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砾土渗流侵蚀中细粒迁移-沉积-滤通的物理水力临界条件
1
作者 董辉 谭凤鸣 +2 位作者 程子华 高乾丰 任佳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1,共13页
细粒迁移机制是理解砂砾土渗流侵蚀过程的基础与关键,对研究砂砾土斜坡雨水侵蚀过程的细观致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其运移模式及运移状态发生转变的临界条件并不清晰,不同物理水力条件下的细粒运动类型有所不同。为掌握砂砾土侵蚀过... 细粒迁移机制是理解砂砾土渗流侵蚀过程的基础与关键,对研究砂砾土斜坡雨水侵蚀过程的细观致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其运移模式及运移状态发生转变的临界条件并不清晰,不同物理水力条件下的细粒运动类型有所不同。为掌握砂砾土侵蚀过程中细粒的整体运动类型及其发生改变的临界条件,采用可视圆柱入渗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细粒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内部机理。结果表明:(1)细粒迁移受级配和水力梯度影响显著,而受初始孔隙率影响不显著,且级配的影响大于水力梯度;(2)水力作用下细粒整体运动状态可分为沉积和滤通2种模式,内部结构不稳定的砂砾土细粒运动处于滤通状态,内部结构稳定和稳定性过渡型砂砾土随水力梯度升高细粒的运动状态从整体沉积转变为整体滤通;i=3.4-(3)细粒运动状态在粒径比和水力梯度共同作用下存在明显界限,最终得到细粒沉积-滤通转变的临界条件为0.12e(D15/d85)/1.5。研究可为砂砾土斜坡渗蚀失稳防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土 渗流侵蚀 迁移 运移模式 临界条件
下载PDF
碎石土细颗粒迁移特征及优先流形成路径
2
作者 王晓摇 樊秀峰 +2 位作者 简文彬 吴振祥 吕澄浒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396,共10页
碎石土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的结构性材料,由于内部含有大量碎石块,容易形成架空结构,使其内部形成复杂独特的渗流通道即优先流通道,碎石土优先流通道是包括水分运移和土体细颗粒迁移的复杂过程,但在研究其优先流路径时通常只考虑了水... 碎石土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的结构性材料,由于内部含有大量碎石块,容易形成架空结构,使其内部形成复杂独特的渗流通道即优先流通道,碎石土优先流通道是包括水分运移和土体细颗粒迁移的复杂过程,但在研究其优先流路径时通常只考虑了水分的运移而忽略了细颗粒的迁移,颗粒迁移与通道形成密切相关。为此,对两种不同级配土柱(粗细颗粒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分别进行饱和渗流-颗粒迁移试验,从细颗粒迁移的角度分析通道形成的时空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迁移一部分由于流失引起碎石土渗透性增大,另一部分由于重新沉积而堵塞局部孔隙,降低渗透性,两者作用结果最终加速优先流通道形成;连续级配的碎石土形成大面积交叉分布的管网状渗流通道,间断级配的碎石土则形成集中渗流通道;相同水力条件下,不同级配细颗粒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连续级配的碎石土细颗粒迁移不随空间位置的差异而发生变化,间断级配的碎石土细颗粒迁移随空间位置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两种级配下碎石土细颗粒主要流失量的粒径范围均在1~0.075 mm;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连续与间断级配试验细颗粒流失量均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大,间断级配的碎石土破坏时水力梯度小于连续级配破坏时水力梯度,间断级配碎石土更容易发生破坏。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碎石土优先流形成机理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土 优先流通道 颗粒迁移
下载PDF
细粒迁移及组构变化对黏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德欢 韦昌富 +2 位作者 颜荣涛 汤沁 刘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09-2017,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水化学环境下土体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对饱和重塑压实黏土样在不同水化学条件及渗流路径下进行了一系列变水头渗透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在不同渗流路径下对饱和黏土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试... 为进一步探究水化学环境下土体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对饱和重塑压实黏土样在不同水化学条件及渗流路径下进行了一系列变水头渗透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在不同渗流路径下对饱和黏土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试样的渗透性随浓度增加展现出较大的差异,干密度为1.40 g/cm^3时,渗透系数呈先升后降,而干密度为1.50 g/cm^3时,渗透系数不断降低;逆转渗流方向,试样渗透系数发生突变;孔隙盐溶液浓度周期性变化,试样渗透性不可逆。基于核磁共振(NMR)分析技术,测试了土体内部孔隙结构分布随孔隙盐溶液浓度的变化。最后基于上述试验结果从细粒迁移产生的孔隙堵塞效应和组构改变引起的孔隙封闭效应两个方面,解释了孔隙盐溶液浓度变化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盐溶液 渗透系数 迁移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颗粒级配影响滤层系统细颗粒迁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梁越 周洋 +1 位作者 吕平毓 史西西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58,共7页
滤层是渗透破坏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渗透仪,对不同滤层系统颗粒组成条件下的流失细颗粒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层间系数D15/d85、不均匀系数Cu、控制粒径等对滤层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梯... 滤层是渗透破坏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渗透仪,对不同滤层系统颗粒组成条件下的流失细颗粒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层间系数D15/d85、不均匀系数Cu、控制粒径等对滤层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梯度在10以下时,层间系数在13以下滤层即可达到滤土作用,说明太沙基准则偏于安全。基料颗粒愈粗,临界及破坏水力梯度随层间系数的变化愈显著;基料颗粒愈细,流失细颗粒的运移规律对于层间系数的变化愈敏感,颗粒从起动到运移过程愈短,渗透破坏愈突然,愈不易防范。此外,基料颗粒Cu<1.86时,Cu越小,基料颗粒越不易起动;Cu>1.86时,起动临界水力梯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基料级配不变时,临界水力梯度与滤层颗粒粒径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破坏 基料-滤层系统 层间系数 颗粒迁移
