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形成性教育目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英 褚卫中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31-334,共4页
传统教育目的观是一种终极性教育目的观,这种观点的特点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要求的单向性、对人的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的单一性,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和极差的可操作性。形成性教育目的观与此是相对的,主张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目的设定和达成的实践者... 传统教育目的观是一种终极性教育目的观,这种观点的特点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要求的单向性、对人的发展水平评价标准的单一性,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和极差的可操作性。形成性教育目的观与此是相对的,主张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目的设定和达成的实践者,其基本内涵是:教育目的的设定,应顾及受教育者自主发展的需求和自塑能力,而不仅仅是社会的要求和成人的预设;教育目的不再是单一的终极目的,而应是一个多元分层的目标体系;教育目的实现,应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协调,是一个动态可变的目标达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性教育目的 形成性教育目的 受教育者
下载PDF
寻找保护弱势群体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5
2
作者 江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7,共5页
 一个公正的、法治的社会,应该对所有公民的基本人权予以普遍的尊重和保障,这更为突出地体现在对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制度保障方面,它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从个人功利及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给弱势群体以安全感。各...  一个公正的、法治的社会,应该对所有公民的基本人权予以普遍的尊重和保障,这更为突出地体现在对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制度保障方面,它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从个人功利及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给弱势群体以安全感。各民族文化中都蕴涵着人道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人类几千年来虽灾祸不断,但仍繁衍至今,生生不息。事实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需要理由,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类终极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弱势群体 理论依据 终极性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