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8
1
作者 袁松鹤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终身学习"立交桥"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其适用范围是继续教育,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借鉴国际上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我国当前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终身学习"立交桥"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其适用范围是继续教育,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借鉴国际上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我国当前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应重点解决好学分、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学分转换与积累的标准与框架、质量保证四个关键问题,其中学分研究是基础,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转换、积累及兑换是核心和难点。学分虽然有工作量和学习成果两种计量方式,但以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计量,更有利于学分的互认与转换。事实上学分主要用于学习成果的量化、记录和积累,而学习成果才真正在学分体系中起互认和转换的作用。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旨在认定学分,正式学习成果重在学分转换,两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质量保证。非正式学习成果的真伪鉴别和正式学习成果的透明度与学分价值对等是质量保证的难点。两者的共同基础或可行途径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基于标准课程体系或资格框架的课程认证。课程认证应作为终身学习"立交桥"搭建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立交桥” 学分转换 学习成果认证 资格框架 质量保证
下载PDF
论教育生态视阈下终身学习“立交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纪传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21-23,共3页
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性、生态生命性、生态平衡性、生态共生互动和自我生长性的理念来阐释教育的内外部关系,形成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用教育生态来审视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应整体设计各级各类教育... 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性、生态生命性、生态平衡性、生态共生互动和自我生长性的理念来阐释教育的内外部关系,形成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用教育生态来审视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应整体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形态,保证其协调、开放、衔接、平衡和稳定,实现各种教育及教育形态的灵活转换,确保终身学习"立交桥"畅通无阻,创建和谐、生态的学习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教育生态 生态适切性 终身学习“立交桥”
下载PDF
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构建路径探析
3
作者 孙晶晶 《纺织服装教育》 2019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继续教育背景下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可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终身学习“立交桥”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特征。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提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终身学习“立交桥” 学分银行 继续教育 构建路径
下载PDF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中国篇) 被引量:3
4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4-89,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及国际社会对终身教育的大力提倡与推动下,我国开始引入终身教育理念。当时,终身教育与我国已经开展起来的成人教育、扫盲教育、工农教育、职工培训等教育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一种互...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及国际社会对终身教育的大力提倡与推动下,我国开始引入终身教育理念。当时,终身教育与我国已经开展起来的成人教育、扫盲教育、工农教育、职工培训等教育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一种互通与互融的局面。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终身教育逐渐从一种理念的提倡走向了政策化、法制化的轨道,并成为了国家推进的重要发展战略。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首次在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中提到"终身教育";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则更明确地规定,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由此终身教育被写入国家教育基本大法,得到了法律的正式认可与规范。纵观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由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其都将发展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努力方向。不仅如此,在国家层面终身教育也占据重要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都强调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一种教育理念如此重视,并把它提升到推进国家改革的重要动力与实践举措的高度,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一从理念向政策转换的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也予以了积极的响应,其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终身教育立法的支持与推动。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地区以外(2002年制定终身学习的法规),我国地方终身教育立法还包括《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05)、《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1)、《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2)、《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4)和《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5)5部,它们都从法律层面对终身教育的实践活动予以推进与保障,这也可以视为是终身教育从政策转向立法的开端。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得到公权力的推进,而教育立法则是政策推进的最高体现。本期大讲堂将继续就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赖以依存的政策与立法现状予以介绍。其中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台湾、福建和上海等三部地方立法进行重点介绍。台湾地区发展社会教育有悠久历史,其在地方性法规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将已有的社会教育实践与终身教育理念紧密结合起来。该规定的结构框架比较健全,内涵比较清晰,其不仅明确了涉及终身教育各类事务的基本内容,而且条文规定能够做到法律的原则性规范与具体举措的交相并重,从而增强了其在执法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是大陆地区第一部关于终身教育的地方立法,其具有的开拓性与创新意义确实不可忽视,但具体制定过程由于缺乏行政力量的参与,因而导致法律条文过于空泛、规定过于理念化,从而失去了作为一部实体法应该具有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特征。有人评论其象征意义大于具体的实践意义。《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是继福建以后颁布的第二部终身教育地方条例。上海市的终身教育实践一直在全国具有领头羊的作用,该法的颁布显然对促进和健全上海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同样由于制定过程中涉及对终身教育内涵的理解产生不同的认识,以至于该条例的若干条款与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存在若干偏差。其又具体反映在对终身教育内涵理解的狭隘化,以学校模式建设终身教育的思维定式以及立法资金保障的不明确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终身教育实践造成困惑,而且也再次证实理论研究对立法实践具有的重要引领作用。而以上存在的所有理论认识误区,亦造成了我国国家层面终身教育立法制定的现实困境。本期大讲堂还将介绍一些与终身教育实践有关的制度,如"文革"后的"双补"教育、职工教育,这些校外教育实践亦都为我国尔后的终身教育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为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积极倡导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之际,还提出了一项具有中国本土特征的制度创新——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构想。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纲要指出这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换言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而资源整合的困难在于无法打破因制度化瓶颈造成的教育封闭,以及互相割裂难以融合的困境。"立交桥"的架构就是要打破这一弊端,即通过学分银行的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横向融合和纵向沟通,以期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本期大讲堂就将逐一介绍以上围绕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出台的若干政策举措与立法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体系 地方终身教育促进案例 终身学习“立交桥”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社区教育实验区 现代企业教育制度
下载PDF
香港资历框架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倩 谢明浩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0,共5页
资历框架作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持制度,其价值在于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有效沟通和衔接。香港资历框架的构建基于客观和明确的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成效标准厘定级别,按照能力标准开发课程;通过立法和完善的组织机构保证... 资历框架作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持制度,其价值在于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有效沟通和衔接。香港资历框架的构建基于客观和明确的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成效标准厘定级别,按照能力标准开发课程;通过立法和完善的组织机构保证资历框架的运行,通过建立课程评审和过往资历认可机制保障资历的质量。学习借鉴香港资历框架及其质量保证体系,加快研制国家资历框架,要统筹建设学分银行制度;开放大学要建立质量保证机制,推动"立交桥"的基础建设;遵循以成效为本的理念,加强开放大学专业课程建设;推进学分银行体系建设,搭建资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历框架 学分银行 质量保证体系 终身学习“立交桥” 香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