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在评价肝衰竭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梁群 严佑琴 +2 位作者 李智 李长春 严红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价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ELD分值与患者经内科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肝衰竭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为(13....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价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ELD分值与患者经内科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肝衰竭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为(13.85±2.62),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有效组MELD分值为(12.54±1.57),无效组为(14.99±3.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内科综合治疗有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5/38),无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入院时MELD分值超过(14.99±3.60)的或早期出现并发症的肝衰竭患者预后极差,应尽快准备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 肝衰竭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悦文 唐广明 +1 位作者 罗连平 朱伯扬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ELD分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初始及30 d后MELD分值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并发症发生率11.63%,低于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ELD分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初始及30 d后MELD分值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并发症发生率11.63%,低于死亡组的59.46%(P<0.01)。结论 MELD分值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的中短期病死率及术后生存率,具有简单、客观、易于计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 肝衰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肝病终末期模型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雪 邢欣悦 李红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31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心源性... 目的探讨肝病终末期模型(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治的31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心源性再住院或死亡,分为非事件组(189例)和事件组(129例),重点比较以上2组患者的资料差异,分析MELD评分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和其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着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MELD评分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件组同型半胱氨酸、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LVEDD及MELD评分明显高于/大于非事件组,而白蛋白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非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LD评分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375、0.403),与LVEDD的正相关性强于NT-proBNP,与LVEF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39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相关因素中最强的因素(比值比=6.557,95%置信区间:3.082~26.841,P=0.004)。MELD评分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截断值为17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1,特异度为61.5%,敏感度为80.3%,预测价值优于NT-proBNP及LVE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682)。结论MELD评分升高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肝病终末期模型评分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张倩倩 秦藜韦 +2 位作者 于欢 李树杰 王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术后... 目的分析术前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术后发生CSA-AKI的患者351例,根据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分为CRRT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基于倾向性匹配法对两组进行1∶1匹配。单因素分析两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AKI行CRRT治疗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74例行CRRT患者,匹配出74对患者。经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均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MELD-XI评分、EuroSCORE评分、术前尿酸、术前尿素、术前中性粒/白细胞比值(NLR)、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钾离子、术中乳酸、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围术期应用IABP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术前MELD-XI评分高(OR=1.176,95%CI 1.009~1.371,P=0.039),EuroSCORE评分高(OR=1.670,95%CI 1.274~2.190,P<0.001)是CSA-AKI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XI评分和EuroSCORE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7分和5.5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和0.832,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术前MELD-XI评分高和EuroSCORE评分高是CSA-AKI行CRRT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术前MELD-XI评分>10.7分,EuroSCORE评分>5.5分时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EuroSCORE评分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冬磊 郝建宇 杨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肝硬化患者85例,检测TM、D-二聚体(D—di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肝硬化患者85例,检测TM、D-二聚体(D—di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同时检测血肌酐、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计算MELD积分。结果MELD积分为1—29(11.35±6.02)分,其中MELD≤9分40例,占47.1%,10。19分32例,占37.6%,20。29分13例,占15.3%。TM和D.dimer随肝功能恶化而升高,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和D.dimer与MELD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P〈0.01)和0.42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TM和D-dimer明显异常且和MELD积分呈正相关,检测TM和D.dimer有助于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栓调节蛋白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纪文静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1 位作者 阿孜古力.阿不来提 丁永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4,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将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MELD评分...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将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与MELD评分的关系:MELD≤9分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12±0.18)%,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值为(1.04±0.03),左房直径(Las)为(30.48±0.36)mm;MELD 10-19分患者的LVEF为(60.58±1.21)%,E/A值为(0.78±0.03),LAs为(27.14±0.56)mm;MELD≥20分患者的LVEF为(56.71±0.54)%,E/A值(0.53±0.01),LAs为(34.12±0.72)mm。MELD评分3者间两两比较显示,1MELD≤9分、10-19分肝硬化患者的LVEF值均高于MELD≥20分患者,MELD≤9分患者的LVEF值与MELD 10-19分患者比较、MELD 10-19分患者的LVEF值与MELD≥20分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A值随MELD评分逐步降低,MELD评分3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E/A值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5,P〈0.05;MELD≥20分肝硬化患者的LAs高于MELD≤9分、10-19分患者,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的L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心功能受损,其程度随肝功能的恶化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功能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预测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铭力 严玉澄 +4 位作者 夏强 王思岳 仇一骏 钱家麒 倪兆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预测尸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次接受原位经典尸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193例,收集患者的MELD评分等围术期资料。应用AKI...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预测尸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次接受原位经典尸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193例,收集患者的MELD评分等围术期资料。应用AKI网络工作组标准评估患者术后AKI的发生情况,观察MELD评分对AKI发生的影响。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预测术后各期AKI的准确性。