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典型农田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根际细菌互作及与氮磷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
11
1
作者
唐浩琪
张娜
+1 位作者
孙波
梁玉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1129,共13页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适应逆境胁迫。【目的】进一步揭示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的跨界网络互作,挖掘与作物氮磷利...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适应逆境胁迫。【目的】进一步揭示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的跨界网络互作,挖掘与作物氮磷利用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揭示关键类群的生态网络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3种典型农田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中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互作网络并利用偏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与氮磷利用相关的潜在关键类群。【结果】3种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均以正相互作用为主。不同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互作关系差异明显,在红壤中跨界互作最为密切,其中球囊霉属真菌(Glomus)与根际细菌中的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多。而在黑土中主要体现为根际细菌的界内互作。与氮磷利用率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主要属于球囊霉属真菌、放线菌和α变形菌。【结论】典型旱地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的正相互关系对作物氮磷利用有潜在促进作用,关键类群在有机质和养分贫乏的红壤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真菌
-
细菌
网络
互
作
氮磷利用
关键微生物类群
原文传递
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2
作者
葛伟
董醇波
+2 位作者
张芝元
韩燕峰
梁宗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10-3822,共13页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很多高等植物共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强宿主抗逆性及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与寄主植物密切联系外,外生菌根真菌,在其生命周期中与细菌群落进行物理和代谢相互作用...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很多高等植物共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强宿主抗逆性及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与寄主植物密切联系外,外生菌根真菌,在其生命周期中与细菌群落进行物理和代谢相互作用,常形成共生关系。这些细菌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生长、生物量增加及子实体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现象的发现、共生关系的建立、内生细菌促进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发育及宿主与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等,以期更好地巩固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基础性知识,并利用细菌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为可食用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防治、菌肥研究、人工驯化及栽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功能体
细菌-真菌互作
子实体形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从细胞内共生到多尺度共生: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0
3
作者
梁宗琦
韩燕峰
+6 位作者
梁建东
陈万浩
张芝元
董醇波
邵秋雨
葛伟
刘宇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02-2217,共16页
基于共生概念的历史变化,目前人们普遍接受了广义共生概念。即共生是包含互利共生(mutualism)、偏利共生(commensalism)和拮抗/寄生(antagonism/parasitism)的共生连续体。本文简述了近20年间,全球9次国际共生学术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
基于共生概念的历史变化,目前人们普遍接受了广义共生概念。即共生是包含互利共生(mutualism)、偏利共生(commensalism)和拮抗/寄生(antagonism/parasitism)的共生连续体。本文简述了近20年间,全球9次国际共生学术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对细胞内共生、时间、空间以及多种互作尺度共生关系的研究利用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一些活跃共生领域的研究概况,如共生失调(dysbiosis)、植物-微生物-昆虫三角共生关系(plant-microbe-insect triangle)、细菌-真菌互作(bacterial-fungal interaction,BFI)、菌根菌-真菌内生细菌-植物多方共生联盟(multipartite symbiosis consortium)以及与共生相关微生物组的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研究及应用等。共生(symbiosis)正成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原则,正以一种与更宏大系统方法相一致的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上的一些生物学概念,如孤立性的个体(individuality)概念。基因组测序和高通量RNA技术分析揭示,动、植物与共生微生物的重要互作,打破了迄今为止生物个体的特征边界,挑战了这些学科的定义;共生不仅是一对一的互利共生关系,共生实际是多种共生模式的连续共生体。此外,植物-昆虫-微生物互作的三角关系;菌根-真菌-真菌内生细菌-植物的多方联盟等新关系的发现,更把生命科学推向了快速发展的方向。这些科学进展不仅对生物科学的遗传学、免疫学、进化、发育、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至关重要,拓宽了新的视野,而且对农业中生物制剂研发,人类微生物组的管理及调控,以及对发酵食品及工业微生物生产的设计和管理将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连续体
共生功能体
共生失调
共生三角关系
真菌
-
细菌
互
作
多方共生联盟
集合群落
原文传递
题名
典型农田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根际细菌互作及与氮磷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
11
1
作者
唐浩琪
张娜
孙波
梁玉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112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060)。
