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飞秒宽带荧光光谱仪揭示光合细菌反应中心原初过程
1
作者 刘鹤元 甄张赫 +2 位作者 彭凌峰 陈海龙 翁羽翔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55-663,I0055,共10页
本文为深入了解光合细菌反应中心内的高效能量转换机制,采用飞秒宽带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室温下光合细菌反应中心中光诱导能量转移和电荷分离的动力学过程.得益于此技术的宽带光谱测量能力,直接确认了与细菌叶绿素B和P相关的两种不同的... 本文为深入了解光合细菌反应中心内的高效能量转换机制,采用飞秒宽带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室温下光合细菌反应中心中光诱导能量转移和电荷分离的动力学过程.得益于此技术的宽带光谱测量能力,直接确认了与细菌叶绿素B和P相关的两种不同的瞬态荧光组分,其Stokes位移分别确定为约197和450cm^(-1).通过对荧光发射动力学的拟合,揭示了从细菌脱镁叶绿素H到细菌叶绿素B(98 fs)和从细菌叶绿素B到细菌叶绿素P(170 fs)的超快能量转移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预期亚200 fs的细菌叶绿素B荧光寿命被显著延长至约400 fs,表明B的电子激发态与P的电子振动态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耦合,并对能量转移过程有潜在的促进作用.上述发现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电子振动耦合动力学对光合反应中心内光诱导原初过程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反应中心 飞秒宽带荧光光谱仪 能量转移 电荷分离 瞬态荧光
下载PDF
细菌反应和生物药剂在铁矿石浮选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K.A.纳塔拉扬 崔洪山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1年第11期21-26,共6页
PP菌与铁矿石中的矿物 (赤铁矿、刚玉、方解石、石英和高岭石 )之间作用可使矿物表面发生很大的变化。石英和高岭石具有更高的疏水性 ,而其它矿物变得更亲水。在作用后的赤铁矿、刚玉和方解石上细菌多糖占主导地位 ,而在石英和高岭石表... PP菌与铁矿石中的矿物 (赤铁矿、刚玉、方解石、石英和高岭石 )之间作用可使矿物表面发生很大的变化。石英和高岭石具有更高的疏水性 ,而其它矿物变得更亲水。在作用后的赤铁矿、刚玉和方解石上细菌多糖占主导地位 ,而在石英和高岭石表面上蛋白质占主导地位 ,因而使矿物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可以用不同的矿物对细菌菌株预先驯服。刚玉驯服的菌株可分泌出对矿物特效的蛋白质 ,它有利于从铁矿石中分离氧化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菌 铁矿石 选矿 表面化学 选择性絮凝 细菌反应 生物药剂 二氧化硅
下载PDF
细菌反应系统检测12种香精的毒性研究
3
作者 王兴国 杨剑影 《山东预防医学》 1998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香精 毒性 细菌反应系统
下载PDF
细菌光合反应中心突变体原初电子转移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小东 马淑华 +3 位作者 徐红 沈玲玲 张兴康 张启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576-1581,共6页
利用量子化学DFT从头计算方法,计算经过突变的细菌光合反应中心HM202L原初电子给体和其他色素分子的电子结构,然后对其原初电子转移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超分子D-2A的HOMO主要是由定域在其组成单元BChl_L分子上的原子轨道组成,而它... 利用量子化学DFT从头计算方法,计算经过突变的细菌光合反应中心HM202L原初电子给体和其他色素分子的电子结构,然后对其原初电子转移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超分子D-2A的HOMO主要是由定域在其组成单元BChl_L分子上的原子轨道组成,而它的LUMO主要是由定域在其组成单元MBPheo_M分子上的原子轨道组成.这表明它在基态和激发态时分别存在超分子内的电荷分离态[BChl_L^--MBPheo_M^+]和[BChl_L^+-MBPheo_M^-].同时也说明了D-2A阳离子态的正电荷完全分布在组成单元细菌叶绿素分子BChl_L上,与实验事实相符.2)HM202L细菌光合反应中心原初电子转移反应存在由ABCh a_L^h(?)驱动的电子转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光合反应中心 突变体 电子转移 从头算
下载PDF
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中NO_3^--N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清良 胡南 +5 位作者 丁德馨 张国奇 胡鄂明 张洪灿 阳奕汉 蒋晓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0-1306,共7页
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的NO3--N污染是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取自某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的污泥进行驯化,得到了能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污染地下水中NO3--N的反硝化细菌,自行设计了上流式固定床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 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的NO3--N污染是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取自某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的污泥进行驯化,得到了能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污染地下水中NO3--N的反硝化细菌,自行设计了上流式固定床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研究了pH值、C/N比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污染地下水中NO3--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液pH值为6.50、NO3--N浓度为1 000mg/L、HRT为2.3h时,NO3--N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分别达97%和388mg/(h.L),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能力达0.35m3/(h.m3);当进液NO3--N浓度为550mg/L、HRT为1.4h时,NO3--N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分别达96%和368mg/(h.L),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能力达0.62m3/(h.m3);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适宜的运行条件是pH值为5.00~8.00,C/N比为0.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 微生物修复 地浸采铀 污染地下水 NO3--N
下载PDF