下载PDF
砂-粉土混合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细颗粒迁移机制试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升 高峰 +1 位作者 陈琪磊 盛岱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1598,共8页
荷载作用下砂粉土动水力特性与细颗粒迁移研究是分析振动液化、翻浆冒泥等自然或工程灾变过程细观致灾机制和演化机制的基础与关键。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系统,开展了模拟列车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饱和砂粉土动水力特性及细粒迁移机制试验... 荷载作用下砂粉土动水力特性与细颗粒迁移研究是分析振动液化、翻浆冒泥等自然或工程灾变过程细观致灾机制和演化机制的基础与关键。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系统,开展了模拟列车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饱和砂粉土动水力特性及细粒迁移机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试样的轴向变形呈现出台阶式变化特点;试样的总应力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显著的指数减小趋势;孔隙水压力反复经历了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与静荷载作用下的消散过程,并且在该过程中轴向孔隙水压力梯度逐渐对孔隙水形成"抽吸"作用,促使细颗粒产生迁移和集聚。通过分析试样不同层位深度处3种粒径组颗粒含量及有效粒径d10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动-静组合荷载作用对饱和砂粉土中细颗粒发生层间迁移流动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试验装置 砂-粉土混合料 迁移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宽级配弱固结土体内细颗粒迁移规律研究评述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朝旭 崔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宽级配弱固结土体中细颗粒的迁移是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宽级配弱固结土和细颗粒分界粒径的基本概念,以及细颗粒迁移特性,并总结了现有细颗粒迁移在各学科研究的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现有研究表... 宽级配弱固结土体中细颗粒的迁移是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宽级配弱固结土和细颗粒分界粒径的基本概念,以及细颗粒迁移特性,并总结了现有细颗粒迁移在各学科研究的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现有研究表明在宏观尺度上,宽级配土体内细颗粒在水动力条件下的迁移,会导致土体孔隙堵塞,是土体渗透性的降低、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同时亦影响水利科学中土石坝运行,甚至造成管涌破坏。在细观尺度上,相关成果仍旧不完善,亟待在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未来建议重点发展微观数值模拟技术,高精度的试验监测手段,并考虑孔隙结构和颗粒级配变化、细观-微观-宏观多尺度转换以及气、固、流多相流耦合条件下的细颗粒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弱固结土 颗粒迁移 滑坡泥石流
下载PDF
变水头下管涌细颗粒迁移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亮 滕耀宗 +2 位作者 蔡国栋 尹子学 万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88,110,共8页
为研究洪峰过境堤基发生管涌时内部细颗粒运动及迁出规律,采用变水头模拟洪水,对间断级配无黏性土进行室内管涌试验。以常水头下管涌规律作为对照组,使用彩砂追踪管涌过程中细颗粒的迁移,依据试验结果对不同细颗粒含量和不同孔隙比试样... 为研究洪峰过境堤基发生管涌时内部细颗粒运动及迁出规律,采用变水头模拟洪水,对间断级配无黏性土进行室内管涌试验。以常水头下管涌规律作为对照组,使用彩砂追踪管涌过程中细颗粒的迁移,依据试验结果对不同细颗粒含量和不同孔隙比试样的渗透系数、细颗粒流失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水头作用下,细颗粒在下降段存在逆流运动;细颗粒流失主要集中在下游,相同试验条件下,变水头流失的细颗粒比常水头多,迁移通道贯通范围大;细颗粒含量越大,孔隙比越小,在水头循环后最大破坏水力梯度差越大,细颗粒流失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涌 变水头 渗透系数 颗粒迁移 水力梯度
下载PDF
非稳定渗流条件下宽级配砂砾土细粒迁移试验研究
8
作者 董辉 任佳展 +2 位作者 程子华 徐平 蒋秀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6-102,共7页
既有的土体内部稳定性判定准则,对宽级配砂砾土非稳定渗流中的内部稳定状态难以准确刻画。从细粒迁移显微观测的试验设计中,通过测算试样流速与累计侵蚀率的突变特征,引入孔隙率n修正Istonima准则。研究结果表明:①细粒活跃状态随不均... 既有的土体内部稳定性判定准则,对宽级配砂砾土非稳定渗流中的内部稳定状态难以准确刻画。从细粒迁移显微观测的试验设计中,通过测算试样流速与累计侵蚀率的突变特征,引入孔隙率n修正Istonima准则。研究结果表明:①细粒活跃状态随不均匀系数C u及孔隙率n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其运动特征可划分为稳定、过渡和不稳定3个阶段。②流速发展为存在渗流突变点的随水力梯度先减后增的非线性过程,渗流突变点是渗流压密—渗流侵蚀的转化临界点;试验中各因素对质量侵蚀率敏感性大小为:水力梯度、级配不均匀度、孔隙率,在C_(u)=20.47、n=0.40时质量侵蚀率最大。③通过对比以试样内部细粒稳定程度及宏观参数特征所划分的内部稳定性判定结果与各判定准则结果,将相对准确的Istonima准则进行修正,提高了对宽级配砂砾土内部稳定性的判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砂砾土 圆柱入渗试验 迁移 渗流突变点 内部稳定性
下载PDF
循环加载下碎石层细观孔隙结构演化分析
9
