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下腰椎终板形态的MRI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春林 李放 张志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在MRI片上观察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下腰椎终板形态的分布规律,分析终板形态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两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术前腰椎MRI,A组110例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35例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根据正中... 目的:在MRI片上观察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下腰椎终板形态的分布规律,分析终板形态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两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术前腰椎MRI,A组110例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35例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根据正中矢状面MRI T1像,将终板形态分为凹面、平坦、不规则三型;根据Pfirrmann法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并将Ⅰ~Ⅴ级分别计为1~5分;按Modic改变分级标准判定各节段终板有无Modic改变。分析下腰椎终板的形态特点及三种分型与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等的关系。结果:①435个下腰椎节段中,凹面型终板最多(215/435),A组中占50.6%(167/330),B组中占45.7%(48/105),且主要分布于L3/4(108/215)、L4/5(83/215)节段;平坦型终板占29.0%(126/435),并主要位于L5/S1节段(76/126);不规则型终板最少(94/435),A组中占23.0%(76/330),B组中占17.1%(18/105),也主要位于L5/S1节段(45/94)。②A组患者中,凹面型终板退变程度平均为3.31±0.81分,平坦型为3.66±0.64分,不规则型为4.16±0.67分,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椎间盘突出节段以平坦型(37/110)和不规则型(43/110)终板占多数,无突出节段则以凹面型(137/220)终板占多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规则型终板比凹面型和平坦型更容易伴发Modic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凹面型和平坦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B组患者中,凹面型终板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平均为3.23±0.86分,平坦型为3.54±0.85分,不规则型为3.94±0.54分,仅凹面型和不规则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相同终板形态时A组和B组椎间盘退变程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Modic改变之间有相关性。终板形态由凹面型到平坦型再到不规则型,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影像学上终板形态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终板形态 MRI MODIC改变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变终板形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飞 江建明 +2 位作者 王凤龙 付兆宗 张兆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并进一步研究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普通X线及MRI检查,依据MRI正中位像进行软骨终板形态分类及T2像对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在侧位平片...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并进一步研究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普通X线及MRI检查,依据MRI正中位像进行软骨终板形态分类及T2像对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在侧位平片上进行椎间盘高度测量。结果退变腰椎软骨终板形态以扁平型多见。腰椎退行性变其椎间盘退变程度随凹形、扁平形到不规则形逐渐加重,且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退变椎间盘高度随凹形、扁平形到不规则形逐渐降低,但扁平形与不规则形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结论腰椎退行性变中扁平型软骨终板患者出现几率较高。凹形、扁平型和不规则形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扁平型和不规则形椎间隙高度降低明显,这对椎间盘髓核假体置换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终板形态 腰椎退行性变
下载PDF
腰椎终板形态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永立 赵小华 +2 位作者 郝金华 潘剑岩 凌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4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终板形态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医院80例患者腰椎间盘MRI影像资料,观察患者L1-2至L5~S15个节段前后两次检查终板形态的变化和腰... 目的研究腰椎终板形态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医院80例患者腰椎间盘MRI影像资料,观察患者L1-2至L5~S15个节段前后两次检查终板形态的变化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变化,分析两者的变化规律。结果所选80例患者共800个节段的终板和椎间盘,凹陷型终板对应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大多在Ⅰ~Ⅱ级(79.9%),而不规则型终饭多对应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为Ⅲ~Ⅴ级(75.8%),平坦型终板对应的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明艟分布规律。从凹陷型到平坦型再到不规则型终板彤态对应的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形态改变优先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改变者共25对(6.3%),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改变尤于终板形态变化者有207对(51.8%),剩余的168对相应的终板形态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法准确判定何种改变存先。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改变占优势的节段明显多于终板肜态改变占优势的节段。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变化大多要早于终板形态的变化,腰柞间盘退变可能是导致终板形态改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形态 腰椎间盘退变 核磁共振成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终板形态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雅琦 武丹妮 王少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74-474,共1页
