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之溯源
1
作者
喻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的确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轨迹进行深入探究和仔细观察的结果。从认识论、价值论和原始思维的角度考察 ,可以推断 ,天人合一不仅是传统文化终极观的最早源头 ,而且是传统文化终极观的核心。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终极观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31
2
作者
景怀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1,206,共16页
终极观是人的意义和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讨论中国人的终极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
终极观是人的意义和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讨论中国人的终极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为本源的终极观来应对。孔子在内外心理框架的互动中,反思体悟而形成"仁"的终极观。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向内修德凝道而"内圣",向外践行"仁政"而"外王",内外并重以获得充沛丰盈的生命意义感。无论后儒如何发展,儒家皆没有放弃"仁"的终极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地为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
内圣外王
终极观
心理机制
原文传递
马克思对黑格尔“终极关怀观”的重构
3
作者
匡列辉
张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人生价值三大课题: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何在?谁是终极关怀的主体?怎样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探讨的再思考中,批判性地吸收并超越了黑格尔思想中的人类意义,重构了人类终极关怀的新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终极
关怀
观
重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对黑格尔“终极关怀观”的改造——从“绝对精神的自由”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4
作者
匡列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7,共3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人生价值三大课题: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何在、谁是终极关怀的主体、怎样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再思考中,批判地吸收并超越了黑格尔思想中的人类意义,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理论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改造。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终极
关怀
观
改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黑暗传》终极价值阐释
被引量:
2
5
作者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涵盖了人类最主要的价值诉求和判断,而其最让人难以思量、最易让人忽略、而又最富文化哲学意义的价值,则是其所蕴含的终极价值。《黑暗传》的终极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寻找并定位民族历史和灵魂的...
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涵盖了人类最主要的价值诉求和判断,而其最让人难以思量、最易让人忽略、而又最富文化哲学意义的价值,则是其所蕴含的终极价值。《黑暗传》的终极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寻找并定位民族历史和灵魂的最早、最远的根须;二是慎终追远、报本返始,引导民族直面历史并感恩戴德、感念天地苍生,孕育并强化民族古老的、本能的感恩心;三是昭示并强化一种与世推移、因时顺变的文化自觉,一种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化理想,一种服膺天地自然律令的高境界的文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传》
文化哲学
终极观
终极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文化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共同体意识传播
被引量:
11
6
作者
景怀斌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5,90,共10页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观
中华文化
共同体意识
仁
和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盘古神话的自然生态伦理价值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玲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5期60-64,共5页
在盘古神话中 ,沉淀着先秦以来中国文化对自然的五大基本伦理观念。这些观念的产生 ,不仅凝结着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思考和体验 ,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的描述和深入的情感体验 ,同时 ,还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
在盘古神话中 ,沉淀着先秦以来中国文化对自然的五大基本伦理观念。这些观念的产生 ,不仅凝结着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思考和体验 ,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的描述和深入的情感体验 ,同时 ,还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形象概括。这些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神话
自然
观
终极观
沉淀
环保
生态
伦理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
8
作者
卓新平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基督宗教
“自我意识”
原罪
观
终极观
普世
观
原文传递
拜物教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荣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44,共9页
拜物教批判完整地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它是继续深化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的一个重要视域。首先,基于拜物教批判研究马克思对"终极实在"观的变革,可以对当下学界过于宏观的研究思路作出视域上的补充,也可以使...