作者 贾羽 丁瑜 +4 位作者 王晅 张家生 闫宏业 张宇 陈晓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翻浆冒泥的实质是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细颗粒迁移会改变路基上覆碎石层孔隙结构,影响上覆碎石层力学及水力学性质。为此,采用自主研发的路基翻浆冒泥试验模型进行试验,结合X射线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 CT)... 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翻浆冒泥的实质是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细颗粒迁移会改变路基上覆碎石层孔隙结构,影响上覆碎石层力学及水力学性质。为此,采用自主研发的路基翻浆冒泥试验模型进行试验,结合X射线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 CT)扫描技术,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对上覆碎石层细观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碎石层孔隙的压缩作用及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至碎石层的堵塞作用,不仅改变碎石层面孔隙率的分布特性,还减小碎石层孔隙率及孔隙连通度;孔隙尺寸分布特性不受加载影响,加载前后,碎石孔隙均呈现小孔隙多、大孔隙少的特点,孔隙分布特征曲线满足对数正态分布,但随着循环荷载的施加,碎石层内孔隙总数量减小;孔隙的形状参数(细长比和扁平度)均呈正态分布,细长比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加载后碎石层孔隙扁平度的分布更加均匀;碎石层孔隙具有明显的分形特性,加载前孔隙三维分形维数为2.40~2.50,随着循环荷载的施加,孔隙三维分形维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技术 循环荷载 颗粒迁移 观孔隙结构
下载PDF
松散土体中细颗粒运移的微观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殷延洲 崔一飞 +1 位作者 刘定竺 雷鸣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9,共9页
自然界的松散土是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重要物质之一,其结构的松散性和长期降雨渗流作用为细颗粒发生运移、形成内部侵蚀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条件,颗粒大量流失和孔隙通道堵塞造成土体结构变化和稳定性下降,从而演变为滑坡或坍塌。渗... 自然界的松散土是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重要物质之一,其结构的松散性和长期降雨渗流作用为细颗粒发生运移、形成内部侵蚀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条件,颗粒大量流失和孔隙通道堵塞造成土体结构变化和稳定性下降,从而演变为滑坡或坍塌。渗透、水槽和人工降雨等试验方法对认识土体内部细颗粒运移的宏观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但无法直接分析孔隙通道内细颗粒分布、位移等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作者结合上海同步辐射光源3维CT技术,为获得拟静态下1维柱体渗流过程中细颗粒侵蚀形态特征,以不同粗细颗粒粒径之比为变量设计微观渗流试验,通过耦合离散元与Darcy流体方程计算分析整体和局部区域内细颗粒数量和平均动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离散元与Darcy流耦合是计算土体内部细颗粒运移的有效手段。CT扫描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土样入流口和出流口存在优先侵蚀现象。计算至2.5 s时,已分别有37.05%和31.95%细颗粒被侵蚀,其他位置侵蚀程度相对较低。在渗流方向上土体内部细颗粒存在流失补给平衡和逐渐侵蚀的现象,细颗粒的平均动能沿渗流方向总体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长期性堵塞形成过程中,细颗粒的平均动能呈现随时间逐渐降低的趋势;临时性堵塞区域内细颗粒数量的增加相对于此区域内细颗粒平均动能的增高存在滞后效应。微观尺度上土体内部细颗粒运移特征主要受流体状态和孔隙特征影响,其研究对于理解松散土坡体破坏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土体 颗粒迁移 CT扫描 成像分析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路基翻浆冒泥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家生 贾羽 +3 位作者 丁瑜 王晅 闫宏业 陈晓斌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33,共8页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轴重的提高增大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由此引发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日益严重。本文开展精细化模型试验,针对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粉质黏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循环荷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试样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及细颗粒迁移特性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论:(1)循环荷载幅值对粉质黏土路基翻浆冒泥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循环荷载幅值的增加,试样产生的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路基翻浆冒泥程度也不断增加;(2)加载频率对路基翻浆冒泥特性有一定影响,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试样的最终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均有所减小,试验结束后翻冒的泥浆质量减少;结合试验现象来看,加载频率的增加并不能加剧翻浆冒泥的程度,但能显著缩短翻浆冒泥发生的时间;(3)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梯度驱动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从而产生翻浆冒泥病害;(4)本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翻浆冒泥 轴向应变 超孔隙水压力 颗粒迁移 超孔隙水压力梯度
下载PDF
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夹层现象的分析
12
