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辛挥发油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蒋艺轩 周慧 +4 位作者 唐荣 赵天浩 李晨 宁毅 高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细辛挥发油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生长、黏附能力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索细辛挥发油的防龋作用。方法:将细辛挥发油按照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再以低于MIC 4个浓度梯度配制含... 目的:研究细辛挥发油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生长、黏附能力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探索细辛挥发油的防龋作用。方法:将细辛挥发油按照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再以低于MIC 4个浓度梯度配制含药TPY的液体培养基,将0.05%氯己定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不含药组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从而判定细菌黏附能力;通过蒽酮法测定细菌产胞外多糖的情况。结果:细辛挥发油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4.375%、MBC为5%;对黏性放线菌的MIC为3.75%、MBC为4.375%;MIC、1/2MIC两个浓度组对主要致龋菌的黏附抑制率、抑制其产胞外多糖效果明显(P<0.05)。结论::MIC、1/2MIC浓度细辛挥发油能够抑制口腔主要致龋菌的生长、黏附及产胞外多糖,其中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说明该浓度的细辛挥发油在龋病预防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致龋菌 抑制 生长 黏附 产糖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提取北细辛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燕銮 刘秋琼 +2 位作者 王建壮 陈楚萍 王经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北细辛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将北细辛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挥发油再减压浓缩除去挥发性成分,这三种方法得到的三组挥发油用气质联用方法进行成分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北细辛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将北细辛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挥发油再减压浓缩除去挥发性成分,这三种方法得到的三组挥发油用气质联用方法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北细辛的挥发油有36个成分,其中相同的成分有16个,含量各不相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后再提取法主要得到的是挥发油中的非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11种化学物质,主要为油脂类。结论:实验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北细辛挥发油成分,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成分及相对含量,首次通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的不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中药材北细辛的药用成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提取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及黄樟醚含量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振刚 王庆伟 +5 位作者 刘雪英 李军昌 钱晓宏 路丽华 王巧峰 李晓晔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以陕西洛南产北细辛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及黄樟醚含量,以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经Inertsil ODS-3(4.6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 目的:以陕西洛南产北细辛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及黄樟醚含量,以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经Inertsil ODS-3(4.6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于250nm波长检测.结果:甲基丁香酚及黄樟醚的分离效果良好.甲基丁香酚在19.28~462.72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6156.59X+32840.02(r=0.9999,n=5);黄樟醚在11.78~471.20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9591.52X-75017.20(r=0.9999,n=5).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和100.0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7%和0.68%.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及黄樟醚的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细辛挥发油 甲基丁香酚 黄樟醚
下载PDF
螯形主体分子的设计、包结性能及其在细辛挥发油有效成分选择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文生 郭放 +10 位作者 邓敏 佟健 刘祁涛 张玉路 吴天泉 蔡云萍 马明扬 曹淑兰 程光荣 郑启泰 吕扬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96-1004,共9页
设计了两种新的具有螯形骨架的主体分子反式-1,2-二苯三-1,2-苊二醇⑴和顺式-1,2-二(1’-萘基)-1,2-苊二醇⑵,主体分子⑴,⑵可与许多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形成配位包合物。用IR和粉末XBD表征了主体分子⑴和... 设计了两种新的具有螯形骨架的主体分子反式-1,2-二苯三-1,2-苊二醇⑴和顺式-1,2-二(1’-萘基)-1,2-苊二醇⑵,主体分子⑴,⑵可与许多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形成配位包合物。用IR和粉末XBD表征了主体分子⑴和⑵的包结物,用^1H NMR测定了包结物的主客体分子摩尔比:⑴·DMF(1:2),⑴·DMSO(1:2),⑴·THF(1:2),⑴·二氧六环(1:),⑴·吡啶(1:),⑵·DM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结化合物 螯形主体分子 芳香醇 细辛挥发油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姚发业 崔兆杰 苏德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3-136,共4页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化学组成 毛细管气相色谱 挥发油化学成分 计算机系统 峰面积 细辛 丁香油酚甲醚 中药鉴定学 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体外促透皮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欣 马云淑 +2 位作者 张晓雷 阎红 李安祥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考察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小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中药透皮促进剂。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氮酮为对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颅痛定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促透剂中5%细辛油,5%氮酮的促透效果最好,15mg/ml... 目的:考察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小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中药透皮促进剂。