观察AKI患者的28 d及1年预后,运用ROC曲线评价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患者死亡的准确性。结果193例肝移植患者中共有116例(60.1%)发生术后AKI,其中AKI 1、2、3期分别占AKI患者的50.0%、21.6%和28.5%。术前MELD评分≥16.87分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为71.6%,显著高于术前MELD评分<16.87分的患者(51.8%,P<0.05)。AKI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19.53±12.08)分,显著高于非AKI患者的(12.86±9.71)分(P<0.05)。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AK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1。术前MELD评分预测术后AKI 1、2、3期发生的AUC分别为0.469、0.575和0.775。以MELD评分18.50分作为诊断截点时,预测术后AKI 3期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和71.2%。生存分析显示,AKI患者术后28 d的病死率为15.5%,死亡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30.99±11.00)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15.42±10.74)分(P<0.05),MELD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AKI患者术后28 d死亡的AUC为0.842。以MELD评分24.84分作为诊断截点时,预测术后早期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72.2%。术后1年AKI患者的病死率为25.9%,死亡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为(23.22±14.08)分,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15.65±10.78)分(P<0.05),MELD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AKI患者1年死亡的AUC为0.651。结论肝移植术后AKI患者的术前MELD评分较高,术前MELD评分是术后发生AKI 3期的一种较为敏感的预测指标,是术后AKI患者早期死亡的非常敏感的预测指标,其在预测患者术后1年预后中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甲胎蛋白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智宏 郭伯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分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0分与10~19分者、20~29分者与≥30分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200μg·L^(-1)患者的存活率低于甲胎蛋白200~500μg·L^(-1)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测定,在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甲胎蛋白 预后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钠预测肝硬化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毕春山 展玉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SNa)对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114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MELD评分和SNa,分析其与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18时肝硬化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MELD评...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SNa)对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114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MELD评分和SNa,分析其与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18时肝硬化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率敏感性76.5%,特异性86.5%。住院期间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患者MELD评分及SNa水平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ELD和低钠血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血清钠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利琴 冯文明 +1 位作者 鲍鹰 唐成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 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评分 预后 血清胆碱酯酶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仕诚 周渝 +3 位作者 卢涛 赖通彬 肖俊尧 杨正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delta MELD)的变化,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L ipoPGE1)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支链氨基酸、门...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delta MELD)的变化,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L ipoPGE1)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钾镁和复方甘草酸二胺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L ipoPGE1 300μg/d,治疗第30天和180天再次测量两组治疗前后delta MELD评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第30天,治疗组MELD评分值为(15.5±3.4)分,与治疗前(15.8±3.7)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492,P>0.05);delta MELD值为(-0.2±0.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17.5+3.6)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806,P<0.05)。第18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ELD评分值分别为(16.6+3.6)分和(19.1+3.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765,P<0.05)。结论L ipo PGE1结合综合治疗能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处于相对平稳或好转期,改善其储备和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剂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标准化残肝体积比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丰晓 白雪松 胡敬华 《肝脏》 202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评价标准化残肝体积比(sFL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术前腹部三维CT重建、施行肝切除术HCC患者74例(男58例、女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 评价标准化残肝体积比(sFL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术前腹部三维CT重建、施行肝切除术HCC患者74例(男58例、女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PHLF相关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确定PHLF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74例HCC患者PHLF28例(PHLF组)、非PHLF46例(非PHLF组)。PHLF组、非PHLF组患者PLT分别为123(29,238)×10^(9)/L、168(38,538)×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分别为36.3(26.0,41.2)g/L、42.8(25.6,48.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R分别为0.50(0.38,0.78)、0.67(0.36,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分别为9(6,12)分、7(6,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PT、INR、ALT、HBsAg及肿瘤直径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PLT、Alb、sFLR及MELD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LT、Alb、sFLR及MELD评分均是HCC患者PHL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sFLR诊断HCC患者PHLF发生时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4、76.9%及73.9%,MELD评分诊断HCC患者PHLF发生时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53.8%及82.6%,两者联合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为80.8%、91.3%。sFLR联合MELD评分诊断HCC患者PHLF发生时的AUC值均分别显著高于sFLR、MELD评分(P<0.05)。结论 sFLR联合MELD评分是预测HCC患者PHLF发生的有效指标,该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肝切除术后的早期处理,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为肝切除术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标准化残肝体积比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近期预后分析
13
作者 王慧 史立华 +1 位作者 邵刚 夏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6期530-532,共3页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比值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黄义华 黄平兰 +3 位作者 黄菊玲 江新华 袁航 毛卫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59-61,65,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CRP/PAB)比值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63例肝硬化脾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术后PVT的相关因素以...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CRP/PAB)比值结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63例肝硬化脾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术后PVT的相关因素以及CRP/PAB比值结合MELD评分预测术后PVT的价值。结果不同脾质量、CRP/PAB比值、MELD评分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P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RP/PAB比值预测术后PVT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634、0.38,MELD评分预测术后PVT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52、14.62分,二者联合预测术后PVT的AUC为0.880。