光合细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VB_(12)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3-26,82,共5页
利用光合细菌-膜生物反应器对VB12废水进行处理,经历了反应器的启动和试运行阶段后,对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光合细菌菌种强弱、进水COD质量浓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为35h,试验温度为30℃左右,pH值为6~... 利用光合细菌-膜生物反应器对VB12废水进行处理,经历了反应器的启动和试运行阶段后,对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光合细菌菌种强弱、进水COD质量浓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为35h,试验温度为30℃左右,pH值为6~8,溶解氧质量浓度控制在0.5~1.0mg/L范围内,C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膜生物反应 VB12废水 COD BOD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糖快速生化反应实验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杭华 吴振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年第3期360-361,共2页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细菌糖快速生化反应 临床检验
下载PDF
CRP含量在细菌凝集反应中的变化
8
作者 段兴同 马玉娇 +1 位作者 张新民 郭晓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5-355,357,共2页
关键词 CRP 含量 细菌凝集反应 变化 免疫球蛋自 补体C3
下载PDF
细菌氧化反应器设计的发展
9
作者 许鹏秋 《国外黄金参考》 1998年第1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细菌氧化反应 细菌选矿 金属金矿
下载PDF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指纹图谱技术用于细菌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霞霞 王云霞 +3 位作者 胡雪 吕志勇 刘丽君 李翠枝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2期28-34,共7页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利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ERIC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基因扩增,获得能够表征其基因组结构...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利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ERIC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基因扩增,获得能够表征其基因组结构的产物,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用时短,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判别。本文简述细菌分型的研究背景和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归纳该技术在细菌基因分型方面的优缺点及其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乳品企业污染菌溯源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 指纹图谱技术 细菌分型 污染菌溯源
下载PDF
细菌微量快速生化鉴定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院利 任健康 闫福堂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 建立细菌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用于临床实验室细菌学的快速诊断。方法 应用所研制的27种微量快速生化反应试剂与传统试管方法检测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种质控菌株生化反应符合率,依据杭州24h的JYZ-15E及JYZ—11E肠杆菌生化编码鉴... 目的 建立细菌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用于临床实验室细菌学的快速诊断。方法 应用所研制的27种微量快速生化反应试剂与传统试管方法检测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种质控菌株生化反应符合率,依据杭州24h的JYZ-15E及JYZ—11E肠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的项目要求组合了该法的肠杆菌15种(RE15n)及肠杆菌11种(RE11n)生化鉴定试验条,用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种质控菌菌株进行鉴定试验。结果 27种细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试剂与传统试管法生化反应总符合率为93.5%~100%。对208株临床分离菌及8株质控菌的菌种鉴定,其完全符合率15种(RE15n)为99.9%,11种(RE11n)为100%。8种质控菌株鉴定完全正确。结论 用细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系统鉴定细菌,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廉,所得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 快速 细菌生化反应 方法研究
下载PDF
输血反应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2
作者 朱万翠 魏容 胡燃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4年第3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输血反应 种类 影响因素 细菌污染反应 栓塞症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下载PDF
呈色氧化反应法快速检测病害肉试验
13
作者 彭晓玲 盛卓君 《新疆畜牧业》 2001年第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病害肉 卫生检验 细菌毒素呈色氧化反应快速法
下载PDF
Function of microorganism and reaction pathway for carrollite dissolution during bioleaching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洪英 刘伟 +4 位作者 陈国宝 刘媛媛 佟琳琳 金哲男 刘子龙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718-2724,共7页