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氮酮为对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颅痛定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促透剂中5%细辛油,5%氮酮的促透效果最好,15mg/ml颅痛定加入以上促透剂后24小时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6018、11.1418mg/cm2;12小时平均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0.6786、0.4878mg/cm2·h-1;增渗倍数分别为1.3687、1.0763。5%细辛油24小时累积透过量明显高于5%氮酮组(P<0.01)。结论:5%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有较强的促透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痛定 细辛挥发油 透皮促进剂 体外研究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对人参4种病菌室内抑菌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逄世峰 吴连举 +2 位作者 关一鸣 王志清 王英平 《特产研究》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测定了细辛挥发油对人参4种病原菌室内抑菌作用以及离体接种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对4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正相关。在供试浓度为1μL/mL时,细辛挥发油对人参立枯病、人参黑斑病、人参... 测定了细辛挥发油对人参4种病原菌室内抑菌作用以及离体接种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对4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正相关。在供试浓度为1μL/mL时,细辛挥发油对人参立枯病、人参黑斑病、人参锈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65.86%、63.94%、4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人参病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川芎和细辛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穆启运 阮新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考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挥发油的量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 目的:考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挥发油的量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加6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蒸馏提取6小时。结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分离和提纯 细辛挥发油/分离和提纯 中药制药工艺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被引量:7
9
作者 谢昭明 高顺国 肖建波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8年第9期15-15,共1页
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410013)谢昭明,高顺国,肖建波细辛挥发油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在含细辛的中药复方固体制剂中,细辛挥发油多采用喷雾加入,存在挥发油易挥发损失,气味不良... 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410013)谢昭明,高顺国,肖建波细辛挥发油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在含细辛的中药复方固体制剂中,细辛挥发油多采用喷雾加入,存在挥发油易挥发损失,气味不良与不易贮藏等缺点,而采用β-环糊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Β-环糊精 中药制药工艺
下载PDF
毛细辛挥发油的中枢抑制、解热镇痛和担炎作用(摘要)
10
作者 谢伟 陆满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64-65,共2页
本文报告了宁夏六盘山区所产毛细辛(Asarura himalaicum Hook f.et Tho-ms.)挥发油(毛油)的中枢抑制、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并与中医传统使用的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Schm.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挥发油(辽油)进行比... 本文报告了宁夏六盘山区所产毛细辛(Asarura himalaicum Hook f.et Tho-ms.)挥发油(毛油)的中枢抑制、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并与中医传统使用的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Schm.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挥发油(辽油)进行比较。一、中枢抑制作用毛细辛油0.06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解热镇痛 中枢抑制 细辛 ASARUM 宁夏六盘山 角叉菜胶 大鼠足肿胀 自主活动 巴豆油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诚诚 高爽 +5 位作者 王玉真 谢慧超 马学梅 容蓉 杨勇 李凌军 《山东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了优化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制备工艺,以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收得率及载药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用HPLC测定甲基丁香酚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体积(mL):β-环糊精质... 为了优化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制备工艺,以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收得率及载药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用HPLC测定甲基丁香酚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体积(mL):β-环糊精质量(g)为1:6,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 h。甲基丁香酚包合率、载药率及包合物收得率分别为74.64%、8.72%、77.23%,优化的包合工艺操作简单,稳定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甲基丁香酚 Β-环糊精 包合工艺 正交试验 HLPC
下载PDF
止咳平喘透皮膜剂中细辛挥发油的β-CD包合物的制备
12
作者 鲁卫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2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 对止咳平喘透皮膜剂中的细辛挥发油进行包合 ,以提高疗效。方法 用 β -CD对细辛挥发油进行包合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来安排试验 ,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最佳包合条件为 :β -CD用乙醇为溶媒研磨、β -CD用量是细辛挥发油... 目的 对止咳平喘透皮膜剂中的细辛挥发油进行包合 ,以提高疗效。方法 用 β -CD对细辛挥发油进行包合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来安排试验 ,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最佳包合条件为 :β -CD用乙醇为溶媒研磨、β -CD用量是细辛挥发油的 6倍、研磨 30min ,此时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并且细辛挥发油的包合率最高。