目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的治疗。然而,颈椎终板和椎间盘假体之间的大小不匹配可能会引起种植体下沉等并发症从而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准确了解颈椎终板形态学参数对... 目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的治疗。然而,颈椎终板和椎间盘假体之间的大小不匹配可能会引起种植体下沉等并发症从而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准确了解颈椎终板形态学参数对颈椎假体的设计和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方法以颈椎间盘置换术、假体、终板形态学、终板量化为中文检索词及相关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百度学术等平台检索2000~2021年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术 终板形态 形态学参数 PubMed数据库 中国知网 种植体 假体 检索词
下载PDF
腰椎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MRI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永立 赵小华 郝金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终板的形态特点,研究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椎间盘退变患者各节段椎间盘对应的终板形态,将存在退变的椎间盘和无退变的椎间盘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椎间盘中凹陷型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终板的形态特点,研究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椎间盘退变患者各节段椎间盘对应的终板形态,将存在退变的椎间盘和无退变的椎间盘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椎间盘中凹陷型终板多见,不规则型少见,从凹陷型、平坦型到不规则型呈递减改变。退变组椎间盘中平坦型终板最多,不规则型最少,但其中不规则型终板的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终板形态从凹陷型到平坦型再到不规则型变化过程中退变椎间盘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结论椎间盘退变常常伴随终板形态的平坦化或不规则形改变,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形态 腰椎间盘退变 MRI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下腰椎终板形态的MRI观察
6
作者 林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讨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下腰椎终板形态的MRI。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突出症组(n=40),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为腰痛组(n=20)。对选取的患者实行MRI检测,并使用Pfirrmann... 目的:讨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下腰椎终板形态的MRI。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突出症组(n=40),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为腰痛组(n=20)。对选取的患者实行MRI检测,并使用Pfirrmann法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检测后,共有180个下腰椎节段,凹面型终板最多(91/180),平坦型终板其次(52/180),不规则型终板最少(37/180)。相同的终板形态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板形态与椎间盘突出退化程度有重要的相关关系,终板形态从凹面型到平坦型到不规则型,椎间盘突出退化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终板形态 MRI
下载PDF
不同终板愈合形态对椎间盘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7
作者 苏云山 李军飞 +2 位作者 裴新健 陈宇峰 王鹏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的不同愈合形态对终板本身以及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一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计算机断层扫描受试者的T12~L2椎体,经三维重建后构建实体三维椎体模型。构建正常软骨终板、曲度增加终板、...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的不同愈合形态对终板本身以及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一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计算机断层扫描受试者的T12~L2椎体,经三维重建后构建实体三维椎体模型。构建正常软骨终板、曲度增加终板、不规则愈合终板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终板4种不同软骨终板模型。在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后,施加500 N垂直载荷于T12椎体上表面,获取各模型的软骨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曲度增加模型髓核的应力略有增加,不规则愈合模型与创伤性Schmorl结节模型均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38.1%和27.5%。曲度增加模型纤维环的应力略有降低,不规则愈合模型与创伤性Schmorl结节模型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9.8%和6.3%,且纤维环的应力集中区域较为一致,位于纤维环-髓核交界区域以及纤维环的外围。结论软骨终板的形态改变会导致椎间盘应力的重新分布,为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导致椎间盘退变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终板形态 生物力学现象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椎终板矢状面形态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浚哲 孔超 +1 位作者 孙祥耀 鲁世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1-887,共7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L3~S1)终板矢状面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就诊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无明确腰椎疾病的志愿者。共纳入LDH患者141例,其中男61例,女80例,年...