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7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技术
1
作者 林素存 魏菊 常帅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常规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以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YOLOv5)为基础,采集羊毛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构建数据集,使用CSPDarknet53网络(Cross Stage Pa... 针对常规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以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YOLOv5)为基础,采集羊毛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构建数据集,使用CSPDarknet53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从数据集中提取纤维特征,通过特征金字塔(FPN)和路径聚合网络(PAN)结合的方式完成不同层次特征的融合;在主干网络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以加强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训练后的YOLOv5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0.93,可实现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的自动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法和化学溶解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校验,差异在2%以内,说明该方法在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快速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粘混纺织物 混纺比 深度学习 YOLOv5 卷积注意力模块
下载PDF
基于系统模糊优选模型的织物混纺比优选
2
作者 韩红霞 孟广武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5,共4页
根据对织物一般穿着性能的需要,提出织物混纺比优选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系统模糊优选理论的织物混纺比优选模型.对5种涤毛织物混纺比进行实证分析,定量优选了最优混纺比.
关键词 模糊系统 织物混纺比 系统模糊优选
下载PDF
比色法定量分析涤棉织物混纺比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巫莹柱 刘裕文 +2 位作者 黄美林 李焰 黄淼玲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1,共4页
探讨比色法用于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可行性。通过对经梳棉机梳理获得的不同混和比例的涤棉纤维网进行染色,采用电脑测色技术进行比色,分析了K/S值与纤维混和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涤棉纤维网染色前后的K/S积分值变化量与棉含量... 探讨比色法用于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可行性。通过对经梳棉机梳理获得的不同混和比例的涤棉纤维网进行染色,采用电脑测色技术进行比色,分析了K/S值与纤维混和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涤棉纤维网染色前后的K/S积分值变化量与棉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以上。认为比色法定量测定涤棉织物混纺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进一步优化后可以用于涤棉织物混纺比的定量测量。利用电脑比色技术的比色法可用于织物的无损伤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混纺比 电脑比色技术 涤棉混纺织物 K S积分值
下载PDF
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4
作者 林素存 魏菊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3年第11期14-17,共4页
综述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主要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光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介绍上述前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对比优势与不足;概述前沿检测技术在羊毛/羊绒织物和棉/麻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情... 综述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主要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光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介绍上述前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对比优势与不足;概述前沿检测技术在羊毛/羊绒织物和棉/麻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织物 混纺比检测 前沿技术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的快速定量方法
5
作者 王玥 孙婷婷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97-100,共4页
为解决手工拆分法和65%硫氰酸钾法定量分析聚丙烯腈(PAN)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时耗时耗力、存在操作隐患的不足,以三氯乙酸/三氯甲烷为试剂,建立了一种用于PAN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溶... 为解决手工拆分法和65%硫氰酸钾法定量分析聚丙烯腈(PAN)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时耗时耗力、存在操作隐患的不足,以三氯乙酸/三氯甲烷为试剂,建立了一种用于PAN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溶解时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与手工拆分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氯乙酸/三氯甲烷法较佳的分析条件为将混纺织物放入三氯乙酸/三氯甲烷溶剂(质量比11)中充分浸润后,置于20℃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5 min;该方法溶解PAN纤维几乎无损伤,对PAN纤维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为1.00;采用该方法对PAN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性高,绝对偏差小于1.0%,且检测平均用时仅15 min,检测准确性和效率均优于手工拆分法,可实现PAN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的快速化、批量化定量,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氨纶 混纺织物 三氯乙酸/三氯甲烷试剂 快速定量分析