结论 研磨法制备包合物包合率高 ,并且便于放大到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包合作用 止咳平喘透皮膜剂 细辛挥发油 Β-CD包合物 制备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黎晖 荣立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6-938,共3页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工艺参数 Β-环糊精包结 紫外分光光度法 马兜铃科 祛风散寒 温肺化饮 活性成分 Β-CD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晗 周晶 +5 位作者 董盼盼 何雪玲 游素心 李泽阳 王冰 张彤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β-CD)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β-CD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及包合物收率为指标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细辛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8(mL/g),搅拌温... 目的: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β-CD)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β-CD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及包合物收率为指标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细辛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8(mL/g),搅拌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0.5h。验证实验中挥发油利用率为77.57%±0.068,包合物收率为53.90%±0.036。薄层鉴别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被环糊精包合,而非表面吸附。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包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Β-环糊精 饱和水溶液法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对PSNI模型大鼠的疼痛抑制效果及分析
15
作者 毕国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27-0030,共4页
探索细辛挥发油对神经病理性疼痛PSNI模型大鼠的疼痛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取60只SD雄性健康大鼠,按随机排序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辛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分12只。除假手术组外,每组大鼠均行坐骨神经部分结扎... 探索细辛挥发油对神经病理性疼痛PSNI模型大鼠的疼痛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取60只SD雄性健康大鼠,按随机排序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辛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分12只。除假手术组外,每组大鼠均行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模型(PSNI)制备。术后第8天开始,对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进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对细辛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进行细辛挥发油30mg/kg、60mg/kg、90mg/kg灌胃给药处理1疗程,每日1次,连续给药7天。给药疗程开始前1天与给药疗程结束后1天,分别测量大鼠双足缩腿反应潜伏期(PWL);给药疗程结束后1天,采取Elisa法测量大鼠脊髓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取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脊髓中Toll样受体4(TLR4)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药疗程前1天,与假手术组对比,各组的PWL均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疗程结束后1天,各组PWL均较之前降低,与给药前相比,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细辛挥发油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IL-1β、TNF-α值均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辛挥发油组IL-1β、TNF-α值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TLR4、HSP90蛋白表达含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辛挥发油组TLR4、HSP90蛋白表达含量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以上细辛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各项指标随着细辛挥发油剂量浓度增加,结果更接近于假手术组。结论 细辛挥发油灌胃治疗,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抑制效果,且随细辛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加强,这与细辛挥发油抑制脊髓神经元TLR4与HSP90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其介导的炎性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神经病理性疼痛 PSNI模型 TOLL样受体4 热休克蛋白90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唐锋 梁少瑜 +3 位作者 田元新 陈飞龙 黄瑶 谭晓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26-131,共6页
目的: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辛挥发油0.5,1 h组(3 g·kg^(-1)生药量)、盐酸西替利嗪片1 h组(10 mg·kg^(-1))... 目的: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辛挥发油0.5,1 h组(3 g·kg^(-1)生药量)、盐酸西替利嗪片1 h组(10 mg·kg^(-1))、醋酸泼尼松片1 h组(12 mg·kg^(-1))和辛芩颗粒1 h组(15 g·kg^(-1)),每组6只。灌胃后腹主动脉采血,血样3 000 r·min^(-1)离心10 min,无菌分离血清,-20℃冷冻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血清容积10%)对抗原刺激1.5 h后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细胞密度2.5×105/m L)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n=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各时间点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比较细辛挥发油、灌胃0.5,1 h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色谱图,寻找细辛挥发油的移行成分;对移行成分进行靶点预测,构建和分析其"成分-靶点"网络。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辛挥发油0.5,1 h含药血清组均能抑制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脱颗粒(P<0.05)。含药血清中检测到12个移行成分,分别为α-蒎烯,莰烯,2-β-蒎烯,δ-3-蒈烯,柠檬油精,1,8-桉叶素,优香芹酮,龙脑,3,5-二甲氧基甲苯,黄樟脑,甲基丁香酚,2,3,5-三甲氧基甲苯,它们可能通过调控环氧合酶-2,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alpha 1肾上腺素能受体,一氧化氮合酶等靶点发挥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初步揭示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过敏性鼻炎
原文传递
