来源的贴壁细胞,还是反复转移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够不断产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且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组总骨髓来源的贴壁细胞、P01-P05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形成的贴壁细胞数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4倍,4.25倍,2.51倍,1.56倍,1.25倍,2.01倍:所产生的克隆数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倍,18倍,1.4倍,1.4倍,1.1倍。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骨髓中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悬浮状态下增殖,明显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富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Rituximab减少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李娟 陆春 罗绍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1-623,627,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的培养体系中 ,观察它们对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形成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ituximab处理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上的CD2 0表达水平 ,逆转录PCR法检测与终浓度为 9μg mlRitux imab共同孵育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IL 10mRNA与β actin的比值。 结果 :加入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 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80± 37、2 0 0± 5 4、2 2 6± 4 5、2 4 8± 71、2 5 1± 5 6、2 5 8± 6 6个 10 5细胞 ,与不加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2 5 6± 80个 10 5细胞 )比较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 ,与仅加入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199± 92个 10 5细胞 )对比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加入以上 6种相同浓度的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SLE患者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19± 71、116±78、177± 6 8、2 0 2±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美罗华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D20 RITUXIMAB
下载PDF
四种重组造血生长因子对小鼠巨核细胞集落的影响
7
作者 万海英 阮长耿 韩朝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 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对巨核细胞集落刺激作用最强的是IL-3,IL-6与GM-CSF次之,EPO最弱。在种植2×10~5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分别获得45±3,25±2,20±3及10±2个巨核细胞集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细胞培养 区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巨核祖细胞的作用
8
作者 梅巍 贾志凌 杨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Kx 3.2,CFU-GMx 17.5);④Tpo对骨髓小剂量照射后CFU-MK的增殖有促进恢复,对血小板的减少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核祖细胞 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PDGF-BB促粒细胞/巨核细胞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毛利靖 叶洁瑜 +1 位作者 梁恩瑜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生成作用及其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抗凋亡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血浆凝固培养法培养小鼠和人骨髓细胞CFU-GM和CFU-MK,探...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生成作用及其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抗凋亡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血浆凝固培养法培养小鼠和人骨髓细胞CFU-GM和CFU-MK,探讨PDGF-BB对两者CFU-GM、CFU-MK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AnnexinV/PI双染、活性Caspase-3表达及JC-1线粒体膜势能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PDGF-BB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的抗凋亡作用机制。结果:PDGF-BB 0-100 ng/ml能够促进小鼠/人CFU-GM和CFU-MK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50 ng/ml作用最为明显(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PDGF-BB通过线粒体及Caspase-3通路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发挥抗凋亡作用(P<0.05)。结论:PDGF-BB能够促进体外小鼠和人粒-单核系及巨核系造血生成,且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Caspase-3通路对巨核细胞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及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钰 李娟 罗绍凯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并从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和血小板上升的幅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疗效关系。方法: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ITP患者粒-巨噬...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并从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和血小板上升的幅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疗效关系。方法: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ITP患者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观察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血小板上升平均值的关系。结果:ITP患者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集落数低于正常对照组,粒-巨噬细胞集落数及丛落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巨核细胞数大于5/高倍视野的ITP患者其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无关,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血小板上升平均值有关。结论:ITP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异常,提示ITP可能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的疾病。ITP的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血小板上升幅度有关,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可以预测ITP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造血干细胞 疗效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ITP
下载PDF