文摘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适应逆境胁迫。【目的】进一步揭示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的跨界网络互作,挖掘与作物氮磷利用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揭示关键类群的生态网络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3种典型农田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中AMF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互作网络并利用偏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与氮磷利用相关的潜在关键类群。【结果】3种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均以正相互作用为主。不同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互作关系差异明显,在红壤中跨界互作最为密切,其中球囊霉属真菌(Glomus)与根际细菌中的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多。而在黑土中主要体现为根际细菌的界内互作。与氮磷利用率显著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主要属于球囊霉属真菌、放线菌和α变形菌。【结论】典型旱地土壤中AMF与根际细菌的正相互关系对作物氮磷利用有潜在促进作用,关键类群在有机质和养分贫乏的红壤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真菌
-
细菌
网络
互
作
氮磷利用
关键微生物类群
Key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
bacteria interac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key microbial communities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2
作者
葛伟
董醇波
张芝元
韩燕峰
梁宗琦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真菌资源研究所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10-382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011)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B020205003)
+1 种基金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2020]6005)
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文摘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很多高等植物共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强宿主抗逆性及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与寄主植物密切联系外,外生菌根真菌,在其生命周期中与细菌群落进行物理和代谢相互作用,常形成共生关系。这些细菌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生长、生物量增加及子实体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本文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现象的发现、共生关系的建立、内生细菌促进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发育及宿主与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等,以期更好地巩固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基础性知识,并利用细菌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为可食用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防治、菌肥研究、人工驯化及栽培提供思路。
关键词
共生功能体
细菌-真菌互作
子实体形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研究方法
Keywords
holobionts
bacterial
-
fungal interactions
formation of the fruiting bodie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research methods
分类号
Q938 [生物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细胞内共生到多尺度共生: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0
3
作者
梁宗琦
韩燕峰
梁建东
陈万浩
张芝元
董醇波
邵秋雨
葛伟
刘宇星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
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02-2217,共16页
基金
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项目(2013FY110400)
贵州省百层次创新性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6005)
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文摘
基于共生概念的历史变化,目前人们普遍接受了广义共生概念。即共生是包含互利共生(mutualism)、偏利共生(commensalism)和拮抗/寄生(antagonism/parasitism)的共生连续体。本文简述了近20年间,全球9次国际共生学术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对细胞内共生、时间、空间以及多种互作尺度共生关系的研究利用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一些活跃共生领域的研究概况,如共生失调(dysbiosis)、植物-微生物-昆虫三角共生关系(plant-microbe-insect triangle)、细菌-真菌互作(bacterial-fungal interaction,BFI)、菌根菌-真菌内生细菌-植物多方共生联盟(multipartite symbiosis consortium)以及与共生相关微生物组的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研究及应用等。共生(symbiosis)正成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原则,正以一种与更宏大系统方法相一致的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上的一些生物学概念,如孤立性的个体(individuality)概念。基因组测序和高通量RNA技术分析揭示,动、植物与共生微生物的重要互作,打破了迄今为止生物个体的特征边界,挑战了这些学科的定义;共生不仅是一对一的互利共生关系,共生实际是多种共生模式的连续共生体。此外,植物-昆虫-微生物互作的三角关系;菌根-真菌-真菌内生细菌-植物的多方联盟等新关系的发现,更把生命科学推向了快速发展的方向。这些科学进展不仅对生物科学的遗传学、免疫学、进化、发育、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至关重要,拓宽了新的视野,而且对农业中生物制剂研发,人类微生物组的管理及调控,以及对发酵食品及工业微生物生产的设计和管理将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共生连续体
共生功能体
共生失调
共生三角关系
真菌
-
细菌
互
作
多方共生联盟
集合群落
Keywords
symbiotic continuum
holobionts
dysbiosis
symbiosis triangle
fungal
-
bacterial interaction
multipartite symbiosis consortium
metacommunity
分类号
Q948.122.2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典型农田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根际细菌互作及与氮磷利用的关系
唐浩琪
张娜
孙波
梁玉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原文传递
2
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细菌共生互作的研究进展
葛伟
董醇波
张芝元
韩燕峰
梁宗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2
原文传递
3
从细胞内共生到多尺度共生:回顾与展望
梁宗琦
韩燕峰
梁建东
陈万浩
张芝元
董醇波
邵秋雨
葛伟
刘宇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