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L3~S1)终板矢状面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就诊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无明确腰椎疾病的志愿者。共纳入LDH患者141例,其中男61例,女80例,年龄61.6±10.1岁(41~79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4(18.3~33.2)。对照组纳入志愿者109例,其中男47名,女62名,年龄55.4±12.2岁(40~87岁), BMI为25.3±3.6 (17.6~32.5)。在腰椎CT正中矢状面重建图像上测量LDH患者椎间盘突出节段的终板形态和志愿者腰椎L3下终板至S1上终板的终板形态学参数,包括终板屈曲深度(ECD)、矢状面屈曲角(SCA)和终板屈曲顶点位置(ECA);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在MRI上通过Pfirrmann分级进行评估。应用t检验比较LDH组与对照组终板矢状面形态学参数;选择L4/5和L5/S1两节段中相同退变程度(PfirrmannⅢ级,PfirrmannⅣ级)的椎间盘,比较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的终板矢状面形态。将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终板数据合并后按照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组(PfirrmannⅡ级~PfirrmannⅤ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LDH组各节段终板EC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4上终板P=0.016,其余终板P<0.01),SC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除L3下终板外(P=0.014),所有节段终板ECA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和L5/S1节段中PfirrmannⅢ级和Ⅳ级椎间盘终板,相同节段和退变分级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LDH组终板EC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SC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CA未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组间比较显示,随着椎间盘退变进展,各节段ECD降低(P<0.01),SCA增大(P<0.01),ECA未出现一致的组间变化趋势。结论:LDH患者相比对照组志愿者,其下腰椎终板矢状面屈曲程度较低,退变程度较高的椎间盘其终板屈曲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终板 终板形态 腰椎退行性改变
下载PDF
颈椎下终板形态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史晓萌 李春根 +5 位作者 柳根哲 尹辛成 陈超 郑皓云 祝永刚 赵思浩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观察颈椎下终板形态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行单节段ACDR的颈椎病患者44例。根据术前颈椎下终板穹隆顶点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A组(Ⅰ... 目的:观察颈椎下终板形态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行单节段ACDR的颈椎病患者44例。根据术前颈椎下终板穹隆顶点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A组(Ⅰ型),穹隆顶点位置靠前;B组(Ⅱ型),穹隆顶点位置居中;C组(Ⅲ型),穹隆顶点位置靠后。比较患者的临床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并按Odom's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椎体下终板矢状径平均为(17.13±2.62)mm,下终板穹隆高度平均为(2.18±0.75)mm。终板形态分布:Ⅰ型8例(18%),Ⅱ型13例(30%),Ⅲ型23例(52%)。术后平均随访(21.73±8.62)个月,VAS、NDI评分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较术前升高,改善率为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FSU、SVA、手术节段活动度及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_(2)~C_(7)Cobb角、T_(1)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终板形态之间,C_(2)~C_(7)Cobb角在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退变(ASD)2例(4.55%)。Odom's标准评定结果:优25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36%。结论:ACDR术后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颈椎下终板形态对术后颈椎整体曲度恢复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终板形态 临床疗效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终板矢状面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10
作者 王富春 贾国银 +1 位作者 彭波涛 刘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50-53,共4页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终板矢状面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病历资料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分布类似健...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终板矢状面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病历资料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分布类似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扫描腰骶部,采用Pappou标准判断两组各节段的终板形态(凹陷型、平坦型、不规则型);采用Pfirrmann法评价研究组患者各节段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Ⅰ~Ⅴ级),分析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关系。结果 两组椎间盘终板形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以平坦型占比最高为46.93%,对照组以凹陷型占比最高为74.29%;两组不同节段终板形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坦型集中于L4~5节段,不规则型集中于L5~S1节段,对照组平坦型及不规则型均以L5~S1节段占比最高;研究组椎间盘不同终板形态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不规则型终板形态增多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呈上升趋势;研究组椎间盘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节段下降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呈上升趋势。结论: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终板矢状面形态有助于判断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随节段下降,呈不规则终板形态的患者常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终板形态