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燕 陈燕玲 +3 位作者 贲晓明 喻文亮 周晓玉 苗登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BM-NA-MSC),体外能否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能否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法分离小鼠总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每天转移未贴壁的非黏附骨髓细胞(NA...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BM-NA-MSC),体外能否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能否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法分离小鼠总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每天转移未贴壁的非黏附骨髓细胞(NA-BMC)到新培养环境中继续培养,每组细胞长满12 d后,亚甲基蓝染色显示形成的克隆,计数克隆个数;在总骨髓细胞培养到第4天时收集未贴壁的NA-BMC到新的培养皿中,待细胞贴壁生长达融合后传代纯化,取第5代细胞接种于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培养液中,2周后分别进行油红染色、抗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检测脂肪滴、Ⅱ型胶原和钙化结节的形成和表达。结果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仅总骨髓细胞可以形成CFU-F,而且反复转移的NA-BMC也能不断形成CFU-F;给予适当的诱导条件,非黏附来源的骨髓细胞体外能够分化为产生油滴的脂肪细胞、表达Ⅱ型胶原的软骨和具有钙化能力的成骨细胞。结论小鼠骨髓中存在一类NA-MSC,体外可以形成CFU-F,还可分化为脂肪、软骨和成骨细胞,表现出一定的多分化潜能,为下一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移植实验的研究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非黏附 骨髓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多分化潜能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前后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振玲 王金焕 +1 位作者 郭青 赵智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5期7898-7903,共6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支持造血作用,但是这些功能是否受冻存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冻存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获取多发性骨髓...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支持造血作用,但是这些功能是否受冻存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冻存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获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传代后的细胞用IMDM细胞冻存液(含10%的二甲基亚砜和体积分数40%的胎牛血清)保存在-196℃液氮中。检测短期(1个月)和长期(12个月)冻存复苏后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滋养层,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能力。结果与结论:经过短、长期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2.9±7.5)%和(86.7±9.2)%;短、长期冻存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冻存前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冻存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有支持造血祖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与冻存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冻存可以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但是并不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骨髓干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间充质干细胞 冻存 生物学特性 支持造血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混合集落形成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海藻糖深低温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娄琳 陆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19-2122,共4页
背景:二甲基亚砜是目前造血干细胞深低温保存的经典保护剂,但其对细胞和患者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海藻糖是一种稳定的无毒副作用的非还原性双糖,已被广泛应用于红细胞、血小板和胚胎等的冷冻保存中。目的:探讨海藻糖作为低温保存造血干... 背景:二甲基亚砜是目前造血干细胞深低温保存的经典保护剂,但其对细胞和患者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海藻糖是一种稳定的无毒副作用的非还原性双糖,已被广泛应用于红细胞、血小板和胚胎等的冷冻保存中。目的:探讨海藻糖作为低温保存造血干细胞保护剂的可行性。方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经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连续单个核细胞,分为0.5mol/L海藻糖组、1.0mol/L海藻糖组、对照组。采用程序降温法液氮保存,冻存7d后取出,立即置于40℃水浴箱内复苏。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进行集落培养,计数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回收率;采用CD34-PE/CD45-FITC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0.5,1.0mol/L海藻糖组细胞存活率、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回收率、CD34+细胞回收率均明显升高(P<0.001),且0.5mol/L海藻糖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P<0.001或P<0.01)。证实海藻糖对于短期内低温冻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浓度为0.5mol/L的海藻糖保护冻存的造血干细胞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海藻糖 浓度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小鼠全身照射后血中造血祖细胞水平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立众 孙士红 +3 位作者 程天民 粟永萍 罗成基 郭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早期红系祖细胞
下载PDF
1,25-(OH)2D3在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中的作用
15
作者 刘波 任永信 +1 位作者 苗登顺 曹晓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及1,25-(OH)2D3能否刺激它们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粒细胞(PBMGC)组份,在缺乏和添加10-8mol/L1,25-(OH)2D3条件下进行贴壁培养。培...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及1,25-(OH)2D3能否刺激它们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粒细胞(PBMGC)组份,在缺乏和添加10-8mol/L1,25-(OH)2D3条件下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4天和8天时,将未贴壁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即:"pour-off"培养,培养16天形成的细胞进行亚甲基蓝染色,计数CFU-f数目,并对4天"pour-off"培养形成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BMGC培养及4天和8天非黏附PBMGC培养都能形成CFU-fs,而1,25-(OH)2D3能够明显地促进它们形成CFU-f。非黏附细胞形成的克隆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而不表达Ⅰ型胶原。结论:大鼠外周血中存在非黏附MSCs,在体外培养能够形成CFU-fs,而1,25-(OH)2D3具有促进外周血MSC扩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1 25-(OH)2D3
下载PDF