作者 丁瑜 贾羽 +2 位作者 王晅 宗钟凌 张家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夹层、道砟囊、翻浆冒泥等路基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为分析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夹层现象,采用自制试样筒对路基土(粉质黏土)和道砟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分析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试样变形特性及路... 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夹层、道砟囊、翻浆冒泥等路基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为分析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夹层现象,采用自制试样筒对路基土(粉质黏土)和道砟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分析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试样变形特性及路基夹层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而提出路基夹层的两个主要表征指标,即路基夹层厚度和细颗粒迁移质量。结果表明:1)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试样的轴向变形呈非线性增大的趋势;路基夹层在加载初期较为明显,加载后期路基夹层的变化不明显。2)采用路基夹层厚度及细颗粒迁移质量这两个指标对路基夹层特性进行表征,路基夹层厚度、细颗粒迁移质量与路基土体初始干密度近似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循环荷载幅值近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加载频率对路基夹层厚度和细颗粒迁移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路基夹层 轴向变形 路基夹层厚度 颗粒迁移质量
下载PDF
基于颗粒群组构特性的氧化铜矿柱浸渗流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爱祥 姚高辉 +2 位作者 薛振林 王贻明 胡凯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5-1611,共7页
以高含泥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3种不同组构的颗粒群开展柱浸试验研究,揭示顺、逆流渗流条件下不同粒群结构对矿样渗透性及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提出氧化铜石堆浸的最优颗粒群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群组构特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孔隙率... 以高含泥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3种不同组构的颗粒群开展柱浸试验研究,揭示顺、逆流渗流条件下不同粒群结构对矿样渗透性及浸出率的影响规律,提出氧化铜石堆浸的最优颗粒群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群组构特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孔隙率和孔隙分布特征的不同。粒间孔隙的分形特性说明,孔隙分布分维数越小,表明孔隙率越小,颗粒聚集体之间也越紧密,颗粒群的渗透率也越小。在相同酸液环境下,顺流浸矿时矿样的渗透性及铜浸出率均比逆流浸矿时的差。3组矿样的渗透性由大到小依次为B,C和A,而铜浸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B和A。工程应用表明,C型粒群结构的氧化铜矿石在堆浸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铜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浸 颗粒群组构 分形结构 颗粒迁移 渗流特性
下载PDF
Migration behavior of solidification nuclei in pure Al melt under effect of electric current pulse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希彬 芦凤桂 +1 位作者 崔海超 唐新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92-198,共7页
A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dering free nuclei was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the free nuclei.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nuclei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melt move downwards a... A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dering free nuclei was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the free nuclei.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nuclei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melt move downwards and distribute randomly inside the Al melt, which induces more nucleation sites resulting in grain refin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nuclei size on the nuclei distribution and refinement employing electric current pulse (ECP)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smaller nuclei migrate a short distance with the Al melt at lower speed. But for the larger nuclei, the migration downwards with higher speed benefits the refinement of interior grains of the melt. The research results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finement process and provide a mor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the grain refinement mechanism using E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current puls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grain refinement mechanism migration behavior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Targeted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ngrafted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 amyloid β-treated hippocampus in rats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军 徐海伟 +4 位作者 范晓棠 李志方 李达兵 杨丽 周光纪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63-270,共8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eural precursor cells (NPCs) that derived from murine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when they were transplanted into amyloid β (Aβ)-treated rat hipp...