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读陶富源的《终极关怀论》
1
作者 王兆良 吴静波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3期78-80,57,共4页
关键词 陶富源 终极关怀论 人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 政治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载PDF
值得阅读的一部人学力作——《终极关怀论》评介
2
作者 王孝哲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6期276-278,共3页
《终极关怀论》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人学力作。各章内容上 ,既有对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等的理论分析和论述 ,又有对于人生旅程的大事关照以及人才开发与制度创新、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等等实际问题的深... 《终极关怀论》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人学力作。各章内容上 ,既有对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等的理论分析和论述 ,又有对于人生旅程的大事关照以及人才开发与制度创新、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等等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策。因此是一部“人的哲学之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力 阅读 实际问题 终极关怀 人的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 评介 人学 人的本质 哲学
下载PDF
《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出版
3
作者 吴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 安徽师范大学 教授 陶富源 人学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探索与创新——评《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
4
作者 吴兆雪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55-156,共2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学研究不断突破"左"的束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但人学学科建设的任务远为完成.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学研究不断突破"左"的束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但人学学科建设的任务远为完成.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建设,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显得更为迫切.安徽师范大学陶富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的人学建设与发展"的结题成果--<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一部探索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高品位的研究专著,为推进我国人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者立足于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充分吸取既有的研究成果,对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见解,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体系.阅读该著,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 终极关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哲学 创新 经济全球化 学科建设 中华民族 多极化 信息化
下载PDF
论生命意识中的终极关怀
5
作者 陈新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I0002,共10页
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本体论规定,是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统一。“终极”作为由“终”和“极”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其词义既与终端又与顶端相联系。与“死”相对应的生命过程的终端词义和与“生”相对应的生命意义的顶端词义相结合,就构成... 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本体论规定,是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统一。“终极”作为由“终”和“极”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其词义既与终端又与顶端相联系。与“死”相对应的生命过程的终端词义和与“生”相对应的生命意义的顶端词义相结合,就构成了人生的终极意蕴。终极关怀就是生命意识对人生终极意蕴的“终极地关怀”,是生命意识的必然,以“趋生避死”为旨归,把消解死亡恐惧作为“避死”的首要内容,把筹划到最本己的能在作为“趋生”的根本目的。终极关怀通过终极信仰,使信仰在信念基础上确立,从而在与初级关怀相对应行为目的的设定及其坚守中发生作用。人文精神作为最有影响的社会价值观念,会对个体生命活动中的终极关怀产生影响:主体意识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把人生终端和顶端的终极意蕴转化为终极关怀;追求自由意识的发展,不断赋予终极关怀时代特征;批判意识的发展,使终极关怀的本己性尽可能地展现其固有的“达到‘尽善尽美性’的冲动”。生命意识中“趋生避死”的要求是必然的,然而这个要求最终不可能实现也是必然的,这两个“必然”揭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冲突”,构成了终极关怀中的悲剧意识。但正是这一悲剧意识所体现的个体在“趋生避死”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形象,使生命意识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终极关怀 终极信仰 人文精神 悲剧意识
下载PDF
在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之间——论科学家的终极关怀与社会责任 被引量:5
6
作者 贾玉树 陈北宁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1,21,共5页
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是人的“自我”存在境遇的两极;终极关怀是对人的“自我”现实生存状况的超越,它必须返回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之间,以人的“自我”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为目标和尺度,科学家首先应当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其次才能做一个专... 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是人的“自我”存在境遇的两极;终极关怀是对人的“自我”现实生存状况的超越,它必须返回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之间,以人的“自我”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为目标和尺度,科学家首先应当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其次才能做一个专家,他要比社会中的其他人肩负更为重要的社会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自由意志 客观规律 终极关怀 社会责任
下载PDF