拜物教批判完整地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它是继续深化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的一个重要视域。首先,基于拜物教批判研究马克思对"终极实在"观的变革,可以对当下学界过于宏观的研究思路作出视域上的补充,也可以使马克思对"终极实在"观的变革以更加具体的理论形态显现出来。其次,通过揭示拜物教的统治形式,比较近代形而上学和马克思哲学的具体运思,能够对马克思和近代形而上学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最后,在拜物教批判的视域中比较马克思和近代形而上学在工作方式、表达方式及思想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能够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存在方式转换"这一课题作出思想史的补充,也能够对马克思"诠释社会现实、推动社会变革"的哲学存在方式进行更加具体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
“
终极
实在”
观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哲学的存在方式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之溯源
1
作者
喻斌
机构
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98BO40 )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的确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轨迹进行深入探究和仔细观察的结果。从认识论、价值论和原始思维的角度考察 ,可以推断 ,天人合一不仅是传统文化终极观的最早源头 ,而且是传统文化终极观的核心。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终极观
天人合一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ultimateness idea
the combination of man and nature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
31
2
作者
景怀斌
机构
广州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1,206,共16页
基金
中山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跨文化互动的逻辑认知机制与计算机模拟研究”(10JZD00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终极观是人的意义和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讨论中国人的终极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儒家思想,分析儒家思想要从孔子开始。孔子因"德命"受挫而形成"时命"观,"时命"观挑战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这需要更为本源的终极观来应对。孔子在内外心理框架的互动中,反思体悟而形成"仁"的终极观。在此理念的支配下,向内修德凝道而"内圣",向外践行"仁政"而"外王",内外并重以获得充沛丰盈的生命意义感。无论后儒如何发展,儒家皆没有放弃"仁"的终极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地为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功用。
关键词
孔子
仁
内圣外王
终极观
心理机制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对黑格尔“终极关怀观”的重构
3
作者
匡列辉
张明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处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文摘
马克思对黑格尔人生价值三大课题: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何在?谁是终极关怀的主体?怎样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探讨的再思考中,批判性地吸收并超越了黑格尔思想中的人类意义,重构了人类终极关怀的新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终极
关怀
观
重构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对黑格尔“终极关怀观”的改造——从“绝对精神的自由”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4
作者
匡列辉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7,共3页
文摘
马克思对黑格尔人生价值三大课题:人类终极关怀的依据何在、谁是终极关怀的主体、怎样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再思考中,批判地吸收并超越了黑格尔思想中的人类意义,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理论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改造。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终极
关怀
观
改造
Keywords
Marx
Hegel
view of ultimate concern
revision
分类号
B01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黑暗传》终极价值阐释
被引量:
2
5
作者
潘世东
机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基金和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号:(2002A03001)/(20060400)
文摘
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涵盖了人类最主要的价值诉求和判断,而其最让人难以思量、最易让人忽略、而又最富文化哲学意义的价值,则是其所蕴含的终极价值。《黑暗传》的终极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寻找并定位民族历史和灵魂的最早、最远的根须;二是慎终追远、报本返始,引导民族直面历史并感恩戴德、感念天地苍生,孕育并强化民族古老的、本能的感恩心;三是昭示并强化一种与世推移、因时顺变的文化自觉,一种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化理想,一种服膺天地自然律令的高境界的文化原则。
关键词
《黑暗传》
文化哲学
终极观
终极
价值
Keywords
the Legend of Darkness
culture'philosophy
ultimate outlook
ultimate value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文化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共同体意识传播
被引量:
11
6
作者
景怀斌
机构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5,9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774181、72074235)
2017年贵阳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课题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关键词
终极观
中华文化
共同体意识
仁
和合
Keywords
ultimate view
Chinese cultur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benevolence
harmony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盘古神话的自然生态伦理价值
被引量:
2
7
作者
林玲
潘世东
机构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5期60-64,共5页
基金
湖北省教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批准文号 :98BO40
文摘
在盘古神话中 ,沉淀着先秦以来中国文化对自然的五大基本伦理观念。这些观念的产生 ,不仅凝结着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思考和体验 ,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的描述和深入的情感体验 ,同时 ,还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形象概括。这些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 。
关键词
盘古神话
自然
观
终极观
沉淀
环保
生态
伦理价值
Keywords
Pangu mythology
idea of nature
idea of ultimateness
precipi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y
ethical value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
8
作者
卓新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基督宗教
“自我意识”
原罪
观
终极观
普世
观
分类号
B97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拜物教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荣
机构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44,共9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资本论》中的发展理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1DZXJ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拜物教批判完整地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它是继续深化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的一个重要视域。首先,基于拜物教批判研究马克思对"终极实在"观的变革,可以对当下学界过于宏观的研究思路作出视域上的补充,也可以使马克思对"终极实在"观的变革以更加具体的理论形态显现出来。其次,通过揭示拜物教的统治形式,比较近代形而上学和马克思哲学的具体运思,能够对马克思和近代形而上学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最后,在拜物教批判的视域中比较马克思和近代形而上学在工作方式、表达方式及思想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能够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存在方式转换"这一课题作出思想史的补充,也能够对马克思"诠释社会现实、推动社会变革"的哲学存在方式进行更加具体的理论阐释。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
“
终极
实在”
观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哲学的存在方式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之溯源
喻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
景怀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1
原文传递
3
马克思对黑格尔“终极关怀观”的重构
匡列辉
张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马克思对黑格尔“终极关怀观”的改造——从“绝对精神的自由”到“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匡列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黑暗传》终极价值阐释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华文化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共同体意识传播
景怀斌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盘古神话的自然生态伦理价值
林玲
潘世东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基督宗教的现代意义
卓新平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0
原文传递
9
拜物教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
王荣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