The function of microorganism and dissolution reaction pathway of carrollite in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indirect and contact mechanisms influenced the leaching process. ... The function of microorganism and dissolution reaction pathway of carrollite in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indirect and contact mechanisms influenced the leaching process. The dissolution of carrollite wa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when bacteria were adsorbed on the mineral surface,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act mechanism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dissolution of carrollite. During bioleaching, the sequence of oxidation state of the sulfur moiety of carrollite was as follows: S?2→S0→S+4→S+6. Elemental sulfur precipitated on the mineral surface, indicating that the dissolution of carrollite occurred via the polysulfide pathway. The surface of carrollite was selectively corroded by bacteria, and oxidation pits with different sizes were observed at various sites. Elemental sulfur, sulfate and sulfite were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carrollite during the leaching process, and may have formed a passivation layer on mineral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llite BIOLEACHING MICROORGANISM reaction pathway
下载PDF
Influence of Replacing Bacterial Pheophytin with Pheophytin on the Picosecond Fluorescence from Reaction Centers of Purple Bacteria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永龙 赵福利 +3 位作者 汪河洲 夏安东 曾小华 徐春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2期1243-1248,共6页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native purple bacterial reaction center (RC) and bacterial pheophytin (Bphe) replaced RCs were obtained from 600 nm to 900 nm with a selective excitation at 597 nm. With the help of measuring ...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native purple bacterial reaction center (RC) and bacterial pheophytin (Bphe) replaced RCs were obtained from 600 nm to 900 nm with a selective excitation at 597 nm. With the help of measuring the fluorescence from bacterial chlorophyll, bacterial pheophytin and plant pheophytin, the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in the RCs are classified for fluorescence emi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pheophytin substitution influences the composition of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refore, four, three and two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from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native RC, Bphe B_replaced RC and Bphe A,B _replaced RC, respectively. Fluorescence components are well correlated to the binding of plant pheophytin. The decay of excited state of primary electron donor P in different RCs was also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fluorescence decay at 686.4, 674.1 and 681.1 nm, respectively. The decaying kinetics changed in different RCs, indicating that pheophytin replacement influenced the energy transduction and primary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n purple bacterial reaction cen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ophytin replacement picosecond fluorescence purple bacterial reaction center
下载PDF
某院血液输注及时情况现状调查与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小晶 唐聪海 +2 位作者 张志坚 林艺璇 原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697,共2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输血及时性与每袋血液输注时间的调查,提高输血护理的质量及输血安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80名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病案查阅输血护记,调查从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的时间及每袋血液... 目的通过对本院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输血及时性与每袋血液输注时间的调查,提高输血护理的质量及输血安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780名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病案查阅输血护记,调查从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的时间及每袋血液从开始输注至输注结束的时间,分析影响血液输注及时性及每袋血液完成输注时间的因素。结果 780例输血患者中,血液接收至开始输注时间在30 min内的占696例(89.2%),30 min后输注的占84例(10.8%)。