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eural precursor cells (NPCs) that derived from murine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when they were transplanted into amyloid β (Aβ)-treated rat hippocampus. Methods MESPU35, a murine ESC cell line that express 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was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into nestin-positive NPCs by modified serum-free methods. The Aβ plaque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grafted cell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Results Comparing 16 weeks with 4 weeks post-transplantation, the migration distance increased about 5 times; the rate of migratory NPCs differentiating into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positive cells kept rising from (30.41 ± 1.45)% to (49.25± 1.23)%, and the rate of NPCs differentiating into neurofilament 200 (NF200) 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from (16.68±0.95)% to (27.94± 1.21)%. Meanwhile, the GFAP-positive cells targeting to the ipsilateral side of Aβ plaques increased from 60.2% to 81.3 %, while the NF200-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from 61.3% to 84.1%. The migration distanc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s to the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rate (r = 0.991) and to the astrocytic differentiation rate (r = 0.953). Conclusion Engrafted NPCs migrate targetedly to the Aβ injection site and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and astr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nic stem cells amyloid β peptide cell transplantation DIFFERENTIATION MIGRATION rat
下载PDF
Bacterial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human TFF2
16
作者 庄永辉 李思熳 +4 位作者 余果宇 张勇 向阳 邹浩 李文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Human trefoil factor 2 (hTFF2)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itiators of mucosal heal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y promoting cell migration and suppressing apoptosis. However, it is hard to obt... Human trefoil factor 2 (hTFF2)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itiators of mucosal heal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y promoting cell migration and suppressing apoptosis. However, it is hard to obtain hTFF2 from human tissue and many recombinant hTFF2 produced in vitro exist as fusion protein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produce native hTFF2 while maintaining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hTFF2 was inserted into a pET-32a(+) expression vector, and hTFF2-TRX fusion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purified by Nickel-nitrilotriacetic aci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reverse-phase HPLC steps.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purity〉95%) was cleaved by Factor Xa at 23 ~C to release hTFF2. After removal of Factor Xa and undigested fusion proteins, hTFF2 was purified and identifi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yield of recombinant hTFF2 was about 5 mg/L. The recombinant hTFF2 could promote IEC-6 cells migration and in vitro wound healing via the activation of ERK1/2. Recombinant hTFF2 could also inhibit apoptosis of HCT-116 cells induced by 50 lamol/L ceramide In summar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hTFF2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and successfully purified after cleavage with the fusion partner with high yield while maintaining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Recombinant hTFF2 might be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TFF2 and development of hTFF2-related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F2 EXPRESSION Cell migration ANTI-APOPTOSIS Wound healing