人腹膜中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吴黎敏 林庆凡 +2 位作者 李航 李黎洪 张劲帆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人腹膜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腹膜取自接受胃大部切除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将腹膜剪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以低密度接种,2周后计算细胞群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 目的探讨人腹膜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腹膜取自接受胃大部切除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将腹膜剪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以低密度接种,2周后计算细胞群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CUF-F)数量;流式细胞分析贴壁细胞表型;定向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结果贴壁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消化的腹膜细胞群中,CFU-F比例平均为0.574‰(0.26‰~0.84‰)。流式分析显示,细胞均一表达CD29、CD44和CD73,不表达CD31、CD34和CD45。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后,细胞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出现脂肪滴,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腹膜中富含MSC,可作为一个含有生物支架的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腹膜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血清对骨髓细胞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梅 邱明才 +3 位作者 李欣 周征 韩俊领 赵英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探讨Graves病 (GD)患者血清成分对骨髓细胞粒 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 (GM CFU)生长的影响。方法 对 11名正常人和 11例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他巴唑、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TSI)和GD患... 目的 探讨Graves病 (GD)患者血清成分对骨髓细胞粒 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 (GM CFU)生长的影响。方法 对 11名正常人和 11例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他巴唑、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TSI)和GD患者血清对GM CFU生长的影响。结果 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 CFU集落生长有抑制作用 (P <0 .0 1) ,他巴唑、甲状腺素和GD白细胞正常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和GD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 CFU集落生长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能明显抑制GM CFU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细胞减少 血清 骨髓细胞 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原文传递
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旭平 李新华 +1 位作者 张开明 尹国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是否有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然后在含有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粒-巨噬细胞系集落... 目的进一步了解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是否有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然后在含有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集落形成实验,培养一定时期后计数集落。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银屑病患者的HPP-CFC及CFU-GM的集落形成数显著减少,而CFU-E形成的集落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这种异常的造血细胞可能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脐血复温后细胞输入剂量对植入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洁莹 廖灿 +7 位作者 陈劲松 许遵鹏 李焱 孙新 吴韶清 汤雪薇 陆琰 谢闺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54-758,共5页
本研究探讨非血缘供者脐带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中复温后供者细胞输入剂量对植入和造血重建的预测作用。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10年4月间接受单份UCBT的97例儿童恶性及非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冷... 本研究探讨非血缘供者脐带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中复温后供者细胞输入剂量对植入和造血重建的预测作用。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10年4月间接受单份UCBT的97例儿童恶性及非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冷冻前和复温后检测的总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s,TNC)、CD34+细胞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CFU-GM)的输入剂量对受者的植入及造血重建速度的影响,供者脐带血均来自广州脐血库。结果表明,冷冻前TNC(/kg)(mean±SD:7.65×107±4.26×107;median:6.34×107)、CD34+细胞(/kg)(mean±SD:4.64×105±4.47×105;median:3.03×105)及CFU-GM(/kg)(mean±SD:0.79×105±1.09×105;median:0.57×105)与其对应的复温后TNC(/kg)(mean±SD:6.98×107±4.12×107;median:6.00×107)、CD34+(/kg)(mean±SD:6.86×105±8.56×105;median:4.17×105)、CFU-GM(/kg)(mean±SD:0.52×105±0.52×105;Median:0.39×105)均显著相关(r=0.952,p<0.001;r=0.794,p<0.001;r=0.478,p<0.001)。植入组(n=70)的冷冻前和复温后CFU-GM输入剂量均高于未植入组(n=22)(p=0.023;p=0.011),而二者的冷冻前和复温后的TNC、CD34+细胞输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冻前TNC、CD34+细胞、CFU-GM输入剂量与受者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呈负相关(r=-0.285,p=0.018;r=-0.396,p=0.002;r=-0.373,p=0.002),复温后TNC与CD34+细胞数亦与之呈负相关(r=-0.260,p=0.031;r=-0.483,p<0.001),而只有冷冻前CD34+细胞数与血小板植入时间负相关(r=-0.352,p=0.013)。结论 :CFU-GM输入剂量对预测植入有一定帮助,而冷冻前和复温后的各项指标相比,前者与植入及造血重建速度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提示脐带血在提供搜寻或发放用于移植之前,完善相应的造血功能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移植 造血重建 细胞输入剂量 CD34+细胞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及生长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幸华 王苹 +3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刘林 孔佩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62-246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DEXTER型方法,观察 2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化放结合两种预处理方案前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及集落形成能力(CFU-F)。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单...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DEXTER型方法,观察 2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化放结合两种预处理方案前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及集落形成能力(CFU-F)。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单化组和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出现不同特征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 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基质变淡,嵴消失;单化组基质细胞的线粒体重度退行性变,结构紊乱; 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于预处理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预处理前和单化组预处理后(P<0.01);单化组于预处理后各时点的CFU-F显著低于预处理前(P<0.01),至预处理后第90 D仍未恢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不同程度损伤,放化组基质细胞的损伤重于单化组,是导致造血功能恢复缓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细胞 集落形成单位 成纤维细胞 预处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