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性发热快速辅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佩霞 陈罗娇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24期2274-227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ic iton in,PCT)检测在临床上快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的作用。方法设2个研究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经临床医师确诊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和轻度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对照组的病人未发生任何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ic iton in,PCT)检测在临床上快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的作用。方法设2个研究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经临床医师确诊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和轻度细菌感染性病人组,对照组的病人未发生任何感染。分别测定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并对病人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感染性发热病人PCT水平升高,并随感染程度的加重PCT升高更加明显(P<0.01),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可作为细菌感染性发热的较敏感的快速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发热 降钙素原 辅助诊断
下载PDF
清热解郁汤治疗细菌性发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艾军 龙佳佳 +1 位作者 杨继峰 夏猛 《广西中医药》 2006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郁汤对细菌性发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复制家兔细菌性发热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虎汤组、清热解郁汤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白细胞介素-1(IL-1β)等指标变化。结果:清热解郁汤组症状表现较轻,降温... 目的:观察清热解郁汤对细菌性发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复制家兔细菌性发热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虎汤组、清热解郁汤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白细胞介素-1(IL-1β)等指标变化。结果:清热解郁汤组症状表现较轻,降温效果平稳;清热解郁汤组、白虎汤组家兔的IL-1β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热解郁汤对细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郁汤 细菌发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儿童非细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吴志坚 陈秋萍 +5 位作者 廖婵 刘素云 程均 吴小秧 刘明 罗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6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儿童非细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细菌性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小儿氨酚黄那敏治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儿童非细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细菌性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小儿氨酚黄那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用药3 d。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效果、退热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2、4、6 h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00%、60.00%、72.00%、94.00,高于对照组的22.00%、40.00%、52.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降温起效时间[(0.68±0.13)h]、体温降至正常时间[(16.52±2.04)h]短于对照组[(0.82±0.15)、(18.34±2.15)h],降温持续时间[(6.85±1.13)h]长于对照组[(5.89±1.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能够提高非细菌性发热患儿的退热效果,加快体温复常,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发热 中药穴位敷贴 小儿氨酚黄那敏 退热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京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接诊的4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与32例非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诊断细菌感染性发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急诊科接诊的4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与32例非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32例非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其检测的结果,同时比较用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诊断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或白细胞计数检测诊断其病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发热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核因子-kB、CD64及降钙素原在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中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新霞 薛燕 +3 位作者 李坚 韩卫红 李凝香 宋温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CD64及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将患者分为细菌性发热组与病毒性发热组...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CD64及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感染性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将患者分为细菌性发热组与病毒性发热组,每组各100例。分析细菌性发热组患者的病原菌特征。分析病毒性发热患者的病原谱特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的鉴别价值。结果细菌性发热组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属,病毒性发热组患者主要致病病原体为鼻病毒和轮状病毒。病毒性发热组患者NF-κB、CD64、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F-κB、CD64、PCT联合鉴别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00%、83.00%。结论血清NF-κB、CD64及PCT均与细菌性、病毒性发热患者的表达差异有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病毒性发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CD64 降钙素原 细菌发热 病毒性发热
下载PDF
微生物提供新能源
6
作者 陈存良 《科技潮》 1994年第7期29-29,共1页
栖息在深山大海的微生物,经过发酵及光合作用等自然反应,能够产生出能源。虽然目前生产效率还不高,但却相当符合环保的世界潮流。生物怀炉专门制造家庭日用品的东京白元公司,目前正与东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生物怀炉',希... 栖息在深山大海的微生物,经过发酵及光合作用等自然反应,能够产生出能源。虽然目前生产效率还不高,但却相当符合环保的世界潮流。生物怀炉专门制造家庭日用品的东京白元公司,目前正与东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生物怀炉',希望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热来取暖。不久的将来,在寒冷的早晨,大家也许会带着'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能源 细菌发热 发酵 氢能 蓝藻电池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酵母和脂多糖诱导小鼠不同的发热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艺潇 许阳 +6 位作者 占汇东 王静 吴珊珊 葛悦萍 彭力 管庆波 何钊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4期610-621,共12页
真菌感染致持久反复的低热,而细菌感染致高热或低体温,但这种差异性发热机理不清。本文使用酵母和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用不同测温方法(直肠测温、红外测温、腹部遥测)和在不同温度(30℃、26℃和22℃)下分别比较酵母和脂多糖致... 真菌感染致持久反复的低热,而细菌感染致高热或低体温,但这种差异性发热机理不清。本文使用酵母和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用不同测温方法(直肠测温、红外测温、腹部遥测)和在不同温度(30℃、26℃和22℃)下分别比较酵母和脂多糖致热效果及下丘脑视前区(POA)神经元活性。结果发现,酵母诱导发热不被环境温度变化和操作刺激影响;酵母和LPS分别激活了不同的POA神经元,酵母和LPS诱导的发热与腹内侧视前区(VMPO)相关,而内侧视前区(MPO)与LPS诱导低体温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真菌和细菌诱导不同发热反应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发热 真菌性发热 脂多糖 酵母 环境温度 下丘脑视前区 红外测温法
原文传递
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银葵 邓欢 +2 位作者 蔡思娜 吴星 关小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21-27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鉴别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的临床意义,快速鉴别感染与肿瘤热,指导临床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10例肿瘤晚期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热类型分为3组,其中无发热...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鉴别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的临床意义,快速鉴别感染与肿瘤热,指导临床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10例肿瘤晚期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热类型分为3组,其中无发热患者为对照组24例、肿瘤性发热为肿瘤热组32例、细菌感染性发热为感染组5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结果感染组患者PCT为(1.63±1.91)ng/ml,显著高于肿瘤热组的(0.16±0.10)ng/ml及对照组的(0.11±0.13)ng/ml(P<0.001),3组患者的hs-CRP、WBC、NEUT、NE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2周后复查,40例治愈者PCT均值为(0.27±0.23)ng/ml,14例死亡者PCT均值为(16.8±1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败血症患者PCT水平(3.71±2.80)ng/ml,显著高于肺部感染患者(1.24±1.16)ng/ml、泌尿系感染患者(0.61±0.22)ng/ml及腹腔感染患者(0.54±0.19)ng/ml(P=0.015)。结论 PCT在鉴别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中有重要意义,且在败血症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hs-CRP、WBC、NEUT、NEUT%在鉴别肿瘤晚期患者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中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热 细菌感染性发热 早期诊断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鞠文翠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12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13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热类型分为无发热患者A组27例,肿瘤性发热为B组3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为C组53例... 目的分析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肿瘤晚期患者感染与肿瘤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13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热类型分为无发热患者A组27例,肿瘤性发热为B组33例,细菌感染性发热为C组53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C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hs-CRP、NEUT、NEUT%、WBC等指标三组相比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显示,C组患者PCT水平升高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的升高率情况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PCT对于临床上肿瘤热与细菌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意义重大,hs-CRP、NEUT、NEUT%、WBC等指标用于鉴别肿瘤热与细菌感染性发热时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晚期 肿瘤热 细菌感染性发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