下载PDF
壳聚糖基膨胀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6
作者 李平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性能以及白度等。结果表明:PCS/GP成功在涤纶/棉混纺织物表面沉积成膜,包裹住涤纶/棉纤维;T/C-PCS/GP呈现典型的涤纶/棉混纺织物二步热降解过程,在700℃时保留有28.5%的残炭量,说明PCS/GP提高了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能;T/C-PCS/GP的LOI值提升至26.5%,实现了垂直燃烧测试中的离火自熄,残炭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CS/GP的沉积改善了涤纶/棉混纺织物燃烧时存在的“支架”效应;T/C-PCS/G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蔓延指数较T/C分别降低了20%和40%,表明其火灾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炭电镜照片表明,T/C-PCS/GP能够保留完整的织物编织结构,残炭表面存在明显的膨胀炭层,与垂直燃烧测试结果相符;热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T/C-PCS/GP分解提前,主要影响棉组分热降解并促进其成炭,而高温区的红外谱图表明,在致密炭层的保护下,T/C-PCS/GP的热降解得到抑制。T/C-PCS/GP与T/C-PCS相比,断裂强力提升17%,其断裂强力与T/C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同时,GP-108的使用改善了T/C-PCS的黄变问题,提升了T/C-PCS/GP的白度。然而,阻燃样品耐久性较差,需要后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壳聚糖 膨胀体系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脱色工艺研究
7
作者 闫妙瑶 史晟 +2 位作者 高承永 李鑫 侯文生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79-85,共7页
为解决染化料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再利用的影响,实现再生产品的高值化,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溶解脱色,再经二氧化硫脲(TD)和氢氧化钠协同作用进一步还原脱色。通过分析脱色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脱色率和强力... 为解决染化料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再利用的影响,实现再生产品的高值化,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溶解脱色,再经二氧化硫脲(TD)和氢氧化钠协同作用进一步还原脱色。通过分析脱色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脱色率和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确定最优溶解⁃还原脱色工艺参数。分析了脱色前后织物的形貌结构、热力学性能、晶体结构,并对脱色后DMAc的回收再利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最优工艺参数为DMAc用量24 mL,反应温度145℃,反应时间120 min;还原最优工艺参数为TD质量浓度3.65 g/L,NaOH质量浓度10 g/L,温度90℃,处理时间6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织物脱色率和强力保留率分别达到98.33%和92.04%,脱色后织物晶体结构变化较小,热力学性能较好,使用后的DMAc试剂可以至少循环回收4次,脱色率均在94.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还原工艺 涤棉混纺织物 废旧纺织品 脱色 白度 循环回收
下载PDF
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染整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明智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采用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对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染色工艺的得色效果、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耐光色牢度等指标,筛选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的大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实际大生产时染色带来废... 采用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对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染色工艺的得色效果、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以及耐光色牢度等指标,筛选BCI棉/再生涤混纺针织织物的大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实际大生产时染色带来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优化染色质量与成本。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方案4#进行印染加工更加节约用水成本、时间成本、用电成本。染色织物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4级,耐皂洗色牢度可达4~5级,耐汗渍色牢度达到4~5级,具有生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针织织物 BCI棉 再生涤
下载PDF
植酸/壳聚糖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协同阻燃整理
9
作者 胡自强 骆晓蕾 +1 位作者 魏璐琳 刘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与优化,获得最佳阻燃整理工艺: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120 s,CS质量浓度30 g/L,PA质量浓度400 g/L。经过阻燃整理后,所得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值由17.8%上升到28.7%,达到难燃级别;热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涤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分解速率下降,高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氮气气氛下,800℃时残炭率提高到25%以上;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145.86 kW/m^(2)下降到96.96 kW/m^(2),总热释放量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2.75 MJ/m^(2)下降到2.06 MJ/m^(2);PA和CS在织物表面构成膨胀阻燃涂层,显著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壳聚糖 植酸 阻燃整理 生物质膨胀阻燃体系 功能性纺织品