体育的本质特征与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体育中的一个悖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保军 杨忠健 《山东体育科技》 2007年第4期6-8,共3页
通过分析体育运动的特性,指出竞争是体育的一个本质特征,它的存在决定体育不可能实现它所承诺的对人的终极关怀。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本身就存在局限,无法真正关怀现实中完整的人。认为解决这一悖论的出路是重新审视和定位体育对人终极... 通过分析体育运动的特性,指出竞争是体育的一个本质特征,它的存在决定体育不可能实现它所承诺的对人的终极关怀。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本身就存在局限,无法真正关怀现实中完整的人。认为解决这一悖论的出路是重新审视和定位体育对人终极关怀的含义,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在实践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竞争 终极关怀 以人为本 快乐体育
下载PDF
终极关怀性教育与现代人“单向度”性精神危机的拯救 被引量:40
8
作者 于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7,共6页
现代人的“单向度”性精神危机呼唤和寻求终极关怀性教育。终极关怀性教育是一种超越功利、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其核心就是要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目的观 ,就是要打破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 ,树立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 现代人的“单向度”性精神危机呼唤和寻求终极关怀性教育。终极关怀性教育是一种超越功利、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其核心就是要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目的观 ,就是要打破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 ,树立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教育观 ,注重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教育 “生命”教育观 “人的发展” 主体性教育目的观 人文关怀 学生观 科学教育
下载PDF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被引量:3
9
作者 程志华 胡素杰 《学习论坛》 2007年第8期58-62,共5页
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术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 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术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种使命。然而,与西方哲学相对照地看,儒学作为一种哲学在肯定世俗生活并强调"现实关怀"的同时,却边缘化了"终极关怀"这一使命。在对现实利益过度追求的现时代,面对自杀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儒学如何完成其"终极关怀"的使命,是时代给当代儒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西方哲学的对照下,面对死亡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儒学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建构起基于心灵净化和体悟的生死智慧之学,在为国民精神生活的超越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现实关怀 终极关怀 儒学 使命
下载PDF
生态美的客体实践本性与美学终极关怀的进路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天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142,共5页
生态美学最大的学术价值是印证了自然生态美的客体实践本性。在人类进入宇航和全球化的时代,不仅要有地球自然生态美学的理念,更要有宇宙自然生态美学的远见卓识,美学的终极关怀进路就是实现由地球人向宇宙自由人的根本性转变,由地球人... 生态美学最大的学术价值是印证了自然生态美的客体实践本性。在人类进入宇航和全球化的时代,不仅要有地球自然生态美学的理念,更要有宇宙自然生态美学的远见卓识,美学的终极关怀进路就是实现由地球人向宇宙自由人的根本性转变,由地球人美学升级为宇宙人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美 客体实践本体 宇宙人美学 终极关怀
下载PDF
终极关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被引量:16
11
作者 卞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104,共6页
科学精神作为科学的精神价值的体现,包涵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与审美精神。人文精神作为对人的存在意义的弘扬,引导人们在自由创造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走向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境界。终极关怀作为对人生价值最高层次的关怀,是工... 科学精神作为科学的精神价值的体现,包涵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与审美精神。人文精神作为对人的存在意义的弘扬,引导人们在自由创造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走向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境界。终极关怀作为对人生价值最高层次的关怀,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终极关怀 理性精神 精神价值 实证精神 审美精神 存在意义 自我完善 自由创造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培文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1期6-12,共7页
中西文化比较有一种强势话语误导,即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忽视人的价值。这是片面的。相反,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人本文化,而不是像西方一样诉诸宗教信仰的神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中西文化比较有一种强势话语误导,即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忽视人的价值。这是片面的。相反,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人本文化,而不是像西方一样诉诸宗教信仰的神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万物相比,以人的生命和道德理义为终极关怀;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以民(人)为终极关怀;在对待人本身的道德理想问题上,以人格意志为终极关怀。中国文化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思想是最为值得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所包含一些优秀的思想仍然对我国当代以人为本价值观在人的内涵、人的素质培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途径等的理解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以人为终极关怀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多元文化发展中德育的终极关怀与多层面价值和方式——兼论当代中国德育哲学的变革 被引量:9
13