血液延迟输注因素主要是患者发热的占29例(34.5%);同时间输血患者太多的占25例(29.8%);患者在接受其他检查、治疗的占18例(21.4%);护士安排不合理的占12例(14.3%)。每袋血4 h内输完的占726例(93.1%),超过4 h输完的占54例(6.9%)。导致血液输注时间超过4 h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发热17例(31.5%);心、肺功能不全14例(25.9%);高龄、体质弱12例(22.2%);输血器堵塞5例(9.3%);静脉通道不畅4例(7.4%);出现过敏反应2例(3.7%)。结论通过全院输血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输血护理的执行力,输血科加强对到达用血科室血液的管控,确保离库血液及时输注并在4 h内输注完毕,提高安全输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及时性 输注时间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输血护理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ton-transfer-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Between Menaquinone Q_A and Ubiquinone Q_B in the Bacterial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of Rhodopseudomona viridis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淑华 徐红 +3 位作者 张汝波 屈正旺 张兴康 张启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2期1409-1417,共9页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ton_transfer_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T_ET) reactions between the menaquinone Q A (MQ 1) and ubiquinone Q B (UQ 1) in the bacterial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of Rhodopseudomona vi...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ton_transfer_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T_ET) reactions between the menaquinone Q A (MQ 1) and ubiquinone Q B (UQ 1) in the bacterial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of Rhodopseudomona viridi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B3LYP/6_31G(d) method. The changes of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ΔG 0 of all possible reactions followed the ET reaction (1)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according to the ΔG 0 values of corresponding reactions, UQ 1 could not accept two electrons from MQ - 1 continually without the coupled proton transfer reactions. Because of ΔG 0 2b 0, ΔG 0 3b 0 and ΔG 0 4b 0, the corresponding PT_ET reactions could take place along with reactions (2b), (3b) and (4b) sequentially; (2) on the gaseous condi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ferred protons (H +(1) and H +(2)) from the surrounding amino acid residues or water molecules will combine with the oxygen No.7 and oxygen No.8 of UQ 1, respectively. On the condition of protein surroundings (by SCRF model, ε =4.0), the results are converse but the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of H +(1) and H +(2) with UQ - 1 is quite small. The difference of ΔG 0 values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ons in gaseous surroundings and the SCRF model is not significant; (3) the PT_ET reactions between MQ 1 - and UQ 1 - should be as follows: MQ 1 -+UQ 1→MQ 1+UQ 1 - (1) UQ 1 - ( O (7) )+H +( HisL 190)→UQ 1H(2b) ( Gas ) or UQ 1 - ( O (8) )+H +(H 2O)→UQ 1H (2b') ( SCRF ) or UQ 1 - ( O (8) )+H + ( ArgL 217)→UQ 1H(2b') ( SCRF ) MQ 1 -+UQ 1H→MQ 1+UQ 1H - (3b) ( Gas ) MQ 1 -+UQ 1H→MQ 1+UQ 1H -(3b') ( SCR F) UQ 1H -+H +(H 2O)→UQ 1H 2(4b) ( Gas ) or UQ 1H -+H + ( ArgL 217)→UQ 1H 2 (4b) ( Gas ) or UQ 1H -+H + ( HisL 190)→UQ 1H 2 (4b') ( SCR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pseudomena viridis electron transfer proton transfer Q A and Q B DFT
下载PDF
输血病例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5-7,共3页
关键词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患者 献血者 血液成分 血小板输注 输血
下载PDF
杜邦开发生物路线生产溶剂工艺
19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生物路线 生产溶剂工艺 杜邦公司 开发 可生物降解 二甲基-2-哌啶 细菌 2-甲基-戊二腈 细菌反应 化学路线 产率
下载PDF
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改性方法从黄铁矿中选择性分离砷黄铁矿
20
《黄金》 CAS 2012年第1期62-62,共1页
通过应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改性的方法,在浮选和吸附过程中,从黄铁矿中有效的选择性分离砷黄铁矿。相对于黄铁矿,细菌在砷黄铁矿表面的黏附速度慢,导致了与细菌反应晤产生的矿物表面改性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砷黄铁矿 选择性分离 生物改性 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 细菌反应 吸附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