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角滨对虾的幼体发育及形态特征
1
作者 许尤厚 胡超群 +2 位作者 张吕平 陈国良 吴立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 幼体发育 刚毛
下载PDF
细角滨对虾酚氧化酶原cDNA克隆及序列结构分析
2
作者 许尤厚 胡超群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采用RT-PCR原理和长片段扩增技术克隆细角滨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结果表明,细角滨对虾血淋巴细胞内存在2个pro PO基因。pro PO gene 1的c DNA序列包含有372氨基酸,前190个氨基酸为一个M家族血蓝蛋白,是一个铜结合位点区域,191-372为一个... 采用RT-PCR原理和长片段扩增技术克隆细角滨对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结果表明,细角滨对虾血淋巴细胞内存在2个pro PO基因。pro PO gene 1的c DNA序列包含有372氨基酸,前190个氨基酸为一个M家族血蓝蛋白,是一个铜结合位点区域,191-372为一个C家族的血蓝蛋白,是一个免疫球蛋白样的区域。pro PO gene 2的2个功能位点之间的序列有重叠,pro PO gene 2 c DNA序列的6-935bp包含了第一个功能位点,928-1464bp则包含了第二个功能位点。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发现2个基因之间的序列差异非常大。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的pro PO gene 2同处于一个密切相关的群,pro PO gene 1则和其他几种对虾的pro PO gene处于一个群。pro PO gene 2与pro PO gene 1在对虾免疫活动中是否存在不同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酚氧化酶原 基因克隆 序列结构分析
下载PDF
对虾桃拉综合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秀秀 胡超群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9期51-51,共1页
病原对虾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对虾疾病。症状急性期以虾体变红、软壳,过渡期以角质上皮不规则黑化为特征。流行情况此病毒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主要... 病原对虾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对虾疾病。症状急性期以虾体变红、软壳,过渡期以角质上皮不规则黑化为特征。流行情况此病毒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主要宿主为凡纳滨对虾和细角对虾。凡纳滨对虾从仔虾、幼虾到成虾各期均易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拉综合征病毒 对虾疾病 凡纳对虾 VIRUS 东南亚地区 流行情况 对虾 传染性
下载PDF
细角滨对虾全人工繁育技术试验
4
作者 黄进光 梁超雄 《齐鲁渔业》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通过对细角滨对虾的人工繁育试验,总结其人工繁殖和幼体培育技术;阐述了亲虾培育、暂养促熟,育苗水质管理及生产中的操作方法;讨论了细角滨对虾的繁殖特点,水环境与亲虾繁殖的关系,实行生态育苗的必要性等。
关键词 对虾 人工繁殖 育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