作者 郝文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根源和形成方式、表现形式,因此,对善的追求也有不同层面的内容、方式和形式,但对善的核心价值追求则是一致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德育的根本依据、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德育是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品德和个人道德...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根源和形成方式、表现形式,因此,对善的追求也有不同层面的内容、方式和形式,但对善的核心价值追求则是一致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德育的根本依据、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德育是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品德和个人道德品德转化为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重要途径。在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道德和德育应该形成以圣性最高善为核心价值取向,全面追求圣性最高善、理性基本善和物性底线善和谐统一的多层面的目标、价值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德育 多元文化 终极关怀 多层面价值 多层面方式
下载PDF
教育终极关怀的现实检视与诗意栖居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1,共6页
在什么样的终极价值语境下协调真、善、美与利、名、欲的关系,这是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作为寻觅人类精神家园的先锋,教育终极关怀体现了教育对社会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价值及作用的哲学沉思,从而为"教育为何"、"... 在什么样的终极价值语境下协调真、善、美与利、名、欲的关系,这是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作为寻觅人类精神家园的先锋,教育终极关怀体现了教育对社会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价值及作用的哲学沉思,从而为"教育为何"、"教育何为"和"教育如何"奠定精神底色,从根本上回答教育所彰显的人类精神与时代使命。教育终极关怀不仅承载着教育实践的底线、良知和责任感,而且肩负着教育理论的法线、信仰和尊严感,整体性、永恒性和幸福性是教育终极关怀的生命情结和精神指向,对完满、完美、完善的追求,对智慧、理想、幸福的瞻望,对人性、生命、灵魂的思考是教育终极关怀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教育终极关怀 话语指向 现实检视 诗意栖居
下载PDF
终极关怀与园林设计 被引量:9
15
作者 乔永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分析理查德.哈格以及罗伯特.康林等人的园林设计思想与园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西方园林设计不仅有包括美观、功能以及生态主义等在内的形而下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有关注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形而上的设计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终极意义和... 分析理查德.哈格以及罗伯特.康林等人的园林设计思想与园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西方园林设计不仅有包括美观、功能以及生态主义等在内的形而下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有关注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形而上的设计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思想不仅是园林伦理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是实现终极意义上设计师自身与观赏者他人共同幸福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设计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功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卞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8,共6页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服务时代,指导实践。然而,哲学智慧有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反思批判的性质,哲学功能有超越时代、把握未来、终极关怀的特征。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才能开拓、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发挥其...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服务时代,指导实践。然而,哲学智慧有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反思批判的性质,哲学功能有超越时代、把握未来、终极关怀的特征。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才能开拓、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发挥其本体论承诺的价值目标、提升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本体论 人生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基于终极关怀的学校德育目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菲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0,共6页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终极关怀 生活意义 德育目的
下载PDF
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山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终极关怀精神 人性精神 自我意识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怀念狼》:一种终极关怀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0-83,共4页
贾平凹的作品《怀念狼》缺乏明晰性 ,可以作多种解读 ,但总体上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一种关怀和思索。人与自然处于两难之中 ,这种两难处境是构成现代人类困境的深层的根源。
关键词 贾平凹 《怀念狼》 终极关怀
下载PDF
终极关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价值旨归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3,共7页
终极关怀是一个关乎人类精神世界最高价值的问题,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形而上问题的不竭追问,指向人类精神无极境界的探寻,表现为对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观照。这种哲学精神在中西方不同文化境遇中走向了不同价值选择,形成了以道德理性... 终极关怀是一个关乎人类精神世界最高价值的问题,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形而上问题的不竭追问,指向人类精神无极境界的探寻,表现为对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观照。这种哲学精神在中西方不同文化境遇中走向了不同价值选择,形成了以道德理性和道德实践为"人本"的终极关怀,以交感依赖和宗教意志为"神本"的终极关怀。澄明"人本"与"神本"的终极关怀,为消解现代人的信仰危机敞开了人生意义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哲学 精神 人本 神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