下载PDF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回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汤梦瑶 董洁 +4 位作者 田晓姗 孙润军 刘佳彤 司艺涵 王悦鹏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服装更换周期缩短,废旧纺织品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目前废旧涤/棉混纺织物量大但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此类织物回收再利用的常用方法,详细阐述了醇解法、离子液体法、水热法分离涤棉的研究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服装更换周期缩短,废旧纺织品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目前废旧涤/棉混纺织物量大但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此类织物回收再利用的常用方法,详细阐述了醇解法、离子液体法、水热法分离涤棉的研究进展,并对回收利用废旧涤棉纺织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涤/棉混纺织物 醇解法 离子液体法 水热法 前景
下载PDF
基于混纺平纹织物的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研究
11
作者 党帅 王青 +2 位作者 吕绪山 姜越夫 赵恬恬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了实现机械手更好地对混纺平纹织物进行抓取,课题组研究了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首先,通过分析混纺平纹织物结构特性,建立混纺平纹织物三维模型与等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并对织物在电场中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其次,结合Maxwell应力张量计... 为了实现机械手更好地对混纺平纹织物进行抓取,课题组研究了静电吸附式抓取技术。首先,通过分析混纺平纹织物结构特性,建立混纺平纹织物三维模型与等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并对织物在电场中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其次,结合Maxwell应力张量计算方法,建立二维静电吸附力模型,研究不同配置类型的静电极板产生的吸附力大小,用于指导静电极板的配置结构设计。结果表明:织物的等效介电常数与各纤维的体积分数和分布形态有关;织物所受到的静电吸附力随极板所施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并与其平方成正比,验证了使用静电吸附式抓取织物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配置类型极板的吸附效果的对比,确定了最优的极板结构。该研究为静电吸附式技术在服装面料抓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面料抓取 混纺平纹织物 等效介电常数模型 Maxwell软件 静电极板 静电吸附力
下载PDF
集阻燃抗菌于一体的多功能涤棉混纺织物的制备
12
作者 张丽耀 宋婉萌 刘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1709,共9页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燃机理等。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POC均匀地沉积在PTCO的表面。空气氛围下PTCO/POC的Rmax降低了20.3%,700℃下的残炭由0.6%提升至3.3%。PTCO/POC在垂直燃烧中能够自熄,续燃时间与阴燃时间都为0 s,损毁长度为7.8 cm,LOI值为28.2%。在CCT测试中点燃时间由26 s延长至35 s,最大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分别降低了33.8%和23.6%。此外,PTCO/POC保留了88.1%的断裂强力。PTCO/PO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了99.99%。综上所述,PTCO/POC兼具阻燃性能与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涤纶/棉混纺织物在水热体系中的降解
13
作者 张永芳 郭红 +2 位作者 史晟 阎智锋 侯文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为;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棉纤维在非晶区发生降解生成粉末状纤维素及少量葡萄糖,而涤纶在低温下则保持其纤维形貌及理化性质不变,可实现双组分涤纶与棉的分离;在高温水热条件下,涤纶发生降解生成对苯二甲酸,其得率可达91%以上,而棉纤维在高温下则降解炭化形成富含含氧基团的炭材料,实现了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的同时降解;高温环境中涤纶与棉同时降解不会影响棉纤维炭产物的晶体结构,但会对炭产物的形貌有一定影响。该水热降解工艺在低温下可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双组分的分离,高温下可实现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共同降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 循环利用 硫酸铜-水热体系 水热分离 水热降解
下载PDF
腈氯纶与对位芳纶混纺机织物的染整加工
14
作者 田桓荣 赵雷 +3 位作者 徐炎炎 郭晶 杨佗 刘海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11期31-33,43,共4页
结合腈氯纶和对位芳纶的特性,开发了腈氯纶与对位芳纶混纺机织物,探讨了退浆工艺、预定形温度、染色工艺和热定形整理对混纺织物撕破强力、K/S值、色牢度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为:加入退浆剂DM-132220 g/L、除油精练剂DM-115515 g/L进行... 结合腈氯纶和对位芳纶的特性,开发了腈氯纶与对位芳纶混纺机织物,探讨了退浆工艺、预定形温度、染色工艺和热定形整理对混纺织物撕破强力、K/S值、色牢度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为:加入退浆剂DM-132220 g/L、除油精练剂DM-115515 g/L进行退浆,170℃预定形,100℃染色60 min,加入亲水柔软剂T160715 g/L,170℃定形60 s。该工艺在充分发挥两种纤维性能优势的同时,提高了织物的品质和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 对位芳纶 混纺织物 染整加工
下载PDF
锦/棉混纺织物的同浆印花工艺
15
作者 惠杰 胡立华 +3 位作者 李群 苏风驰 张磊 卢青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针对锦/棉混纺织物印花时印花均匀度差的难题,对锦/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工艺、染料的用量、色浆的调制工艺等进行优化,确定酸性/还原染料同浆印花工艺,解决了布面均匀度问题,而且面料各项色牢度指标符合要求。