下载PDF
颈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凹陷参数变化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陈勤 廖琦 +2 位作者 陈云生 钟鸣亮 方世兵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颈椎椎间盘退变与软骨终板凹陷形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颈痛等不适就诊的150例患者颈椎MRI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正中矢状位的T2WI使用颈椎间盘退变的Miyazaki分级系统对颈5/6椎间盘退变程度... 目的:研究颈椎椎间盘退变与软骨终板凹陷形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颈痛等不适就诊的150例患者颈椎MRI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正中矢状位的T2WI使用颈椎间盘退变的Miyazaki分级系统对颈5/6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析,分别于MRI的T1WI正中矢状位上进行颈椎上下终板凹陷参数的测量,其中包括颈5下终板、颈6上终板凹陷角度、终板凹陷区域位置进行测量计算,将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颈椎终板凹陷角度在男女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随着颈椎间盘退变等级的增高,C5下终板凹陷角及C6上终板凹陷角逐渐增大(P<0.05),C6上终板凹陷角度在退变IV级与V级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C5下终板凹陷区域值随椎间盘退变等级增高逐渐减小(P<0.05),在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6上终板凹陷区域表现为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颈椎终板凹陷形态变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且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而出现终板的平坦化,与腰椎终板退变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也可为颈椎融合器端面形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初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终板形态 凹陷参数 MRI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基于Mimics测量CT扫描数据二段可调式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人工假体的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广辉 成立 +7 位作者 王健 黄权 白广建 尹萌辰 魏海峰 杨诚 肖建如 刘铁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4133-4138,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常用的脊柱修复重建假体由于其具有材质刚度较大且与相邻终板接触面积太小等缺点,易产生应力遮挡,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局部骨质吸收等问题的发生。随着固定时间的不断延长,内固定易出现疲劳性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目的:... 背景:目前临床常用的脊柱修复重建假体由于其具有材质刚度较大且与相邻终板接触面积太小等缺点,易产生应力遮挡,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局部骨质吸收等问题的发生。随着固定时间的不断延长,内固定易出现疲劳性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目的: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二段可调式新型人工假体。方法:选取60例中青年男性住院患者腰椎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骨骼轮廓提取划分,分别测量记录L1-3椎体高度及上下终板横径、矢状径、矢状面凹陷角及冠状面凹陷角等指标,依照所测数据设计高度可调且两端接触面与相邻椎体终板相贴合的新型人工假体。结果与结论:(1)利用Mimics软件精确划分提取了所有病例资料的L1-3椎体数据。经过测量分析,L1-3椎体高度,上下终板矢状径及矢状面凹陷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1-3椎体上终板横径均小于同椎体下终板(P<0.05),冠状面凹陷角差异明显(P<0.05);(2)根据所测椎体高度及终板矢状径、矢状面凹陷角等数据结果设计出高度可调新型人工假体。该假体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为基础,由顶盖和底座两部分相互嵌套组成,术中可通过底座侧孔注入骨水泥实现假体高度调节。该假体两端接触面与相邻终板紧密贴合、足够的接触面积能有效减少应力集中,促进假体与终板的骨质愈合;(3)结果说明,试验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腰椎的CT扫描数据设计二段可调式新型人工假体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高度 终板形态 解剖学 CT扫描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 生物材料 人工假体 MIMICS 矢状径 终板横径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海波 曹乐 +1 位作者 琴元国 王为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23期92-94,共3页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终板炎,是发生于椎体软骨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全脊柱均有可能发生,颈椎及腰椎是好发部位,颈椎好发于C_5/C_6和C_6/C_7,主要表现为颈项部肌肉紧张、头痛、头晕,甚至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腰椎好发于L_4/L_5和L_5/S_1,主...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终板炎,是发生于椎体软骨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全脊柱均有可能发生,颈椎及腰椎是好发部位,颈椎好发于C_5/C_6和C_6/C_7,主要表现为颈项部肌肉紧张、头痛、头晕,甚至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腰椎好发于L_4/L_5和L_5/S_1,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接性跛行等症状;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临床易将其归结于椎间盘的病变,容易漏诊误诊。国内有关终板炎的文献报道大多是关于临床研究,缺乏基础研究。本文对终板炎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病理学分析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终板 生理解剖 终板形态 发病机制 影像诊断 病理分析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