下载PDF
A Peptides Migration Model in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17
作者 梁恒 王正刚 +2 位作者 顾峻岭 傅若农 林炳承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1996年第1期35-39,共5页
A peptides migr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cs is presented in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 It is shown that the migration that the (tr) is a function of electric (Q),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 A peptides migr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cs is presented in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 It is shown that the migration that the (tr) is a function of electric (Q),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Mr), conformation parameter (Rc) of peptides and electrophoretic condition parameter(A). The conformation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multifarious shapes owing to the complex conlormation and the various kinds of macromolecules, where Rc≥1/3. The parameters A and Rc can b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The times of migration of the nine standard peptides were measured in pH 2.5buffer on different electrophoretic conditions in C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migration model conformation parameter
下载PDF
非饱和堆积土边坡降雨-渗流潜蚀耦合过程模拟 被引量:22
18
作者 雷小芹 刘恩龙 +2 位作者 何思明 吴礼舟 杨宗佶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7,共10页
西部山区的松散堆积土是一种宽级配弱固结土,其内部细小颗粒易随降雨入渗在粗颗粒土骨架间孔隙发生迁移,改变土体水力特性,诱发堆积土边坡降雨失稳。为定量研究降雨作用下堆积体内在的渗流潜蚀耦合演进规律及其斜坡失稳机理,对降雨作用... 西部山区的松散堆积土是一种宽级配弱固结土,其内部细小颗粒易随降雨入渗在粗颗粒土骨架间孔隙发生迁移,改变土体水力特性,诱发堆积土边坡降雨失稳。为定量研究降雨作用下堆积体内在的渗流潜蚀耦合演进规律及其斜坡失稳机理,对降雨作用下非饱和堆积土边坡中坡体及孔隙尺寸的细颗粒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概化,并基于多孔介质力学及混合物理论构建了描述非饱和堆积土中细颗粒侵蚀—运移—沉积全过程的渗流潜蚀模型。该模型被植入有限元程序,模拟了降雨作用下1维非饱和堆积土柱内部的渗流潜蚀耦合响应过程,并结合无限边坡模型定量分析了细颗粒迁移引发的土体渗透性、持水性及强度演化对非饱和堆积土边坡降雨入渗过程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阐释了松散堆积土边坡中细颗粒迁移引发边坡局部土体渗透性变化,形成相对不透水层,诱发浅层坡体失稳现象的内在机理;并指出堆积土中细颗粒的侵蚀流失将减弱土体持水性及抗剪强度,加速边坡内的降雨–渗流潜蚀进程,加速边坡的浅层失稳。鉴于由降雨–渗流潜蚀过程引发的土体渗透性、持水性及强度演化均会对堆积土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对松散堆积土边坡进行降雨稳定性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其内在的细颗粒迁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土 降雨入渗 潜蚀 颗粒迁移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神舟4号”的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的新发现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神舟4号” 微重力流体 物理实验 液滴热毛 细迁移 非线性动力学
下载PDF
颗粒级配及初始干密度对路基翻浆冒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瑜 贾羽 +4 位作者 王晅 张家生 陈晓斌 罗昊 张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9-2549,共11页
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广泛存在且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轨道的稳定性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铁路路基土体性质,如颗粒级配、孔隙比等对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翻浆冒泥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试验模型对粉质黏土与不同含量高岭... 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广泛存在且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轨道的稳定性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铁路路基土体性质,如颗粒级配、孔隙比等对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翻浆冒泥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试验模型对粉质黏土与不同含量高岭土重塑试样进行翻浆冒泥试验,研究了不同颗粒级配(高岭土含量)、不同初始干密度(孔隙比)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的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以及细颗粒迁移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岭土含量以及初始干密度的增加,动荷载作用下试样产生的轴向应变、超孔隙水压力均减小,细颗粒迁移的平均高度降低,路基翻浆冒泥的程度减轻。通过试验发现,动荷载作用下试样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梯度是驱动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的主导因素,试样产生的夹层对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浆冒泥 颗粒级配 初始干密度 轴向应变 超孔隙水压力 颗粒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