结论脾质量、CRP/PAB比值、MELD评分是影响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后PVT的相关因素,CRP/PAB比值和MELD评分均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术后PVT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肝硬化 脾切除围手术期 门静脉系统血栓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窦智丽 李延龙 +5 位作者 吴秀艳 王天芳 薛晓琳 赵丽红 李昕 李宁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症状判断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轻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采集75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信息,并按统一标准计算患者的MEL...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症状判断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轻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采集75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信息,并按统一标准计算患者的MELD评分。分别按照是否出现某种症状或某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对752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MELD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提取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症状。对这些症状与MELD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提取与MELD评分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结果:共采集到75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症状。按是否出现某种症状或某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MELD评分的差异,共提取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症状39个。对这39个症状与MELD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1个症状与MELD评分关系最为密切,其中黄疸、面色青黄、呕吐、神疲、数脉、尿量减少、消瘦、面色黑、腹水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胁痛、白苔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MELD评分=4.267+4.921×黄疸+2.529×面色青黄+1.956×呕吐+1.477×神疲+1.197×数脉+0.946×尿量减少+0.797×消瘦+0.762×面色黑+0.704×腹水-1.456×胁痛-1.055×白苔。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与MELD评分存在一定关联,随着MELD评分的不断增高,患者的大部分中医症状亦越来越突出,为临床通过中医症状判断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轻重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 中医症状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相关性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梗阻性黄疸手术风险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张晓剑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liver disease,MELD)对梗阻性黄疸手术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按照MELD评分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3个小组。观察组患者于Ⅰ期行经皮...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liver disease,MELD)对梗阻性黄疸手术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按照MELD评分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3个小组。观察组患者于Ⅰ期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Ⅱ期再行开腹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对照组患者未经PTCD,直接行开腹手术,解除胆道梗阻。结果观察组MELD评分<10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同MELD评分小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10分≤MELD<20分组及MELD≥20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相同MELD评分小组(P<0.05)。结论 MELD评分在评估围手术期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手术风险方面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梗阻性黄疸 手术风险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丽改 骆长玲 +8 位作者 王琦 王艳斌 张婷 范颖 王京京 程澄 曹颖 丁蕊 谢雯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0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l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66例,收集转...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l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66例,收集转氨酶、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及血脂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血脂水平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女性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高于男性患者,其中,HDL-C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3);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与MELD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TG水平与MELD评分呈低度负相关。结论TC、TG、HDL-C、LDL-C水平与均MELD评分呈负相关,其下降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其对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血脂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病情评估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余锐填 关佩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0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的血清PA水平、MELD评分以及1年内生存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0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的血清PA水平、MELD评分以及1年内生存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4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死亡组(34例)患者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73例)(P<0.01);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水平、MELD评分及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两者联合预测模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85和0.948,诊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内总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而MELD评分及其与血清PA的联合预测模型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血清PA联合MELD评分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9.4%、100.0%和93.5%。血清PA联合MELD评分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血清PA联合MELD评分能更好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前白蛋白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左室舒张期应变率参数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关系
19
作者 宋一璇 陈武 李奕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8期3440-3443,3453,共5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左心舒张功能应变率参数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4月住院肝硬化病人90例为肝硬化组,对照组为同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者40名。肝硬化病人根...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左心舒张功能应变率参数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4月住院肝硬化病人90例为肝硬化组,对照组为同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者40名。肝硬化病人根据MELD评分分为轻度组(MELD评分≤9分)、中度组(10分≤MELD评分≤19分)和重度组(MELD评分≥20分)。对肝硬化各组和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房舒张期最大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二尖瓣瓣环间隔侧及侧壁侧瓣环的平均运动速度(e′),并计算E/e′比值;运用Auto Strain LV分析软件获取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GSRe),并计算E/GSRe比值。结果:收缩功能参数,对照组和MELD评分各组间比较,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ELD评分各组GLS均减低,且随着MELD评分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GSRs均减低,轻度组GS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功能参数,与对照组相比,MELD评分各组GSRe均减低,且随着MELD评分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而肝硬化各组E/GSRe则增高,且随着MELD评分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平均e′均降低(P<0.05);轻度组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中度组与重度组E/e′均增加(P<0.05),轻度组E/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GSRe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E/GSRe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得到的舒张期应变率参数GSRe和E/GSRe可以作为肝硬化病人左心舒张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且与MELD评分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左心舒张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应变率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盛 朱为梅 +1 位作者 刘海 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