关键词 锦/棉混纺织物 染料 印花工艺 布面均匀度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的色牢度研究
16
作者 冯勇凯 徐迅 +4 位作者 金泽 徐士方 王劲松 肖祥广 柳海雄 《纺织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文章通过研究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过程,归纳了不同类型分散染料与织物染色牢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蒽醌、杂环类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相对较差。重点研究了活性染料套染过程中染料、盐、碱等对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分布以及色牢度... 文章通过研究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过程,归纳了不同类型分散染料与织物染色牢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蒽醌、杂环类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的色牢度相对较差。重点研究了活性染料套染过程中染料、盐、碱等对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分布以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碱作用下取代基为酯基的偶氮型染料会从涤纶向棉移动,织物的色牢度有所下降;而某些杂环型染料的亲水性增强,浮色从纤维脱落,织物的色牢度提升明显。在染色结束后,利用免还原清洗剂TF-288E和酸性还原清洗粉TF-288BF进行皂洗,可有效去除浮色,省去常规还原清洗工艺,获得优异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分散染料 耐洗色牢度 一浴皂洗
下载PDF
锦/棉混纺织物防沾色优化染色工艺
17
作者 岳文丽 张京彬 +3 位作者 张贻兵 刘淑云 陈华毅 陈时阳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锦/棉混纺织物染色时,活性染料常对锦纶产生沾色,造成织物的色牢度下降及色光变化。用防沾剂对锦/棉混纺织物进行处理,以减少活性染料对锦纶的沾色情况,测试并分析了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HAc用量、防沾剂用量、皂洗温度对锦纶防沾... 锦/棉混纺织物染色时,活性染料常对锦纶产生沾色,造成织物的色牢度下降及色光变化。用防沾剂对锦/棉混纺织物进行处理,以减少活性染料对锦纶的沾色情况,测试并分析了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HAc用量、防沾剂用量、皂洗温度对锦纶防沾色效果的影响,同时探究了防沾剂预处理对锦纶染色的影响。当预处理温度为80℃、HAc用量为0.6 g/L、防沾剂用量为2.0 g/L、保温时间为20 min、皂洗温度为80℃时,锦纶防沾色效果最好。在优化预处理工艺下,锦纶防沾色剂不仅可有效防止活性染料对锦纶的沾色,而且对染色后织物的深度、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沾色剂 锦/棉混纺织物 染色 色牢度
下载PDF
NMMO法用于棉与黏纤混纺织物定量分析的探讨
18
作者 袁颖 龚婕 黄怡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88,共4页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棉与黏纤混纺产品的简便环保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市场上常见的棉与黏纤混纺产品,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显微镜物理法准确性较高,但对试验人员要求较高且耗时长;59.5%硫酸法对黏纤溶解不充...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棉与黏纤混纺产品的简便环保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市场上常见的棉与黏纤混纺产品,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显微镜物理法准确性较高,但对试验人员要求较高且耗时长;59.5%硫酸法对黏纤溶解不充分,定量准确性低;甲酸-氯化锌法对棉纤维质量损失较大,且甲酸挥发性强;37.0%盐酸法试剂为强酸且挥发性强,对设备有腐蚀、对试验人员有危害;综合比较得出,NMMO法定量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溶剂无异味、无毒性、环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与黏纤混纺织物 NMMO法 定量分析 纤维含量检测
下载PDF
莱赛尔、亚麻混纺针织物及吸湿快干性能研究
19
作者 罗秋兰 潘川 +1 位作者 周云 陈子晗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4,共5页
以28tex莱赛尔、亚麻混纺纱(55:45、70:30、85:15)和28tex纯莱赛尔纱线为原料,织造纬平针、1+1罗纹和2+2罗纹共12种织物,对织物吸湿性和速干性对比分析,并对其顶破强力、透气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等测试。结果表明:与纯莱赛尔织物相... 以28tex莱赛尔、亚麻混纺纱(55:45、70:30、85:15)和28tex纯莱赛尔纱线为原料,织造纬平针、1+1罗纹和2+2罗纹共12种织物,对织物吸湿性和速干性对比分析,并对其顶破强力、透气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等测试。结果表明:与纯莱赛尔织物相比,莱赛尔、亚麻混纺针织物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均达标准要求;莱赛尔、亚麻(85:15)2+2罗纹织物芯吸高度仅为96.0mm,未达标准规定;亚麻纤维混纺比≥30%的织物,蒸发速率和透湿量均满足要求,速干性优异。此外,随亚麻纤维含量增加,混纺针织物顶破强力略下降,透气性提升,抗起毛起球性由3级增加为4级,织物悬垂系数增大,较为硬挺,但不影响穿着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赛尔 亚麻 混纺织物 吸湿性 速干性
下载PDF
聚乳酸纤维与锦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
20
作者 张雪 唐孔科 孙剑涛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满足日常检测需求,对聚乳酸纤维与锦纶混纺织物进行纤维含量定量分析,根据标准FZ/T01127—2014,采用二氯甲烷法、40%硫酸法和80%甲酸法3种方案。通过试验数据分析,采用40%硫酸和80%甲酸溶解锦纶与采用二氯甲烷溶解聚乳酸纤维的试验方... 为满足日常检测需求,对聚乳酸纤维与锦纶混纺织物进行纤维含量定量分析,根据标准FZ/T01127—2014,采用二氯甲烷法、40%硫酸法和80%甲酸法3种方案。通过试验数据分析,采用40%硫酸和80%甲酸溶解锦纶与采用二氯甲烷溶解聚乳酸纤维的试验方法相比,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兼具安全性高的优点。实际检测中,聚乳酸纤维与锦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更推荐40%硫酸法和80%甲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混纺织物 定量分析 二氯甲烷法 40%硫酸法 80%甲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