GC双内标法同时测定细辛挥发油中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少楼 刘利萍 边可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细辛挥发油中5种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1,8-桉叶素、黄樟素和甲基丁香酚)的方法。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以胡薄荷酮和间二甲苯为双内标物,用HP-5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细辛挥发油中5种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1,8-桉叶素、黄樟素和甲基丁香酚)的方法。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以胡薄荷酮和间二甲苯为双内标物,用HP-5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上述成分在12 min内获得较好的分离;5种成分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7;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7%~99.4%,RSD为1.24%~2.3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细辛挥发油中5种成分的含量,为细辛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双内标法 细辛挥发油 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细辛挥发油促进芥子碱经皮渗透及其促透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阮文懿 覃梦瑶 +5 位作者 万涛 龙月明 潘晶彤 吴传斌 王茵萍 徐月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研究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挥发油促进芥子碱经皮渗透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采用经皮水分丢失仪测定细辛挥发油作用后皮肤经皮水分丢失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细辛挥发油作用皮肤后是否降低皮肤屏障功能。然后以SD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渗... 目的研究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挥发油促进芥子碱经皮渗透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采用经皮水分丢失仪测定细辛挥发油作用后皮肤经皮水分丢失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细辛挥发油作用皮肤后是否降低皮肤屏障功能。然后以SD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渗透屏障,利用扩散池法研究细辛挥发油对芥子碱的体外经皮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并通过SD大鼠在体经皮给药测定给药24 h后皮肤中芥子碱透过量,进一步验证细辛挥发油对芥子碱的促渗作用。随后,利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ATR-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细辛挥发油作用后大鼠皮肤角质层中脂质和蛋白变化,观察细辛挥发油对大鼠皮肤角质层脂质和蛋白的影响。结果皮肤经皮水分丢失率(TEWL)测定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作用于大鼠皮肤后,TEWL值升高,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离体透皮实验结果表明含细辛挥发油组的芥子碱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都明显高于不含细辛挥发油组;在体透皮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细辛挥发油促进芥子碱在皮肤的滞留。ATR-FTIR和DSC结果表明,与细辛挥发油未作用组相比,细辛挥发油作用后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和角蛋白构象发生紊乱,皮肤的渗透性增加。结论细辛挥发油可促进芥子碱的经皮渗透,其促透机制与细辛挥发油紊乱皮肤角质脂质和蛋白的流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芥子碱 经皮渗透 促透机制 经皮水分丢失 角质层紊乱 累积渗透量 皮肤滞留量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法 脂质 蛋白
原文传递
蒸汽渗透技术用于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分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浅 朱华旭 +6 位作者 唐志书 李博 潘永兰 姚薇薇 刘红波 付廷明 郭立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5-1803,共9页
目的验证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可行性,进而将蒸汽渗透技术应用于更多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分离。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平板膜和PVDF平板膜为膜材料,采用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 目的验证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可行性,进而将蒸汽渗透技术应用于更多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分离。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平板膜和PVDF平板膜为膜材料,采用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计算2种膜的透油率,同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过膜前后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以PVDF膜为膜材料进行蒸汽渗透实验时,其挥发油的透油率明显高于PDMS/PVDF膜,GC-MS定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膜的渗透液中挥发油的成分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中的成分基本一致,以双内标法对其中的α-蒎烯、β-蒎烯、3,5-二甲氧基甲苯和甲基丁香酚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PVDF膜渗透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PDMS/PVDF膜渗透液。结论蒸汽渗透膜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是可行的,且与PDMS/PVDF膜相比,PVDF膜更适用于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挥发油 含油水体 蒸汽渗透技术 GC-MS分析 Α-蒎烯 Β-蒎烯 3 5-二甲氧基甲苯 甲基丁香酚
原文传递
三伏贴中芥子碱及细辛挥发油促进HaCaT细胞摄取延胡索乙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覃梦瑶 阮文懿 +5 位作者 翟苑好 曹思思 于恺悦 王茵萍 吴传斌 徐月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0-405,共6页
目的研究三伏贴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PT)及细辛挥发油(AEO)促进角质形成细胞HaCaT摄取延胡索乙素(TH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PT、AEO和THP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方中THP自发荧光的特点,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视化... 目的研究三伏贴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PT)及细辛挥发油(AEO)促进角质形成细胞HaCaT摄取延胡索乙素(TH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PT、AEO和THP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方中THP自发荧光的特点,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视化观察SPT及AEO促进HaCaT细胞摄取THP的作用,并用HPLC法测定HaCaT细胞中THP的量;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SPT、AEO及THP对HaCaT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SPT及AEO均能显著促进THP被HaCaT细胞摄取,且AEO的促进作用优于SPT。SPT、THP、AEO分别作用于DPH标记的HaCaT细胞后,AEO组HaCaT细胞的荧光偏振度和细胞膜微黏度均显著降低,细胞流动性增加,证明AEO是通过提高细胞膜流动性从而促进HaCaT细胞摄取THP,而THP、SPT均不能增加细胞膜流动性。结论三伏贴中SPT及AEO均可促进HaCaT细胞摄取THP,AEO促进机制与其提高细胞膜流动性相关,而SPT的促进作用不是通过增加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芥子碱 细辛挥发油 延胡索乙素 细胞摄取 细胞膜流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